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寨山文化的遗物早在本世纪40年代就已经流传于世,并被欧美博物馆收藏。50~60年代对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的发掘,尤其是第二次发掘中出土的一件蟠蛇纽“滇王之印”,和大批具有地方特点、造型独特、风格各异的青铜器,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自50年代以后,云南将考古工作重心集中在滇池周围地区,继石寨山之后,先后发掘了安宁太极山(1965年),江川李家山(1975年、1992年)、团山(1983年),呈贡天子庙(1983年、1993年),石碑村(1980年)、小松山(1984年),昆明大团山(1983年)、上马村五台山(1984年)和曲靖珠街八塔台(1978~1982年)。发掘和清理了大量的青铜时代墓  相似文献   

2.
明以降滹沱河平原段河道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滹沱河是海河子牙河系最主要的支流。明清时期,滹沱河平原段善淤、善决、善徙,被称为“决不可以人力治者”。本文通过对明清相关史料的收集、分析、整理,首次对明以来滹沱河的变迁改道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恢复,进而发现滹沱河在不同历史时段,其流经方向、河道稳定性、主要河患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有不同的特点。据此,文章将滹沱河变迁分成四个阶段———①明初(1368年)至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②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③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清同治七年(1868年);④清同治七年(1868年)至今———并对其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总结了明清时期滹沱河变迁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关于明代两广总督府址及其变迁问题,学术界颇有争论.本文通过细致的考证分析,认为明代两广总督定驻梧州的时间为成化六年(1470年)而非成化元年(1465年)或成化五年(1469年);终明一代,两广总督府址经历了两次正式迁移,分别为万历八年(1580年)迁移肇庆和崇祯五年(1632年)迁移广州,并非有些学者所说的一次迁移或五次迁移,只不过在两广总督府址发生迁移之前,曾于两地分别设立过总督(提督)行台,以备总督不时巡行之需.值得注意的是,在万历元年(1573年)和万历二年(1574年),为了应对海防形势变化的需要,两广总督也曾先后临时性移镇惠州和潮州,虽然这两次临时性移镇不能看作是总督府址的正式迁移,但却透视出了明代两广总督府址迁移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四、在屡受挫折和曲折中保持发展势头晋中商帮鼎盛时期,时局越来越乱,商业风险越来越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又发生了1856年(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庚子事变),1904  相似文献   

5.
"敦煌菩萨"竺法护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对中国汉传佛教史上长期争论的竺法护的生卒年问题进行了考证,得出其生年为公元228年,即曹魏太和二年,岁在戊申;卒年为公元306年,晋惠帝永兴三年,岁在丙寅。并从学僧时代(236~265年)、译经时代(266~290年)、草创关河学派时代(290~306年)三个阶段论述了他翻译佛经和创立学派的过程;介绍了他的佛学思想及其在中国汉传佛教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物》1961,(1)
洪秀全是在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十日)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后来迁到官禄(土布)村居住。洪秀全在官禄(土布)村开始进行革命活动——组织了拜上帝会。(1843年6月)洪仁玕、冯云山等都在那时参加了。为了发动革命,必须发展组织和寻找一个革命根据地。1844年4月,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外地进行活动,发展了一批拜上帝会会员,但是数量不多,而革命根据地还是没有解决。1844年11月,洪秀全回到官禄(土布)村,留在家中做了两年多的塾师,同时写出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改邪归正等五篇论文(除改邪  相似文献   

7.
正1955年,我军开始实行军衔制。截至1965年,共授予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其中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一名),中将177人(其中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一名),少将1343人(其中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33名),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所以通常称他们为"开国将帅"。纵观他们的历史,都无例外经历了几十年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  相似文献   

8.
去年2月5日,正是大地迎春之际,86岁(1918—2004年)的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原副主任李新同志,伴随春风西行了。他是中央党史研究室自1980年建室以来,年过80岁的、担任过室主任的胡乔木(1912—1992年,80岁)、胡绳(1918—2000年,82岁),担任过副主任的廖盖隆(1918—2001年,83岁)和谢筱(  相似文献   

9.
日本日本和我国是仅隔咫尺的邻邦,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日本的文物保护事业,在世界范围内位于前列。其中,文物保护法令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文物保护法令,可追溯到公元19世纪。早在明治4年(1871年),就公布了《古器旧物保存法》,已经提出“古器旧物为考证古今时世变迁,历代风俗制度沿革所不可缺少的证据……不论大小,一律须妥善保存。”以后,在大正8年(1919年)、昭和4年(1929年)和昭和8年(1933年)又分别制定了《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国宝保存法》和《有关重要美术品等保存法律》。因此可以说,日本的文物保护法令在二次大战前已经初具规模。而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有清一代,上百位进藏大臣及其幕僚、随从踏上了漫漫进藏之路。清代驻藏大臣制度,始自雍正五年(1727年),终结于宣统三年(1911年),一共持续186年,这一时间跨度占了清帝国的近七成时间,占了西藏甘丹颇章政权(1642—1959年)的近六成时间,对于清帝国和西藏都有重大的意义。清代的驻藏大臣,在制度层面,巩固了祖国的统一,维护了西藏的和平和政治稳定,保持了西藏与内地道路的畅通,进藏沿线呈现城镇渐起,商业昌荣。大量的  相似文献   

11.
雍正二年(1724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间,贵州长寨地区(今贵州长顺县长寨镇)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史学界,对这次事件性质的评议分歧较大。有的同志认为,长寨事件是中央王朝通过对土司的战争,废除了野蛮的土司制度,取消了土司对少数民族的压迫和剥削,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贵州  相似文献   

12.
邓声国 《民俗研究》2003,(2):107-1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俗学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发表和出版了不少研究成果,并出版了几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通论性著作,如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陶立璠《民俗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陈启新《中国民俗学通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这些著作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民  相似文献   

13.
外公毛泽东三上庐山(1959年、1961年、1970年),外婆贺子珍四上庐山(1959年、1960年、1962年、1966年),庐山与两位老人家有着不解之缘. 在庐山我见到了曾接待过我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的老同志,和他们连谈了两个晚上. 庐山的老同志彭毓炎处长是当年的招待所所长,他清楚地记得1960年外婆贺子珍在庐山看望林彪的情况:“你外婆后三次来,都是我负责接待.每天我都要去问候她,安排一些相关事情.她从我这里知道林彪上山来了,便要求前去看望.”  相似文献   

14.
正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卒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终年六十有五。在他不算短暂的人生中,多次经历和参与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局与事件。纵观其人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武昌起义前(1864—1911年)的四十八年,可视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他由孩童成长为清朝将领。黎元洪20岁(1883年)时,考入天津水师学堂,自此开始了他  相似文献   

15.
湳茹考     
<正> 本世纪以来,在今新疆和田北玛札塔格、若羌东米兰古戌堡中,曾先后出土了一批藏文木简。其中有英国斯坦因(A.Stein)在1907年所获的398支;1914年俄国马洛夫(S.E.Malov)等从新疆获得的木简若干(只公布了其中6支);1959年、1973年和1974年  相似文献   

16.
《(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下称《(乙)》)1983年第一次在《中共党史资料》第6辑发表,1984年《嘹望》第10期发表的署名文章《新发现的遵义会议史料》,介绍了《(乙)》的发现经过和意义。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17.
西北科学考查团在考古学上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国西北地区蒙新一带,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素称空旷的处女地带。外人或志在猎奇,或心怀侵略,不断私自窜入这一地区。早在一八五九年(清咸丰九年)德国即组织普鲁士东亚考察团来中国。沙俄更是凱觎我疆土,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经常来我西北部探险考察,多至二十余起。一八四二年至一八四五年间(道光廿二至廿五年)俄国学士院派出了大规模的探险队。一八五四年(咸丰四年)俄国成立地理协会,调查远东地理、人种、语言、经济。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俄人拉得禄夫初到新疆探险,一八八九年(光绪十五年)在外蒙和林,发现了唐代石刻。一八九○一九五年(光绪十六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76,(7)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了从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的《大事记》。它不仅有助于了解十一号墓主人喜的身份和政治倾向,而且为深入研究秦始皇进行封建统一战争的战略思想和这一时期尖锐剧烈的复辟反复辟斗争的历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一《大事记》逐年记载了秦昭王元年到秦始皇三十年的一些战争及墓主人喜的生平大事,有些象后来的年谱。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1年),死于秦始皇三十  相似文献   

19.
正继《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人民出版社,2018年)和《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之后,王善军教授推出了这部《宋代世家个案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该书共计296页、27万字。除"绪论"外,以10章的篇幅,个案研究的方式,再次深入研究宋代的士人家族(作  相似文献   

20.
科举博物馆     
邵辉 《世界》2006,(5):48-51
科举制度创始于隋代大业元年(605 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整整延绵了1300年,废止了100年。科举制度是中国首创的一种选官制度。它所坚持的“自由报名,公开考试, 平等竞争,择优取士”原则,否定和替代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为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