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1.涂金折枝鸿雁衔绶纹银,通高9.4、体高8.7、口径20.5,流长6.2,足径12.5厘米,重865克。侈口,口沿稍外侈,圈足,口沿焊接有向上微翘的流,腹部以散点装饰手法间隔排列折枝花两朵,口衔绶带的鸿雁两只,该器以前认为是锤击成型,花纹平錾,经与贺达炘先生仔细观察,发现乃浇铸成型,花纹微隆,有修切痕迹,说明乃用剔地方式使花纹隐起,细部再经錾刻而成,纹饰涂金。内底墨书题记“甘一两”(图34)。32.涂金折枝瑞鸟纹银:通高9.2、口径19.流长6.7、足径11.9厘米,重  相似文献   

2.
1982年12月,在成都中医学院基建工地青羊宫窑址 T3探方内发掘明墓一座,出土弘治青花瓷碗2件,惜均已残破。修复后现藏成都市博物馆。一件青花瓷碗高5.7、口径14.5、足径5厘米。口沿微外撇,弧壁,圈足,外底心微凸。制作规整。口沿内绘一圈卷云纹,内底青花双圈内绘牡丹一枝(图一);口沿外在上下两道弦纹中,绘一圈相对三角纹,外壁绘四朵缠枝菊花纹,外壁近圈足处和圈足上各饰两圈粗弦纹。整个图案简朴、疏朗,布  相似文献   

3.
香花寨遗址,位于内乡县城南约10公里。遗址内涵丰富,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此征集到一批比较完整的陶器,现简介如下:钵泥质红陶,敛口,直壁下收,圜底。口径13.5、高6.5厘米。碗分Ⅲ式。Ⅰ式,泥质红陶,敞口,斜壁,平底。口径16、高6厘米。Ⅱ式,夹砂灰陶,直口,直壁下收,小平底。口径15.5、高6.5厘米。Ⅲ式,夹砂灰陶,敞口,卷沿、壁下收,平底。口径14.5、高8厘米。鼎分Ⅲ式。Ⅰ式,夹砂灰陶,侈口,沿外  相似文献   

4.
2001年5月,山西博物院征集到一件定窑白釉刻花菊瓣纹瓷盒。盒通高6.5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7.3厘米。盒呈扁圆形,由盖、底上下两部分组成,底为直壁、浅腹、子口、尖唇,口沿无釉,近底处呈弧形内收,小平底。盖与底相似,直壁,顶面隆起,四周呈斜坡状,平顶,与盒底子母扣合。  相似文献   

5.
陈润民 《收藏家》2002,(10):11-18
10.宣德青花缠枝花纹花浇 高13、口径7.9、足径5.2厘米,花浇圆口,直颈,颈部有凹棱,颈下凸起一周,溜肩,肩部有青花横书“大明宣德年制”6字楷书款。圆腹,底心内凹无釉露胎。一侧在口肩处附有如意形曲柄。通体以青花为饰,颈部绘花瓣纹,肩与近底处分绘回纹与卷草纹各一周,腹部丰题纹饰绘有缠枝花卉纹。  相似文献   

6.
旅顺博物馆珍藏一件红花藏草瓶。高21.6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11.92厘米,直口卷沿,颈部修长,中部凸出扁圆状体,肩部丰满,腹部下敛、至足旋即大展,底足内凹。白釉为地,珊瑚釉作花纹装饰:腹部为西蕃莲大花;颈项处为上下错落有致的六朵梅花;边饰为扁圆状体下部的垂云如意纹,腹部上下的花蕾纹,蕉叶纹,足部的莲瓣纹。此器造型  相似文献   

7.
故宮博物院所藏十四世紀青花瓷器有卅多件。其中有四件大盘的器形和装飾图案是屬于一个类型的,它們的装飾图案在传世的十四世紀元代青花瓷器中是极为罕見的。这四件大盘的形状和紋飾为: 第一盘:折沿,沿面画卷枝紋一周,线条較粗,盘里画牡丹、石榴、菊花等四季花卉各三朵,盘心为四个如意头組成的菱形框,中心画竹子、石头和灵芝;框外四面填以卷枝紋。盘外部口下也画卷枝紋一周,盘身画纏枝菊花八朵,足上有蓮辦紋一周。口径46厘米,底径26.7厘米,高8.1厘米。  相似文献   

8.
1984年10月16日,淳化县官庄乡金牙山龙盘寺,僧人在金牙山上建筑动土中,于地表下70厘米处,发现一个黑釉瓷罐,罐的东西两侧,竖置两面铜镜,罐口复盖一陶碟,罐内置木、泥塑像、货币、钵、铜匙和纸宵等物,现介绍于下。瓷器2件。罐,高27、口径9、底径12、最大腹径25.5厘米。侈口,束颈,鼓腹,底内凹。器内外施黑釉,底内外露灰白色胎。钵,高8、口内径12.6、圈足径6.7厘米。敛口圆唇,口沿外有一道弦纹。外施黑釉,腹内及圈足着地处露灰白色胎。腹内阴划有旋波纹(图一)。陶碟1件。器残,灰色,侈口,浅腹、圈足。器厚0.7、高4.5、口径21、足径8厘米。铜器3件:  相似文献   

9.
沧州出土、征集的几件陶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沧州地区近年来陆续出土、征集了一些陶瓷器,现择几件较精美的介绍如下。三彩麒麟罐 1965年邯郸岳城水库出土。口径15.5、腹径18.8、高15厘米(图一)。圆唇,口略侈,短颈,鼓腹,小平底,三兽足。罐除底部露胎外,通身饰三彩釉。口沿及唇有抹蓝七处,肩部通涂蓝彩。堆贴麒麟及宝相花各三只,相交环饰于肩部一周。麒麟双角,颈间毛发有旋卷,前腿肘部有竖毛,蹄五趾,作飞腾奔驰状。罐造型朴拙浑厚,色泽艳丽。  相似文献   

10.
1980年4月,永新县旧城东门外城墙基底深约50厘米处,发现一批瓷器和铜钱。据现场观察,旧城墙残高约5米,禾水自西向东绕城墙流过,城基和堤岸相距咫尺,城墙倒塌后,坑位居中略偏城外,在直径约1米的土坑内堆积瓷器,以小盘扣大盘,盘内成串绕放铜钱。瓷器十二件,铜钱一千余枚,已由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现介绍如下: 一,青白釉印花龙纹浅腹碗四件。高6.5—6.8、口径21.9—22.1、底径7.5—7.6厘米。平口,弧壁,矮圈足,外壁素面无纹,内壁在碗心直径17.8厘米处,绕饰印花单龙戏珠及云纹五朵,外绕凸弦纹一道,龙四爪,张口,露牙,伸舌,竖角,形态凶猛。全器施青白釉,青色稍淡。圈足一圈无釉,系用垫圈正烧。在口部和圈足处有两个  相似文献   

11.
蒲江发现后蜀李才和北宋魏训买地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后蜀李才买地券,1977年9月於蒲江县东北乡干柏村9组一座砖室墓内出土。该墓为券拱单室,长2.5米,宽1米。砖全用黄泥粘接。墓内出土陶碗1件,白釉,饼足,底径6.2厘米,高5厘米,口径19厘米。陶碟1件,饼足,底径4厘米,高2.5厘米,口径11厘米。四系青瓷罐1件,通高29厘米,底径16.5厘米,口径12厘米。双耳青瓷罐1件,高10厘米,底径4厘米,口径5.5厘米。豆青瓷碗1件,饼足,底径7厘米,高8厘米,口径18.5厘米。  相似文献   

12.
阆中双龙乡四村农民李华章平整屋基时,在表土下70厘米处发现一块40厘米见方的石板,石板下有一瓷罐,出土时罐内盛满积水和16个青花瓷碗,文物管理部门闻讯后前往察看,并将文物收回保存。 罐:直口、唇外卷、短颈、广肩、腹微鼓、腹下较直、下收、平底、底微外展、浅圈足。口径20厘米,腹径32厘米,高28厘米。罐颈上绘两道单弦纹中夹“万”字纹加  相似文献   

13.
高雪  张语师 《收藏家》2020,(3):69-72
10.清乾隆青花折枝纹棒槌瓶(图10)高30.5、口径4.6、底8.1厘米。圆口,长直颈,坡肩,长直腹,下收,平底,圈足,底无釉,本品造型俊俏挺拔,直口丰身,旧称"蒲槌瓶",或因形近而得名。全身花饰繁密,层次丰富,口沿绘卷草纹,其下绘以3组折枝牡丹纹;肩部分绘卷草纹寓覆莲纹装饰;折肩以下高凸,绘有缠枝花卉纹与腹部下缘的缠枝花卉纹相应,腹部突起10组开光,内绘各式折枝花卉纹,绘画笔触娴熟。圈足处亦绘卷草纹,与口沿、肩部的卷草纹上下呼应。  相似文献   

14.
四川绵阳博物馆收藏一件“大明万历年制”款青花瓷碗(封底,图一)。该器口径21.2、足径9.1、高10.5厘米。侈口,小折沿,深腹,圈足较高,略成直形;胎体从口沿至圈足,逐渐由薄变厚。碗里外皆饰花纹,外口沿下端和圈足外端各施两道弦纹,主题纹饰为四朵花苞相间两朵菊花,近圈足处饰一道蕉叶纹带;内口沿有三道弦纹,内腹中部  相似文献   

15.
元代的青花瓷器,处于青花瓷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由于出土和传世器物较少,很受国内外人士的重视。为提供一些研究资料,特从我馆藏品中选出四件,简介如下: 一、青花月梅蒜头瓶高15、口径2、底径3.8厘米。从口沿至腹部画弦纹七道,以间隔其它花纹,口沿之下描绘蒜瓣纹一周,颈部划回形雷纹,其下描绘梅花月亮,再下则描绘卷草纹一周,颇别致。青花呈色淡雅,浓处稍泛蓝黑色,应属国产青花料。圈足稍往外撇,底足露胎留有不规整的刀削痕。胎质较薄,造型精美,是元代青花  相似文献   

16.
旅顺博物馆藏有明万历年间磁州窑酒瓮1件(图一)。高67、口径16、腹径44、底径21.5厘米。小口,卷唇,短颈,小丰肩,弧腹,平底,白釉褐彩,主体纹饰为弦纹、水波纹及卷草花卉纹等。肩部有开光五处,每处内书楷体字二,合为“上沽彩石江,还饮岳阳楼”。其上一周书写:“闻香千里来下马,知味百步且廷车。万历岁次辛丑年做造”。“廷”应为“停”的同音假借字。万历辛丑年即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酒瓮胎质稍显粗糙,白釉呈奶  相似文献   

17.
1984年,江苏泰州南门外基建施工时出土2件黑釉盏,都是剪纸贴花纹样,一为云龙图案,一为朵梅图案,现介绍如下。云龙盏唇口微外卷,颈部稍内凹,深斜腹微鼓,矮圈足。口径12、高5.3、底径4厘米。胎质较粗,色灰白。外壁刷棕红色化妆土,上施黑釉不及底,圈足露胎,无化妆土。内壁施黑釉,饰剪纸贴花云龙图,两龙相对,头部硕大,身短小弯曲,尾起翘。其间饰3朵浮云(图一)。制作手法似为先把剪好的花纹蘸窑变釉贴到胎上,上釉后再揭去  相似文献   

18.
该罐高30.7厘米,口径22.2厘米,底径27厘米,侈口、卷沿、短颈,圆肩、鼓腹、平底。颈饰凸弦纹六周,颈部以下通体饰印格纹,肩、腹部各饰有一周篦纹和变体云雷纹。质地坚硬,器形规整。从器物内部看胎壁有明显的泥条盘筑痕迹,时代为西周晚期,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藏衢州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1982年3月,岐山县博物馆在城关废品收购门市部废铜中拣收汉代量器铜鋗一件。直口沿,沿宽1.4厘米。平底。通高12、口径22.3、底径13.3厘米。腹壁外有凸起的带饰  相似文献   

20.
郫县发现东汉铜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2年12月,城关晨光供销社收购员马净将刚收到的有文字的汉代铜器一件转交我馆保存。我馆立即派员到这件铜器出土地点调查,了解到这件铜器是1973年在一座残汉墓内发现的。 这件铜器呈长方形,一端带把,另一端的右底角小有缺损。器物连把共长20厘米,器身口沿外径长13.6厘米,宽7.7厘米,外高3厘米。而其口径竖长13厘米,横径7厘米,深2.6厘米。底小于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