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晶 《收藏家》2013,(2):27-34
文房用具是指书房中所用的物品,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是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当时专指国家典藏文翰的地方,有点类似干今天的档案馆。到了唐代才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至南唐,“文房”成为文人书房的专用词,南唐后主李煜雅好文学,收藏甚富,所藏书画均押以“建业文房之印”。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品,是伴随隋代科举制度的兴盛才而才大量出现的,唐宋时期文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他们在倾情于诗、书、画的同时,也注重文房器物的品味,把文房用具当作一种玩赏品加以收藏,开创了文房艺术的先河,而且此时文房用具的范畴也逐渐超出了笔、墨、纸、砚。  相似文献   

2.
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文房四宝之一。汉代刘熙《释名·释书契》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可见在秦汉时,作为研墨工具的砚就已经产生。从考古资料得知,砚台的鼻祖还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研磨器,看来砚的历史比笔、墨、纸都长。秦汉时期有陶砚、瓦砚、铜砚、漆砚等。到了唐宋,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除了陶质砚台以外,开始了以石为主要材料的砚台制作,并出现了“端、歙、  相似文献   

3.
<正>文房是中国传统文人著书立说、修身养性和燕闲清赏的重要场所。文房用具则投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品性与根骨。它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古雅的生活方式,一种旷逸的生活态度和一种致精的生活追求。"文房"之名,源起于南北朝,专指当时国家典掌文翰之地。及至唐代,"文房"一词始渐指代文人书房。而文房用具从狭义上说,当属笔、墨、纸、砚。其肇于先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这些与文人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  相似文献   

4.
高启新 《收藏家》2016,(8):33-36
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一书称点"砚为文房最要之具"。砚与"研"谐音,是一种研磨器,既可是琢磨玉器,也可当为石器的抛光工具,或者研磨朱砂等。纸张使用前,以刀代笔,写在竹简上,刀片刻钝了边上要一个磨砺的用具。砚如同磨刀石一样,就放置在身边随用随拿。砚与笔、墨、纸的组合为文房四宝,已是唐宋以后的事。南朝萧子显所著的《南齐书·王慈传》中载:"(王慈)年八岁,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2016,(4):143
正6月15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文房砚为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拉开帷幕。作为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精品展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大名砚传统制砚  相似文献   

6.
红丝砚今昔     
瑞霖 《东方收藏》2020,(5):25-28
红丝砚在唐宋即负盛名,曾被称为百砚之首。普遍认为,红丝砚兴于唐,盛于宋。唐代柳公权在《砚论》中说:"蓄砚以青州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红丝砚产于山东青州的黑山和临朐的老崖岗,唐宋时期,青州、临朐均属青州府所辖,所以红丝砚亦称"青州红丝砚"。  相似文献   

7.
王团华 《南方文物》2011,(4):197-198,4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  相似文献   

8.
刘振 《南方文物》2022,(4):286-291
<正>秦汉时期没有“文房”一词,其最早出自《梁书·江革传》,为官府掌管文书之处,此后历代皆有此称谓,最晚在唐代,古人用“文房”代称书房。狭义上,文房用品指与书房相关的书写、绘画用品,包括“文房四宝”及其他辅助性工具。文房用品是传递信息,书写汉字的必要工具,可以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本文通过梳理秦汉时期的出土材料,初步探讨湖北地区文房用品的演变趋势、时空特点、器物性质及社会背景等问题。在湖北,秦汉时期的文房用品主要发现有笔、墨、砚和削刀四种。通过收集材料并甄别,湖北秦汉墓葬共出土65件(套)文房用品(参见附表)。笔用竹、  相似文献   

9.
王蔚华 《文博》2005,(1):28-29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代刘熙《释名》载,许慎《说文》: “砚,石滑也。”“滑”训作“利”,亦与研磨同意,可见在秦汉时砚也产生,但从考古资料看,陕西省临潼县姜寨原始社会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一套原始人用的陶器彩绘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可见我国使用砚台的历史已超过了五千年。唐宋以前的砚台主要有石、陶、瓷、漆砚等,这些砚台发墨功能一般较欠佳,由于此时  相似文献   

10.
漫话澄泥砚     
漫话澄泥砚阎景龙在中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洮砚、歙砚均以砚石上乘而身价百倍。唯独澄泥砚以泥为料、制作工艺独特而跻身四强。澄泥砚原产豫西黄河岸边诸地,唐宋皆为贡品。宋李之彦《砚谱》载:“虢州(今河南灵宝市)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足证中原砚文化的历史辉...  相似文献   

11.
江苏宝应出上的几方宋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文房四宝之一。汉代刘熙(《释名&#183;释书契》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可见在秦汉时,作为研墨工具的砚就已经产生。从考古资料得知,砚台的鼻祖还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研磨器,看来砚的历史比笔、墨、纸都长。秦汉时期有陶砚、瓦砚、铜砚、漆砚等。  相似文献   

12.
赵敏 《南方文物》2014,(2):195-198
<正>砚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简单的研磨器开始,到清代型制多样,装饰丰富的文房用具,砚台的材质不断丰富,型制和纹饰也各具时代特色。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首,几千年来备受关注。关于端砚的研究也很多,切入角度有端砚的发展史、材质、产地、砚式、纹饰等等。本文主要探讨清代端砚纹饰的题材和发展演变、形成背景。一、清代端砚纹饰的题材端砚的纹饰发展一般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唐代是初采阶段,朴素少文,注重实用;宋元时期端砚处于上升发展  相似文献   

13.
范建宏 《文物春秋》2004,(3):76-76,78
澄泥砚是以水中的泥沙经过滤沉淀,加入适量的添加剂,经过加工制作、焙烧而成,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制砚工艺。它始于唐,兴于宋,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米芾《砚史》均记有此种砚的制作方法。其产地以绛州(山西)、虢州(河南灵宝一带)两地为主,另外从实物及相关记载来看,河北地区  相似文献   

14.
王建芙 《收藏家》2011,(7):41-46
笔筒是插笔的器具、文房用品之一,不仅有盛放毛笔的功用,也是一种颇具传统意味的中国艺术品。笔筒的产生、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由笔架、笔船发展而来的。明中晚期以后,笔筒广泛置之于书桌案头,如同笔、墨、纸、砚一样,成为与读书人朝夕相伴的宠物。  相似文献   

15.
砚趣     
杨得鸿 《收藏家》2013,(3):71-74
中国历代文人将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砚——古人称为研,俗称研台。端砚又名端溪砚,因产于古代的端州(今肇庆)而得名,其石质、石品及石纹与众不同,而因"发墨而不损"的特点位于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最早有资料记载应为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苏易简(957-995年)字太简,北宋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砚谱》对砚石的石性,其色泽、硬度、韧性、渗透性、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和造型作了分析。还有宋代朱苇撰写的《砚史》,朱苇(1051-1107年),字之章,号襄阳漫士,祖籍太原,  相似文献   

16.
夏文峰 《收藏家》2016,(4):29-32
砚亦称为研,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为传统文房案头常备之物。  相似文献   

17.
黄道霞同志《苴却砚考》一文说:“苴却砚就是历史上忽然下落不明的泸石砚。”苴却砚“应该是名符其实的泸石砚①。”经查阅唐宋文献,查对唐宋历史地理,对苴却砚即泸石砚说提出质疑。一、苴却砚产地宋代隶属属泸州吗?苴却砚产地在今四川攀枝花市大龙潭乡。该乡原属云南省永仁县,清代属云南省大姚县。唐代属戎州都督府姚州。天宝以后属南诏。黄道霞同志的文章说:云南姚州“天宝后地入吐蕃,贞元中归南诏。历五代迄宋,一直为羁康州。宋初,将其地从戎州的羁康州改为泸州的羁康州(据《新唐书·地理志》,由泸州“南渡泸水,经褒州、微州…  相似文献   

18.
正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记录和见证了中华文明史,直到近代才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砚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砚"也称作"研",是由生活上的研磨器发展而来。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件石砚是现存最早的砚台实物。汉代以后,砚台的材质丰富起来,石砚、瓦砚、瓷砚、玉砚、金属砚、漆砂砚等,品类多样,异彩纷呈。以端石制砚始于唐代,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端砚工艺至明清时期趋于成熟,清  相似文献   

19.
张威  王林 《黑龙江史志》2010,(17):9-9,17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叶制造、品赏、发展的重要时期,正所谓:"茶始于唐而兴于宋",而贡茶是茶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性不容忽视。由于唐宋贡茶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点,故对唐宋贡茶从朝代上的纵向和产地及变化成因、品种、影响、文化等横向方面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对这一特殊时期贡茶重点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从而使得针对唐宋贡茶的区别和联系更容易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20.
“文房四宝”这一专有名词流行于宋代,来源于当时的徽州城(今歙县徽城镇)建的“四宝堂”.《明一统志》载:“四宝堂”在徽州府治,以郡出文房四宝为义.”经考证,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介绍了笔、墨、纸、砚的历史和发展情况.南宋洪适在做徽州知州时,对当时徽州地区传统的文房四宝工艺产品的生产十分重视,并加以扶持推广.绍兴三十年(1160),他在州城建了个类似今人所说的展览馆,专门陈列徽地生产的笔、墨、纸、砚产品.同时又将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书于展室四壁,取室名为“四宝堂”,遂使“文房四宝”一名正式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