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面的世界     
胡与真 《南京史志》2014,(10):23-23
国庆假期,爸爸难得清闲,一晚上都霸占着家中的电脑,翻来覆去地听着令他着迷的京剧名段《武家坡》。从小被京剧耳濡目染的我在一旁倒也听得有滋有味。“手执金弓银弹打,打下了半幅血罗衫。打开罗衫从头看,才知道寒窑受苦王宝钏。不分昼夜回家转,为的是夫妻得团圆。”  相似文献   

2.
许承宁 《神州》2011,(1):56-61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分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京剧表现手法细腻,"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使得京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民族国粹。我们沿着京剧的历史沿革,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正你知道我最喜欢哪项运动吗?悄悄告诉你,当然是打羽毛球啦!还记得那次和爸爸一块打羽毛球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爸爸带着我去"爱玛会"打羽毛球。我急匆匆地拉开羽毛球包,取出球拍,比赛便正式开始了。爸爸先发球。"啪"的一声,羽毛球像一只白色小鸟,又像一位身着白裙的小姑娘朝我飞来,正当我想入非非之时,羽毛球都快着地了。当我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羽毛球落地了。我捡起羽毛球,一挥拍,发出一个漂亮球,直飞向  相似文献   

4.
枕木 《人物》2020,(2):65-71
P:你说过你在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家庭里长大,是什么让你觉得典型?X:爸爸很强势,要求很严格,从小就教育我要为他人着想,要以德服人,就是那一套教育,很中国式。妈妈很居家,很依赖爸爸。我几乎是从小被打到大的,双打,就是各种打,妈妈早下班回来妈妈打,打到爸爸下班回来,妈妈打累了爸爸接着打。  相似文献   

5.
打羽毛球     
正今天,我和爸爸约好打羽毛球。五局定胜负。比赛开始了。首先由爸爸发球,他把球打向我这边,我用足全身力气,一个扣杀,爸爸没想到我会来这么一手,没有防住,我得到一分。下面由我发第二球,我用力地打了过去,我想:我爸一定防不住。谁知,爸爸也用足力气向我打了过来,球飞得老远,我想这一定出界,果然,球出界了,我不费力气地又得到了一  相似文献   

6.
妈妈,对不起     
正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一大早就给我准备好了早餐。然后,妈妈来到我的卧室,催我早点起床。我翻了个身,打了个哈欠,有些不耐烦,喃喃地说:"又不上学,就不能让我多睡一会儿嘛!"妈妈连喊了好几声,我还是赖着躲进被窝里。可能是妈妈急着赶去单位加班的缘故,忍无可忍地掐住我的脸蛋说:"再不起来,早饭都要凉了!"其实,妈妈下手很轻,可我还是撒娇地大哭大叫起来……这时,爸爸闻声赶来,气乎乎地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捂住脸,委屈地说:"妈妈打我——"说完,哭得更加伤心起来。爸爸冲到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的家里,到处散发着泡菜的香味,还有腌泡菜的调料和盐的气味,我的爸爸就在这弥漫着各种气味的屋子里辛勤地工作着。爸爸成天像机器一样腌着泡菜。爸爸干起活来的神态可有趣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在捕捉什么似的,背上常常流着汗水。虽然爸爸的工作看上去枯燥无味,但他还是很仔细、很用心地干着。"在调料用量上只要差一点,味道就会大不一样。"爸爸  相似文献   

8.
人蚊大战     
正骄阳似火的夏天来了,蚊子也多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爸爸、妈妈组成了一支"灭蚊小队",从此,一场人蚊大战拉开了序幕。"灭蚊小队"中火眼金睛、善于观察的是我,我负责找蚊子;小心翼翼、眼疾手快的是爸爸,他负责打蚊子;妈妈负责指挥和帮忙。第一轮战斗开始。我在客厅发现了一只蚊子,  相似文献   

9.
一位女性静静地躺在治疗床上,耳机里不时传出低沉忧伤的乐曲。"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一个人。""什么人?""是老人,啊,是我爸爸,他去世多年了,我很想他。"她开始哭泣:"我原来没发现这么爱爸爸,他去世时我连眼泪都没掉。过去他经常打我,现在我突然发现内心还是爱他的。"  相似文献   

10.
陆荣春 《铁军》2020,(5):18-19
"爸爸去哪儿了?""到武汉打怪兽了!"这是9岁儿子与妈妈的对话。谁承想,这个打"怪兽"的鲜活生命,却戛然而止于2020年春天的一个雨夜。这位妻儿眼中的"超人",将无畏人生定格在支持武汉抗击疫情的救援路上。他是逆风而行的英雄,名字叫许鹏,大丰人,创业青年,蓝天救援队的一名"80后"志愿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许鹏主动申请到武汉参与救援。  相似文献   

11.
留下     
正"快起床了!快起床了!"妈妈一边敲着门,一边大声喊道。"哦!"我的一个字让妈妈停止了呼喊。唉,其实我早已经穿好了衣服,早早地起床了,自己明明已经定了闹钟,妈妈为什么还要叫我啊!心中一大堆问号打在脑袋里,吃完早饭,我便匆匆要出门上补习班。"宝贝啊,我送你吧!"爸爸一边穿着衣服一边说道。"不用了,我自己坐公交车。""那怎么可以,公交车太危险了,快点,快  相似文献   

12.
糗事一箩筐     
正去理发,店里的发型师不停地劝我办会员卡。我机智地说:"我只是路过,并不是本地人,办了卡以后也没法用的。"发型师说:"不用担心,你是哪里人?下个星期我们会去你那儿开个分店的。"开学老师检查暑假作业,同桌一字未动,老师气得不行,挥手准备打他,同桌也抬起手,机智地和老师击了个掌。老妈拉着我和妹妹说:"小时候我希望你俩快点长大成人,一个成为像爸爸一样顶天立地的男人,  相似文献   

13.
赣榆京剧     
正早在徽班进京后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际,京剧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1872年,赣榆创办第一个、也是全省最早的京剧科班"庆盛班"。之后,先后办过5个京剧科班,共培养专业京剧人才近千人,并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京剧演员和教师。不仅是赣榆人,连整个淮海地区也将赣榆视为"京剧摇篮"和"京剧之乡"。第一个京剧科班说到赣榆京剧,就不能不提及王得胜和他的京剧"庆盛班"。据《江苏文化艺术志》记载:"清。同治十一  相似文献   

14.
梁镇国 《纵横》2008,(3):61-62
蒋经国在江西赣南(赣州)当专员的时候,在工作之余,经常携夫人蒋方良去看京剧。蒋方良从此不仅爱上迷了京剧,而且还上台演唱京剧。蒋经国夫妻也因此在赣南京剧发展史上留下了诸如"洋苏三"、"演员兼职消防队"、"逼人多买票"等不少逸话。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关于父亲的讨论可谓热火朝天:"狼爸"萧百佑,靠"三天一顿打"把3个孩子送进北大;"鹰爸"让4岁儿子在雪地里裸跑而得名;"羊爸"靠"温情教育"把两个孩子送进北大和清华……不久前,湖南卫视推出一档明星亲子户外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引发了铺天盖地的关于爸爸育儿的热议,使大家又把目光聚焦到了父亲这个角色和父爱这个话题上来。同学们,你们的老爸是什么类型的呢?实际生活中,你的父爱有没有缺席呢?  相似文献   

16.
珍品     
正我的柜子里放着一叠涂满"水墨花纹"的报纸,那是爸爸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去南京读研究生。南下的火车徐徐开动了,妈妈要走了,再也没有人爱我,呵护我,关心我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顿时,心中仿佛一团火被点燃了似的,伤心化作了怒火,我拿起书砸向了爸爸,我认为是爸爸让妈妈离开的,他是我的克星。从此,每次上学放学都是爸爸一个人接送我,接送队伍中,基本都是妈妈或奶奶,唯独爸爸一个"绅士"。  相似文献   

17.
<正>爸爸很小就死了父亲,我奶奶,一个小脚的农村妇女,曾拉着爸爸的手,在乡村的黄泥土路上,向一个一个村庄走着,长长的河堤上,宽得可以并排走下两辆马车。这条大堤是为了防洪,几代人辛苦建造出来的。俗称"千里堤"。  相似文献   

18.
云南石林     
正抵达昆明的第二天,导游阿姨安排我们到石林观光。一下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石宫中了。那沐浴在阳光下的丛丛巨石,仿佛也正含情脉脉地欢迎着我们的到来。爸爸告诉我这里是昆明的一大景点。石壁上镌刻着两个醒目的大字,我脱口而出:"林石。"爸爸笑着说:"错了,应该倒着读。"有点小马虎的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石林,莫非这里的石头多得像森林么?"爸爸笑着点头。放眼望去,不由得让人惊叹,远远近近的皆是石头,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怪石林立,姿态各异。我在心底惊叹:石林果然名副其实,大自然真是  相似文献   

19.
捕鼠记     
正忙碌了一天,全家人准备洗澡休息。我来到卫生间正准备放水,却发现有一只小老鼠正在浴缸里"滑冰"呢,却任凭怎么卖力,也滑不出那"谷底",急得它像没头的苍蝇直打转。爸爸瞧见了,连忙拿起一块抹布,朝着老鼠奋力扔过去。过了片刻,爸爸去抓抹布,满以为可以捉到小老鼠。可是,当爸爸移开抹布,却什么也没见着。"咦,小家伙哪去了?"大家都纳闷了。大家齐动手,把整个卫生间都翻遍了,连老鼠的影子也没有发现。这时,爸爸费力地移开靠  相似文献   

20.
《神州》2012,(13):26-28
与北方的秦腔、京剧相比,有着浓浓"古早"(闽语)味的南音更加显得悽惋悲怆缭谷缒健⑷缢咳缏疲?是一部活的生存史。在一个弥漫着南音的夜晚,有人横抱着琵琶,有人吹奏着洞箫,有人轻打拍板缓缓吟唱,你的内心会袭来无法释怀的孤寂感,而为之辗转不寐浮想联翩。中原古乐完整地存活于泉州南音之中,史载唐僖宗光启年间(885-88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