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元月,桂林地区平乐县沙子镇治平乡庙背岭山边距地表0.5米处发现窖藏铜钱约300公斤。钱币大都成串锈结,我们征集到40余公斤。这批钱大小不一,绝大多数是汉五铢、剪轮五铢、 环五铢,还有直百五铢、大泉五十、货泉、直百、定平一百、太平百钱、太平金百、沈郎五铢、蜀五铢、四铢半两、传形半两。平字五铢、两柱五铢、铁直百五铢等。另外还发现直一一枚,以及更为少见的面六柱五铁、五十、小样四出五铢、薄小五铢各一枚(如图)。面六柱五铢径23.7、穿9.4、厚1.5mm,重2.95克;十朱径17.4、穿8.1…  相似文献   

2.
1995年春,陕西省咸阳市平陵乡大王村出土一陶罐,罐内有古钱约400枚。经清理,除少量四铢半两和西汉、东汉五铢(图1~3,其中图3为传形)外,余均为东汉灵帝四出五铢。  相似文献   

3.
去年春上,在沈阳南湖市场偶遇一小袋同坑出土的綖环钱,生坑绿锈,保存完好,经清洗共456枚。具体分类如下:四铢半两綖环钱2枚(图1);西汉至东汉时期的五铢綖环钱435枚(图2、图3、图4),其中传形五铢1枚(图5),四出五铢1枚(图6),剪凿半成品五铢綖环钱2枚(图7);  相似文献   

4.
新见到的一批綖环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去年春上,在沈阳南湖市场偶遇一小袋同坑出土的(纟延)环钱,生坑绿锈,保存完好,经清洗共456枚。具体分类如下:四铢半两(纟延)环钱2枚(图1);西汉至东汉时期的五铢(纟延)环钱435枚(图2、图3、图4),其中传形五铢1枚(图5),四出五铢1枚(图6),剪凿半成品五铢(纟延)环钱2枚(图7);  相似文献   

5.
汉代货币比战国、秦代有了很大发展,汉代五殊钱制的建立,在我国货币史占有重要地位。五铁钱报制科学,合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汉书·武帝纪》日:“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从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18年)起,历纪西汉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共铸5种五殊钱,为郡国五铢、赤厌五铢、上林三官五铢,宣布五铢、小五铢。东汉历经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共十三代,铸有建武五铢,四出五铢、剪轮五铢、环五铢、铁五铢五种,以及传形…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勉县博物馆,藏有一枚稀有的三国蜀汉货币——传形五铢。(图) 五铢,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以来,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一直延用了七百三十九年,是历史上流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当初的五铢,钱重如其文,故篆书“五铢”二字。后因历代铸造不一,品种繁多,所以,钱的重量、形式、币值、文字书体等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是,“五铢”二字“五”在右,“铢”在左的位置始终不变。蜀汉的传形五铢,在文字排列上刚好相反,“五”在左,“铢”在右,且“铢”字的“金”旁在右,“朱”字在左,如传向反面所书一样。三国时期,蜀汉自行铸钱,流通使用。据《三国志·刘巴传》载,蜀汉因军用不足,刘备忧,刘巴建议说,这很容易,“但当蜀直百钱,平诸物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武帝萧衍当政初年铸有轮和无轮二种五铢钱币,无外郭的五铢钱称为女钱。公元523年,又铸造铁五铢,背文四出,因铁贱易得民间私铸成风,短期内迅速贬值,交易时车载斗量,堆积如山。梁元帝又铸有二柱五铢、钱文“五铢”,面的穿上及穿下各铸有一星点,初一当十用。梁末敬帝时,又铸四柱五铢,面和背各有二星而得名。初以一当二十。这些币一般轻薄,重在2g左右,是明显的不足值货币。四柱钱币通行了半个月,就改为当十,又过五天,复改为当一。  相似文献   

8.
谈大明四铢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谈大明四铢钱袁涛1988年春节期间,我与一位泉友去常州郊县踏青,从一小贩手中购得古钱1公斤左右,据讲他是在1987年秋后挖深渔塘时得到的。这批钱数量虽不多,品种却十分丰富,内有半两、五铢、莽钱、刘备五铢、定平一百以及孝建四铢等多种南朝刘来时期的货币。从这批古钱中还挑选出四枚“大明四铢”钱,其中有两枚是传形的。南朝萧梁时期的钱币学家顾所著的《钱谱》也未提到“大明四铢”。本文拟就大明四铢作些分析和探讨。一、“大明四铢”钱浅析四枚钱币有关数据和特征记录如下。(1)大明四铢(图1):重2,06克,外径2.15,穿孔0.9,外郭厚0.15厘米,钱币上边缘破损,背下方错位。(2)大明四铢(传形)(图2):重1.11克,外径2.1,穿孔0,83,外郭厚0.11厘米。背文“四”在上,“铢”在下。钱面上方错位严重,穿孔有几处因热造成的裂纹,内、外郭处多飞边,清理加工差。(3)大明四铢(图3):重2.02克,外径2.24,穿孔0.89,外郭平均厚0.1厘米。钱面右上飞边,左上角有浇铸不足形成的空洞;钱背左下错位严重。(4)大明四铢(传形)(图4):钱的面、背文字形式同图2。重1.25克,外径2.05,穿孔0.89,外郭厚0.0  相似文献   

9.
新出土魏永平五铢杨鲁安《魏书卷一百一十·食货志六第十五》载:“魏初至于大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始诏天下用钱焉。十九年,冶铸粗备,文日太和五铢……世宗永平三年冬,又铸五殊钱”。近日得一枚北魏“永平五铢”,是1991年8月于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北部之古十二连城遗址南二十华里处乌兰不治沙地间农民挖土时发现的。细审此钱特征略有三点:一是面文“五铢”两字乍看似西汉“五殊”字体。细加对比,显然有别。此钱“五”字长大且上下二横不出头(南朝梁“五铢”之“五”字二横也不出头)。“铢”字“金”旁四点细长,西汉“五铢”之四点均小而圆,其“朱”旁更与西汉“五铢”相异。二是此钱铜质较糙,铸工亦显粗率,而西汉“五铢”铜质良好,色泽赤亮,铸工精美,为魏“永平五铢”所不及。三是此钱径2.5厘米。重3.5克,基本上同西汉“五铢”之大小、轻重相类。之所以说此钱为北魏王朝所铸,有其它两项物证,与此钱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块太和年造瓦当,一柄魏造像莲花形佛光(铜质鎏金)。解放以来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凉城,和林等处曾出土过北魏年间所造的铜镜和瓦当,铭文均作“富贵万岁”(篆书),铜镜仿西汉镜纹饰,瓦当亦仿汉,作“井”字栏,中宫为乳,铭文四字右旋读,分嵌在上右下左四  相似文献   

10.
主纬 《安徽钱币》2000,(4):42-42
“大泉五十”铸量多,版别也特别多,有传形、合背、重轮、背四出、饼钱、厌胜钱等。然而我查阅很多钱币图谱及著作,所有新朝钱币介绍中都没有发现面、背四决钱的记载收录。只在华光普《中国古钱目录》上卷196页看到“面四决七级品”1枚。  相似文献   

11.
面穿上一横画的五铢钱历来被认为始于西汉宣帝时期。陈尊祥先生在《中国钱币》创刊号上撰写《汉武帝上林三官五铢铜钱范的考证》一文,以翔实的考据,论证了上画五铢的版式始于西汉武帝时期,一反前人所识,言之有理,使人耳目一新。然而,该文提出:“五铢穿孔上加横画是武帝元鼎四年规定的新钱制,是与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西汉五铢陶质母范大量出土,中山靖王刘胜墓科学发掘,以及对赤仄五铢深入研究,四决纹五铢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四决纹五铢对辨识赤仄五铢,以及对西汉武帝早期五铢、早期五铢钱范断代具有重要意义。我在收藏研究秦汉钱币过程中。发现秦汉半两钱极罕出现标识纹记,而在西汉五铢钱中却大量出现标识纹记。  相似文献   

13.
八二年十二月,桐庐县七里陇猪头山出土了一批“五铢”铁钱,其形制分大小两种、小者直径1.9厘米(见图);大者2.1厘米。其幕皆有四出。铁钱出土时,锈蚀严重,字迹模糊,经去锈处理后,交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东汉时,公孙述就在四川境内铸造“五铢”铁钱;南朝萧梁普通四年(公元五二三年)也曾铸“五铢”铁  相似文献   

14.
1999年5月笔者从杭州藏品市场得到大泉五十红陶叠范一件。钱范出自北郊离拱宸桥附近的谢村。范呈方形,由两片合背粘成,边长约55毫米,厚7毫米。钱范两面各有面背钱模两组,钱模径24、穿8毫米。范中心有径约6毫米的浇孔,并有四出流槽。范两侧中间有一组圆形子母口。 杭州地区时有钱范发现:1950年余杭沾桥曾出小型红陶五铢范数件,1990年余杭市安溪镇也曾出五铢范数件。 (《杭州钱币》总37 陆隆昌)杭州发现大泉五十叠范@陆隆昌  相似文献   

15.
论赤仄五铢     
论赤仄五铢汪有民赤厂五铢钱,古来学者各说不一,特别是近年来成为泉界研究五铢钱的一个热点。笔者认为:赤仄五铢者,即四角决文五铢。一、汉武帝铸赤仄钱目的汉武帝铸造的五株钱,由郡国五铢到赤厂五铢,再到三官五铢的发展,是当时的经济规律同武帝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6.
正小五铢铸造年代与属性历来说法不一,上世纪初丁福保先生编著的《历代古钱图说》将这种小五铢列入南北朝陈文帝"鸡目五铢"条目下~([1])。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新近出版的《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将这种小五铢定性为冥钱,其在西汉五铢小钱词条下称:"西汉冥钱。与三官钱同时铸造,青铜质。面文‘五铢’。除钱体特小外,形制与三官钱相同。"~([2])我对这种小五铢研究后认为,这种小五铢应该是西汉时期的流通货币,其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在《安徽金融研究·钱币增刊》1991年第三期介绍过1985年西汉墓葬中一枚与五铢同出的铜质长方穿钱形物。该墓葬距汉武帝茂陵不远,7枚长方穿钱形物与120余枚五铢同置一陶罐内。 2001年11月,咸阳市东郊张家堡村墓葬再出这类长方穿钱形物。在一陶罐中共有五铢与长方穿钱形物200余枚,五铢时代多为东汉,长方穿钱形物共36枚。该物为圆形长方穿,直径与东汉五铢相近,穿孔比五铢窄且长,两面均无文字,有的正面有一星纹。这批长方穿钱形物的直径与厚薄比西汉墓葬同类物都有所减少,铸造质量也不一致。这两批材料具体数据及减重状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
大泉五铢较少见,偶有谱录报道。如上海朱卓鹏、马传德合编的《钱币漫话》中,卫月望先生所写《凉城发现的“大泉五铢”》一文,就记录了若干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凉城县发现的两枚“大泉五铢”钱(甘肃省庆阳市也发现一枚)。文中的大泉五铢,大形,直径25.5mm,孔径9.5mm,大小与汉武帝的五铢和王莽的大泉五十相同。  相似文献   

19.
近年友人送我两件五铢陶范母,一为三官五铢范,一为小五铢范,简介如下:一、三官五铢范 范残长360,宽200,厚30毫米,陶质,土黄色。残存钱模60枚,钱模径26,穿径10毫米,钱模面为阳文“五铢”二字(图1)。此范系西安灰里埔西汉铸钱遗址所出。该范复原,一次至少  相似文献   

20.
古钱     
货布、货泉、布泉王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罢大小钱,另铸货泉和货布,二品并行(图一:1、2、3)。规定货泉重五铢,枚值一;货布重二十五铢,值货泉二十五枚。货泉大小不一,有内外郭,又有面重轮、四决文、半星、星月及背四出文等,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