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津 《中原文物》2015,(2):43-51,67
各地汉墓出土的陶灶形制多样,大致可分为九个类型,每类陶灶都有其明显的分布区域,各区域的陶灶形制、装饰特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有密切的关系。汉墓中出土的带足灶为文献中的"行灶",三峡地区的多火眼灶是煮盐所用的"龙灶"。陶灶是汉文化统一多样性的明确体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巩义市博物馆征集了数十件汉代陶灶.这批陶灶在造型、装饰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并具有一定的欣赏和研究价值.陶灶均为泥质灰陶,灶体中空.一般为长方体,高9~19厘米,长23~37.5厘米,宽17~25厘米.灶面多数为两个灶口,一部分灶口上留有陶釜.灶面上多装饰各种各样的厨房用具或鱼虾、蔬菜等,周壁多饰斗兽、禽畜以及炊事活动等画面.而且在部分陶灶上刻有题铭.今选取其中5件具有代表性的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杰 《四川文物》2015,(2):54-57
九眼陶灶是三峡地区汉墓出土的一种特殊的随葬明器,从其形制、伴出器物、分布地区等方面观察,可知它不是常见的炊煮用具,而应是一种专门的煮盐用具。  相似文献   

4.
目次一墓葬形制的类型学分析二典型器物的类型学分析三墓葬的分期与年代近些年来,西安地区在配合城市建设中清理了数万座西汉时期墓葬,为汉墓的系统编年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本文以《西安龙首原汉墓》、《长安汉墓》、《白鹿原汉墓》等考古报告及已发表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对西安地区西汉中小型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进行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墓葬的分期与年代问题进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墓葬形制的类型学分析西安地区中小型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两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陶灶分为方形、长方形、梯形、前方后圆形、曲尺形、圆形、半椭圆形等七种不同形制的灶,对每种形制的灶又进行了型式划分,并考察了每种形制灶的分布范围及流行年代。  相似文献   

6.
《文物春秋》2015,(2):32-48,2,81
2009年7—9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市四方汇清华·紫光园小区项目工程范围内44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罐、陶壶、陶瓮、陶仓、陶灶、铜镜等随葬品300多件。通过考察墓葬结构、随葬品形制与组合,推断该批墓葬分属于西汉中期、西汉晚期、新莽或稍晚时期。  相似文献   

7.
2012年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北郊发掘了15座汉墓。其中M5规模较大,出土了31件器物,为西安地区汉代墓葬与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8.
1984年2月,西安东郊人民银行纺织城办事处,在施工中发现汉墓两座,唐墓一座。墓形已破坏,墓葬形制不清。知其中一座为东汉砖室墓,收集到汉唐文物共95件,其中汉代文物39件,唐代文物56件。两座汉墓文物已混为一,出土物以陶器为主,兼有铜器、铁器。这里仅就出土的铁器、铜镜加以介绍: 一、陶器33件,其中有陶罐15件,陶灶2件,釉陶钟4件,陶耳杯6件,陶盆2件,陶奁2件,陶井1件,龙柄陶勺1件。  相似文献   

9.
盘龙石砚于1978年春出土于河南省南乐县宋耿乐村村西一号汉墓①。此墓因早期多次被盗,故所葬器物位置被严重扰乱,且大部分已残破。经整理尚能辨认出器物者有148件。其中有陶猪圈、陶仓楼、陶壶、陶盆、陶奁、陶耳环及陶井、陶灶、陶磨等。还有通体用金银丝片镶嵌的铜带钩。特别是该墓出土的盘龙石砚为出土器物中的精品。此砚为棕褐色,石质坚硬,细腻光亮。石砚通体高12.8厘米,砚面直径32厘米。砚体略呈扁圆形,由砚盖、砚座两部分组合而成。砚盖用高浮雕手法雕出6条相互攀缠的飞龙。6个龙头共戏1珠于砚盖正中,巧妙地组成了一个宝珠样…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17,(4)
近年来,西安地区发掘了数以万计的汉代墓葬,其中既有王侯等级的高等级墓葬,也有平民百姓的小型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数目巨,其中的重要一类就是陶人物俑。本文即对近年来西安地区出土的汉代陶人物俑做一简要梳理。通过对此类随葬品的分析,探讨人物俑的变化发展规律及其与墓葬形制、等级间的关系,进而讨论汉墓随葬陶人物俑的规律与长安地区汉代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1993年12月,唐河县公路段在夸子营村西起土时,发现汉、宋墓葬各一座。汉墓在北,宋墓在南,两墓相距约50米,均为单室砖砌墓,且毁坏严重。汉墓的方向为316“,由市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中出土有陶器、银指环和钱币等随葬器物。简述如下:陶灶1件。已残c长方形体,前有火门,后有烟道,均设有隔火墙。灶面上有两釜,长18厘米,宽8.5厘米,通高12.6厘米。陶磨1件。已残。上下分置圆形磨盘,有近方形盘面,下层磨盘呈柱状,凸起于盘面之上,与盘面连为一体。通高8.8厘米,边长约13.4厘米。陶盆1件。完整。敞口,宽平沿,平底,器形…  相似文献   

12.
彩绘陶器以其绚丽多彩的彩色装饰为主要特征,对它们的相关研究将不断丰富古代制陶工艺及颜料加工技术的认识。为此,本研究利用EDXRF、XRD、SEM、热膨胀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和沂源战国墓葬出土彩绘陶器的组成结构及烧制温度进行了深入分析,首次发现了先以滑石粉打底其上再绘朱砂的彩绘陶品种。沂源战国墓葬中出土了表面用锡层作装饰的陶器,这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墓葬中首次发现这种"锡涂陶"。青州香山汉墓出土的陶俑和器物的胎料组成相近,而烧成温度存在明显差异,陶俑的烧成温度要高于器物。这些结果可为研究彩绘陶器的工艺发展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月周原博物馆清理发掘的官务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陶彩绘朱雀灯。此灯形体高大,装饰豪华,在汉墓出土的陶灯中是十分罕见的。尤其是灯座四周贴塑的28组动物形象、人物故事,更是造型生动,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这批贴塑中,有自然界的动物牛  相似文献   

14.
汉墓出土金灶寓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汉代以黄金制造的灶仅见于陕西西安市沙坡和山东莒县双合村汉墓出土.沙坡汉墓出土金灶平面呈椭圆形.灶门呈长方形,周围饰以金丝和金珠,下带长舌形承灰盘.灶面上放一釜,釜内盛满金珠,粒粒可见.灶台四周饰以掐丝工艺制成的盘绕状带纹和弧形纹.炉膛中空.灶台右上角有一烟囱.灶门正上方和釜的四角嵌桃形红、紫、绿诸色宝石.灶底有篆书"日利"2字铭文.  相似文献   

15.
近日,宝鸡市代家湾团结砖厂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文物,较完好的有陶器36件,铜器4件。陶器中有陶仓5件,陶罐20件,陶豆3件,陶灶1件,方壶1件,圆壶4件。陶甗1件,陶簋1件。铜器中有铜灶(带釜甑)1套,铜鼎3件,现将出土的文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虎形灶     
《文史月刊》2016,(4):82
正春秋。通高162厘米,灶体长46、宽38、高22厘米。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由灶体、4节烟囱和1釜1甑共7部分组成。灶体装饰为虎头造型。烟囱安装后高达162厘米,并且可拆卸和组装,使用方便,可用于行军作战或出外游猎。灶体内有许多用于搪灶挂泥的小凸齿,它们既可以保证炉膛热量集中,又能防止灶壁过热烫伤人体,无形中彰显出古人的生活经验与智慧!山西博物院收藏。  相似文献   

17.
绿釉陶灶(汉代),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绿釉陶灶修复前灶门残为四块,且有两处不规则的缺失。在前壁右边沿偏上的部位有一处磕碰口且脱釉的状况。灶体上大火眼口沿上分别有两处不规则的缺失。一小火眼口沿上有一面积为的不规则缺失。在灶面的右边沿处有一磕碰口且脱釉的状况。为使该绿釉陶灶恢复原貌,并得以稳定保存,对该器物进行了断碴清理、粘接、填缝、补缺、修型、批腻子、着色做旧等一系列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8.
郭家崖两座汉墓是宝鸡周边地区经过抢救发掘获得资料较为完整的汉代砖室墓葬。M15随葬的摇钱树,是四川汉墓的典型器物,在秦岭以北比较罕见,对了解与研究宝鸡在古代与巴蜀地区的文化交流传播途径至关重要。与摇钱树共出五铢钱与剪轮五铢钱,可隶定这座墓葬的年代为东汉。出土的随葬器物与宝鸡地区同期同规格的墓葬不同,主要是陶罐与陶盆,其它器种如东汉墓葬中常见的釉陶壶、陶钫、陶奁、陶仓、陶灶、陶盒、陶鼎以及家禽家猪一类动物陶俑不见出现,似乎又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不大相称。唐墓属于小型墓葬,出土的开元通宝可以隶定这座墓葬时代在唐初。墓道、甬道、刀把形墓室三要素在唐墓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峨 《文物》1958,(10)
这个彩绘陶楼,今年春天出土于河南省滎阳县河王村的汉墓中。墓位于滎阳东北八里河王水库拦河壩西北的台地上,可分墓门、前室、后室及耳室四个部分。墓内的随葬品很多,计有八十多件。前室出土的有铜镜二,铁剑、戟各一,铁钩二。后室出土的有铜镜二,彩绘陶羊六,彩绘博山炉六,彩绘陶奩四,陶猪、鷄、圈、灶等各一。耳室中出土的有铁釜、陶井、灶、甑、鷄、猪及  相似文献   

20.
满城汉墓出土动物纹装饰艺术初探吴杏全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文物数量多、造型美、纹饰精,其制作工艺水平之高,是十分罕见的,处处体现着帝王用器的豪华。其中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旷世奇珍,闻名于国内外,许多动物纹装饰器也以其特有的艺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