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学生运动的领导人,对取得这场运动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而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屈武,就是在当年的学生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屈武在“五四”运动中由于个人爱国激情的自然进发和历史的风云际会,成为站在“五四”运动潮头上的学生领袖,为“五四”运动写上了亮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正>借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一东风,历史理论研究在2022年气象万千,硕果累累,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的建所及科研步伐明显提速。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解析和批判”“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两大课题后,“‘中国之治’的历史根源及思想理念研究”“西方历史理论发展史”在2022年也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课题,连续两年共计四个课题顺利立项,这是该研究所建所第四年获得的最好礼物,  相似文献   

3.
位高情更浓     
1948年 ,解放战争在取得了具有决定历史意义的“淮海战役”胜利后 ,毛主席即向全国人民发出“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田纪云及其夫人李英华和我时值“风华正茂” ,尚属于“红小鬼”“娃娃兵” ,无不热血沸腾 ,欢欣鼓舞 ,纷纷自愿报名参加“南下”。1949年3月 ,在山东荷泽晁八寨短暂集训后 ,即随二野五兵团南下支队汇入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洪流之中 ,由安庆过江经瓷都景德镇到上饶 ,并于上饶摄下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冀鲁豫行政公署财政处南下人员胜利到赣”的合影一张 ,不久 ,我们又一同涌入了“解放大西南”西…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甲午战争100周年,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这两次战争都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关系到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大事,都值得纪念和反思。从1894年到1945年的五十年中,发生过日本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第一次战争的结果,日本胜利,中国失败;第二次战争的结果,中国胜利,日本失败。可见历史变化之快,时势变迁之大。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两次中日战争的风云早已消散了,然而作为历史的记录和历史的教训;,却将永远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人们常说“往事不堪回首”,不过又有许多“往事”又…  相似文献   

5.
’96河洛文化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学术研究讨会在洛阳召开由河南省历史学会、洛阳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96河洛文化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1月15日至16日在洛阳召开。来自全省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各地市学者50余人...  相似文献   

6.
国民革命与日蒋关系沈予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分共”,这是国民革命从胜利高潮转向失败的历史转折时期。本文拟以历史档案、文献所反映的事实为依据,探索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前后日本“币原外交”、“田中外交”对华...  相似文献   

7.
日前,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收藏到2张61年前“受降纪念坊”落成纪念照。此照片是该纪念馆负责人在广泛征集抗战胜利历史资料照片的过程中所得,也是我国首次发现“受降纪念坊”的原始照片,两张照片一大一小,均为黑白照。  相似文献   

8.
李敏 《文博》2005,(3):28-32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爆发把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与精神大写定格在民族大义这一历史天平上。与之息息相关的前后历史背景则是推动历史高潮迭起的动因,忽略了历史链条的衔接,孤立地阐述任何个别历史事件,都无法提炼其中令人信服的历史价值用以警示后人。藉今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本文就西安事变60周年陈列大纲的研究设计,反思“九·一八”事变和两次“淞沪抗战”的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这个在诞生之初被视为“幽灵”的理论,经过一个半世纪,连它的反对也不得不承认它是唯一能透彻说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它不仅指导革命取得了胜利,而且成为治理国家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问题一直是史家争鸣的“热点”。去年,宦乡同志在为《世界历史》杂志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专刊而作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一文中,对此提出了新的看法,主张以“过程说”代替“起点说”。诚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它有一个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生活、工作和“运动”的锻炼,我国人民日益理解“以史为鉴”这句话的意义和重要。人们渴望多了解近代史,特别是当代史,尤其是共产党历史各个方面的真相。刘少奇同志说过:“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写历史,首先要熟悉历史。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1945年4月,作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81年6月,又作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决议澄清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大是大非,也涉及中国当代一些重大事件,对群众很有教益。但人民希望了解更多的历史真相,人民有权了…  相似文献   

12.
由芦沟桥抗战开始的八年抗日战争,终以中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结束。中国为什么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呢?毛泽东同志归结取得胜利条件的第一条,就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完成”和“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确实予中国历史以重大影响。一结束了十年内战,促进了民族团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国民党新军阀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镇压革命,排除异己,新军阀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伙并。各地方的小军阀也在进行区域性的争夺;1930年秋,中原大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13.
庹平 《炎黄春秋》2001,(10):30-34
萧克同志说:“过去讲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的历史时,讲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是毛泽东指挥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反‘围剿’是从共产国际来的李德指挥的,遭受了严重失败;而第四次反‘围剿’不讲谁指挥的,只讲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思想影响下取得了胜利。”萧克明确地讲:“第四次反‘围剿’是周恩来、朱德指挥的,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是历史事实,要如实讲。”(见《纵横》2000年第11期,蒋杰:《萧克指导我们正确评价历史》)本文告诉你的就是这一段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围绕历史认识问题,中日双方不时地进行“争吵”。在中方看来,日方对历史的反省始终是不深刻、不彻底的;在日方看来,中方总是没完没了地纠缠历史不放。这成为自1972年恢复邦交以后双方努力协奏的“友好合作”主旋律中的不和谐之音,并干扰着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 一、历史认识问题的焦点与双方的差距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日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一场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则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战争,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一方,中国则是战争的受害者一方,战争最终以日本侵略的失败和中国反抗侵略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举世公认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始傳播起来了泄南冉肿颖愠醪浇邮軣o产阶级的世界現,他們从十月革命中找到了中国的方向。正如毛主席說:“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給我們送来了馬克思列宁主义。……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無产阶級的宇宙現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問題,走俄国人的路”(“論人民民主孶?。1918年10月李大釗同志在“新青年”杂志上發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維主义的胜利”兩篇文章兔魅返刂赋?“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庶民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維主义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級的胜利;是二十世紀新潮流的胜利”(“布尔什維主义的胜利”)。他不仅热情地  相似文献   

16.
“和平民主新阶段”,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形势发展的估计。它曾动员全国人民,争取国内和平,为揭露蒋介石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发动内战,起过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我们党同国民党斗争的强大战略武器。可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它却成为林彪、“四人帮”蓄意诬陷刘少奇同志的重要把柄。硬说这是刘  相似文献   

17.
共和国初创辉煌的七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49年开国奠基到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半个世纪历史的最好时期之一。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在这个历史时期中,“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纵观共和国前七年的历史,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其间虽然也有缺点,但是瑕不掩瑜。从总体上看,可谓“仰之…  相似文献   

18.
大城,原为暹罗大城王朝(1350—1767)首都,现为泰国大城府首府,旅泰华侨以其城池为全国之冠,故称大城。其梵文名称为阿瑜陀耶(Ayutthaya),一译犹地亚或阿育他亚,意为“永远胜利之城”或“不可攻占之城”。在四百一十七年的岁月里,共有三十三位国王驻跸于此。经过长期营建,成为以王宫和佛教建筑为主体、拥有繁华街市的历史名城。可惜1767年被缅军攻陷,所有古代建筑多毁于战火,现仅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相似文献   

19.
傅颐 《百年潮》2001,(1):4-12
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实际宣告了十年动乱的结束。当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热潮归于平静之时,“文化大革命”的阴霾依然未散。1977年2月,在那个本该是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季节,“两个凡是”却给怀抱热望的人们带来一股寒流。中国如何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阴影,许多人都在思索着、期盼着。这年4月,邓小平发出对“两个凡是”的讨伐。1978年5月,一个久违的哲学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提出,由此引发了一场当代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交锋。1978年11月至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这场交锋取得根本性胜利的标志。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在社会各个层面产生波动的这场交锋,至今仍让党史工作者关注备至,也令亲历者萦绕于怀。作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解放军报》社原社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华楠同志,接受了我的采访。我们的谈话是从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姬丽萍  刘畅 《百年潮》2022,(9):81-87
<正>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玉堂酱园是一家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从抗战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间,玉堂酱园经历了由战争年代艰难求生,到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恢复生产,再到从私营企业向公私合营转变这样一个过程。面对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浪潮,玉堂酱园最终在全济宁市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公私合营申请,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