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人 《收藏家》2004,(6):40-41
在中国陶瓷众多的品种中,单色釉瓷器当以白瓷最难制作,因为在成型工艺过程中,若有釉面不平的缺憾彩色纹饰可以遮丑。而白瓷就不同了,胎骨毕露,一览无余,若无很高的成型工艺技能,恐怕也轻易不敢揽这瓷器活儿。福建德化白瓷与北方地区的白瓷不同。记得1964年笔者与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孙瀛洲先生的儿子孙蕻琪同班学习古陶瓷的课程,当老师问到德化窑瓷器的特点时,孙蕻琪回答的一句话令人终生难忘, 也因此记住了这一鉴定要点,那便是:“德化窑的器物,不管胎子多厚,迎光照看都  相似文献   

2.
<正>清代单色釉瓷器继承了明代单色釉瓷器的制作工艺,并在其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仅从瓷器制作工艺层面来看,无疑是中国单色釉陶瓷制作史上的高峰。单色釉瓷器由于施加在釉料中的成分不同,最终烧制出的颜色会有很大差异,如:有些釉里面含有特定比例的铁元素,这种釉烧制后  相似文献   

3.
一件宋代建筑图形青釉盖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釉盖罐出土于厦门吕厝,是宋淳祐八年(1248年)火葬墓的葬具,“出土时罐中套有一小罐,两者形制相似”。外罐形体较大,为长舌子母口,鼓腹,近底呈弧形内收,底平微内凹。半球形器盖几乎占该器通高的一半,宝珠状盖纽肥硕。胎骨为粗质灰泥胎,胎体轻,厚薄较均匀。器外通体施青黄釉,釉不及底,器内未施釉,釉面呈现因胎体表面不平及釉层厚薄不匀造成的花斑点。整器自上而下饰有十层纹饰,器盖饰两道弦纹,水波状曲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杭州地区陆续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朝鲜高丽时期的青瓷器物或残片,主要有翡色、镶嵌两大类。分析其制作特征及胎釉成分,发现与浙江青瓷有着密切之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当人们漫步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瓷之韵——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时,不禁会被一件既不像单色釉瓷器那么质朴内敛、又不似彩瓷那样五彩斑斓的元青花云龙纹罐所吸引(见图1),该器物身上的游龙好似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自由驰骋。青白两色交相辉映,散发着古朴而又灿烂的光彩,这便是青花瓷器独有的魅力,使得古今中外的人们为之着迷。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7,(3)
<正>二、釉面的各种瑕疵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受到窑温变化以及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影响,釉面通常会出现一些小的瑕疵,如气泡、棕眼、缩釉、炸纹等。瓷器出窑后,在长期的使用和把玩过程中,釉面又极易产生一些人为损伤,如划伤、磕伤等。这些小的瑕疵在不同时代、不同器物的表面出现,形成了一些器物独有的时代特征,这些瑕疵都是在瓷器烧成和长期使用后的自然状态下形成的。造假者为了仿制的更加逼真,连一些常见的瑕疵痕迹也一并研究模仿。因此釉面的各种瑕疵痕迹在鉴定中也是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7,(2)
<正>釉指的是覆盖在陶瓷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后所形成的。釉面能增加陶瓷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其种类繁多,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烧成温度,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2)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6,(10)
正裹足支烧工艺是一种为保证瓷器表面尽量满釉,采用匣钵单烧的方式,用支钉支起施满釉的瓷器底部,烧成后将支钉打掉,仅在器物底部留下细小支烧痕迹的支烧方法。它是中国古代陶瓷精工制作中的一种重要工艺。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器物釉面近于完整,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北宋晚期,以汝瓷为代表的不少古代名瓷在烧造中采用了这种工艺。从目前的发现看,这种工艺的使用主要集中于带有官窑性质的窑场中。在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窑  相似文献   

9.
绞胎器与“绞釉”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窑址调查资料和传世器物,对绞胎器与“绞釉”器的起源、技法、品种、产地、时代以及二者关系等作了较全面的考察与探讨,并提出中原地区是古代绞胎器与“绞釉”器的主要产地。两类产品虽属稀少品种,但工艺独特,制作精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中原地区制瓷业的发达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闫磷 《收藏家》2013,(2):58-60
2011年10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宁市海湖路清理了一座汉代单室券顶砖室墓葬,出土了一组较有特色的釉陶器。这组釉陶器器型规整、釉色独特,釉面光洁,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共同鉴赏。  相似文献   

11.
<正>茶叶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榄瓶,"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敞口束颈,溜肩敛腹,胫部外撇,颈部、肩部与胫部突现对称的四道戟状棱柱,故名。圈足较浅,足端旋修工整。其造型为仿古青铜尊,初见于雍正朝,为乾隆朝所沿袭,品种多见单色釉。整件器物通体施茶叶末釉,其釉面平整光润,质地细腻匀净,肩部装饰如意为耳,更见精巧,为乾隆早期官窑单色釉精品。足底阳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方款。此瓶典雅隽秀的器型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达到"合于天造,厌  相似文献   

12.
北朝陶瓷可分为瓷器和铅釉器两大类。瓷器主要指高温青瓷,铅釉器则以低温烧成,施以铅釉。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也时常难分彼此,因此更需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讨论白瓷起源这一问题的时候,高温釉瓷器和低温铅釉器的区别为一大关键。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过去被认为是北齐"白瓷"的范粹墓(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出土随葬器物,实际上是铅釉器。诸如此类,在北朝陶瓷研究领域中依然存在着不少如定名、区分等需要重新检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聚焦北朝陶瓷中自成一重要体系的"铅釉器",联系新近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成果,来讨论北齐铅釉器物的定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达 《收藏家》2005,(2):91-94
油滴茶盏是黑釉瓷中的名品,中国宋代南方建窑和北方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烧制。油滴釉属于铁系结晶釉,其特征是铁氧化物在黑釉表面析晶后,形成的斑点状花纹,类似水面上漂浮的油珠,这种陶瓷的釉色被称为油滴釉。油滴茶盏的鉴赏除了器型之外,重点是它的釉面斑纹,斑纹的优劣是评价茶盏价值的主要依据。识别不同形态的油滴斑纹和了解各种斑纹的烧制难度是鉴赏油滴茶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蒋廷瑜 《收藏家》2000,(10):11-15
玻璃器,古称琉璃器。琉璃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因为这种透明器物“流光陆离”而得名,有时写成“流离”、“陆离”、“璆琳”。琉璃还有“火齐”、“火珠”等名称。后来,人们又把玻璃称为“料器”或“烧料”,琉璃之名,逐渐成为铅釉陶器的专称,如琉璃瓦、琉璃砖的琉璃,其含义就不再是玻璃了。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9,(6)
正高:10厘米款识:"雍正年制"篆书款本件花盆口部折沿,深腹,圈足,外壁凸起三道弦纹,既起到装饰作用又使得器型平添了一分变化。通体满施仿汝釉,釉面玻璃质感强,莹润光亮,呈色宁静纯美。直追宋代汝瓷如雨过初霁般清新、爽朗的天青之色。在烧造釉色工艺上真正达到了  相似文献   

16.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8,(2):75-80
除传统的白釉青花外,康熙官窑还成功地烧造出了浆胎青花、片纹釉青花和豆青釉青花等新品种。浆胎青花系用细澄过滤的浆泥为胎,具有胎薄、体轻、质细的特征。釉面为浆白色,多有细碎纹片。片纹釉青花泛指釉面有开片的青花品种,如郎窑青花、蓝哥釉青花和黄哥釉青花等。豆青釉青花大多于釉下突起的白粉上进行彩绘,图案往往有凸现之感。  相似文献   

17.
青瓷是我国瓷器的传统品种之一。历来中外学者对青瓷存在着不同的理解。青瓷一般指器表施有青色釉的瓷器。但是严格讲,有些器物是青色的,不一定就是青瓷,相反的有些器物是黄色或黄褐色的,却属于青瓷的范畴。青瓷色调的产生,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氧化铁,必须在还原焰中烧成。有些青瓷含铁不纯,或是还原气氛不够充分,胎釉中的铁分受到氧化,釉的呈色就由青变为黄或黄褐色。这种情况在青瓷中是  相似文献   

18.
高阿申 《收藏家》2010,(12):71-76
瓷器作伪的规律与特征 但凡是古瓷,不是传世品,便属出土之物。传世器物,因为使用,器身上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磨损痕,这类痕迹,俗称“使用留痕”;而出土之物(出水之物不在今天讨论范围),由于长期与泥土接触,其釉层难免会出现一些独特的物理现象,这类被土侵蚀所致的现象,俗称“土沁”。  相似文献   

19.
乾隆朝是中国瓷器烧造达到极盛的时代,特别是这一时代的官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的精美著称于世。壁瓶在乾隆时期非常流行。壁瓶,又称“轿瓶”,在明代时已出现。乾隆时期的壁瓶,从纹饰来看,无论是釉上还是釉下的彩绘,或者是堆塑、镂空、雕刻、贴花等工艺,都是非常讲究装饰工艺的,这里介绍的几件官窑器物均有严谨的构图和工细画面,尤其是乾隆时期还常以御题诗句配合画面,器型也多样。下面介绍广东省博物馆馆藏乾隆时期的几件壁瓶。1.乾隆黄地粉彩开光诗文壁瓶器高21、口径8.1、底径7.7厘米。整器呈扁形,敞口外撇,  相似文献   

20.
青瓷器的修复是陶瓷修复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清洗、拼接、补缺等几道工序与其它瓷器修复程序相同之外,青瓷器釉面的修复有其独特的工艺要求。这种以氧化铁作为着色原料的釉面,由于氧化铁所含的比例与化学成份不同、窑炉的火候不匀,以及还原气氛还是氧化气氛的把握等等原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釉面的颜色,还有缩釉、开片等现象,给修复带来了特殊的技术要求,也是青瓷器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