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博英  尹海涛 《人文地理》2022,37(2):167-172
克罗地亚是马可·波罗的故乡,作为中东欧地区的重要国家、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与克罗地亚贸易投资合作数据,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的贸易投资合作进展及其贸易投资中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分析。结论发现:中国在中国与克罗地亚的贸易投资合作中处于相对核心位置;中国与克罗地亚的贸易投资合作更具互补性,竞争性较弱,存在较大合作潜力。目前,中国与克罗地亚的贸易投资稳步发展,今后可进一步扩大中国与克罗地亚的贸易投资合作领域和范围,加强两国在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旅游和服务外包项目等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兼具改善地缘环境和拉动对外投资的目的。然而,现有研究较少采取地缘战略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对外投资数据,通过整合政治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双重差分的面板回归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向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投资比“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增长更快,说明地缘战略对中国海外投资有重要影响;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受中国与东道国经贸联系和东道国市场规模的影响,但是地理邻近性、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和东道国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于加强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结合和制定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政策等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背景和学术界“日常生活转向”的理论动态,本文回顾和梳理了旅游情境“家”的渊源流变、理论视角、研究内容,并进行评述与展望。结果表明:旅游情境“家”具有多元性和杂合性,包含物质和精神两层涵义;该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学科视角、多文化背景、多类型案例、多层次内容等特点,在概念、理论、内容、方法等方面有待提升;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丰富“家”的旅游学内涵、探讨休闲旅游的生活意蕴、剖析“家”的精神文化内容、促进研究手段与方法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张一诺  路紫  Danai 《人文地理》2019,34(3):37-43
无论泰国社会经济形态如何变化,各种身份的“变性女性”始终是其不可或缺的鲜明要素。在对其进行地域性基础的综合解释中人文地理学被赋予更多期望。本文回顾了“变性女性”地域性研究从生物学向社会学的演变,选取19名“变性女性”样本进行情景自传式深度访谈,开发出社会和产业2个影响范畴及其对应的6个主题:父母关爱/新浪漫关系、学校小群体特征、职业自我开发、旅游国际化、旅游地高收入非正式经济、女性主导模式,正面展示了泰国“变性女性”生存延续的地域性图景,将其归纳为一种社会和产业共同作用下的“程式化重复行为”概式,基此透视了人文地理学视阈下的时间主义内涵,即固定程式的强大作用及与时代相关的持续性,程式化强于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核电站近十多年来呈现出大规模发展的态势。认为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需要在全国部分人口与经济密集、大中城市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核电布局的“禁区”。渤海沿岸是国家的政治核心与经济枢纽,渤海及其附近区域核污染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分析了渤海沿岸地带核电站发展的情况,并且认为渤海沿岸地带应该成为国家最主要的核电“禁区”,根据我国核电站发展的态势,建议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对近十年来的能源政策进行调整,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与国家利益,审视其可行性与合理性。在“核电绝对安全”的神话一再被破灭的情况下,重新调整核电发展方针,实行总量控制乃至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6.
黄睿  吕龙  黄震方 《人文地理》2021,36(1):174-182
“路学”是关于道路功能、时空演化及其区域影响的理论,为研究公路交通对旅游地影响提供新视角。借鉴“路学”构建“公路建设及其作用-公路对旅游地的影响-公路与旅游地交互响应”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公路交通对旅游地的影响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维度,且具有正向影响。公路在增强旅游地通达性、刺激经济发展和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性,改变着人们的旅游经历与体验方式,引发地方重构和社会重塑。经济和生态维度对交旅响应有着正向影响,社会和文化维度影响不显著,交旅交互响应对公路交通建设影响不显著。进而基于生产、使用、建构和消费构建影响机制,以期为促进交旅协调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河南省安阳市作为八大古都之一,其历史文化背景深厚,吸引着大批外国游客前来观光,而这也催生了客源地文化与目的地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行为.本文将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阐释跨文旅游相关概念,梳理安阳发展跨文化旅游的优势,分析跨文化旅游对安阳旅游业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小波  吴必虎 《人文地理》2013,28(6):133-141
生活环境作为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形塑产物,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旅游开发为历史街区发展提供了一种现代途径,也干扰历史街区的空间转变。旅游影响对居民生活惯习的介入效应调整旅游历史街区生活环境的存续-发展结构。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旅游发展对生活环境具有较大影响。居民围绕生活环境质量和旅游支持性形成三类亚群。旅游影响以不同方式介入居民生活环境,应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生活环境维护导向。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发展诉求、生活环境整体转变与街区居民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是维护"双东"生活环境遭遇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9.
10.
王娟  丁宣文 《人文地理》2022,37(5):183-192
基于携程位于上海市的线下门店及相关POI 数据,运用 GIS 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携程旅游“新零售”空间格局、区位选址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携程旅游“新零售”在发展初期,其区位选址仍具有向心性,但不如传统零售业对城市中心区位需求强烈,向中心城区边缘及城市近郊区域下沉趋势明显;②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形成“多中心-外扩”式分布模式;③区位选址依赖于以写字楼为主的线下生活服务场景,对商务办公区的偏好超越对商业中心的偏好。交通区位、传统旅行社分布、地租水平影响次之,CBD 趋近度、商圈等级影响较小;④携程线下门店空间格局及区位特征是企业业务板块规划、地理实体空间竞争、区域产业配套水平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论地缘战略的主体间性——兼论中国地缘战略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丁  刘卫东 《人文地理》2016,31(3):122-127
主体间性一词是20世纪西方哲学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等多方面的问题。简单来说,主体间性就是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主体间性具有物质性、实践性、历史性和社会性,其存在于集体主体之中,可以通过"教化"获得。据此,本文通过对四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即国家有机体论、海权论、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的历史分析,挖掘了隐含在其中的主体间性。并以美国对苏联和中国实施的地缘战略围堵为例,通过分析同一地缘战略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结果,表明了地缘战略的构建、制定和实施都必须遵循主体间性。最后根据主体间性提出中国未来地缘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2.
兰新高铁对西北地区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正在深刻改变和影响我国区域空间格局,兰新高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交通线,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GIS网络分析及成本加权栅格法构建模型,综合选用最短时间距离、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及经济联系强度指标,定量分析兰新高铁对西北地区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兰新高铁引发了非均衡的时空收敛效应,影响和重塑了区域空间结构,沿线城市可达性提升优于非沿线城市,“核心-边缘”格局得到强化;兰新高铁提升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加速中心城市的空间扩张和重构,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面积(3h)均有增加,在空间上沿高铁线呈带状分布;兰新高铁增强了城市间经济联系,促进高铁沿线经济带的发展,沿线城市经济联系中心度得到提高,区域经济联系模式“廊道效应”明显。本研究为完善西北地区交通网络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沿线分布有众多的城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结合立地条件对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空间分布的地域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城镇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了散点型、串珠型和网络型三种基本的空间分布形态,在分析研究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等要素的时空组合基础上,提出了城镇空间演变的三个基本特征,即空间发展的差异性,中心城镇的游移性和城址变迁的宜居性,这对于指导丝绸之路沿线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陆俊元 《人文地理》2001,16(6):69-72
冷战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主导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亚太的安全利益向纵深发展。同时,随亚太格局变化产生的国际矛盾斗争,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构成严峻挑战。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是中国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的核心成分。政治安全利益内容广泛,包括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稳定、反对宗教势力渗透、维护政治稳定等;军事安全利益着重表现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领土完整、防范军事威胁以及军控和防止核扩散;经济安全利益涵盖金融安全、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资源安全特别是能源安全、市场安全、运输线安全、海外投资安全等。  相似文献   

15.
姚晓瑞 《人文地理》2007,22(1):125-128
中国古代王朝战争深受中国地缘环境的影响,并具有与地缘环境相应的地缘模式。这一特征不仅构成了中国古代战争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本文从中国古代战场(点)的地理分布、战争路线和战略方向的空间取向以及战略区域(面)的区位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模式的构成。力图揭示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整体上呈现中国古代王朝战争所特有的地缘战争景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梳理不同种类的企业联系及其在构建城市网络中的优缺点,然后基于2013-2018年上市公司的大宗交易数据构建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网络,从企业间的资金联系分析城市网络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2013-2018年,共有105个城市参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的构建,资金进出量前10名城市约占资金总流量的70%.城市网络中大部...  相似文献   

17.
张娟  王茂军 《人文地理》2020,35(5):69-76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消费文化的兴起,促使乡村成为资本青睐和占用的空间,其实质是资本为缓解过度积累危机而进行的"时空修复"。基于此,本文在引介时空修复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市莲花池村时间修复和空间修复过程,剖析了其背后隐含的潜在风险。研究发现,莲花池村经由资本三级循环实现了空间转型,乡村空间本身成为资本增值元素,内外资本的流动在实现地理空间拓展的同时,造成聚落空间形态的重构和地方组织模式的调整,并孕育了村民内部分层、空间生产同化、空间正义缺失、传统文化消融等多重风险。  相似文献   

18.
苏北运河经济带构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江沿河地区的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地理与规划学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对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沿江沿河的开发更是振兴经济的有效手段。本文从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苏北运河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指出了构建苏北运河经济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构建苏北运河经济带的设想,从开发模式、重点产业和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这对苏北运河地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