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天地》2009,(3):71-72
冷饮,大约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富贵人家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广泛。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楚辞·招魂》中有“挫横冻饮,酹清凉些”的记述,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可见当时冷饮制作的水平相当高。  相似文献   

2.
正1939年8月下旬的夜晚,溽热的夏天开始有了丝丝清凉,延安杨家岭灯火通明。在毛泽东的窑洞前,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李富春等中央领导人和邓小平的许多战友齐聚一堂,把卓琳也找来。大家把两张桌子拼起来,李富春对卓琳说:“大家会会餐,现在给你们腾出个窑洞,吃完饭后你们一块儿回去就算结婚了”。于是,卓琳就和邓小平正式结为了夫妇。那一年,邓  相似文献   

3.
“四大姐”在梨园几乎是人人皆知,她们是:邓小平总书记的夫人卓琳、万里委员长的夫人边涛、习仲勋副总理的夫人齐心、总参谋长杨勇上将的夫人林彬。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身后,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卓琳。这位出身于云南富绅之家的千金、北大物理系的学生,毅然投身革命后与邓小平相识相知,相濡以沫58年。在漫长的风雨人生中,卓琳没有在政坛上出头露面,而是默默地支持帮助邓小平的工作和生活、悉心照顾家庭,抚育子女成人。请看《伟人身后的贤内助——卓琳》一文。  相似文献   

5.
金翠 《世界》2004,(9):26-33
《永远的小平——卓琳等人访谈录》讲述了一个朴素到极点的中国家庭故事。该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文内容节选自该书第二章“相濡以沫58年”。  相似文献   

6.
面孔     
■邓小平夫人卓琳2009年7月29日,卓琳因病逝世,享年93岁。遗愿将骨灰洒向大海。卓琳本姓浦,云南宣威人,生于1916年4月6日。1937年,她同两个姐姐来到延安,并在这里结识了邓小  相似文献   

7.
隆冬岁末,云南宣威县城里有位垂危病榻的老先生,断断续续地呼唤:“琼英——回来——了——吗?”侍候在床榻的大儿子回答:“爹,幺妹会回来的!”听儿子这么说,老人满意地安然入睡了。这位老先生就是一生追求进步与革命、实行实业救国、经历坎坷而不平凡的云南火腿工业的先驱、民主革命参加——浦在廷。他呼唤的“琼英”,是他的小女——浦琼英——邓小平夫人卓琳。1950年12月,得知父亲病危消息的卓琳,风尘扑扑地从重庆赶回老家与父亲见面后,老先生泰然长逝。  相似文献   

8.
舒哲 《文史博览》2005,(4):33-33
邓小平的饮食有自己的规律。1987年“世界船王”包玉刚宴请邓小平全家时,邓小平竟喝了6杯茅台酒。  相似文献   

9.
武际良 《纵横》2014,(10):49-53
35年前的1979年1月1日,新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月末,应美国总统卡特邀请,邓小平偕夫人卓琳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30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美。邓小平受到美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0.
1950年12月的一天,一个70多岁的老先生垂危病榻,久久难咽下最后一口气。他在回顾自己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他在等待自己心爱的小女儿的到来。他就是云南鼎鼎大名的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始人,护国、护法爱国运动的坚定追随者浦在廷先生,他在等待的是心爱的掌上明珠卓琳。小女儿卓琳在抗战初期抛弃家中优裕的生活,投奔革命圣地延安;1939年和邓小平喜结良缘,在宣威及省城昆明引起了一阵子轰动。老人听说女儿已随刘邓大军到了重庆,便捎信给她,希望能在瞑目之前看上她一眼。待卓琳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浦在廷才溘然长逝,终年77岁。浦老先生一生追求进步,…  相似文献   

11.
正荔波是水族定居黔桂边境后最早开发的地区,也是水族居住的一个中心区。水族妇女均擅长酿酒,有粘米酒、糯米酒、杂粮酒、甜酒等,以荔波和三都毗连地区的糯米窖酒最为有名,因当年三都第一任女副县长用当地糯米窖酒向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敬酒而声名远扬,这种糯米窖酒因产自三都九阡地区而名九阡酒。荔波的茂兰、  相似文献   

12.
婆婆唱: 勤劳聪明的姑娘, 你是我选中的好媳妇, 不仅有美丽的容貌, 还是劳动、持家的能手。 见到了你呵, 我象吃了蜜糖, 象喝足了香甜的糯米酒。我的儿子也是劳动的好手,他会打猎种地,有一副强壮的体格,有男子汉的气魄和勇敢。他还是一个诚实的小伙子,时时刻刻把你装在心头。啊呀,啊呀呀,我的好媳妇哟,你就是海洋上空的海燕,我也要把你领上山来。待到来年春暖时节,山上的斑色花满山盛开,我会托那辛勤的蜜蜂,把喜庆的吉日告诉你。你要嫌蜜蜂飞得大慢,我就托那热心肠的喜鹊捎信。待到娶亲的良辰吉日来临,我托媒人‘送一罐香喷喷的米酒,向你的…  相似文献   

13.
九月令     
《中华遗产》2018,(9):7-7
节气 白露 南京人喝白露茶、酿白露米酒福州人吃龙眼,温州人吃十样白太湖渔民祭禹王 秋分 祭月,竖蛋,吃秋莱,送秋牛图。  相似文献   

14.
<正>米酒,又称甜酒、甜曲酒和乳汁酒,有1000多年历史。据《孝感县志》记载,孝感米酒“成于孝,始于宋,后多效之”。麻糖则是早在元朝末年,就以名食享誉于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八埠口是孝感麻糖米酒的起源地,孝感俗语对此地有“一河两岸八埠口,两块麻糖一杯酒”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甜(外一首)     
最忌说个“不”字二”’.寨头有片黄桔林,黄桔林里歌声脆,树上姑娘抬起手,树下小伙魂儿飞……咚!大个蜜桔头上捶, “让你馋嘴过足瘾,挑起担子马难追!”小伙使劲咬一口,哟!丰收的果实,真个甜,真冷美…… 做客大妈,端出一簸箕,大爹,抬来一大罐,吃吧,故乡的年羔喷喷香;喝呀,醉人的米酒赛蜜糖。请不要推辞,在喜庆丰收的时候,我们傈僳人啊,甜(外一首)@密英文 ~~  相似文献   

16.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这是西方世界最后一个和我国建交的国家。l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卓琳应美国总统卡特和夫人的邀请赴美进行了为期八天的正式访问。中美关系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开端。我当时  相似文献   

17.
凤凰花     
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最醒目的莫过于这嫣红的凤凰花,在路边,在院内,在坡上坡下,似一队队仙女舞着红绸迎风婀娜。缤纷的花云不是一朵、两朵、三朵,一嘟噜一嘟噜缀弯密密的枝娅,盛开的时节绝非一日、两日、三日,不凋的花带总是久久地飞红流霞。是夸耀最长的日照赋予的艳色?是戏弄远来的客人,令其缭乱眼花?我曾请教一位敦厚的傣家老大爹,凤凰木的花怎么会这样红艳啊?“远方的客人,请先喝这碗喷香的米酒,尝尝难得的滋味,再甜甜地哑哑嘴巴。”老大爹敬我一大碗新酿的米酒,接着,幽默而风趣地给我作答:“醉人的春风带来了最暖的季节,醉人的春雨把吉…  相似文献   

18.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天夜里,伏龙山一带电闪雷鸣,下着暴雨。突然天气晴朗,月亮露出了笑脸,星星欢乐地眨着眼睛。这时,从伏龙山中传出“哇、哇”一声声婴儿的啼哭,岩济家添了一个男孩。这本是件该喝米酒庆贺的喜事,可是,岩济夫妇却发了愁。原来他们生了一个怪娃娃:这娃娃只有一只耳朵,坚硬锋利得象柄砍刀;只有一只眼睛,长在后脑门正中。夫妇俩主意  相似文献   

19.
刘海 《巴蜀史志》2004,(2):58-59
邓小平同志是四川广安县人,故他对成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把成都当作自己的家。他曾说:“回到成都就等于回到了家乡。”他爱吃成都的小吃,什么炒豌豆尖、拌折耳根、炒回锅肉等,他都吃得有滋有味,邓小平还喜欢喝成都的盖碗茶,他爱看老工人用长嘴的铜壶吆喝着掺茶滴水不漏的精湛技艺。邓小平偏爱成都郫县的圆口布鞋,说这鞋舒适、健身,年年都要到这里订做几双。  相似文献   

20.
1931年冬 ,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后 ,发现闽赣边界一带农村流行聚众酗酒的陋习。这里的老人小孩都会唱这么一首米酒歌 :“高山岽上一根绳 ,女不酿酒莫嫁人 ,积得糙米三五斗 ,酿造浓酒七八瓶 ;高山岽上一棵松 ,男不喝酒非英雄 ,喝一二碗不算会 ,三瓶五瓶不醉翁 ;高山岽上一头牛 ,郎喝米酒妹掌壶 ,妹愿陪郎醉到晚 ,郎愿陪酒到仙湖。”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 ,周恩来意识到这种无限度的酗酒陋习严重地影响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特别是有些苏维埃工作人员 ,常因酗酒耽误大事 ,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他决心在全中央苏区开展一次规劝戒酒、坚决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