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皇后妆奁的筹备是清代皇帝大婚的重要内容,诸多机构参与其中,这使得皇后妆奁成为仪式最为隆重、规模最为宏大的嫁妆。本文通过对同、光两朝皇帝大婚档案中有关皇后妆奁资料的梳理,力图揭示清代皇后妆奁的筹办、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清宫里,最喜庆热闹、最复杂隆重、最奢侈浪费的活动即是皇帝的大婚典礼,但不是每位皇帝都有幸在紫禁城里举办婚礼,只有幼年登极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真正举行了大婚礼迎娶皇后。本文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大婚典礼红档》,简要介绍光绪帝大婚典礼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的大婚瓷除以往被提到的一万余件大婚礼用瓷外,还新增加了皇后妆奁用瓷和"燕喜同和"款瓷。文中通过文献文物梳理,对大婚瓷的烧造、艺术特征及烧造缘由进行了探讨,指出大婚瓷是严格遵循宫廷的礼仪制度而制成的,是帝王婚礼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清代皇后册立与八旗大姓氏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后是皇帝的配偶,但皇后的内涵却不仅仅限于“帝妻”一层,因此,册立皇后之礼一向都被列入历朝典章,成为朝廷大典。清代也不例外,“册后之礼”赫然列在《大清会典》第11项嘉礼。清朝自太祖努尔哈赤至德宗载湉11帝,共有28位帝妻得到过皇后的称号。不过,同为皇后,差别却很大,有的是经大婚册立的嫡皇后,有的是死后才追谥的皇后;有的4后同属1位皇帝,有的却仅1后属1帝,有的皇后属同宗同族,有的与其他任何1位皇后都无家族联系。本文拟通过考察她们册立的途径、礼仪、原因以及她们与皇帝个人、朝中政治集团的关系等等,探明皇后内涵中超出“帝妻”的内容以及清代立后与八旗大姓氏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故宫,自明代永乐十八年建成后,朱棣即以内廷后三宫之一的乾清宫作为自己的寝宫,相沿至崇祯帝朱由检,先后有14位皇帝在乾清宫居住。清入关后,将明故宫作为有清一代的皇宫,一切建置均沿袭明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虽然在形制上承袭了明制,但在使用上与明代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例如坤宁宫,明代曾是正宫皇后的寝宫,清初仿盛京清宁宫的形制,对坤宁宫前檐的外檐装修及室内进行了改建,将坤宁宫  相似文献   

6.
清宁宫--满族民居式的皇帝寝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阳故宫中的清宁宫是皇太极大内宫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院落中一正四厢五个寝宫中的中宫,位于高台院落的最北端,坐北朝南,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住所。沈阳故宫的清宁宫无论在院落形式,平面布局,室内空间的分隔与联系,还是外观形态、装饰特点,均体现了满族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俗。但它同普通的满族民居相比尺度更大,用料更讲究,装饰更华丽,施工更精细,更具有皇家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溥仪大婚是民国初年的一件大事,它吸引了各方的注意。各方人士的态度与目的不尽相同,而其中前清遗老与驻华使臣的动向引起了民国政府的关注。民国政府加强了对溥仪大婚的监督,使其控制在民国许可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优待条件的存在令民国政府还充当了其大婚经费的承担者与秩序维护者的角色。而民国政要与前清王朝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其也成为了溥仪大婚的积极的参与者。因此,民国政府的参与是溥仪大婚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民国政府监管的不力,令溥仪大婚中背离民国潮流的行为得到凸显,以致废除优待条件的呼声不断。这加剧了皇室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资讯·国内     
《大众考古》2023,(5):10-11
<正>河北临漳:邺城遗址邺城考古队确认邺南城206号和209号两座大型宫殿遗址分别为东魏北齐时期皇帝和皇后的寝宫,是后宫区中轴线上规模最大的两座建筑。两大殿前后排布,通过廊房连接,考古发掘显示其布局与史料记载的两殿东西对峙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陈蓉 《文史月刊》2009,(9):43-43
人们常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那么,何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呢? 三宫即: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是皇后住的地方。从乾清宫往北一直到神武门,被称为“内廷”。是皇帝和嫔妃们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晓川 《文史月刊》2011,(2):45-45
清光绪十五年,光绪帝大婚后,慈禧太后再次撤帘,归政于皇上。归政后,她终日闲在颐和园内无所事事。在这百无聊赖之际,她想与宫眷们谈谈书画,借以排忧解闷。无奈,皇后嫔妃们均不谙此道。于是,慈禧太后降旨各省监抚,在全国寻找工于翰墨和绘事的妇人。  相似文献   

11.
祸起笑联     
龙床,乃皇帝、皇后之床。然而,历任明穆宗、明神宗两朝宰相的张居正,却因睡在龙床上,被神宗发配到边疆,之后一命呜呼。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是他卧龙床惹的祸,其实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意外发现晚清如意馆画家沈振麟《百子呈祥图》背后的墨书,作者得知此作实际上是为清穆宗(同治帝)大婚所特制的,且查明了该画的绘制缘由、时间和张挂位置等。作者指出,作为贺婚庆的作品,画作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了皇家对喜乐欢庆、子嗣兴旺的企盼。今天,对该作品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对同治帝大婚和坤宁宫东暖阁陈设格局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那是个不寻常的夜晚。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寝宫里休息,一声凄厉的惨叫却撕碎了夜空。侍卫叛乱,闯进后宫杀人。这让习惯了文治的皇帝多少有些紧张,倒是曹皇后先镇定下来,吩咐严守宫门,保护皇帝,又派心腹去调救兵、预备救火——这一点非常聪明,正是她的预见,叛贼们纵火烧宫的计划流产了。这一夜之后,曹皇后在史书上留下了生动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9,(6):F0003-F0003
景德镇窑黄地红彩百蝠图盘 这件器物是景德镇誉门为同治皇帝大婚时使用而烧制的。它内里以明黄釉为底色,上用红彩绘制出翩翩飞舞的蝙蝠,象征着“洪福齐天”。盘外壁施以白釉,上绘三组粉彩花卉,红花绿叶,分外夺目。器物内外色泽巧妙搭配,透露着一股喜气洋洋的欢庆气氛。这种色彩纷呈的纹饰和吉祥图案的大量使用,是清晚期瓷器绘画的一大特征。器底署“同治年制”红彩楷书款。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神州》2004,(4)
春潮涌动,总有一番新气象。这其中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天安门观礼台翻建工程开工。为此我们走近了建筑巨匠张开济,听他讲述当年在天安门广场留下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天安门观礼台这两个作品的经过。天安门城楼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55年来,它为新中国成立做着见证,它是新中国政权的象征。当年毛泽东是如何下决心带着他的战友"进京赶考",新中国如何定都北京,这些记忆值得让我们珍藏。  相似文献   

16.
邓庆  刘晓晨 《收藏家》2014,(8):79-86
宝座为中式家具中的大型坐具,无论是从造型上看,还是从名称上讲,都充满霸气,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清代,它是通过在大型椅子基础上的崇饰增华来显示统治者无上尊贵的。作为皇权象征的宝座是供帝王专用的坐具,也有供太后和皇后专用的,只不过是在纹饰上由龙改为凤。  相似文献   

17.
蒋乐平 《南方文物》2013,(2):101-107
田野考古从地底下发掘出各类遗物,这些遗物指代了某种历史,是毫无异议的,但它如何进入历史学的语言范畴?在现代考古学诞生以前,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是古物意义价值的主要载体,实际上,两者之间互证,至今依然是考古学终极价值的重要体现。新考古学、后过程考古学时代,应用科技手段、设计理论模式,试图重建一段更加鲜活的历史。种种努力,似乎总是在挣脱考古对象作为一种"实物"的遗存属性。实际上,从汤姆森提出石器、铜器、铁器"三期说"开始,历史已经被符号化、象征化了,而这正是考古学述史语言的本质特征,体现一种新历史学的精神,而这种新历史学的符号化的象征元素,正是考古遗存的实物属性。  相似文献   

18.
世称有清一代帝王的婚礼,首推光绪帝的大婚为“最侈”。关于光绪帝大婚的耗费,官修史书及私人著述中多有记载,但通过考察,各种著述中的记载却不尽一致,颇多舛误之处,对于这一史实有加以正误的必  相似文献   

19.
韩倩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7):92-110+142
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础上,以光绪《大婚典礼全图》(以下简称《大婚图》)为线索,结合同治、光绪《大婚典礼红档》(以下简称《红档》)等清宫档案,辨析清代皇帝大婚前后在妆奁、铺宫、筵宴等不同场合使用的瓷器,以及这些瓷器的获取途径、筹办机构等,试图将大婚瓷还原至其所属的历史情境,从而理解宫廷用瓷在国家大典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体制,这一特点在皇家事务中体现得尤为鲜明。皇帝大婚既是国家大典,又是皇家一族一姓的家事,由此可见中央、地方各机构间的关联及职能运作。本文以清代皇帝大婚,尤以清末同治、光绪二帝大婚为切入点,剖析各行政机构之间的运作模式,从而加深对历史复杂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