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佐洱 《纵横》2012,(8):41-47
从伦敦枢密院到香港终审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总纲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是中国在“一国两制”国策下对香港作出的一项重大制度性安排,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香港回归历史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香港问题。并坚持从香港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亲自领导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不仅为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当今世界提供了一个用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与国争端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正>1997年7月1日零点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奏响,五星红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标志着香港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中央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已经回归祖国20年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  相似文献   

4.
折冲樽俎任首席 1983年10月14日,柯利达返回北京,带来了撒切尔夫人给中国领导人的口信,表示"可以在中国建议的基础上探讨香港的持久性安排".  相似文献   

5.
周南  宗道一 《百年潮》2006,(5):21-28
1983年1月,我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助理,次年9月担任副部长.在这期间,由于分管外交部西欧司和港澳事务办公室,我参与了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一开始在幕后,后来走到前台,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十分曲折复杂,中方的谈判工作自始至终是在邓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桑东华 《百年潮》2023,(2):51-63
<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是香港回归祖国征途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是党的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篇章。再次回顾这场一波三折的艰苦谈判,重温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统一、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初心和使命,对于当前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香港问题,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过 《文史春秋》2002,(12):62-64
1948年,我考入复旦大学外系,理想就是通过学习外语来报效祖国。从板门店谈判开始的工作使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外交工作岗位。而在板门店大半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旅生涯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21,(5)
正从1950年英国承认新中国到1972年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英全面建交谈判时断时续进行了22年。两国谈判的重点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和台湾问题。1950年1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希望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要求英国在联合国投票时赞成恢复中国代表权,不再与台湾当局有任何外交来往。9月,英国投了赞成票,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因为一些国家阻挠而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1952年,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就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助项目到莫斯科同斯大林进行谈判。当时代表团中民用项目专家就是袁宝华。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萨布洛夫向李富春建议在谈判前先开座谈会,实际上是向这些年轻的共和国建设者们介绍如何制订计划。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14位副主席每个人都为代表团讲了一课。袁宝华从1949年6  相似文献   

10.
1942年下半年,中英两国就废除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相关特权问题进行谈判后,于1943年1月签订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简单称中英新约).以往在论及这一历史事件时,主要是集中在九龙问题上,而忽略了对谈判的其它内容的评述.本文拟弥补这一欠缺,并对谈判中的某些焦点性问题试做进一步分析以深化该题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幼云 《纵横》2012,(7):37-43
今年“两会”后,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施祥鹏、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卢文端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高敬德共同签名致信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对《纵横》杂志给予了充分肯定。信中在表达了港澳台侨界委员对《纵横》杂志认可和期望的同时,也提出在《纵横》杂志上开设专栏和增加港澳台侨内容的建议。为了响应几位委员的提议,同时也为了让广大港澳台民众及海外侨胞更真实、客观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激发港澳台民众及海外侨胞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认同,我刊将借助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之机,开设港澳台侨内容的专栏,以便全方位记录和反映港、澳、台地区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港澳台侨同胞心系祖国、为祖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位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并有着40多年军龄的老军人。在我的一生中,经历了共和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令我终生难忘的是1997年7月,我作为驻香港部队先遣组副组长,亲历了这年7月1日中英两军的香港防务交接,亲自组织和参加了驻港部队在香港军营的首次升旗仪式,亲眼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相似文献   

13.
林昶 《文史天地》2014,(9):74-77
正1999年12月20日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同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管治澳门的权力,葡萄牙国结束了在澳门400来年的统治。在澳门回归15年大庆之际,让我们与本文作者一起回顾谈判中的那些点滴。1986—1987年间,在中葡关于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谈判过程中,本人作为澳门的前线记者,参与了中葡谈判的采访和评论工作。相关的报导和评论文章,后来由澳门基金会以《中葡关系与澳门前途》的书名结集出版。而在  相似文献   

14.
1974年5月24日,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抵达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国土。北京国际机场悬挂着中英两国国旗,大型横幅标语上写着:"热烈欢迎英国贵宾爱德华·理查德·乔治·希思先生!"  相似文献   

15.
唐绍仪与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红 《文史精华》2003,(11):55-57
唐绍仪(1860-1938),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少川。1874年(同治十三年)官费留学美国,由中学升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1881年回国后,曾在天津税务衙门任职。1900年升任天津海关道,以后历任外务部右侍郎,沪宁、京汉铁路总办,邮传部左侍郎,奉天(今辽宁)巡抚,邮传部尚书等职。1912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唐绍仪被任命为第一任国务总理。他一生经历丰富,在1904年他以全权大臣身份两次与英国代表交涉西藏问题,展示了晚清新型知识分子的外交才干,使英国确承我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是颇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上周有一则有趣新闻.英国剑桥大学公开了前首桕撒切尔夫人多份私人秘密档案,披露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为决定香港前途的谈判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7.
英国重占香港与中英受降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进攻香港。港英当局抵抗不力,仅半月余即弃甲曳兵而走,港督杨慕琦(Mark Aitchison Young)于1941年圣诞日竖起白旗,亲自从港岛渡海到九龙尖沙嘴半岛酒店向日军统帅酒井隆中将签字投降。太平洋战争中英国在香港的记录是不光彩的,英国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香港的作战中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然而事隔三年又八个月,英国居然得以在日本投降后重新占领香港,在那里恢复殖民统治。这一切是怎  相似文献   

18.
江康 《百年潮》2010,(9):71-72
历经两年的风风雨雨,22轮的斗智斗勇,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终于落下帷幕。1984年12月19日下午5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当时,接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组织安排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的相关事宜由外交部礼宾司承办。我时任礼宾司接待处处长,协助唐龙彬司长做一些具体工作,签字前后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让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9.
1942年关于香港新界问题的中英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新界)历来是中国领土。19世纪,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三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先后割占了香港岛及九龙半岛南端,租借新界99年。上述割让及租借本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国有充分权利予以收回。由于英国长期坚持殖民主义立场,拒不归还,香港问题遂成为中英之间的一桩历史悬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代表曾在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西方首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译才奇缺.由此造成此间中英交涉虽以汉语和汉文本为基准,但官方文件的翻译却多由英方人员出任,中国由此丧失了翻译话语权.此文仅以香港交涉中的三段译事略论,即尖沙咀的译名多出;香港华民司法管辖权的译意两歧;以及《虎门条约》第13款译本的百年冤案.由此可见,翻译也是政治,在国际交往中尤具重要蕴意;译言也关命运,在边疆领土交涉中每具关键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