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榆京剧     
正早在徽班进京后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际,京剧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1872年,赣榆创办第一个、也是全省最早的京剧科班"庆盛班"。之后,先后办过5个京剧科班,共培养专业京剧人才近千人,并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京剧演员和教师。不仅是赣榆人,连整个淮海地区也将赣榆视为"京剧摇篮"和"京剧之乡"。第一个京剧科班说到赣榆京剧,就不能不提及王得胜和他的京剧"庆盛班"。据《江苏文化艺术志》记载:"清。同治十一  相似文献   

2.
传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在世,须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富连成科班训词富连成科班,创始于1903年,1948年关闭,是解放前对京剧贡献最大的戏校,马连良、梅兰芳、周信芳等一代京剧大师均出自这里。  相似文献   

3.
“富连成”是培养京剧戏曲演员的科班,由于其由名师执教、教学严谨有方、学业系统,培养出了享誉国内京剧舞台上辉煌的一代。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原名德泉,又名绮霞,1900年1月9日出生于北京安定门内法通寺草厂大院,祖籍河北南宫县。尚德泉5岁读私塾,后因父亲病故,家境困难,乃于7岁时入“三乐社”京剧科班,学武生,艺名“三锡”,曾演《 州庙》黄天霸一角,因身体软弱,改学旦角,执教老师见尚脸型颇似京剧名旦孙怡云,遂改艺名为“小云”。旧科班实行“打戏”(即老师用戒方打学生)。尚小云虽然聪明、肯学,但赶上教他的老师是性情暴躁的唐竹亭,所以没少挨打。有一次尚跟着唐学《落花园》的唱腔,有一句唱腔尚小云唱了几遍都没唱准,唐竹…  相似文献   

5.
叶盛章(1912-1966),祖籍安徽太湖县,著名京剧武丑演员. 叶盛章生于太湖叶氏梨园世家,父亲叶春善是京剧富连成科班主事.叶盛章少年进入富连成科班学习武丑行,得到萧长华、王长林等名师亲授,练就一身过硬的武功.他翻跟头没有一点声音,无论翻什么花样儿,落地时都像一团棉花那么轻.如演《时迁偷鸡》,有一场从楼上翻下来的戏,他走的四个“小翻儿”接一个“提”,落地时不是并着腿而是叉着腿,这叫“小翻插花”.由于他的功夫好,以至在观众中传说他能飞檐走壁.  相似文献   

6.
提起老艺术家盖叫天,热爱戏剧的人们都知道这一称谓———“活武松”。童年学艺盖叫天本名张英杰,1888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西演村。盖父务农,生子五人,盖叫天排行第五,由于那时河北连年荒旱,民不聊生,不少贫家子弟只得卖身学艺谋生。盖叫天的大哥张英甫学演武旦,艺名“赛阵风”,盖叫天8岁时也与四哥张英俊一同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戏。因这个科班是梆子、京剧、昆曲“三下锅”,所以盖叫天对这几个剧种都有一定的基础。科班生活艰难,训练严酷,幼小的盖叫天受尽煎熬,吃的是“三黑”(黑色高粱面做的疙瘩,黑黍面做的饼和粥),逢年过节才吃到一顿…  相似文献   

7.
百年故事     
小时候,有一则电视广告打动过我。火车驶过,周润发回到故地,穿街过替,寻找失散的恋人。画面切入记忆,姑娘…身科班戏服,在台上转动身体。京剧唱腔响起:“串串相思,藏在心里,相爱永不渝,忘不了你。”接着是周润发的画外音:“如果说,人生的离合是一场戏,那么,百年的缘分更是早有安排。”  相似文献   

8.
作为民族化瑰宝的京剧,因在北京这块历史化沃土上,由皮簧戏衍变而成,故“姓京”而称京剧。就北京的具体地域说,今宣武区地界,实为京剧孕育、发祥以至壮大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朱红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5,(10):48-54
许多外国朋友将京剧作为中国的象征,因为在世界各个角落,“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西皮二簧旋律在回荡”。在北京——这个京剧摇篮的各个角落,抑扬顿挫的京戏段子时常传入耳帘。与京剧相关的,还有学校、戏楼、影楼、书店、服装厂、网站……京剧生活,在北京蔓延。  相似文献   

10.
沈洁英 《纵横》2009,(11):34-37
一 今年是父亲沈玉斌诞辰100周年。我家祖籍浙江绍兴。1909年12月我父亲出生在北京贫苦的艺人家庭中,曾祖父沈小庆京剧武生,祖父沈三元京剧老生,父亲沈福山京剧花脸演员。至今已是六代梨园世家。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10,(3):28-30
什么声音最北京?很多人一准会说是京剧,但老北京人却会告诉你.是空竹声儿和鸽哨儿。这二者唯独盛于北京,不仅有与之相关的文化,而且还形成了与之相关的收藏。刚辞世不久的收藏大家王世襄因喜藏鸽子哨已成佳话,自不必多说。单说这空竹.在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南广场西侧.有了自己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正京剧,是现代中国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因清代道光年以后形成于北京而得名,历史上曾有"乱弹""皮黄""京调""京戏""平剧"等别称,且一度被视为中国戏曲的代表,故又有"国剧"之称。2010年11月,京剧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百年历程清初沿袭明末风习,梨园盛演昆山腔与弋阳腔。乾隆年间,各种地方  相似文献   

13.
烟台地区京剧发展史话□清泉狄文京剧在烟台地区流布情况胶东半岛俗称“京剧窝”,世称为“京剧之乡”。据记载,自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入北京,后于嘉庆、道光时与湖北汉调汇融,形成较为完整的京剧表演体系不久,旋即流布到胶东。尤其烟台是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第二...  相似文献   

14.
陈伯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伯华,小名毛毛,艺名新化铁、小牡丹花,生于1919年,湖北汉阳人。陈幼时就喜爱戏曲,她母亲是汉剧迷,常带她到戏院看汉剧。1928年,傅心一倡议办汉剧训幼女学社,撷取新舞台之“新”和高台教化之“化”二字,取名“新化”科班,颇有新文化新思想之意义。陈伯华9岁考进了汉剧女科班,取名新化铁。科班按照天春长科班形式组成,班规学戏年限同旧科班一样。陈伯华天赋脱颖,百日登台就能演出《闹金阶》等两三出戏。科班因缺资未学满期散了班,陈将科班老师刘本玉接回家中专教,并为恩师养老送终。刘本玉是一位艺术高超的老师,他将毕生艺…  相似文献   

15.
许承宁 《神州》2011,(1):56-61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分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京剧表现手法细腻,"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使得京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民族国粹。我们沿着京剧的历史沿革,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新舞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仲明 《炎黄春秋》2002,(11):69-71
自1867年(同治六年)北京、天津两地京剧艺人大批赴上海演出,上海逐渐成为中国南方的京剧艺术中心。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诞辰100周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10周年,2004年6月13日,前门大碗茶戏楼开业两周年纪念.却在准备搬走;同在前门的当年北京外城最早的戏院——广和楼也是门可罗雀.只有京剧的票友.还活跃在京城的几个角落里……  相似文献   

18.
<正>京剧来自徽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不仅受到清代宫廷的青睐,在民间也广受欢迎,流传范围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传唱度极高,被誉为国粹。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代,京剧一直都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初次来访的外国人很多会慕名去看一场京剧,"看戏"成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堂必修课。遗憾的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流行快餐  相似文献   

19.
林岷 《北京文史》2009,(1):35-41
中国戏曲和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同被称为古代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其中唯有中国戏曲历经千载,几度沉浮,而今依然方兴未艾,充满生机。“京剧”是外地观众对在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兴盛的“康雍乾百年盛世”时期,诞生于古都北京的剧种的爱称。它不但为中国人民所乐于观赏,而且远播海外,风靡异域。更有一些外国朋友,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学习中国这一“古老完美而正规的艺术”,乃至粉墨登场,亲身体验中国戏曲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谓君 《华夏地理》2004,(7):36-67
200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诞辰100周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10周年.2004年6月13日,前门大碗茶戏楼开业两周年纪念,却在准备搬走;同在前门的当年北京外城最早的戏院--广和楼也是门可罗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