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构建旅游-经济-生态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桂林市进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桂林市旅游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波动性较大;生态环境综合序参量在1990~2000年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001年后发展趋势有所下降。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处于颉颃状态,协调发展的程度还处于中低水平;系统耦合协调类型正在以旅游发展超前型,逐渐演变为经济发展超前型。  相似文献   

2.
乡村地域系统及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了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黄土高原县域乡村数据,以人口、土地、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1990-2015年乡村地域人—地—业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发现:①乡村地域人口和耕地不断减少、产业发展缓慢,人—地—业系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自然资源本底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构建了城市旅游经济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3-2018年河南省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河南省旅游经济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及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0.292到0.681,协调程度从中度失调到初级协调,总体耦合协调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根据吐鲁番2001-2011年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各指标的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个指标的相关权重,以此构建了相关的综合评价函数,并引入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吐鲁番地区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地区在2001-2011年间,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类型以旅游超前发展型逐步转变为以经济超前发展型为主,由三者基本协调状态转为旅游与经济的发展超出了生态环境承受阈值范围的状态,其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生态环境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渐凸显,协调旅游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PSR-SEE(压力—状态—响应—社会—经济—环境)模型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1-2016年的38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计算旅游生态安全水平,并采取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01-2016年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恶化级上升至非常安全级,各子系统的旅游生态安全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从指标层来看,2001-2014年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生态安全的最大障碍因子是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而2015-2016年的最大障碍因子是旅游空间密度;从准则层来看,压力系统的障碍度呈逐渐增大趋势,而状态系统和响应系统的障碍度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交互胁迫验证-动态耦合应用-协调类型判别"框架,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交互胁迫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对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2000年以来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和协调类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演变轨迹符合双指数曲线,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的拐点出现时城市化水平较高,且拐点出现晚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二者协调发展符合"S"型发展机制,2000年以来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磨合发展阶段,系统协调模式属于生态脆弱型。  相似文献   

7.
张怡筠  吕本勋 《旅游纵览》2022,(14):163-165+169
文章基于2010—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与旅游经济有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指数、耦合模型,研究交通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广西交通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均呈稳步上升趋势;耦合度整体保持在0.98~1,相对稳定;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严重失调逐步提升至2019年的优质协调,年均增长39.47%。基于此,针对广西交通和旅游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广西交通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评价体系和耦合关系,以寒亭区为例探讨县域乡村发展格局及优化,发现:①多数村庄得分较低,中高值村庄集中于寒亭区中南部,各子系统得分结构具有差异化特征,社会经济方面对乡村发展影响较大但空间分异也更明显;②子系统间、子系统与指标间均有一定耦合关系,指标之间的协同优化有助于实现子系统的高效提升;③相当一部分村庄呈中低值、强...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与乡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助力于实现乡村振兴。文章选取沱江流域成都段的龙泉驿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7年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乡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将龙泉驿区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低耦合协调度阶段、中耦合协调度阶段与高耦合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区公路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水平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是我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研究其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深入认知我国贫困地区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构建路网连通度、公路交通优势度、县域经济水平等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度评价模型等方法探究2000-2016年期间武陵山区公路交通优势度和县域经济水平的协调度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省道以上公路的路网结构得到优化,从可达性良好的状态发展为完善状态。②公路交通优势度相对较好的区域从北部、东部转移到中部,相对较差的区域从西部和南部转移到南北两端,县域经济水平由东部优于西部的格局演变为相对无序的格局,“天窗”县的公路交通优势度和县域经济水平均相对较好。③将协调度分为高度协调、中度协调、勉强协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6种类型,协调度未得到明显改善,大部分县属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类型。④公路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水平同向匹配程度不高、远离省会城市及地级城市带动能力弱、开发建设水平低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县相对贫困落后等因素制约协调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县域贫困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地区的地理识别,是区域扶贫政策精准、有效实施的前提。以经济指标衡量河南省县域相对贫困程度,并借助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区位交通、历史基础4类变量16个影响因子对区域贫困状况的影响程度。分析发现,河南省县域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县域多分布在豫西和豫东南,且区域内存在部分潜在贫困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水平、居民储蓄水平、气温、湿度、到最近城市的距离、国道道路密度、期初经济水平7个因子对县域贫困程度影响显著。地区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在重视经济因素的减贫效应时,也应重视自然因素的致贫效应,政府主导,因地制宜,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玉芝  董平 《人文地理》2012,26(1):87-91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构造地带经济、经济区、省区、城市等区域经济的基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如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差异扩大、"三农"问题都集中反映在县域尺度上。因此,对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剖析,揭示差异形成的机理,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2000年以来,江西省县域绝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相对稳定趋势,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县域经济在空间上表现为经济发达型、较发达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交通干线和长江沿线地区;欠发达型和不发达型县市呈不规则的环状分布于经济发达、较发达型县市的外围地区;从整体上来看,江西省各县市的发展水平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从县市数量上看,呈现出城市规模"金字塔"结构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苒  曹明明  胡胜  刘闻  姬巧娟 《人文地理》2014,29(5):101-108
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研究二者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协调效应对城镇的发展意义重大。在理清二者协调发展效应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计算模型及判别标准对榆林市12个(区)县近十几年来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从时空角度进行评析,结果表明:1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年份占多数,不协调的年份较少。2榆林市生态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目前还处在初级和中级协调等级。3榆林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类型在空间分布和空间聚类上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空间分异,因此要跟据不同地域的制约因素来分类制定协调发展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对宁夏县域经济类型进行划分,揭示不同县域经济演变与转型过程中的城乡耦合协调发展的特征与规律。①宁夏县域经济演变与转型呈现出工业主导型与商贸与综合发展型两种类型;②工业主导型的城镇化发展指数和乡村发展指数都比商贸与综合发展型县域高,但差距在缩小;③除2000、2005年外,工业主导型县域均处于城乡发展较不协调状态,而商业与综合发展型县域则处于较协调状况。宁夏县域经济发展应该更关注三次产业的融合、鼓励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发展,增强县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人口集聚与就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人均GDP 作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分析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空间以及关联性三个方面对2005-2013 年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福建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波动性增加,相对差异逐年缩小,其中福建省经济差异的最大贡献者是闽东南地区内部差异;②县域经济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县域经济集聚性呈波动衰退状态,两级分化现象呈减弱趋势;③较发达县域沿四大交通线路呈“口”字型分布;④欠发达县域在部分省际接壤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出现经济落后走廊;⑤县域经济增长对全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表现为收敛;⑥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较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6.
认识人地关系要素因果反馈联系和构建定量模型是进行城市协调状态评价的关键,以"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为背景,探讨大西安人地关系协调演进趋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突出表征城市环境因素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运行作用的基础上,优化指标体系,运用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函数构建复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研究区人地关系协调状态的等级与类型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模型GM(1,1),预测2011-2020年研究区总人口与耕地面积的模拟值。分析发现:未来10年研究区的总人口年均增长13.99‰,耕地面积年均递减14.30‰,人多地狭的矛盾使生态安全将会受到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的产生与扩散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反映,不同的文明与不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明又反映了不同类别的地理要素的组合及其共同作用。产生古文明的区域,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地理环境优势的变化,又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本文分析了黄河文明的起源、扩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黄河特殊的"曲流"形式以及中国特殊的地形阶梯及气候带与晋商的形成,黄河沿岸东西、南北经济的相互作用及其现代发展滞后的地理因素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黄河沿岸的现代发展应该考虑:由河流治理为主转变为发展为主,重新认识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的优势,充分利用黄河沿岸的上下互动、两岸腹地的左右互动,系统地考虑和反思黄河对国家和沿岸地区发展的综合作用,综合谋划黄河沿岸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集聚经济类型的地理格局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集聚经济的类型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度量指标是基尼系数、Ellison-Glaeser指数等,但这类指标却没有考虑相邻地区间经济的相互影响。据此,本文提出用空间自相关方法,衡量区域的集聚经济水平,并且利用2002年江苏省县级工业数据,实证分析和探讨江苏省城市化和地方化集聚经济的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与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城镇化分解成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4部分,且认为这4部分应处在协调耦合状态,用TOPSIS法对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进行评价,之后对评价结果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以对城镇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常州和扬州在优质协调区;南京、镇江、苏州和无锡在良好协调区,且土地城镇化相对滞后,说明城镇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徐州、淮安和南通在基本协调区,徐州与淮安土地城镇化过快,社会城镇化滞后,表明城镇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同时忽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南通土地城镇化滞后,表明城镇扩张缓慢,城镇化的土地代价水平较低;泰州和盐城在轻度失调区,盐城经济城镇化滞后,泰州土地城镇化滞后,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大,城镇发展选择的是一种精明增长路径;连云港和宿迁在中度失调区,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其它城镇化,城镇发展土地代价水平高,具有相当过渡性损失。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小莉  秦树辉  包玉海 《人文地理》2005,20(6):102-105,82
本文在了解包头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研究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包头市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自1992年-2001年十年以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评价,得出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支持水平较低"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目的在于通过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综合水平的分析与评价,正确认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提高限制因子容量,推动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