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烟过眼     
赵启斌 《收藏家》2002,(9):29-34
法书名画,历来为宫廷和官宦巨室所庋藏,积而久之,在一些政治中心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收藏中心,并且带动文化发展,使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为文化中心,从而成为国力强盛的象征,财富和文化的标尺。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绘画收藏,基本上以宫廷收藏和江、浙、皖地区的私人收藏为两大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彼此流通,或为宫廷罗致,成为宫廷的重宝巨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4年发掘的唐代韩休夫妇墓乐舞图上的舞筵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图像证据和诗文材料,从唐前期贵族官僚宴饮风尚和物质文化的视角,考证舞筵的命名、功能、质地。本文认为,这种舞筵用于各类乐舞,不止是胡旋舞等外来舞种。其质地或为丝质,或为毛质,或为丝毛混织,皆是极耗时费工的奢侈品,体现了玄宗朝的宫廷趣味和文化风尚。作为一种上流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盛唐宫廷文化奢华多姿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明代宫廷无款《仕女图》十五方收藏印章的考证和收藏流传轨迹的分析,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对明代宫廷画家创作的大批无款人物画丰富文化内涵的了解和对翰林书画院设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李亚雄 《江苏地方志》2023,(1):86-89+66
<正>一、方志馆建设的现实与江苏省史志馆联盟的构想进入21世纪,全国方志馆事业发展迅速。方志馆发展早期,其性质是专业的志书编纂机构,后与丰富的志书文献资料收藏相结合,成为志书文献编纂兼收藏、利用和研究中心。随着方志文化的弘扬光大,方志馆开始增加以修志历史和方志文化为内容的展示功能。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0,(5)
正袷袢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之一,基本款式是对襟的外套,连袖,袖长过手指,无领或为立领。男女均穿着,男款无旁衩,女款左右开衩,衣长过膝,无扣,以腰巾或皮带束系。其形制界于汉族的袍、褂之间,与清代宫廷的夹褂相似,但较为宽大,无后开裾。新疆哈密市博物馆收藏近百件袷袢,按其来源大致可分两类:其一为民间喜庆佳节之时所穿绣花袷袢;其二为哈密回王宫廷袷袢。民间袷袢的刺绣  相似文献   

6.
动用国家人力、物力,大规模编纂当代宫廷史、对当代宫廷收藏以及文化活动进行系统整理和编纂相应文献,在清乾隆年间以前是闻所未闻,有之,则自乾隆敕修《国朝宫史》始。伴随着《国朝宫史》的编纂,清代官方对清宫廷建筑、园囿、内廷人员及机构设置与管理制度、典制、经费、收藏与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记录,这项工作为后代的宫廷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翔实资料,奠定了清代宫廷史、古代艺术与文献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基础,并为现代宫廷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挂字画     
许多人很喜欢买字画、挂字画.或为装饰,无论厅堂陋室,挂一幅字画,文化氛围陡增,主人身价即升;或为修身自律,悬挂箴言警语为座右铭,“三省吾身” “悟不谏,知可追”,修心养性,强体健魄;或为收藏,书法是中国文字特有的财富,能成为审美价值和高经济价值的艺术品.黄金有价,名人字画无价,收藏胜过炒股购基金,一幅字画换一栋楼房不是笑话;或为借助人威,达官名人的墨迹,落上双方的名款,悬挂厅堂,说说交往,讲讲轶事,那是主人无上的体面和荣光;或图避邪,或讲吉祥,等等.我挂字画,讲的是纪念.  相似文献   

8.
<正>清代宫廷钟表藏品种类丰富,从制造地点看,国外产地有英国、瑞士、法国等;国内则有广东、宫廷造办处、苏州等。现如今的收藏地点也多与清代宫廷相关,如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避暑山庄博物馆等。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的钟表是清代宫廷钟表收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避暑山庄曾经存放过数量较大的宫廷钟表,并且其自始至终与避暑山庄的修建、扩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着西夏文《宫廷诗集》的两个抄本,是12世纪末众文臣在一次聚会上的即兴作品汇录。相同的作品在两个抄本中多有异文,这说明二者来自不同的底本,且未经过精心排校。两种抄本的抄写情况不同,甲种本表现出初步的以类相从的特征;乙种本或为随手抄录,并没有特定的编辑思想和体例。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华遗产》2013,(3):8-9
“宫廷画只有外在,没有内涵。” -近年来,宫廷书画作品在收藏市场大热,但在书画鉴赏家刘岩看来,这是由于文化断层所造成的人们对古代书画认知不足而导致的。他认为所谓宫廷绘画,就是记录皇帝的功德,只有外在,没有内涵。“价格可以颠覆,但美感无法颠覆,它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邢窑为唐代著名的白瓷窑场。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及相关考古资料,探讨分析了邢窑的刻铭和题款,并对邢窑"翰林"、"盈"及"官"字款与临城祁村窑姓氏刻铭的不同进行了阐述,认为祁村窑刻铭、题款的含义或为单做共烧以避免产品混杂,或为商品竞争而刻划的窑主姓氏;邢窑"翰林"、"盈"字款是宫廷的定烧器,因而为皇室所垄断;"官"字款则是地方官府所烧之物,并作为贡品供奉于宫廷,除官府使用外,尚可作为高档商品参与社会流通。  相似文献   

12.
乾隆宫廷玛纳斯碧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碧玉与清代宫廷玉器制作的关系问题是清代玉器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相关的研究一直十分薄弱。不少研究者倾向于清宫玉器收藏中存在着玛纳斯碧玉作品,而且数量不少,却苦于找不到一条文献材料证明这些玉器的原料就是来自于玛纳斯,因此,玛纳斯玉也成为玉器史的"迷思"之一。本文以文献记录、清宫档案和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为依据,对清代新疆玛纳斯碧玉的开采进行探讨,对清代宫廷利用玛纳斯碧玉制作玉器的情况详加解析,尝试勾画出清代玛纳斯碧玉开发利用的真实图景。作者认为,玛纳斯碧玉是乾隆时期宫廷玉器制作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与清代宫廷玉器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查禁玛纳斯碧玉的指令由乾隆帝发出,查禁期间大量玛纳斯碧玉原料进入宫廷,并利用这些原料琢制了大量玉器作品,宫廷成为此一时期内玛纳斯碧玉唯一的合法利用者。  相似文献   

13.
宫廷制度史与宫廷生活史是历史学者不宜忽视的研究课题。在专制时代 ,宫廷文化 ,于社会文化总和中代表着最为尊贵、最为典雅、最为奢华的内容。而宫廷文化的隐秘性 ,也遮挡不住其中的血腥和污秽。应当承认 ,宫廷史和宫廷文化 ,在某种程度上有浓缩的历史文化的意义。秦史和秦文化研究近年成果丰蔚可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秦俑·秦文化”丛书使得一批有关论著相继面世 ,其中不乏学术精品。田静著《秦宫廷文化》一书 ,其研究的视角和论说的内容 ,也值得学界关注。《秦宫廷文化》讨论了秦的宫廷建筑、宫廷礼仪、宫廷舆服、宫廷饮食、宫…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故宫收藏的明清宫廷用紫砂器的归纳研究,揭示了宫廷紫砂器的引进、发展、衰亡的过程。江苏宜兴是民间紫砂器的主要产地,明末清初曾一度辉煌,因此也为宫廷生产茶具和文房用具,这些器物在砂质、造型、工艺上都显示出高贵典雅、富丽堂皇的宫廷特色,代表了同时代紫砂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故宫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综合性学科,郑欣淼先生曾经指出,故宫学的研究范围大致有六个方面,包括故宫古建筑(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以及近八十年的故宫博物院的历程。本文内容属于上述第三个研究范畴"宫廷历史文化遗存"。作者拟透过对晚清大词人况周颐的一则故宫史料笔记的初步考察,说明历史文献是研究故宫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最不可或缺的领域,而曾经在京任官的文人及其集部著作,正是研究这个范围的故宫学亟待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的文献史料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上世纪初收藏一匹有“飞风”铭文的三彩马。根据该馆藏品档案资料的零星记录,考证墓主人或为大周故检校左金吾郎将杨顺。阐明“飞风”铭文即唐初管理宫廷御马的尚乘局的“飞”、“风”马印。并通过解读“飞风”铭,对《唐六典》及《旧唐书》中相关记载的点校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7.
阮富春 《文物天地》2021,(4):118-127
<正>17世纪玻璃镜传入中国以前[1],铜镜是占人照容的主要工具,这类寻常日用之物最难传世,民间流通的明以前传世铜镜数量有限。铜镜的收藏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系统收藏的形成则晚至宋徽宗时期,《宣和博古图》收录铜镜113面,开启了宫廷鉴藏铜镜之始。明中期,古镜成为文人雅玩不可或缺之物,且形成了以文人审美为主流的品评标准[2]。清代乾隆朝承续北宋铜镜鉴藏余韵编撰的《西清古鉴》,是中国历史上的首部铜镜鉴藏专书。20世纪铜镜的研究与收藏"两头热中间冷",民国时期和90年代参与者众,90年代后期随着文物拍卖在中国大陆兴起,铜镜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知,成为一个收藏门类。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世界各国金工技术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瑾 《文博》2006,(3):34-39
金银以其珍贵而成为财富与权力地位的象征,因其美质而被古今所有民族所珍爱,于是获取、收藏和使用金银成为永恒的追求。在古代世界范围内,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和罗马等都是较早开发利用金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他们  相似文献   

19.
<正>永宣宫廷造像是明代永乐和宣德时期由宫廷组织人员,以藏传佛教造像样式为蓝本,铸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金铜造像。这类造像均施赐给西藏的僧俗领袖,作为其归顺中央的封赏物之一。因其风格独特,样式统一,做工精湛,在中国造像艺术史上有着颇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民间收藏极为追捧的品类。本文就永宣造像中特有的璎珞样式进行探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一、永宣宫廷造像的璎珞样式永宣宫廷造像的现存数量颇多,根据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在2003年的研究统计,国内外的永宣宫廷造像约有400余尊,①随着佛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收藏市场  相似文献   

20.
刘辉 《文物》2013,(8):88-94
清乾隆时期,用通景画装饰宫廷苑囿成为一大潮流[1],而其中一部分有着乾隆皇帝御容的通景画被揭下保存,供奉于寿皇殿。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大型通景画《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2],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场景,保留了珍贵的历史信息。一《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创作时间与作者《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为绢本设色,纵468、横378厘米(图一)。画面描绘了乾隆皇帝在一处园林中赏雪的情景。园林中山石嶙峋,曲折有致,前有一条河道蜿蜒穿过庭院。乾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