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洛阳地区周围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古代陵墓群。历代帝陵主要有9个集中分布区,其中有5个陵区位于邙山地区,即洛阳北部、东部、东北部大约7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和现代的原因、人为和自然等因素,邙山陵墓群遭受到严重破坏。为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学研究,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档案,2002年开始对邙山各时期的古代陵墓进行考古调查、勘测,至2007年普查工作基本完成,获得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初步掌握了各个时期陵墓群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1987年4月,我队为配合基建,在洛阳陇海铁路以北,陵园路西侧清理了一座空心砖墓(编号IM45)。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IM45为竖穴土圹,墓口长3.5、宽1.68、距地表深1.5;墓底长3.4、宽1.6、距地表8米。墓向为5°。墓内填土经夯打,上部夯土较硬,夯层厚15~25厘米;下部夯土较松软,夯层厚30~40厘  相似文献   

3.
洛阳北邙飞机场903号汉墓●洛阳市文物工作队1992年5月,我队为配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的基建工程,清理了一座汉墓(编号:C8M903)。此墓位于洛阳北郊邙岭的飞机场区,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与结构此墓为洞室砖券墓。由墓道、墓门、墓...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邙山东汉五座帝陵分布的群组关系以及陵园规模和陵寝建筑布局提出朱仓M722应为光武帝原陵.在此基础上对五陵的归属进行考证.原陵设置垣墙、帝后异穴合葬的做法,体现了两汉陵寝制度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洛阳孟津邙山西晋北魏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夏,为配合310国道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工程,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联合组成考古队,对310国道孟津段进行了发掘。同年8月,在送庄乡东山头村南发掘清理了一座西晋墓(编号M99),又在朝阳村北约1.5公里处清理了四座北魏墓(自西向东编号依次为M14、M15、M17、M18)(图一;图二)。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超杰  连颖俊 《文物世界》2010,(4):37-39,28
<正>北魏晚期,在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自平城迁都洛阳前后,洛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开窟造像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龙门石窟的开凿,同时在洛阳城的周围,还有很多中小石窟的开凿,共  相似文献   

7.
邙皮戈考     
邙皮戈是五十年代中期原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离石县(当时为离山县)收集的。同时收集的还有铜矛一件,现均藏于山西省博物馆,戈有铭,矛无铭。下面对此戈的铭文、国别及年代等作一考证。戈援首尖锐,孤脊,长胡,栏侧三穿,上穿呈竖半圆形,下两穿为长方形,直内一横穿。援内微向上翘,援断面呈菱形,援脊较内稍高。援、胡、内均有刀锋,胡端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唐初黄釉俑,明确此类陶俑产自洛阳,并论证其与安阳隋代瓷俑联系密切。进而以黄釉俑为切入点,指出洛阳唐初墓葬在随葬品与形制方面均可见对北齐以来关东地区墓葬文化的继承,且这一现象可能与唐初人口流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洛阳西郊周山东周王陵调查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2年初,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部周山地区内的4座大型封土墓从地理位置、现存状况、墓葬结构等几方面进行了地面踏查和重点钻探,并初步推测4座封土墓为东周王陵.  相似文献   

10.
1953年刚打完仗返回滇缅边区基地的游击队,在作哝柏杨的《异域》里所定的那支武器短少,军粮缺乏的孤军,在被遗忘了半世纪之后,又被这张历史照片拉了回来.他们的血肉之躯也曾经年轻过,然而大部分都已成为了异乡游魂.  相似文献   

11.
北魂 中国人不管到哪里,都忘不掉自己的老家,连在泰北也是."浩浩海天扬正气,巍巍泰岳祀忠魂",就是泰北唐窝忠烈祠的对联.这泰岳当然不是故国中原的泰山,它指的就是这个在泰国边区荒榛蔓草间,嵌然突兀的山头.  相似文献   

12.
《东南文化》1988年3、4合刊《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发掘报告》中提到“鎛钟”,其上有铭“舍王之孙楚之子即 到,和。邯<电部乏民。新部。即同一滴·甲骨文从此偏旁者变属常见,如叱‘减为@阁k调肾脏时引为 寻J>纤”。于门寻个拥于司”告别。Y哥字《L用优,加”神产开矿为治民 工””旱保gr741Lkl,W$;”H4%Y”t4,w子有一?勇 一对,旅一镇政”一许干脱。了《解寻似/再为。在方有”篡十1”内河岸应·轮”亏。坤为。来 有作~8”为一人。口卜行现国衷 ③尽,于家二”侨”#为地水,如“了学)在剽这王可口打,一辞4y)。。g4。% i’@4$。。J。t 4。@”宰…葡”事为同了,“芽“。乍*,仅科主。  相似文献   

13.
邙洛北魏孝子画像石棺考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孝文帝南迁伊洛,洛阳成为我国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北魏承袭汉代厚葬之风,在以孝文长陵为中心的瀍河流域邙洛陵墓区内,出土了大批石刻艺术品,诸如神道雕刻石翁仲、石狮和墓葬中的石棺、棺床、墓志等精美多样的世俗石刻,可与龙门石窟的北魏佛教石刻堪称姊妹。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助于加深对北魏乃至整个北朝石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5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北魏孝文帝长陵进行了调查和钻探,取得重要成果。长陵位于孟津县朝阳乡,地处洛阳市北部的邙山,为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后的第一座帝陵,现在地面保留有一大一小两座封土,已被认定为孝文帝和文昭皇后陵。此次考古工作发现了长陵陵园遗址,基本上确认了陵园遗址的范围、布局和结构。  相似文献   

15.
师同鼎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青铜器有长篇铭文的并不太多。多少字算长篇铭文,尚无统一意见,如以五十字以上统计,迄今发现的还不到三百器。1981年底陕西扶风县下务子出土的师同鼎,有铭七行五十四字,按这样的标准也属于长铭,自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鼎铭有一些费解之处,如起句突兀,"车"字写法前后不一,有的字结体诡异等,易启疑窦,但正如简报所指出,铭文内容有关当时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弥足珍贵。本文在简报所论基础上提出几点补充,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6.
有关“邙皮戈”铭的补议张德光(山西省博物馆)1992年本刊第三期发表了拙作《邙皮戈考》,引起有关学者关注。戈铭共有铭文一行15字,工师合文,曰:“廿三年,弋阝相邙皮,右库工师吏堂泽,执剂。”当时,由于对戈铭刻文纤细的“弋阝”字未曾细察,而以“邦”字考...  相似文献   

17.
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这里宝塔庄严,殿阁峥嵘,红墙隐隐,翠柏森森,一派肃穆气象。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魏书·释老志》、《洛阳伽蓝记》等书记载,东汉明帝刘庄派遣大臣蔡倍、秦景等,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经、佛法。他们历尽艰辛,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到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得到佛经和释迦佛象,遂邀请二高僧同来中国讲经授法。  相似文献   

18.
洛阳白马寺     
在洛阳老城东二十五里的一片碧绿丛林中,隐隐约约地看到赭红色的围墙及巍然耸立的齐云塔,这就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通过陈列展示文物来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而陈列展示是一种独特的综合信息表达方式。本文从陈列、讲解、建筑、环境和网络五个角度,分析了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特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凿山导伊流, 中断若天辟。" "精舍遶层阿, 千龛邻峭壁。"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龙门游眺》中的诗句,也是对伊阙形胜和龙门石窟颇为形象的概括。 "九朝故都"洛阳南郊的龙门石窟群,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石窟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笔者试就龙门石窟艺术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不成熟的看法,向文物考古界、美术史界的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