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上游璀灿的滇国青铜文化张增祺(一)战国至西汉时期,今滇地区域有一个曾强盛一时的滇王国。滇国之名源于滇池,而滇池得名又有两种说法。一是《华阳国志·南中志·晋宁郡》云:“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  相似文献   

2.
(一) 滇国 (1) 滇国以首都在“滇”而得名《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遣使臣入“西南夷”地区,“滇王与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可见当时滇国是一个闭关自守的独立王国。何以称之为“滇国”?《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始楚威王时(公元前339至公元前329年),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则滇国境内有滇池。河以称之为滇池?《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滇国境内“有池,周回二百余里,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滇  相似文献   

3.
蒋志龙 《中国文化遗产》2008,(6):M0001-M0001
在我国的西南边疆,早在汉代以前就生活着以“夜郎、滇、昆明”为代表的被司马迁称为“西南夷”的土著居民。其中的滇就大致分布在滇池周围,是“靡莫之属”中最有势力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昆明坝子宽又宽,六条大河走中间。在昆明的六条河里,最宽、最急的要数盘龙江。因为它派头大,人人都害怕,所以别的河都叫河,唯独它叫江。听见人家这样恭维它,盘龙江得意洋洋,“哗——”的一声,从老山箐里冲出来,直冲冲跑进滇池。然后,气也不歇,又“哗——”一声,从滇池冲进螳螂江、金沙江,接  相似文献   

5.
1994年5月7日上午,昆明的天空乌云低垂,汽笛一声长鸣,“郑和”号游船驶离了码头,向滇池的深处驶去……。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晋宁县郑和公园地处昆明滇池西边的月山。月山南北走向,形似一弯秋月,故名月山。月山四周有七座小团山拱卫,形似七星拱月,故又称“七星拱月”。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组很有趣的故事。它生动而形象地叙述了生在滇池边的大航海家郑和,如何扬起下“西洋”的帆船。读后不仅可以了解郑和的为人,还可获得许多历史、地理知识。——编者  相似文献   

8.
书讯     
<正>陆韧、马琦、唐国莉著《历史时期滇池流域人地关系及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8年10月出版。该书是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历史时期滇池流域人地关系及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结项成果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共九章,分上编和下编。上编为"远古至唐宋时期滇池水域变迁与人类活动",下编为"水利时代滇池区域的人地关系",全面梳理了历史时期滇池水  相似文献   

9.
书讯     
<正>陆韧、马琦、唐国莉著《历史时期滇池流域人地关系及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8年10月出版。该书是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历史时期滇池流域人地关系及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结项成果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共九章,分上编和下编。上编为"远古至唐宋时期滇池水域变迁与人类活动",下编为"水利时代滇池区域的人地关系",全面梳理了历史时期滇池水系和坝区农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滇池,以及因滇池收获的名誉,成为60岁的他唯一的拥有  相似文献   

11.
滇池地区几件青铜器的科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池一带是云南古代文化比较先进的地区,这里的考古发现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几件战国、西汉时期滇池地区青铜器的科学分析,来探讨一下它们的成分配制、成形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为人们了解滇池青铜技术发展状况提供一些资料。所用试样承云南省博物馆提供,特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12.
徐政芸 《收藏家》2004,(3):13-16
“滇”是现今云南的简称,在古代的战国至西汉时期,它是兴盛于云南滇池区域的古王国的名称。在那个时候,古滇国地处西南边陲,距中原路途遥远,人们对它的了解甚少,古文献中对它也只有片断的记载,以致于古滇国光辉的历史,色彩斑斓,独具匠心的青铜文化长期以来被湮没无闻。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先秦及秦汉时期彝族先民服饰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游牧为主的氐羌族群“巂”、“昆明”头饰皆辫发(编发)。巂人“穿长裤,老人多喜蓄长须,佩长剑,盘发于脑后为长形髻”。白狼人被发左衽。估计“旄牛”羌服饰与“白狼、服饰基本相同。叟又服饰特征主要是“英雄结”,披毡、赤足。川西南安宁河流域以滇为中心的靡莫之属和以邛都为中心的农耕民族头饰皆“椎髻”。滇池地区滇人男女均穿对襟无领外衣。哀牢人有“身”习俗,“衣皆着尾”。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对服饰有一定影响。彝族服饰有深厚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世界遗产》2014,(6):115-115
来到春城昆明。不能不一睹高原明珠——滇池的风姿。下榻坐落在滇池之岸的七彩云南温德姆豪廷大酒店,观西山风光,赏民族风情,在高原之上寻求静谧的别样居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滇池南缘的柴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小尺度范围内复原明清以来柴河三角洲乡村聚落的发展、分布,并进一步揭示明清以降在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滇池流域的人地互动。研究发现,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柴河三角洲在滇池水利开发、三角洲营田技术的运用以及南岸入滇河流自然沉积的共同作用下得以迅速沉积,最终形成于18世纪。聚落随着三角洲的沉积不断向滇池岸边拓展。受到土地开发过程和土壤肥力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聚落分布的密度则从三角洲上部到底端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6.
彝族先民曾经在漫长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对祖国的大西南有过不少的杰出贡献,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彝族先民使用的“索桥”,尚存延用至今。在西汉的史籍中,多处可见“邓、窄、冉、双’等小国的记载,笔者仅对“窄”地简略叙述。“窄”也写作“稚”,即今四)11汉源及偏西一带,在战国以前和中国内地没有政治上的联系,就楚将庄略巴蜀,黔中达滇池,也未及“窄部”,但是“窄”地可能于先秦时与其毗连的巴蜀商贸有了交往,有巴蜀人从窄地贩买到窄马、牦牛、奴婢等的记载,从而巴蜀人渐增涉足“窄关”,瞩目‘“窄”地。《史记·西南夷列传…  相似文献   

17.
春城游     
昆明市位居云南省中部,滇池盆地之北,背山面水,土地肥沃,现为云南省省会。它虽然地处北纬25.2°附近,但因海拔高度达1894米,属高原平地,所以,气候并不炎热。年平均温度15.4℃,7月平均20.1℃,1月平均9.1℃,年降水量约990毫米,干湿季分明。可以说四季如春,故有“春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古滇国青铜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是一朵璀灿的奇葩,古滇青铜兵器则是其中之精华.古滇青铜兵器上的立雕动物高度写实,成为世界上最早(春秋时期)发明和使用失蜡法铸件.许多兵器本身就是仿照某些动物的攻击部位雕铸而成,开人类仿生兵器之先河.古滇人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发明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马蹬.出土实物资料证明,位于中原腹地安阳的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及青铜冶铸遗址出土的铜矿,就来自云南永胜金沙矿.古镇文化,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滇池和洱海两个区域.滇池地区青铜文化属滇国范畴,称“滇国文化”.青铜器出土地点记有呈贡、晋宁、昆明、安宁、澄江、江川、新平、陆良、曲靖、富民、禄丰、路南等县市的近40个地点.洱海地区青铜文化属滇西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19.
昆明五华山     
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五华山.方圆约1.73公里,海拔1926米,为市区最高点。东连双塔高矗的祖遍山,北邻“螺峰叠翠”的圆通山.西濒柳暗花明的翠湖,南拥金碧交辉的闹市。山水相连,景色秀丽。登高远眺,滇池烟波浩渺,西山雄姿奇峻,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林荫街道纵横交错,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20.
明清以降,滇池在岁修制度下常年疏浚海口,水域范围基本稳定,但受季风气候影响,其水位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夏秋上涨,冬春下降,主要表现为沿岸低田在雨季即周期性被湖水淹没的特点。随着滇池流域坝田开发趋于饱和,滇池沿岸低田的深水稻“水涨谷”,在明清之际逐步系统种植,实现滨湖低田稻作与滇池水位季节性变化的生态耦合。这种局面到20世纪60年代末彻底改变,入滇河道上游大小水库的修建,使滨湖低田逐渐干田化,水涨谷生长的水域环境发生变化。观察滇池水域环境与稻作生态互动的关系,发现当区域环境呈现出长时段的规律性变化,就可能变“害”为“利”,这是人与自然相处中适应并利用自然的智慧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