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中的空白既是东方艺术之特点,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从西方古典主义的绘画与传统中国画来看,中国画强调线的运用,骨法用笔以线造型为主,西画则强调以面为主,以面造型;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讲究固有色,西画则以色为主,强调外光和环境色的作  相似文献   

2.
郭钧西 《丝绸之路》2012,(23):2+1+81-85
推陈出新,是艺术的规律,尤其是中国绘画,没有中国传统的精髓,想胡来蒙人,那是暂时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区别,掺合起来,那也不行。唯一的办法是吸收西画的长处,补充、滋润中国画本体。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2012,(23):F0002-F0002,1,81-84,F0003
推陈出新,是艺术的规律,尤其是中国绘画,没有中国传统的精髓,想胡来蒙人,那是暂时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区别,掺合起来,那也不行。唯一的办法是吸收西画的长处,补充、滋润中国画本体。 ——郭钩西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当代中国画已存在某些工艺化趋势主要由于外来文化、现代审美观以及新文化思想的影响,过度地追求技法的表现,而忽略对中国画线条及传统精神内涵的表达。通过论述从中国画线条的审美特征、情感以及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等方面说明中国画线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刘科江 《神州民俗》2009,(10):56-57
传统节日食品包装设计不仅体现其趣味性、市场性等商业意义,同时也折射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内涵。本文以中国画的意境、线条、色彩、图形和风格在传统节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为出发点,研究中国画、传统思想观念、民族审美与传统节日包装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传统节日食品包装在设计中体现的民族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1,(1)
正晚清民国时期,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西画东渐"的历史浪潮。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的作品打开了中国绘画史的新篇章。在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新体画"影响下,诞生了一批绘画巨匠,马晋就是其一。他们使用中国传统的笔墨颜料,纸本或绢本,却采用西方绘画技法,如明暗法、透视法,兼用传统中国绘画的线条塑形手段,诞生了一系列中西融合魅力四射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7.
尹小晨 《神州》2014,(3):217-217
一幅好的中国画,不但应该准确传神的画出对象的特征,而且应该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国画的学习及创作,以立意为先。中国画的立意法则主要体现在造型,线条,色彩几方面。对于中国画的学习,一要对中国优秀传统作品和今人的名作广泛的临摹,二是对自然界生动丰富的形象有广泛的写生,才能使画新意深。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位学人评述中国画有两个表现系统,一个是线条化,一个是笔墨化。以此理论纵观中国绘画史,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宋以前的中国画是线条化阶段,其突出点在于以线造型;宋元以后是笔墨化阶断,其突出点在于笔墨是中国画的筋骨、血肉。  相似文献   

9.
郎绍君 《收藏家》2007,(1):77-82
三、带着脚镣跳舞在艺术太多体制化矫饰、商业化煽情的当代,李老十的作品给我们诸多启示。他追求个性和创造性,但不轻易抛弃传统,不以相对主义的态度看待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继承与创造,不囿于写实主义,不排斥借鉴西画,更不轻易否定文人画传统。他追求笔墨语言与现代精神的互动互生,在坚持民族风格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画都以革新为旗帜和目标,却极少承认中国画有好的革新,也有不好的革新。许多人在标举新观念、新样式的同时,往往以相对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绘画:肯定“新国画”“新形式”就否定“旧国画”“旧形式”,…  相似文献   

10.
黄丽华 《神州》2011,(6):84-87
当前的中国画(山水画)的出现了种种弊病表象,有些甚至既无中国画传统美学精神也无东方艺术神韵。面对这种时局,阮荣春教授及时提出了用"院体精神"来拯救中国绘画。本文对阮教授的"院体精神"进行了简略分析并作出了主观肯定,我们要在革新与创造中弘扬"院体精神",让中国画(山水画)走出"低谷时期"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5)
正中国绘画有一种专以宫室、楼台、屋宇、寺庙等建筑物为题材,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被称之为"界画"。所谓"界画",画师在作画时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枝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管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它既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也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作为中国画技法,界指界尺,是建筑绘图时  相似文献   

12.
安颜博 《神州》2011,(3):128-128
学习中国画,特别是以线条见长的人物画,首要的问题,就是树立线造型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确立则必须通过寻根溯源的途径,寻找形式、理念的内涵。因此,本文通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用线造型的深入解读,一方面寻求中国传统人物画树立线造型的理论根源,另一方面,根据现代人物画教学的实际状况,追本溯源,以便使中国传统人物画教学更加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11,(5):F0003-F0003
关山月可能是本世纪最具有学术阐释价值的少数几位著名的中国画家之一。他的艺术活动介入了50年代未期以来的历次重大社会事件,并且,几乎在所有这些时期都留下了令人记忆犹新的作品;在从美术史的角度考察这些时期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不能绕过关山月的创作。在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关山月以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显示了传统的笔墨线条风络与西画的空间概念和造型体系渗透互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龙瑞先生提出的"正本清源,贴近文脉"为题,针对当代中国画的现状,从中国画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及其社会功能、审美、笔墨、皴法、结体等理法来论述其必要性,并就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如何"正本清源,贴近文脉"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04,(6):i008-i008
王天禾字梦禹,别署濡石斋主人。1956 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墨彩画院院长。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王天禾初习油画,曾师从李天祥、赵友萍。后研习中国画,从宋人入手,又在当代名家陆俨少、何海霞、梁树年等门下受益。近年以民族绘画精神融通西画色彩学方法,开创一己的创作风  相似文献   

16.
线条的困惑     
线条之于中国画,最初的功能只是框定形状,勾画轮廓。随着绘画的发展,线条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内涵,不仅要清晰展示出画家所描绘的物体,还要显示出某种意蕴和精神,以昭示人类的某些情感,甚至被分门别类,与各类意蕴一一对应。如此,又不免有生搬硬套之嫌。线条在书法里挥洒自如;而在绘画里,则或得颜色、章法之助倍受赞誉,或被名士名流赋予诸多诠释。于是,线条不胜困惑。  相似文献   

17.
朱晶 《神州》2011,(20):159
由于艺术家主观意志和感的参与,中国画除了运用线条的流动转折,墨色的干湿浓淡来表现物象,还追求一种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镜"。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白",可见虚白在中国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玉田 《文史月刊》2012,(Z3):119-119
古人有"诗、歌、舞"三位一体。而诗本身便是用来吟唱的,音律暗自和诗歌呼应。中国画借助它极强的直观性,它画画中所表现出的线条疏密,轻重缓急,犹如音乐的旋律,故中国诗、画中所昭示的音律美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用语言不能表达的情感才是至沉至厚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画在当代的文化角色充满了深厚的意味,它一方面是传统和民族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身份标识;另一方面又被深厚的传统所拘囿,容易自恋,难以挣脱藩篱。因此,如果不进行语言的革新和创造,中国画在美术领域的长跑中可能被淘汰。然而,中国画的魅力的确与众不同,它既尊崇传统,又与时俱进。"美在其中"展览的三位画家罗彬、毛宗泽、刘春冰,在传统的笔墨中注入新的语言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值得提出的大事莫过于西洋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确立了在中国画坛上的地位。民国时期的留洋画家北有徐悲鸿、庞薰琴等;南有颜文樑、陶冷月、刘海粟、关良、吴粹中、林风眠等,这些画家或留欧或留日,吸收西画之精华,博采众长,奠定了近代中国绘画的基础。而其中大部分画家通过长时间探索糅合了西画的写实、透视与色彩,并用中国本民族的绘画语言笔墨技法的表现形式,合中西绘画神韵于一身。徐悲鸿以其扎实的写实功力,运用中国画墨法的变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