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行国)的互动共同形塑了中国的版图。马克思对游牧民族的研究,不仅涉及欧洲,还涉及西亚、蒙古等亚洲高原草原地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对其梳理可为中国边疆研究从整体上把握游牧转为农耕的一般历史过程提供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1987年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举行隆重的发现鄂博主矿体60周年庆典,为表彰发现者的业绩,白云鄂博人民在矿区中心塑立一尊供人景仰、永志不忘的塑像。塑像所塑,就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白云鄂博大铁矿最早发现者,贵州织金县人——丁道衡。  相似文献   

3.
行纪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这类作都是作据亲历所,内容丰富、生动、具体,其中许多内容还为官私述所不备。本选取清康熙时期扈从康熙出巡塞外(主要是蒙古地区)诸臣所留6篇蒙古行纪,结合相关官私史料,重点从口外蒙古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木兰秋弥、多伦诺尔会盟等三个方面探讨行纪中有关蒙古地区的独特记载。  相似文献   

4.
马钧 《中国土族》2005,(1):57-60
藏传佛教信仰与审美体验藏传佛教,亦称西藏佛教或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后经过改造融合后形成的一种佛教形态。青藏高原是这一特殊宗教形成的胎息地,后来它扩展到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成为族际性、地域性的宗教。佛教传入西藏是在公元7世纪左右。到公元18世纪达到极盛时期。传播的地区包括今天西藏的全境,四川、云南和甘肃的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的蒙古族地区,还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原苏联境内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蒙古)和图瓦自治共和国(唐努乌梁海)以及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地区。在我国信仰这一宗教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满蒙两个民族交往历史由来已久,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法制思想,开创了自己的法律制度体系。至清朝建国,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控制蒙古地区以保障边疆地区的稳定,清朝依据蒙古地区游牧经济和自然条件等特点,在蒙古自身的法律体制基础上加以继承和新创,最终形成其统治下的蒙古地区特有的法律规制,从而保障了大清王朝对蒙古地区的法律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地区在历史上一般是指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全部、巴彦淖尔市的后套及宁夏、陕北的一部分地区。秦汉时称河南地,明代后又称河套。16世纪初,蒙古鄂尔多斯部入驻这一地区并定居下来,人们开始用鄂尔多斯来称呼这一地区。本文论述鄂尔多斯蒙古人的由来、在明朝时期蒙古人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政治活动以及政治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是自元朝(1279—1368年)统治结束以来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再次复兴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高僧活佛(即呼图克图),他们在促进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世哲布尊丹巴(Jebtsundamba)呼图克图咱那巴匝尔(Zanabazar)就是喀尔喀蒙古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清王朝"励精图治"开始了"新政"运动。对于蒙古地区,"新政"所涉及的是该地区之根本:土地。移民实边、垦务运动对蒙古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造成了是深刻影响,开垦蒙古地区,虽然使其农耕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激化了民族和阶级矛盾,因此本文从"新政"中实行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此分析清末蒙地放垦对蒙古部族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初察罕脑儿卫置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察罕脑儿卫是明初设立的蒙古军卫,应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缘的旧察罕脑儿城(即今陕西靖边县北与内蒙交界处的白城子——统万城遗址)。它与官山卫(今内蒙古卓资县北灰腾梁)一样都是洪武朝为安置降明的蒙古人而设立的羁縻军卫。本文对其建置沿革、与官山卫的关系、废置原因进行了考证,进而明确了明人在洪武朝对河套地区实施控制的主要方式。这对理解明初河套地区明蒙古关系以及当时的北边边防措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有明一代的敦煌,自1372年至1516年之间,属于蒙古后裔统治时期;1516-1715年为吐鲁番回鹘统治时期。在蒙古后裔统治敦煌时期,仍有不少回鹘、蒙古、藏族信众时有礼佛及举行佛事活动,另有不少回鹘、蒙古、藏族高僧演习佛学,礼佛弘法。于敦煌从事军务的明代军人亦巡礼过莫高窟,明初蒙古瓦剌部的首领顺宁王脱欢的一位"医工"在宣德、正统年间到过莫高窟巡礼。吐鲁番统治敦煌时期,敦煌处于崇信伊斯兰教的吐鲁番回鹘的统治下,其统治者对佛教极为反感,因此有明一代,敦煌佛教极其衰微,但也有笃信佛教的回鹘人在明代的敦煌有巡礼佛教洞窟及抄写佛经的佛事活动。有明一代,整个敦煌石窟并无绘塑之举。  相似文献   

11.
韩连赟 《丝绸之路》2010,(17):45-48
新疆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以及阿尔泰、乌苏、哈密等地区。总人口16.69万人(2003年的统计数字),历史上称西蒙古,也叫“漠西蒙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依据档案资料对北洋政府的蒙古教育政策进行了概要探讨。认为虽然蒙古地区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北洋政府还是出台了一些与蒙古教育有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尽管缺乏系统性,但继承了清末教育变革的精神,继续推动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接轨。这一时期蒙古教育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动荡的严重影响,但热河、绥远、察哈尔三个有蒙古族分布的地区,其教育还是在困境之中维持或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发展更多的是来自于上述地区内部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清代蒙古票照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出入蒙地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实施封禁政策的产物。它的推行对强化蒙古地区的控制,阻止汉人大规模流入蒙地产生过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一重要问题学术界研究还很薄弱。本文从票照制度的相关规定、产生的作用等方面对票照制度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以期对清朝蒙古地区统治政策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论乾隆朝蒙地的封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乾隆朝蒙地的封禁政策刁书仁清入关前,蒙古各部相继归附,清朝于此建立了以八旗制为基础,又保留蒙古固有特点的盟旗制。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清朝实行隔绝蒙汉两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民族隔离政策。其中禁止汉族民人到蒙古地区开垦土地是民族隔离政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蒙旗生计不受影响,清廷曾颁布禁令,禁止内地商民前往蒙古地区;后为应对西北用兵、蒙疆设治,又允许领票商民前往蒙古地区。内地商民的到来,不仅在外蒙古地区形成了从事批发、放贷业务的西帮和从事零售业的京帮,还建构起以库伦为中心的内外贸易网络。库伦地区的内地商民的商贸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兴到衰的过程。外蒙古地区内地商民的存在,对维系清廷在蒙疆的统治、活跃库伦与内地的经贸往来,乃至发展亚欧间的"陆上丝路",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边疆治理角度看,清廷的蒙疆商民管理政策又存在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一、亦失哈与女真中国东北的女真地区是亦失啥每次出使的目的地。在明朝以前,女真和中国(此指中原王朝——译者)的交往已达数世纪之久。事实上,从1115年到1234年,他们一直占有并统治中国北部许多地区,创建了金朝这样的中国朝代。1234年,亚洲腹地的一个新集团即蒙古人击溃了女真人,并将他们大部分赶出中国(此指中原——译者)北部。在蒙古统治时期,少数女真人仍留在中国(此指中原——译者),大多数则定居于满洲.蒙古人设置了七路:辽阳、大  相似文献   

17.
吴燕绍、吴禄贞都是清末民初在边疆、边事研究方面有影响力的官员学者。各本《经营蒙古条议》与《东四盟蒙古纪实》原稿皆出自吴燕绍处。吴燕绍是实际属稿者,或至少是共同作者。《经营蒙古条议》集中体现了吴燕绍的治边思想和对晚清蒙古地区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全面规划,是涉及该地区宗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一整套治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晚清韩善徵撰《蒙古纪事本末》一书,为纪事本末体裁历史文献,着重记述自公元七世纪至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蒙古部族的活动以及在蒙古地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该书史料引用较为广泛,体裁写法独特,观点多有新意,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蒙古地区的开发中,旅蒙晋商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做生意,总是要遇到许多困难的。一是如何在硬通货缺乏的情况下达成买卖双方满意的协议;二是如何在交通、通讯落后,社会安全系数很低的情况下纵横数万里,将易掉膘、易死亡、需要粮草和人工饲养的牛马羊等活资产顺利地运到内地;三是如何适应蒙古牧民的流动式生活,开展流动贸易;四是如何在蒙古牧民生活水平低、信用度不高的情况下开展赊欠业务。旅蒙晋商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使蒙古地区变成为自己巩固的战略大后方。许多晋商巨子,如乔家、渠家、常家、曹家,都是从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上发家的。  相似文献   

20.
蒙古和东夏的关系,实际是蒙古与金朝关系的继续。蒙古建国前,一直被辽金所控制,向辽、金称臣纳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以后,遂南下侵金,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在辽东地区和蒲鲜万奴的东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