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明社会变迁与阳明"心学"的兴起,使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界一股新兴的社会思潮,日渐占据学术主流地位,并衍生了由士人学术社团演变而成的民间宗教。这种学术社团的宗教化倾向,也势必导致其学术思想宗教色彩的加强与种种迷信化非理性成分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只要宗教在当今社会完全正常化,负责部门采取很好的宗教管理举措,让信教群众有正常的宗教社团、宗教场所、宗教生活,包括正常的宗教读经方式,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1日至3日,教育部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三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宗教化与人类明”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共88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43篇。会议从古今中外多种视角,讨论了宗教化与人类明这一主题,既有对全球化时代宗教化与人类明的宏观阐述,又有对各种宗教进行考证的微观研究,讨论的范围涉及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吠陀教、印度教及中外明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诸子亦史”说是清末时期国粹派提出的重要创见,是中国传统学术转型的表现形态之一。该说的提出,一方面,基于清代学者章学诚、龚自珍等关于诸子与史关系的思考;另一方面,缘于在晚清经今古文之争的情境中,反思康有为对孔子及诸子的宗教化阐释。章太炎、邓实、刘师培虽对子史关系的论证方式存在差别,但皆主张“诸子亦史”。就其内涵而言,“诸子亦史”说是“六经皆史”说的延伸和深化,是“诸子出于王官论”的另一种表述,是“尊史”意识下的诸子学重构。此后,老辈学人张尔田、孙德谦、江璨皆有类似的学术主张,反映了清末民初诸子学发展中的学术共识。从学术转型的角度来看,“诸子亦史”说扩展了史学的范围,提升了史学的地位;增强了诸子学的社会角色,进一步推动了诸子学的复兴;提供了诸子学的史学化之内生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5.
魏军 《满族研究》2006,(1):98-98
张佳生先生主编的《中国满族通论》最近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满族历史与化研究的综合性作,它以史料为基、以民族化为本,以满族的发展为研究核心,开创性地选取“跨民族”的学术视角,将“族别化”置身于“多元化”的范畴内,从整体上审视满族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分别对满族政治、经济、军事、学、艺术、民族、宗教、民俗、语言、字、医学、民族交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述;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言“中国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61年),文中“三教”,指儒家、佛家、道家三种学术派别,不完全等同于宗教之“教”。关于儒教是否为宗教之“教”,目前学术界仍有不同意见。对于此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国科学社团发展研究——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剑 《安徽史学》2002,2(2):56-63
中国科学社作为民国时期最为重要的综合性科学社团,对各专门学会的创立与发展有指导与示范作用,但没有成为联合全国各专门学会的统一组织,没有担负起“指导、联络与奖励”中国科学发展的学术评议功能。这一角色转换没有完成,与民国各重要学术团体之间存在“门户”之见、中国科学社自身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组织系统、国民政府国家科学发展体系的形成等因素有关。这样,作为制衡政府强力的民间科学社团力量在民国时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合力,极大地影响了民国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贾思京  刘岳兵 《历史研究》2023,(5):124-142+222
《明治宪法》的颁布将明治时代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奠定了近代日本宪政体制基本框架。天皇宗教权威是通过重申“天照大神—天皇”结构,使天皇“神圣”化以及“神圣天皇统治”共识化而形成的,是官方宗教政策与社会尊皇倾向相互“匹配”的结果。明治政府主导的祭政一致、祭教分离体制,明确“天照大神—天皇”传承是天皇统治神话的核心内容。“神圣天皇统治”的政治神话以“国体”形式落实在国民世界观、价值观之中,推动了“神圣”天皇共识化。近代日本存在以“神圣”天皇为中心的宗教文化,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世俗国家。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先生指出:“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此论十分精辟。然而东晋南朝,北方大乱,人口数迁,且多集中于南方,地域被阻隔,家族又析为家庭,故此一时期的学术文化、宗教信仰不仅与家族相联系,更应着眼家庭及其成员。六朝门阀兴盛,学术、宗教皆与门第相结合,是士族维持其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视文化的高低以论门第,亦是当时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琅琊王氏为江左第一  相似文献   

10.
《钱币博览》2010,(1):7-7
上海市社联根据本市社会科学类学术社团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制定了《上海市社会科学类学术社团章程示范文本(2007版)》,旨在为本市社科类学术社团制定章程提供范例。根据市社联的规定,本市社科类学术社团制定的章程。应当包括章程示范文本中所列全部条款.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11.
论文梳理了印尼华人穆斯林社团的发展脉络;阐述了印尼华人穆斯林社团在反对种族歧视活动和社会慈善活动以及中印尼之间的宗教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认为印尼华人穆斯林社团在印尼1998年以来的民主改革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其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慈善活动,反对种族歧视,塑造华人穆斯林特有的文化认同,在中印尼宗教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窗口和示范作用,成为沟通华人社会与当地穆斯林社会、构筑多元和谐印尼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由嘉应学院主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承办的“比较视野下的客家民俗化”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1日至14日在嘉应学院隆重举行,共有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114人参加。会议采取室内研讨和乡村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与会就“客家历史与化”、“客家化的保护与传承”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客家研究所自1995年以来,每2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客家学术研讨会,与会多是来自中、美、英、法、日、韩、加拿大、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国内知名学。本次学术研讨会是继2003年12月成功举办“‘客家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后的又一次盛举,对于推动客家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老河口在京汉铁路修通之前是一个繁华的商埠,有“小汉口”的美称,民间音乐化活动也十分兴盛。民国初年,这儿的民间音乐家还成立过一个社团,名叫国乐社,一直活动到“化大革命”前夕。  相似文献   

14.
从华人的宗教信仰 探讨印度尼西亚的同化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来西亚萧依剑在《这一代印尼华人》一文中说:“华人通过宗教来维持他们的特性”。这一情况的出现,归因于印尼政府的同化政策。自60年代以来印尼政府借助政治权力,强制推行全面同化政策,取缔华人社团,封闭华文学校、华文报刊,禁止讲华语使用华文和宣扬中国文化,禁止举行传统宗教和习俗节日活动,禁止输入、销售、散布华文书刊、印刷品和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为例,探讨了马来西亚传统华人社团,从纯粹的华人社群组织逐步向公民组织转化的实践及意义。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隆雪华堂从公民意识出发,通过组织内部的革新与转型、民权运动、监督政府和积极建言等方式,塑造组织民主透明、自主独立的公共性格,在推动马来西亚民主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向公民社会组织的演变。作为华人公民社会的基础,在国际形势巨变和国内政局不稳的背景下,当前华人社团在公民社会组织化的过程中还受到内部阶层化、伦理规范和政治角色模糊、族群宗教关系等问题困扰。  相似文献   

16.
张光直先生指出中国先秦化的基本框架属于“亚-美化连续体”。楚化中的巫术或仪式属“亚美-化连续体”中的萨满教范畴。本从动物符号与神话、动物符号与巫术和动物符号与萨满教三个方面论述楚化中没有图腾崇拜,楚人社会的萨满教只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存在的前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25日至28日,由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和旧金山大学亚太中心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文本、记忆、地域与解释的新视角——中国东北地区的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清初至民国)”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8.
楚翘 《中国西藏》2013,(6):2-F0002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学术研讨会”,于10月10日至11日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史学、民族学、藏学、宗教、文博、民俗、园林文化等研究领域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及宗教界人士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2012年5月11日至1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的“古代及中古之女性与法律宗教”学术工作坊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本次工作坊由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蒲慕洲教授主持,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瑞丽教授、  相似文献   

20.
张昭君 《民俗研究》2001,1(4):97-101
民国时期,基督宗教为寻求在中国的发展,在进行内在学理探讨的同时,还尝试进行具体的宗教礼仪中国化改革。他们研究和借鉴中国的风土习俗,创立新的教会礼仪,探索新的宗教活动方式,以便营造一种表里如一的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氛围。王治心在谈到基督教时说:“本色教会第一紧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固有的民情风俗,而创立融洽无间的中华教会,使中华人民不会发生什么反应。这是本色教会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近今教会所十分注重的一点。”为此,他们积极研究斟比中国民俗习惯与基督宗教仪礼的异同,尽可能使基督宗教礼仪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