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的妃园寝是在明代帝王妃嫔丧葬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明初恢复活人殉葬制度,殉死的妃嫔都葬于帝陵的左、右配殿,明英宗废止宫人殉葬后,妃嫔死后各建坟茔或葬于同一墓室中。清朝入关后,随着后宫等级制度的建立,妃嫔埋葬形式逐渐固定,历朝皇帝的妃嫔死后,各随其所属皇帝的陵地,分别集中埋葬在东、西两个陵区之内,称之为妃园寝。  相似文献   

2.
明清宫妃殉葬制,性质与殷周人殉制无甚区别,只是殉葬的范围主要限于皇室中的妃嫔而已。这种野蛮的习俗,一般盛行于原始社会解体、阶级和国家出现的初期。在我国,人殉盛行于殷周时期,秦汉以后基本消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时期雕塑与绘制真容形成了广泛的社会风气,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僧人道士,甚至在平民百姓中亦颇流行此风。其中雕塑真容多限于帝王。由于此风甚盛,在朝廷中出现了专门的机构与职官,有画直、写真官、画真官、写貌待诏、画院癨候等不同职级,民间亦有专门从事写真的画工。绘制真容的目的有四:即追思与纪念、表彰、供奉与祭祀以及一些其他用途。这种风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受佛、道偶像崇拜的影响,因此帝王与将相公卿之像多安置在佛寺、道观之中,希望能像神佛一样长期得到供奉祭祀。至于民间,则是将其父祖之像供于堂屋,四时祭奠。这一风气对后世影响甚大,甚至在少数民族中亦有影响,实为我国流传至今的画像风气之滥觞。  相似文献   

4.
人殉,即以人从葬。兴于殷周时期,秦汉以后基本改用偶人或器物了。明初,曾再度发生。至明英宗时,下令废止人殉。然而,清初满族却仍实行人殉,特别是在清前三朝中,统治者为达到死后“事死如事生”的目的,死后用一些生人殉葬。殉葬者身份有高贵的妃嫔、官员,有低贱的婢女、女仆。主要对象是女性,兼殉男性。由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在男女之间、主仆之间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妇女成为殉葬的主要牺牲品,即使是身份高贵的后妃,也逃脱不了殉葬的可悲下场。一、爱情殉葬品清朝历史上,最早生殉的记载,是太祖孝慈高皇后…  相似文献   

5.
程彩霞 《文史春秋》2007,(10):31-36
明成祖朱棣是颇受争议的一位帝王,21岁时就藩北平,42岁时攻占京师夺取了皇位,在位22年有诸多丰功伟绩,却也以残暴闻名。明成祖在挚爱的皇后徐氏死后,又相继失去了爱妃。此后,他身体上的疾病和压抑的本性造成了他变态残暴的心理,后宫生活荒淫无度,以摧残女人为乐,还因疑心而造成冤案,株连残杀2800人。就连他死后,所有妃嫔也都只落得集体殉葬的下场。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献记载高句丽存在着人殉的习俗,在考古调查与发掘资料当中也可以看到高旬丽民族殉葬的某些情况.高句丽人殉的情况从王族到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存在着.不仅都城地区存在,在偏远地区也有殉葬的情况.这种殉葬习俗一直延续到高句丽灭亡之前.高句丽人的殉葬习俗的形成有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7.
诏令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布的政策法令,即历代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文书文告,故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原始资料的一种。《宋大诏令集》收录了北宋太祖至徽宗宣和年间的重要诏书,计三千八百余篇,按时间顺序,分门别类汇编而成。它对研究北宋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惜过去鲜有涉及者。本文仅就《宋大诏令集》的特点、史料文献价值以及版本问题加以评述,谨请读者指正。一从唐中业开始,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种新的社会发展变化,到宋代几乎  相似文献   

8.
孔庆蓉 《攀登》2014,33(4):129-132
汉初诏令,受黄老之学的影响,呈现出其特有的文学表现形式,崇尚真朴,反对华藻。高祖、文帝之诏令自有其风流,尤其文帝诏令,感情之浓、忧患之深是帝王诏令中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9.
俑,古时用以殉葬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用俑殉葬是我国丧葬史上的一大进步,它逐渐取代了夏商周时期用活人殉葬的残酷葬俗。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这种葬俗始于商代末期,盛于秦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是秦代用俑陪葬的集中体现,但在其它地方却极为少见,说明秦代用俑陪葬还仅局限于中央。及至汉代,用俑陪葬开始普及,许多地方的高级贵族或官吏的墓葬中都有俑出土,我国古代用俑陪葬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如陕西西安、山东临沂、江苏扬州等处皆发现有用大量的俑陪葬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宦官是专制制度的特殊产物,历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世界上延续了数千年。在我国,大体可以肯定在商朝时就有了宦官,直到二十世纪,随着帝王制度的消灭才消灭。因而,宦官这种特殊产物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代皇朝中,皇帝要保住帝位维持统治,必然要与外戚发生矛盾,产生斗争,这样必然要寻求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史天地》2008,(4):71-71
吕雉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第一个女性掌权者。汉代人对于吕雉的执政,亦是视其为一代帝王。汉代的女性拥有后世不可企及的权力,在其他一些方面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2.
简述帝王陵墓的殉葬、俑坑与石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居死葬,自古皆然。我国古代的丧葬礼制与死者生前的社会生活关系紧密,因此,历代墓葬成为考古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帝王陵墓又为历代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据所看到的帝王陵墓的殉葬、俑坑和石刻材料,对其葬习和演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余漆冰 《东方收藏》2023,(9):106-108
河南南阳春秋楚彭氏家族墓地为研究春秋楚贵族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墓地中M1、M2为夫妻异穴合葬墓,实际埋葬三人,分别为彭啟、彭啟妻及一殉葬者。文章分析殉葬者身份,通过对比两墓规模、随葬品、陪葬坑等,从性别考古的角度看南阳春秋楚彭氏家族墓地M1、M2,以研究春秋楚彭氏家族墓地所表现出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龚延明 《文献》2004,(2):117-127
《宋大诏令集》原书共二百四十卷,一百三十余万字,汇编了自宋太祖建隆至宋徽宗宣和问九朝皇帝的诏旨,分为帝统、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皇后、妃嫔、皇太子、皇子、亲王、皇女、宗室、宰相、将帅、军职、武臣、典礼、政事十七门,按年系月编定,为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看到"皇宫太监手捧黄绫轻扫拂尘朗声高喊‘圣旨到’,拜领圣旨的人纷纷跪下,太监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的场景。我们对于圣旨的认识似乎仅限于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而实际上,流传至今的圣旨原件不在少数。我们常说的圣旨,其实是对皇帝授官、赐爵或表彰功德诏令的一种俗称。这种诏令有两种,即诰命和敕命。诰命和敕命,原是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隋唐时用以专指帝王授官、封赠的命令,明清时期形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社会婚姻制度中,帝王婚姻是其中最复杂的部分。而清代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除了一般帝王婚姻的特点之外,又和民族矛盾纠葛在一起,显得更为复杂。比如,清帝曾几番申明,宫中不得蓄汉女,但随着清政府在中原地位的巩固,后妃中却满、蒙、回、汉各民族成份皆有,让人难以看出其中的章法。应当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恩格斯  相似文献   

17.
以往学者通常把火药武器或雇佣军的出现作为从军事上促进了西欧封建制瓦解的关键性事件 ,但英、法及西班牙等国封建贵族被驯服的过程证明 ,这种观点是存在局限的。在 1 4世纪 ,步兵开始取代重装骑兵成为西欧战场上的主宰 ,这就是所谓步兵革命。因为步兵在作战技能和装备费用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低 ,步兵的兴起为第三等级进入军队创造了条件。步兵革命不仅削弱了贵族垄断西欧军事事务的基础 ,而且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及社会地位 ,它从两方面冲击着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因而有力地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相似文献   

18.
暗杀时代     
清朝末年,革命党人的暗杀活动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恐慌。1905年,革命党人吴樾轰炸出洋考察五大臣后,满洲贵族十分害怕,皇宫内整天如临大敌,慈禧太后除了硬着头皮上朝外,就是领着光绪皇帝及其妃嫔们战战兢兢地躲在密室里。太监们端着枪守在密室门口,  相似文献   

19.
林航 《文史天地》2022,(3):38-41
<正>“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后宫词》中,真实描绘了后宫妃嫔的孤寂生活和心中哀怨。或许对大多数王朝的宫廷女性而言,帝王拥有后宫佳丽无数,其真情难得,  相似文献   

20.
皇帝过大年     
春节是中国古老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老百姓称过春节为“过大年”。除夕夜,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皇族也不例外。虽然皇宫的大年习俗充满威严的帝王色彩,但除夕夜宫中帝后妃嫔也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享受难得的家庭温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