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清太祖御用剑考(一)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太祖高皇帝御用”剑(图一),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遗留下来的唯一珍品,经鉴定已列为国家一级藏品。该剑铁质,全长80.5厘米,刃长58.3厘米,刃宽3.1厘米,柄长19厘米,柄宽8.3厘米,镡长6厘米,镡宽9.5  相似文献   

2.
1644年,满族入主中原。清承明制,继承和发展了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恩想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多民族特点的文化传统,清代皇帝宝玺制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清代皇帝宝玺,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种,即代表皇权的国宝和为皇帝收藏、鉴赏用的宝玺。这两种宝玺,都是中国古代印章文化艺术在清代宫廷中的反映。 代表清代皇帝权力的国宝,最典型的莫过于二十五宝玺。从清入关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到统一中国后的顺、康、雍三朝,是清朝皇帝宝玺制度初创和形成时期。努尔哈赤的后金汗国,宝玺刻制尚无章法。  相似文献   

3.
努尔哈赤父子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镇守辽东三十年的总兵李成梁,由此被扣上"养虎遗患"的罪名.本文通过反思明朝在辽东民族政策的得失,以及透视努尔哈赤的文韬武略,进而得出明亡负主要责任者不应该是李成梁,而应该是昏庸的万历皇帝及其继任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辽东的现实形势当十六、十七世纪之际,中国东北地区政治形势发生着一种新的变化,那就是,居住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通过他们杰出的领袖努尔哈赤(清太祖)的组织和领导活动,逐渐壮大起来。努尔哈赤一方面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使用所俘辽东汉人从事推广耕种,并借与明互市,以土产东珠、人参及贵重兽皮进行交换,从而物质基础同达巩固。另方面,以所降附的各部落扩编成“八旗”部队,到明万历末,已拥有武装齐备的惯战精骑六万人之众。在1616年(明万历44年),努尔哈赤放弃所受明朝建州卫都督,建元称尊,做起皇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纪元,即开始于此时,即“天命元年’,这时它的国号尚不叫“清”,叫“后金”。  相似文献   

5.
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9年,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死后,他继承了后金汗位,成为后金政权的第二代统治者。一六三六年,为避历史上宋、金交恶之嫌,在盛京宫殿即沈阳故宫内,颁布了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元崇德的上谕,于是,皇太极也就从后金汗国的汗王一变而为大清的皇帝了。  相似文献   

6.
努尔哈赤父子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镇守辽东三十年的总兵李成梁,由此被扣上"养虎遗患"的罪名.本文通过反思明朝在辽东民族政策的得失,以及透视努尔哈赤的文韬武略,进而得出,辽亡负主要责任者,不应该是李成梁,而应该是昏庸的万历皇帝及其继任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正清代顺治皇帝是否出家,作为"清宫四大疑案"之一,长期以来都笼罩着重重迷雾。近来,笔者掌握了一些有关顺治皇帝在湖南安化辰山出家、圆寂的资料,写出来以供讨论。笼罩在顺治身上的各种谜团◇康熙缘何称清圣祖清朝庙号称"祖"字的有3人: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金朝,定都于盛京,开创历史,可以称"太祖皇帝";二是清世祖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定鼎中原,开创  相似文献   

8.
努尔哈赤祖居地考──兼与陈捷先先生商榷敦冰河前言建州女真的一些历史向来为清政权所隐讳。努尔哈赤的祖居故地(或曰爱新觉罗氏的祖居故地)是他们欲掩盖的历史之一。众所周知,《太祖武皇帝实录》(1636年)、《满洲实录》(1781年)等官书中,将爱新觉罗氏祖...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翻开历史长卷看到,后金(清朝)开国奠基者努尔哈赤,他把自己的儿子推到最高权力位置,又让他从这一位置栽了下来,还下令结果了他的性命.努尔哈赤真是一只狠毒食子的老虎. 褚英,努尔哈赤的长子,生于万历八年(1580年),他从小在血雨腥风中长大,在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中,成长为一位勇猛无敌的战将.  相似文献   

10.
有关清代前期佐领编设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有关清代前期佐领的编设问题,即努尔哈赤设牛录额真和编牛录的时间和方式问题,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努尔哈赤设牛录额真和编牛录的时间问题。牛录原是满族氏族部落时期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记载:“凡遇行师出猎,  相似文献   

11.
明朝末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经过40余年的征战,建立并巩固了后金(清)政权。此后,历经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真、弘历五代皇帝的努力,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发展。清朝皇帝之所以能成功地统一边疆地区,有其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本文拟从分析清政府制定北部边疆政策的过程及其影响两方面来探讨其政策得失。  相似文献   

12.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即清代的第四代统治者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八年(1611——1722)。清初的两位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满族共同体,与明王朝战争的几件大事上,其业绩主要表现在武功上。他们也有文化方面的建设,例如创制满文、翻译汉籍等,但和其武功比较起来就显得微弱了,至于文字创作在他们本身就更少了,当然也就谈不到什么诗文理论了。清代的第三个皇帝福临在位只23年,他的一生也主要是忙于击败农民起义军,战胜明王朝,  相似文献   

13.
宗室,即为国君或皇帝的宗族。清朝制度,只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修《太祖实录》时追封为显祖宣皇帝)的直系子孙,才得称为“宗室”,因系金黄色带子为标志,故称黄带子;对塔克世叔伯兄弟的旁支子孙,则称为“觉罗”,因系红色带子为标志,故称红带子。封建的宗法制度,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区分的,作为“天潢贵胄”的宗室觉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四十四岁时(1636年),从其父努尔哈赤手中,接过这份巨大家业已经九年的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以表达他"扫清廓清"之意。努尔哈赤生前虽然未明确后金汗位继承人,但是对皇太极的培养却有迹可循。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一直都是乃父青睐有加的儿子。从二人的  相似文献   

15.
努尔哈赤时期,满族文化与教育尚处于起始阶段,有关资料的直接记录也很少,从"清实录"(如《满洲实录》、《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以及《李朝实录)}、《满文老档》中,我们得以了解到当时曾创制满文、记录档册(包括现存的《旧满洲档》),以及努尔哈赤以双人龚正陆教习诸子、进入辽沈地区还兴办过教育等等。直接性记载的缺乏,更影响了我们对当时满族文化与教育的了解和认识。本文拟通过一些间接性资料的分析,对当时的一些情况进行勾稽,以期对满族兴起史或日清朝开国史中的这一重要内容方面有所补充。一关于满…  相似文献   

16.
明天启六年(1626),明军在宁远城头重创努尔哈赤军队的红夷大炮是谁铸造的?努尔哈赤是被谁打死的?这两大历史疑问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2005年,福建石狮市博物馆从民间收集到一块明代兵部尚书黄克缵为其堂兄黄克立撰写  相似文献   

17.
在封建社会,封建君主为了集大权于一身,实行家天下的一统之治,对那些试图分权或预谋夺权者,即或骨肉之情,也往往施以残酷的报复与打击。清太祖努尔哈赤处死长子褚英一事,便是清初皇室斗争之生动一例。广略贝勒褚英,努尔哈赤长子,元妃佟佳氏所出。生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死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闰八月,年仅  相似文献   

18.
柴懿  杨阳 《大众考古》2022,(8):67-69
<正>说起朝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宫戏中皇帝、后妃和大臣胸前类似佛珠的长珠串,随着步伐有节奏的摆动,十分吸睛亮眼。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帝后朝服像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皇帝没有戴朝珠,孝惠章皇后戴了朝珠,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戴了朝珠,而自康熙皇帝开始的帝后朝服像中均戴朝珠。可见,朝珠并不是满人一开始入主中原时的标准配饰,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稳定,满汉文化逐渐融合,朝珠成为清朝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9.
盛京作为清朝的“发祥”之地,既有清初遗留下来的宫殿建筑群——盛京皇宫,又完整地保存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以及他们父祖的陵寝——盛京福陵、昭陵和兴京永陵。清朝入关后,自康熙皇帝开始举行“东巡”,谒陵祭祖,中经乾隆、嘉庆,直至道光皇帝,先后四帝十次东巡。  相似文献   

20.
皇太极与宸妃──皇太极死因之推测单彤清太宗皇太极是一位“马上皇帝”,一六二六年,三十四岁,继承太祖努尔哈赤的遗业,登帝位。在位十七年,征察哈尔、攻遵化、逼北京;创文字、称满洲、号大清;收虎尔哈、围锦州……,半生戎马生涯,奠定了入主中原的基础。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