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实地考察的形式,从经济生活、政治参与、社会交往、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对美国密西根州老年华人和老年墨西哥人这两个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入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两个群体的就业参与率、公民投票率等量化指标要远远低于外来移民的平均水平,文化认同上表现出对母国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坚守,社会交往呈现出族群内交往的特征。而两者相比较,老年华人的社会融入程度比老年墨西哥人更低。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是导致老年华人和老年墨西哥人社会融入程度偏低的外部原因,老年华人与老年墨西哥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民族特性是导致其社会融入程度偏低的内部原因。他们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政治权利,坚守文化认同而疏于社会参与,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环境和动力,从而形成了美国社会中的"隔坨"和"平行社会"。  相似文献   

2.
李志鹏  白凯  王晓娜 《人文地理》2021,36(3):175-184
地方融入是地方理论的延展和应用领域,其本土化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本文以拉萨八廓街的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关键词网络分析和扎根理论,结合四层一体分析框架,探索该群体的地方融入现状和过程.研究表明:①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过程可划分为自评、动机、实践和依恋4个阶段;②拉萨的社会氛围体现在对外的高度包容性...  相似文献   

3.
曹艳  孙玉娟 《神州》2011,(8):139-139
城市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这一群体能否真正融入他们为之工作的城市,关涉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分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约因素,探索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路径,对增促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艳  孙玉娟 《神州》2011,(17):139
城市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这一群体能否真正融入他们为之工作的城市,关涉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分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约因素,探索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路径,对增促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轩婧芸 《区域治理》2022,(6):213-216
目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同时,老年人的需求增多,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怎样改善他们日常生活是我们有待商榷和解决的问题.老年社区的设想就是基于此产生的.本文以社区社会工作为基础,分析影响老年人社区参与的因素和存在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同时提出老年社区的友好设想,为未来构建和谐的老...  相似文献   

6.
空间行为有助于表征主体的社会融入状况。基于移民融入城市的一般机理,并结合对上海市某小学学生的活动日志调查,探讨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课余空间行为特征及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随迁子女的课余活动主要局限于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空间和交际圈,明显地以居住地和学校为中心,空间范围较小,与城市儿童行为空间的交叠度较小,内群体交往倾向明显,从而在文化、心理和身份偏好上难以产生对所寄居城市的认同感,不利于他们的城市融入,为此,建议相关学校为随迁子女利用课余时间融入所在城市创造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20世纪80年代初回山西省定居的蒙古归侨群体为例,通过查证史料、口头访问等多种方式,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蒙古难侨的归国历史,梳理了蒙古难侨安置的情况,并分析他们归国后的生活和文化适应、就业和经济状况以及权益保障等社会融入与社会适应等现状,从一个侧面审视与思考归侨的特殊性及其社会适应。认为蒙古归侨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下被迫回国定居的移民群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其进行了较为有效的安置,使他们较好地适应了新的社会环境。但在时代变革下,蒙古归侨群体又面临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层面的融入,而价值观、身份的认同是社会融合的最终体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在社会生活和心理上的彼此排斥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二战前拉美日裔的同化与融合程度较低.以秘鲁和巴西的日裔群体为例,从日裔群体本身来说,一方面,衣锦还乡的暂居客情结,使他们不愿主动融入当地社会,从而在主观心态上制约了其同化进程;另一方面,在日本政府的协助下,群体性的移民方式使他们往往聚族而居,形成自己的社区和社团组织,这就为其内部封闭性、独立性很强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削弱了日裔群体融入主流社会的客观必要性.从拉美方面来说,20世纪初原有的"白化"种族观念以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排日情绪的高涨,恶化了日裔群体同化与融合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田野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生活习俗,以及华人社团的宗旨及活动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棉兰华人族群融入主流社会的程度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印尼棉兰华人族群目前已处于融入主流社会的进程中,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一个缓慢渐进的社会过程。这种融入是一个非强制性的行为,是双向的、群体性的运动,其程度和速度受时空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身体”是管窥和解读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视角。基于身体地理学,探讨他者身体与城市空间之关系,可为理解边缘群体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入提供有益视角。文章以长期夜宿于麦当劳餐厅的“麦宿者”为例,探讨其身体实践与城市公共空间之相互作用,以剖析边缘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融入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麦宿者身体特征具有鲜明的他者性,并主要通过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身体实践来与饮食空间开展协商,通过在特定时空下的弱化他者性,来实现饮食空间的融入。文章建立了他者身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在身体实践方面对身体地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2.
易地搬迁移民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进入后搬迁时代以来,搬迁之后的移民社区生活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关注热点,移民的生活面临着生活空间再造、移民社区治理、移民就业、移民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重构等问题.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平吉堡地区作为宁夏易地移民搬迁的代表地,其搬迁农户脱贫问题以及社会融入问题备...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随着1948年6月《1948年英国国籍法》等移民法案的颁布,大量移民和有色族裔移居英国。然而,英国政府和民众对大量涌入的有色族裔移民的忧虑和歧视贯穿始终,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后,有色族裔移民在就业、居住、教育等方面受到歧视性对待,因此有色族裔群体的生存状态堪忧,社会融入深陷困境。  相似文献   

14.
宋代新崛起的富民阶层业已认识到:送子读书能够改换门庭,融入士人社会,提高自身及家庭的政治与社会地位,从而维系家族长富不衰.因此,宋代富民想方设法与士人建立联系,其主要方式有藏书、办学、助士助学、游学等.随着以学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成功构建,许多富民家庭实现了由富而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展伟 《黑龙江史志》2013,(19):266+26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的逐渐凸显,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紧张关系成为社会重要热点。环境教育以其环境伦理道德的高度,致力于改变世界观、方法论从而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举措。本文着重分析了环境教育的教育特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以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期对高校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光华 《旅游纵览》2023,(24):65-67
在民宿经营管理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能够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首先阐述高校思政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强调其对学生全面成长的促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次分析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在民宿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将思政教育融入民宿经营管理课程设计的建议,包括文化传承、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教育、案例研究以及学生与社区互动等方面,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并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席卷全球,简单依靠政府力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年贫困群体,这一群体亟须的医疗、养老等服务,正是近年来政府频频加大购买服务政策的内容.广西百色市近年来开始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基于此,对百色市市区及周边县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百色地区,政府购...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低收入社区社会融合的多维度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低收入社区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包容性发展的桎梏。基于北京市典型低收入社区的实地调查数据,本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城市低收入社区群体社会融合结构和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影响城市低收入社区群体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调查城市低收入社区群体的社会融合主要受到心理融合、经济融合、环境融合、社区关系融合4个维度影响,社区关系融合、环境融合、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程度表现出依次降低的倾向,且居民的社会融合总体水平偏低。从影响因素来看,低收入社区群体的社会融合主要受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就业因素和住房因素的影响,不同维度社会融合程度的影响因素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白凯  王晓娜 《人文地理》2018,33(5):133-142
通过探索性分析,初步建构并检验了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组成结构;以丽江古城为实证研究案例地,关联分析了社会氛围对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经验主义视角下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是人、活动、地方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涵盖感知性融入(地方评价)、功能性融入(活动参与)及情感性融入(地方依恋)三个方面,且三者所建构的地方融入结构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外部有效性;社会氛围与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新移民的规模、特点、构成类型及其与当地社会关系等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在非洲新移民群体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新移民与当地社会某些阶层经济利益上的竞争关系、中国新移民相对封闭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所在国的政治斗争和政治动员以及西方媒体的渲染歪曲等因素,影响到新移民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就目前情况来看,除少数的移民个人具有较为突出的成就外,新移民群体还没有达到足以在非洲各国产生影响的程度。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可能会妨碍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