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会政治下的国会选举通常会透露出社会政治意识的走向。战后的日本议会政治,是在战前议会政治基础之上植入美国式民主政治理念,以英国式民主政治为范本确立起来的。而1949年1月日本国会大选,则可以看成是战后日本议会政治由英国式民主政治模式转为日本式民主政治的标志性选举。藉助这次选举,保守性质的政党开始确立优势地位、派阀政治出现、中间政治意识失势等战后日本社会政治诸多特征都呈现出来。研究1949年1月的日本大选,对于把握战后日本保守政治体制的形成和日本社会政治意识的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日占领期间,日本社会政治结构初步完成军国主义法西斯政体向欧美议会民主政治的转型。在此期间,日本社会内各种政治资源经过重组,形成保守型政治势力和革新型政治势力,最终以“55年体制”方式完成日本战后政治结构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王小娟 《攀登》2006,25(4):58-62
本文对日本“55年体制”进行了解读,阐明“55年体制”是在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各自整合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进而分析了“55年体制”的三个特点及其对战后日本经济、政治、国家安全战略诸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战后日本的政党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4.
<正>《田中角荣与战后日本政治》,张跃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35.5万字。该书以中国人的视角,运用许多第一手材料,借鉴多学科的方法,综合分析和研究了战后日本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田中角荣。该书分四个阶段,即青年政治家、实力政治家、总理大臣和"幕后将军",介绍了田中角荣的政治轨迹,探讨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成败得失,以及田中个人政治特质和战后日本政治环境之间的互动和关联。该书认为,田中的政治风格与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的适应与否,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5.
如果以人物为线索回顾战后日本走过的历程,那么,吉田茂作为最有影响的政治家则名列第一。他在战后初期长达七年零两个月的执政期间,为日本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在任期内,他制定和推行的一些方针、政策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日本政治、经济发展规定了走向,即后人所谓的“吉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政府推行的内外有别、军民不同、官兵迥异即根据对侵略战争的态度和“贡献”大小予以差别对待的战争补偿政策,明显具有战争犯罪的主观故意和客观影响,不容忽视。日本政府内外有别的战争赔偿政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靖国史观”等,是这一战争赔偿政策形成的思想根源;2.日本政要的右派构成和日本政权的保守性质,是这一战争赔偿政策形成的政治基础;3.部分日本国民持错误的战争史观,是这一战争赔偿政策形成的社会土壤;4.战后宽松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是这一战争赔偿政策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提要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宣扬为天皇献身的精神而建立的,它利用了日本神道教的国教的地位,把供奉在靖国神社中的阵亡的日本军人作为国家的“英灵”,使靖国神社成为战前日本的“国家宗祠”。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靖国神社更成为鼓吹军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工具。战后,靖国神社在形式上失去了国家神社的地位,但仍是日本右翼势力和保守政治家的重要政治阵地。他们竭力争取恢复靖国神社在战前的显赫地位以及鼓动“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实际是为了否认侵略战争的责任和罪行,否定战后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正义审判,同时也是要用靖国神社这一精神枷锁使日本人民持久地受到桎梏。我们应当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从思想与战争认识的深度思考靖国神社问题。  相似文献   

8.
野间宏是日本“战后派”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在日本战后文坛上,他的战争文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日本战后文学的开始可以说是以他的创作为标志的,“真正称得上‘战后文学’的第一部作品的,就是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哦国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对野间宏的评价也非常高,赞扬他的长篇小说《真空地带》“带着明显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目的意识”,“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战争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国宪法自1946年11月3日公布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在这期间,日本在和平宪法下,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由战败到复兴、重新崛起。现在,日本正以经济大国为依托,积极向政治大国迈进,成为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然而,这部新宪法自诞生以来,日本国内各种势力围绕它的斗争,特别是关于“放弃战争”的第九条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且异常激烈。可以说,宪法第九条的历史,就是战后日本的政治史,宪法第九条是战后日本宪法的最大争论点,也是日本国宪法的最大特色。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  相似文献   

10.
徐万胜 《世界历史》2001,50(4):102-105
在日本“55年体制”崩溃以后,日本国内有关自民党“一党优位制”的研究增多。虽然自民党“一党优位制”是一个表述日本战后政党政治体制的政治学术用语,但在对日本战后政治史进行总体性研究时,使用频度最高的词汇却是“55年体制”。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确立“经济立国”的国家目标,避免涉及国际间的政治事务,在对外关系中回避有争执的问题。这是以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治领袖为适应战后国际秩序而选择的机会主义道路。冷战结构下的国际政治使日本能够在依赖美国保障其安全的同时保持国际间自由贸易的秩序,任由日本实施经济第一主义的对外政策。本文试图考察战后日本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条款的制定和吉田茂在日本重整军备和建立多边军事安全体系问题上的外交政策和活动,揭示吉田茂在战后对美外交(1946~1954)中通过对《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条款…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战败投降,而被扔到历史的拉圾堆里,但是在以后的四十余年中,一小撮军国主义余孽,却一直不甘心当年的失败,不断地为日本帝同主义招魂,妄图实现军国主义的复活,其表现形式多种多佯,其活动也是有时极端隐蔽,有时却颇为猖狂,这种变換是和执政的保守政治力量的消长密切相关的。例如伪满洲国的残碴余孽,在战后一直念念不忘他们在侵占我国东北时的天堂时代,大肆宣扬伪  相似文献   

13.
椎名麟三是战后日本转向体验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成名作《深夜的酒宴》和早期作品塑造了一系列转向者的艺术形象,深刻表现了军国主义专制统治时期日本左翼运动的转向现实。体现了战后日本作家对法西斯独裁统治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性质的暧昧认知态度。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反法西斯盟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司法等进行了改革。史称此次改革为战后改革。对这次改革,日本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五十年代,日本史学界一般地否定或者低估战后改革的历史意义,侧重于揭露改革的局  相似文献   

15.
<正>渡边满子著,薛轶群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13万字,39元该书是"中日历史问题译丛"系列图书之一,传主大平正芳担任外相期间,协助田中角荣首相实现了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此后还担任过日本第六十八、六十九任首相,是日本战后著名政治家之一。时至今日,"为何现在仍需要大平正芳"依然是日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他被认为是日本对政治形势具有深刻洞察力的著名政治  相似文献   

16.
野间宏,曾做为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揭开了日文战后文学的第一页。然而,他的文学追求,却远远超越了这一特定的文学流派和历史局限性,而是指向了更深远的人生和社会的命题,寻求着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一野间宏的小说,超越了日本传统私小说的狭小框范,涵盖着宏大而苍茫的日本社会现实,展现出日本社会的巨大图象。他的战后文学,不同于中村真一郎等战时游离于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教科书》与战后日本国家的历史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对2001年4月3日由日本部科学省审定“合格”获得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宣扬错误史观、掩饰日本国家侵略罪恶。进而反映战后日本国家错误历史认识的表述和企图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并试图对日本国家错误的历史认识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章认为:战后日本社会对其侵略历史的错误认识,是有着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国际环境基础和经济基础的,是与战后几次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和不久之后其对日政策的改变以及日美同盟关系的确立和固化、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战争罪行和军国主义思想的清算不彻底、战后日本国家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重建过程中对各种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战后日本国内经济的恢复及其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近期日本国内大国主义思潮的盛行及经济状况的不景气和政治局面的动荡,以及亚洲邻国对日本这种趋势发生发展的相对无力的应对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明治宪法体制的内在结构武寅明治宪法体制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基石,也是战后日本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在明治宪法体制内部,蕴涵着日本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而自成类型的个性特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在国家政体建设上所经历的大起大落和表现出的强烈反差,归根...  相似文献   

19.
浅析冷战后日本外交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东欧巨变、两德统一和苏联解体,战后持续半个世纪的冷战宣告终结,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在新的国际秩序中争取有利的地位,世界各主要国家加紧调整本国的内外政策。经济大国日本急欲利用冷战后“战略半径拓宽,外交空间增大”①的有利时机,摆脱“政治侏儒”的地位,成为政治大国。此时日本战后型外交路线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日本外交进人转型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外交决策呈现出集权化趋势 战后长期以来日本的外交决策实行的是…  相似文献   

20.
<正>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获得最后胜利。然而,因为中国国内政治分裂与国共斗争的现实,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对日处置,不似其他同盟国那样纯粹与简单,而是掺杂诸多复杂的政治考量。抗战胜利给蒋介石带来由衷的喜悦与欣慰,同时也带来新的纠结与烦恼。在蒋介石的心目中,中共取代日本,成为他在处理战后中国诸般问题时的头号对象,而本来是战争结束后首先需要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