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在明 《文博》2008,(1):89-96
突然袭击,没有准备.因为有荣大为先生的一句话,我才把这个事接了下来.他的这句话就是:"你随便讲." 一、文物考古是不是科学?  相似文献   

2.
1987年,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文物普查时,在该县三岔高庄遗址出土人头形器盖盖钮一件,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图一)。这件盖钮为细泥质红陶,高15、颈径9.8厘米。人脸近圆形,额与眼眉间的分界线不明显。眼以两个扁圆孔表示,鼻  相似文献   

3.
乔支 《文物世界》2015,(1):64-65
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剖析博物馆馆藏文物与文化产品研发的关系。通过阐述"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旨在表达文物与文化产品在这种关系中,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利用了馆藏文物艺术等方面的价值;通过举例阐述"宣传与被宣传"的关系,意在反映文物与文化产品在这种关系中,文化产品从商业角度宣传了馆藏文物艺术等方面的价值;通过举例阐述"静态与动态"的关系,旨在展示馆藏文物在新技术带动下所呈现出的新面貌。这三种关系没有因果,也不分前后,互相补充,却也可单独存在于馆藏文物与文化产品之间。  相似文献   

4.
《馆藏文物防震规范》WW/T 0069-2015,基于馆藏文物防震安全提出馆舍、展陈和文物全系统防震安全理念、设计方法和具体措施。本研究针对馆藏文物防震设计方法、适用范围、展柜及文物安全性判别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地震波+馆舍+展柜+文物"的全过程全系统防震设计理念;其次,针对浮放展柜及文物,进行地震作用下安全性分析研究;第三,与Getty博物馆研究成果对比,验证本研究理论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分析得出:文物防震安全与文物高宽比、支撑接触面摩擦系数、安放处加速度峰值等因素有关;引入了抗滑动安全系数和抗倾覆安全系数进行设计,可充分保证文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史树青 《收藏家》2000,(1):10-14
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是业务活动和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亦是国家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国历史博物馆1912年在北京国子监成立筹备处,1917年馆址定为午门、端门之间,在午门城楼正式开馆。馆藏文物即以国子监文物,清内阁大库文物、洛阳采集的出土文物及鲁迅先生捐赠的几件文物等为主要陈列品,多年无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央的重视和考  相似文献   

6.
陆建松 《东南文化》2018,(6):117-122
"让文物活起来"是新时代我国文物工作的重大历史使命。"让文物活起来"的关键是要讲好文物的故事。要讲好文物的故事,必须构建完整、有效的文物故事传播体系:第一要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这是基础和前提;第二要做好文物历史文化故事的策划编剧,"内容为王";第三要开拓平台,不断创新文物故事传播的方式。只有这样,文物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吴志红 《南方文物》2003,(1):121-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保管部是肩负这一重大使命的部门之一。保管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基础工作。一个博物馆如果没有藏品,就不成其为博物馆。因为文物标本是博物馆全部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文物藏品是历史的见证物,它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产性,所以,保管好藏品,才能开展科学研究,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才能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管工作包括藏品管理和科学保护两个方面。藏品管理的程序是:文物的接收、鉴选、登记、分类、编目、建档、提用…  相似文献   

8.
在对主要文物贸易国的现行法律、政策与当代调整文物返还的主要国际公约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提出一套旨在破解中国文物追索困局的战略与建议,主要包括:第一,改革文物出入境制度;第二,参与国际立法、强化国际执法合作;第三,启动流失文物普查工程;第四建立文物追索机制、制订文物追索战略。  相似文献   

9.
郎树德 《丝绸之路》2013,(11):12-13
1996年八九月间,国家文物局组织国内权威专家来到甘肃对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一级文物的确认与鉴定,以杨伯达先生为首的玉器组先后在全省各地确认了一批一级文物。其中,最为轰动的是静宁的一组齐家文化玉器被定为一级文物,文博界的同行们称之为"静宁七宝"。按照国家规定,三级以上文物均属珍贵文物,静宁出土的同一批玉器,一次认定为一级,真是罕见的事例!从那时起,我一直有个愿望,一定找个机会,近距离地观摩,最好是亲手感受一下国宝玉器带给我们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杜平  王巧莲 《文物春秋》2006,(5):74-74,76
<正>1988年6月,正定县下水屯村东北500米处的砖窑出土一方龟形陶砚(图一),现收藏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1994年被定为二级文物。该砚为泥质灰陶,质地较细,制作规整,造型生动逼真。长17厘米,宽13.7厘米,高  相似文献   

11.
杨栋 《黑龙江史志》2013,(17):166+168
文物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博物馆离开文物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然而,由于文物管理方法的不善和不规范的定级方法导致许多文物并没有得到妥善管理,本文分析了文物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在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及文物定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物,是人类历史遗留中的瑰宝。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把文物保护起来,更重要的是体现文物的价值,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文物"曾经辉煌,再现璀璨"。本文针对文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让祖国文化遗产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新时期文物工作者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是文物保护和维修的根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本文详细具体地阐释了"文物原状"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在文物保护维修中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八条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物信息可视化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其关键是对信息的分类、管理、阐释、共享与创新.在数字人文视阈下,针对当前文物信息表达的同质化和浅层化现象,博物馆等文化遗产机构应该突破简单的复原展示瓶颈,从元数据标准与可持续开源数据集的科学构建、文物信息阐释的多主体参与、信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三个层次,推进对文物信息可视化的实践探索.通过以数据为导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机构联动延伸信息维度、调动公众积极性参与知识共享等举措,借助集成性、自适应性和泛在化的数据转化过程和信息可视化模式,协调博物馆、文物、公众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高文物信息应用与服务能力,提升可视化展示质量,为同类型展示提供可复制性方案.  相似文献   

16.
"古物"概念在中国法律中起源颇早,在中华民国时期广泛使用,是我国现行法律"文物"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重点对中国历史法律法规中"古物"概念的发展脉络作了细致勾勒,并与现行法律法规中"文物"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探讨了世界其他国家法律法规中仍在使用的"古物"概念,认为"古物"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法律概念,其关于古代文化遗物方面的合理内涵已为"文物"概念所吸收,"文物"概念在此基础有所扩充和发展,更加适合当今形势下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将形成国家文物局管控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地方各层级文物部门管控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和文物基层收藏单位的文物数据库。这类数据库应当是可移动文物普查最重要的成果,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应当基本体现在数据库当中。《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当中对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有这样的表述:"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启动至今已进程过半。在两年多的普查工作中,广大文物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作者将联系参与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过程中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文物信息是文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方式。文物信息以文物为原初载体,是文物价值的主要来源和文物状态的反映。本文以文物保护学的视角,结合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文物信息的定义、文物信息的变化与度量、文物信息的分类、文物信息系统、文物信息的价值五个方面对文物信息进行探索,以期对文物信息的获取和认知以及文物保护学的学科建设等方面有所意义,更好地指导文物保护的研究和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在广袤黄土之中追溯远古的遗迹,在荒僻乡野之间寻觅历史的瑰宝。他们中有被誉为"绽放在文物普查一线上的玫瑰"巾帼英雄,有堪称民间文化守护神的志愿者,有情系三普的古稀老人,有"弃商从文"的编外队员……近5万名普查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社会志愿者参与文物普查,了解每一处普查点的基本情况,绘制图纸,拍摄照片,认真核查,比对资料,专家审查,最后录入专用的普查采集软件,生成一条基础的普查数据。广大普查工作者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勤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