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吐鲁番地区古遗址分布特征,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吐鲁番地区不同时期古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地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吐鲁番地区古遗址在海拔-100m~200m,坡度0~15度的洪积平原区集中分布。通过点线分析发现吐鲁番地区古遗址距河流,距道路距离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分布,可以得出古遗址的分布有线性分布的特征;通过聚集分析,发现吐鲁番地区古遗址具有以交河古城和高昌故城两个比较明显的聚集点为中心分布的聚集特性。研究古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古遗址的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理学的“流空间”视角及其中国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鑫  修春亮  魏冶 《人文地理》2012,27(4):32-36,160
"流空间"的概念对于国内外城市地理学研究影响深远。本文首先通过对流空间概念的系统梳理,探讨了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城市地理学框架下诠释了流空间的基本内涵。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理学流空间研究的综述,探讨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必要性。最后,在系统分析中西方流空间运行环境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基本途径。研究表明:(1)直接作用于某一特定城市与区域的是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所谓"场所化了的流空间"形态。(2)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以及转型期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流空间运行规律更加复杂。因此,分析尺度不宜过大,聚焦于城市功能区尺度是比较合适的;(3)物流业、大型国企、大型民营财团与民企对中国化的流空间分析意义重大。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用作表征流空间背景下中国城市与区域联系基本格局的重要参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在以人为本、重视差异性等后现代思潮的大背景下,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西方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城市中的女性群体,作为城市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亚群体单元,在改革开放后经历着重大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中国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的女性主义研究已悄然起步,今后的研究视角不仅要关注女性自身的特点及其与男性的对比,而且更要重视女性内部的差异性以及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流空间"的概念对于国内外城市地理学研究影响深远。本文首先通过对流空间概念的系统梳理,探讨了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城市地理学框架下诠释了流空间的基本内涵。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理学流空间研究的综述,探讨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必要性。最后,在系统分析中西方流空间运行环境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基本途径。研究表明:(1)直接作用于某一特定城市与区域的是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所谓"场所化了的流空间"形态。(2)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以及转型期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流空间运行规律更加复杂。因此,分析尺度不宜过大,聚焦于城市功能区尺度是比较合适的;(3)物流业、大型国企、大型民营财团与民企对中国化的流空间分析意义重大。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用作表征流空间背景下中国城市与区域联系基本格局的重要参量。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传统旅游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兴旅游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当前热门的旅游方式,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本文以贵州省区域内9015个乡村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分析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等级乡村旅游资源空间范围变化形式趋于更加明显,呈现“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贵州省乡村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分布趋势呈由西向东缓慢增长趋势,由北至南逐渐减少趋势;贵州省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于乡村人文旅游资源较为集中,并且椭圆重心与不同等级旅游资源重心发展趋势一致,呈现逐渐往东北方向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空间理论解读:基于人文地理学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空间概念的认识至今仍处于不断的争论中,人文地理学不同流派对空间的理解多种多样。空间究竟是什么?人文地理学该怎么理解和认识空间,以及怎样对空间进行研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必然涉及对空间概念的讨论和对空间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再认识。为此,本文从人文地理学中的空间的哲学透视、空间的流派解读、空间的主、客观研究以及空间的辩证法等几方面解读空间理论,认为存在的三元辩证法是空间本体论,空间性的三元辩证法是空间认识论,而社会空间辩证法是空间生产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小培  王玲 《人文地理》1996,11(3):19-23
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及其空间分布变化的特征,对我国城市空间分布的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安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深刻影响的过渡地带。文章采用"断裂点"法的基本原理和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识别图像来运算城市边缘区范围,将西安城市边缘区的扩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扩展情况,以及各个阶段的扩展模式,最后对西安2020年城市边缘区范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梁会民  赵军 《人文地理》2001,16(6):81-83
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黄土塬区居民点进行空间分布研究,得出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是随机的,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历史继承性也对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并指出在黄土塬区小城镇体系的建设中,城镇布局应主要考虑地形因素,同时也应注意城镇布局遵循经济地理区位论理论,以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再生产视角的西方城市空间更新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代西方开启了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型过程,城市空间的更新变迁都打上了资本积累、资本增殖的烙印。文章将西方的城市更新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以空间再生产的视角揭示了城市更新的本质,指出1980年代以来鼓励公共-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空间再开发成为城市更新的基本特征。文章归纳了西方城市更新的三种模式,并对其经济社会绩效进行了评估,深度解读了其动力机制。最后,文章提出了对中国城市更新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1.
居住与商业空间是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空间分析法、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和不一致指数测度沈阳市居住与商业空间的分布、居民购物活动的可达性以及居住与商业空间的匹配关系.研究表明:①沈阳市居住设施具有中部强外围弱的空间集聚特征,南部外围居住设施数量较少、集聚程度较弱.②中部太原街、皇城、北站、兴工等都市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12.
国外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宁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03,18(2):24-29
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研究涉及医学地理学、健康地理学(或保健地理学)。前者重在探讨如地方病、癌症等的地理生态、地理流行特点、环境病因和疾病制图等领域。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已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地理化学因素与地方病和癌症等的病因研究更为突出[2]。后者探讨社群总体健康水平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社会地理学出于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探源,研究城市不同区位(或社区)康体保护的水平以及对社区的管制。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可称为城市保健地理。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进入高消费阶段,对城市空间的康体性有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在此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其创新之处在于,摆脱了传统的与健康有关的城市宏观物资条件的分析,综合与康体有关的社群、行为、管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引发了对城市保健地理方面的全面审视。本文在总结国外最新的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从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水平的角度,全面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力图用模式的形式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13.
以探求城市内部发展脉落,寻求城市新旧元素融合机制,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为目的。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定性说明城市内部新旧元素不协调性。结果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在呈阶段性的改变,城市旧的肌理和场所不断受到新元素的挑战,致使城市内部更新在所难免,利用整合的方法对构成更新场所实虚两类要素的新旧进行融合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4.
理解中国城市生活方式:基于时空行为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娜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19,34(2):17-23
面对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研究与规划需求,如何理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分析城市空间与居民生活方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转型期背景下,受到制度与市场双重力量的驱动,中国城市生活方式表现出特殊性。本文从生活方式理论、时间地理学和活动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生活方式与时空行为的关系,指出从行为角度进行生活方式研究的可行性;提出基于时空行为变量测度生活方式的指标体系,将出行模式、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和日程安排作为度量生活方式的核心指标;并构建了生活方式的影响机制分析框架,提出制度、技术、地理背景和社会关系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为更好的理解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与居民生活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家庭的广州市入室盗窃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以犯罪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依据,从家庭的视角研究入室盗窃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广州市18个社区作为案例,以1332个家庭的问卷调查作为数据基础,分别分析不同类型家庭遭遇入室盗窃的频次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家庭在遭遇入室盗窃的频次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邻里之间是否愿意帮忙、是否是本地家庭、居住条件和家庭收入等因素都会对入室盗窃发生的频次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把影响入室盗窃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根本因素和非根本因素两大类,并分析了两类因素对入室盗窃的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佟玉权 《人文地理》2014,29(4):44-51
以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评审认定的646家"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谷歌地理信息系统(GoodyGIS)定位村落的地理坐标,确定海拔高程等属性。利用Arcgis10.1和GeoDa技术平台,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集聚型分布,在各省份间具不均衡态势,呈现出黔东南-湘西、皖南-浙西-闽西北、晋-冀-豫和滇西北等四个核密度高值区。传统村落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大多数村落处在40-100km的直线范围内。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高程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明显存在着高高(HH)、低低(LL)集聚现象,缺乏低高(LH)、高低(HL)区域,反映出传统村落在空间选址上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范式不断丰富,呈现多视角、多层次、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体系。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的影响主要遵循这样一个研究脉络:交通可达性的变化-空间效应-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影响-空间组织结构的演变。并在此框架的指引下对国内外已有的高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简要评析了高铁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初步划分了国内外高铁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阶段,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高铁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国高铁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阐述了产业簇群理论、层域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等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依据。深入分析了特色产业簇群视角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过程。构建了全球、国家和区域等不同尺度的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最后,作者提出了思想观念创新、市场一体化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特色产业簇群培育等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复杂性科学的兴起,要求必须立足整体主义开展城市发展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城市系统工程的命题,其本质是一种城市发展研究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城市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时空观作为研究理念,城市与发展作为研究主题,城市系统、城市逻辑与城市制度作为研究维度,以及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发展战略和发展调控作为研究问题。针对城市系统工程的三种研究维度,给出了对应的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