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4年12月,周恩来于病中赴长沙向毛泽东汇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筹备情况。这次会面,毛泽东向周恩来交办了实现全国安定团结局面的工作,并确定了重要人事安排。四届人大后确立的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班子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本文披露了重要历史时刻,周恩来为国为民勇担历史重任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首次访苏琐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拨开岁月的风尘,日历回翻到1949年12月。毛泽东刚刚胜利指挥完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还来不及抖落干净身上的战争硝烟,就匆匆踏上了苏联“老大哥”的国土,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行程万里的出国远行。对于毛泽东在这次苏联之行中与斯大林会谈的一些情况,多家报刊已有不少文章作过介绍,本文将不予重复。这里所要向大家叙述的是当年曾作为贴身卫士跟随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李家骥所回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秘闻。拒绝江青插手选礼品毛泽东的这次苏联之行,除了有与斯大林就两党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及商谈两国之间的有关条约、协定的目的外,…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谈地名人名──回忆毛主席的一次接见陈春雨1958年11月,毛泽东主席接见了豫北部分地、市、县的负责同志。此次接见,虽然距今已将近36年,可每当回忆起这次幸福的接见,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高潮时,安阳县和濮阳、内黄...  相似文献   

4.
正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抉择。为了全民族的和平民主团结,中共领袖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飞抵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当局进行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在纷繁复杂的谈判过程中,国共两党最高领袖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达到  相似文献   

5.
梁尚之 《文史春秋》2004,(12):17-20
1967年至1970年三年多时间.作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在中南海甲楼参加了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一些具体事务性的工作。现在回忆的这段往事,既记录了我个人经历中难忘的一节.也反映了毛泽东作编辑出版史中客观存在的一页。尽管这一页是在我国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写成的.而且本篇的具体内容又只是一位基层办事人员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6.
一本论述毛泽东的信史──读《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胡绳一年前,在纪念胡乔木同志逝世一周年的座谈会上。我曾说过,乔木同志回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活动的著作是本很有价值的书,不久将会出版。现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已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大家和广大读者久已期...  相似文献   

7.
从1953年到1974年,毛泽东主席曾多次来武汉。本刊特遴选10篇“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文章,这些文章既辑录了王任重、陈再道等领导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的亲身经历.还收录了夏菊花、陈爱娥等劳模见到毛主席的真实回忆。谨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百年潮》2011,(6):45-48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毛泽东18岁,正就读于湘乡驻省中学。10月下旬,湖南起而响应武昌首义,积极拥护革命的毛泽东随之参加湖南新军。他后来曾回忆:“我本人也曾经参加了这次民主革命,当了一名战士,吃七块二。”后来,“南京政府解散了。我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退出军队,决定回到我的书本子上去。我一共当了半年兵。”此后,毛泽东对早年亲历的这场革命作过多次评价,甚至还准备写一部自辛亥革命到蒋介石登台的大事记,其中就要写到孙中山当临时总统、蔡锷反袁世凯的事迹。  相似文献   

9.
《湖南文史》2012,(1):42-42
2006年访华时,忙了一天的金正日一定要接见白天跟随他们走访的中方外事人员。据一位外事人员回忆,金正日那天晚上意外地使用中文和他们交谈,他的中国话非常流利,甚至知道北京的口头禅“哥们儿”。“他说自己当年如何喜欢拍电影,还喜欢做诗,喜欢毛泽东的诗词,李白的诗句更是张口就来。”  相似文献   

10.
1993年5月19日至22日,全国第二次中国现代史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召开。与会代表围绕着中国现代史人物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会议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召开的,青年毛泽东的研究就成为,讨论中的热门话题。代表们就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特点,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过程,毛泽东与陈独秀、戴季陶的思想发展的不同轨迹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毛泽东与  相似文献   

11.
在埃德加·斯诺的记者生涯里,采访毛泽东并通过访问毛泽东了解和报道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成就,是其中最有声有色的一幕;而通过斯诺向中国和世界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而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毛泽东政治生涯里的杰作。自1936年夏至1970年12月,毛泽东和斯诺共有五次相见。而每一次会面,都是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进行的,其结果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936年7月,陕北保安——红色中国的首都,毛泽东和斯诺在这里第一次相见。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致使东北陷落、热河失守、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和蒋介石会面的时间、次数和陪同人员等问题,长期以来未搞清楚,本文根据近年公布的新史料进行实证,认为西安事变期间周与蒋曾两度会面,第一次在12月24日晚上10时以后,第二次在25日上午10时许.前次会面由张学良、宋美龄陪同,但因时间已晚并未多谈;二次会面由宋美龄、宋子文陪同,蒋介石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13.
魏廷 《百年潮》2009,(5):80-80
读了<百年潮>2009年第3期<毛泽东在"南昌"舰上为人民海军题词>一文,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下面,我也谈谈毛泽东主席在"洛阳号"军舰上为人民海军题词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一生很少坐飞机。据毛泽东专机组柳昆尚同志的回忆,建国后至1958年,毛泽东乘机42次,共计156小时8分钟。这对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而言,实在是少得可怜,甚至令人难以相信。当时,党中央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毛泽东乘飞机出行,于是,火车就成为毛泽东到全国各地考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飞机之行中,有三次格外值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分裂,是华人物理学界一段著名的公案。1946年,李政道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学习理论物理。那时杨振宁已在芝加哥大学当助教,他接到吴大猷(著名物理学家)的通知,给李政道他们在大学国际公寓预订了房间。  相似文献   

16.
7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踏上美国国土,开始了一次引人注目的俄美峰会。美国总统布什对这次会面做了极为特别的安排,力图营造一种不拘礼的、家庭式的、随意而亲切的气氛。去机场迎接普京的是前总统老布什,会面地点在缅因州布什家族庄园,布什父子和普京一起坐快艇出海,  相似文献   

17.
《历史研究》2007,(6):82-109
新近披露的档案文献和当事人回忆史料表明,召开1957年莫斯科会议以及在会议上发表共同宣言的主张,都是首先由中共提出来的。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莫斯科会议标志着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达到了顶峰,《莫斯科宣言》则是中苏两党紧密配合的经典之作。同时,这次会议也反映和暴露了中苏之间的分歧,特别是苏共在社会主义阵营传统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因而使其成为中苏关系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中,大多数的回忆者都认为,自1948年10月田家英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后至1959年,是双方合作最为愉快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田家英崇拜毛泽东。与一般人的崇拜不同的是,他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使他对毛不是出自一种朴素的感情,而是理论钦佩之上的由衷爱戴。在他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两个月后,他的夫人董边到平山与他相会。当天晚上,他首先把自己两个月内作的几册毛的著作的摘录笔记给董边看,并告诉她说:“组织上决定要我作毛主席的秘书,我感到很胆怯,一定要下功夫读毛主席的著作,很好地领会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吴乃昌 《纵横》2011,(10):47-49
我的父亲吴羹梅(1906---1990),江苏常州人,原名吴鼎。1932年毕业于日本横滨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中国标准铅笔厂,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1949年在哈尔滨筹办中国标准铅笔厂,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父亲与毛泽东主席曾有数次会面,主席平易近人的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1983年3月和1984年5月,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两次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写信,建议在中国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4年5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李政道时说:这个方法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