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若平 《百年潮》2007,(11):66-69
陈独秀与周作人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人物,两人有过一段很密切的合作时期,这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也就是周作人参与陈独秀主持《新青年》杂志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有关周作人的争议说得已经够多了,得出的共识大概是:周作人一生是复杂的。早年与鲁迅一起投身五四新文学运动,周氏兄弟各自在杂文、散文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再后来,鲁迅成了"民族魂",周作人却因失节落水成了民族罪人。周作人晚年,以戴罪之身居住北京八道湾。他与海外的联系仅止于两人,一是帮助他出版《知堂回忆录》的曹聚仁,另一个就是这本书里与其信函交驰的鲍耀明。后来这两人均将知堂老人的书信编印出版。曹聚仁出版的是香港版《周曹通信集》,鲍耀明先是出版《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1972  相似文献   

3.
王鲁娅 《民俗研究》2010,95(3):262-264
此信件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周作人先生回复赵景深先生《〈笑府〉与〈广笑府〉》一文,该信对周作人的研究、民俗学研究、笑话研究及《广笑府》的版本辨伪等研究都有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不管男女和物的第三人称,都是用"他"来通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著名语言学家、诗人刘半农与周作人在闲谈时,提出创建一个"她"字,来表示女性第三人称的想法。1920年9月4日,刘半农创作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情诗,将"她"字入诗。该诗初始标题为《情歌》,1923年9月16日刊发于北京《晨报》的《副刊》。  相似文献   

5.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4,(22):11-11,13
《南方都市报》报道,2012年,一份由周作人撰写、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珍罕手稿亮相拍卖会。周作人之孙周吉宜等闻讯立即与拍卖行交涉,  相似文献   

6.
訾翔宇 《文史月刊》2008,(11):64-64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时曾问鲁迅谁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鲁迅毫不犹豫说出是“周作人”。 在那个“南鲁迅,北知堂(周作人)”的时代,周作人的学识一度被多数人认为超过了鲁迅。 他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苦雨斋是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徐志摩、梁实秋等人梦想的圣地,他的散文《故乡的野菜》、《乌篷船》、《买墨小记》、《冷开水》则让无数中国文人包括梁实秋和余秋雨感叹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的两个学生和弟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木 《文史精华》2002,(9):59-64
一、周作人“四大弟子”中的沈启无《语丝》时期周作人“苦雨斋”的弟子,一向有“四大弟子”之说,即俞平伯、冯文炳(废名)、江绍原和沈启无。不过周作人从来不承认这“世间的传说”,以为“此话绝对不确”,原因是他无意自立门派,其实是不想树大招风。而传说中的“四大弟子”也并非俱“弟子”出身,且四人亦流品  相似文献   

8.
废名这个名字人们比较陌生,国内出版的现代文学史也很少提到他。其实废名是五四后出现的一位很活跃的作家和诗人。他与文学大师鲁迅、周作人兄弟的交往更是非常人可比。  相似文献   

9.
杨天石 《世纪》2023,(1):64-67
<正>周作人五十寿辰,胡适和诗“打油”有一段时期,周作人与胡适之间关系密切,经常唱和。1934年1月13日,周作人五十岁寿辰,写成《偶作》一诗云:前世出家(家中传说余系老僧转生)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文献研究室对《毛泽东著作选读》的部分注释进行了修订。上海有人借此机会提出,“中央对周作人的评价改变了,要为他平反了。”有些报刊也信以为真,断章取义,宣布毛选注释不再提及周作人曾在抗战时期出任伪职之事。影响更为恶劣的是沈鹏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1986年第4期上发表的《关于周作人的一些史料》,公然说周作人不是汉奸,他站到前台出任伪职是共产党方面的意见。这样一来,曾经身着日本军装威风凛凛公开亮相的周作人摇身一变,俨然以共产党的地下尖兵现身了。这组所谓“周作人史料”不仅蒙骗了大陆的不少读…  相似文献   

11.
舒芜 《炎黄春秋》2000,(8):79-80
顷见贵刊2000年第6期上所载吴江先生《从胡适说到周作人》一文,对我殷殷见教,非常感谢,至请代达。但所教也有几点未能透彻领会,还想再请教一二。  相似文献   

12.
旅人 怪人 诗人──新文化运动中的名人徐玉诺余桂敏金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徐玉诺,以旺盛的创作激情和横溢的才华,写出了大量诗文,受到过鲁迅等新文化先驱者们的赞誉。旅人,漂游四方的旅行家徐玉诺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到1923...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尺牍(又称书札、手札、尺翰、尺笺、书柬等,即书信)因属私人之间的交流,且具有"或通情愫,或叙事实,而片言只语中反有足以窥见性情之处"(周作人《周作人书信·序信》,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第2页)的特点,遂成为考察、研究写信人与受信者之交往、关系、个性,以及所关涉之政治、社会、士风等的重要文献依据;而且,若写信人擅长书法,所用信笺考究,尤其是有专用信笺者,则其艺术价值尤为珍贵。就存世的尺牍来看,清代数量很多。  相似文献   

14.
鲁迅1919年大地寒凝的季节里,地处北京西城八道湾胡同11号的一座大宅院,迎来了它的新主人———从浙江绍兴迁京的鲁迅(周树人)一家。鲁迅系周家长子,早年丧父,家境日衰,自16岁开始即挑起家庭重担。后来,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先后在京谋得了工作,于是决定打破“越人安越”的旧习俗,举家进行“大转移”。这也是拥有12口人的大家庭,在北京共同购买的惟一住宅。鲁迅、周作人两兄弟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即与我父江绍原结下了师和友的双重关系。他们之间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常有交往,之后又接纳我们一家人住进这所故宅,先后达三十余载,因此对于故宅里发生…  相似文献   

15.
缘起偶读《知堂序跋》,发现一篇1926年周作人先生所译日人废姓外骨撰《初夜权》的序言。[1]不仅这篇序言别致,周氏所作差不多与序言一样长的《案》,也同样有趣。在周氏的按语里,他不仅对初夜权的来历和用意作了初步的说明,而且引用文献试图证明中国也有类似的...  相似文献   

16.
吴江 《炎黄春秋》2000,(6):14-17
周作人和胡适不能相提并论。两人虽同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名人,但两人的地位、作用、声望悬殊,经历差别更大,主要是,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周作人叛国附敌,为虎作伥,而胡适则无论如何乃抗日阵营中人。两人对民族国家有忠奸之分,有爱国卖国之分,为人有正邪之分,岂能同日而语!我提起这个问题,是因为在我写了论胡适的文章(载《炎黄春秋》2000年第3期)之后,  相似文献   

17.
成伯缺与郤缺实非一人《春秋左传注》(绿皮全四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60页注文第5行曰"土之曾祖成伯缺,即缺。"笔者以为不然,成伯缺与缺实非一人,而是两人。查《注》第471页注文第3-4行引《世本》云"生成伯缺,缺生武子会。"这里的即士,成伯缺...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曾自称是很有骨气的人,香港和台湾的一些报纸也曾说梁漱溟先生是大陆上"最有骨气的人"。他与韩复榘、张东荪、陈立夫、张群有过交往,毛就说:"他们都是你的密切朋友。他们骂我是‘土匪’,称你是先生!我就怀疑你这个人是哪一党、哪一派!"  相似文献   

19.
脸谱     
<正>考验周作人叫苦鲁迅去世的电报到达八道湾后,周作人找宋紫佩同往西三条,通知"鲁迅的母亲"。老太太悲痛至极,只能说:"老二,以后我全要靠你了。"周作人说:"我苦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16,(2)
正毛泽东读鲁迅作品,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的。他那时是《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鲁迅最初的一些白话小说和杂文,便发表在《新青年》上。1918年8月到1919年3月,第一次到北京时,因为对周作人撰文介绍的日本"新村运动"感兴趣,毛泽东还专门跑到八道湾鲁迅和周作人同住的院子里拜访,可惜那天鲁迅不在家,只见到了周作人。晚年谈到此事,还遗憾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