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发现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人名疑误两例,现略辨于下,以求教于方家。“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祖显,正统四年进士,内侍传旨试能文者四人,显与焉,……由给事中历山西参政,并有声……”(《明史》卷二八六)按:“显”乃“颢”之误。正德《姑苏志》①卷六《科举表中》著录:己未四年进士祝颢;卷五二云:“祝颢,字惟清,长洲人,正统间以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景泰间升山西左参议,未几迁右参政……成化初罢归……卒年七十九,所著有《侗轩集》。”同治《苏州府志》②卷四九有“山西参政祝颢墓,在横山丹霞坞,孙应天府通判允…  相似文献   

2.
两周,尤其西周时期是两汉时期成熟葬玉制度的肇始,也是中国葬玉制度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多元化的葬玉制度在战国时期逐渐走向统一,为两汉葬玉制度莫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即从两周出土的葬玉种类及玉器出土位置等情况入手,分析总结这一时期葬玉与葬玉制度情况.  相似文献   

3.
杨广帅 《东南文化》2021,(3):112-118
《周礼·春官》有司干将舞器藏入墓室的相关记载,可见周代墓葬当有随葬舞器之俗,商周时期墓葬出土的戈、盾、钺等兵器或可与武舞类舞器联系起来.分析部分周代墓葬中戈、钖、戚和钺等器物的出土情境可知,诸侯和部分高等级卿大夫墓可随葬成套的大武舞道具——戈、盾(或盾钖)和戚(或钺);士和低等级大夫的墓葬随葬品则不见戚和钺,只有作为干...  相似文献   

4.
5.
<正>先秦时期传统礼仪纷繁,礼乐器也受到高度的重视。两周时期是先秦礼制发展的高峰阶段,中原地区是当时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地域,具有非比寻常的研究意义,因此,杨文胜博士的著作《中原地区两周随葬青铜礼乐器制度研究》(大象出版社,2016年)从选题来看是富含学术价值的,并具有如下主要特点。一是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该书在结构上分为八章,另有一个附论。除第一章引言和第八章结语之外,其余六章内容包括周人随葬青铜礼乐器制度溯源、东周时期中  相似文献   

6.
2009年,在湖北省浠水县的巴河河床上挖沙作业过程中,发现铜编钟4件。浠水县博物馆得到报告后,迅速赶赴现场,将这几件文物征集回馆。虽然非科学发掘,没有地层关系与共存关系物,但是,通过学术界已经建立起来的商周青铜器年代学,也可以推定出浠水编钟的的大致铸造时代。  相似文献   

7.
两周铜镈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两周考古中,出土了一种铜制击奏钟体体鸣乐器,即通常所谓的镈。镈虽然是钟体乐器,但它的形制与同属钟体乐器的两周时期的甬钟或钮钟相比是有区别的。迄今发现的两周镈都是平口,而不象甬钟或钮钟为凹口,是它们之间很明显的一个区别。 古代文献一般用“钟”来注释镈,但缺乏具体的形制描述。例如:镈如钟而大。(《周礼·镈师》郑玄注) 镈如钟而大。(《仪礼·大射仪》与郑玄注)。镈,大钟錞于之属。(《说文解字》第十四上)。 镈,小钟也(《国语·晋语七》韦昭注)核之以考古发现,两周镈的器形大、小均有。郑玄等人仅注镈形的一种,是不全面的。 总的看来,两周镈在形制上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平口,二是有钮。掌握这两个主要特征就可以从钟类乐器里分辨出镈来。  相似文献   

8.
两周曹国铜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雨 《中原文物》2008,(2):42-46
两周时期曹国式微无闻,过去曹国的西周青铜器也从未被发现过.本文将近千年前扶风出土的姬寞母豆铭文和1992年同地出土的师(盂)钟铭文对读,发现两器铭文完整地记录了曹国公室西周时期的世系序列,并以其与<史记>的<管蔡世家>、<三代年表>对勘,修正了<史记>的缺漏和错记.同时这一研究也顺利地识读了千年不得通解的姬寏母豆铭文,以及近年出土的师孟钟铭文的释读问题和断代问题.本文还对金文中的曹国铜器、曹国地望和曹都地理沿革作了初步考查.  相似文献   

9.
一、禁名的由来禁是一种案形器,是两周贵族在祭祀或宴饷时置放酒器的用具,它之所以起名为“禁”,反映了商周之际统治阶级在政治要求和社会习俗上的变化。商人敬事鬼神,所以礼器中的酒器甚多。同时,商人嗜酒,商代奴隶主墓葬的随葬品中酒器成堆,一般平民小墓也不少一觚一爵。商代末期,纣王荒淫无度,“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  相似文献   

10.
《清语人名译汉》由满族宗室爱新觉罗·奕赓所作,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满族人名及其含义。通过书中的内容能够发掘满族人命名的特点,由此进一步了解满族的生态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文化融合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人名联趣     
陈章 《文史天地》2007,(11):46-47
传说,陈寅恪任教清华大学时,有一次考试出了这么一道小题目:为"孙行者"作对联。他自己的答案是"胡适之",结果有位学生对"祖冲之",陈寅恪觉得比自己对得更好,赞许有加。此事传为佳话后,有学者撰文认为,从平仄的角度,此联若对清代训诂学者、嘉庆进士"王引之"更佳。其实,人名联对到这种程度,平仄应该不是很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青铜簠是西周晚期大量出现的一个新器类,在春秋早中期得到较大发展,直至战国早期以后才逐渐衰落,此文对两周青铜簋做了初步研究,对其衰落原因提出了分析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两周“佩玉”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讨论的“佩玉”,是古文献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和平常意义的“所佩之玉”有所区别。《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郑玄注引《诗传》曰:“佩玉,上有葱衡,下有双璜衝牙,(虫宾)珠以纳其间。”又《毛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传曰:“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此处的杂佩,也即本文中的“佩玉”。综上,周代所谓的佩玉,或称杂佩者,并非泛指单一的玉佩饰,而是由诸多特定玉件  相似文献   

14.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上“巨石重镇”人物周作人也进入了他生命的倒计时。  相似文献   

15.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上“巨石重镇”人物周作人也进入了他生命的倒计时。  相似文献   

16.
陇县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征集和采集了许多西周、春秋战国文物,其中铜器资料已经发表,现将部分比较重要的陶器资料作一介绍,以供专家们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两周的大武舞是举行礼时所跳的重要舞蹈。《礼记·明堂位》云:“季夏六月,以礼祀周公于大庙,……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注曰:“朱干,赤大盾也。戚,斧也。”《礼记·祭统》云:“夫大尝,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周天子举行礼时,要跳大武舞,载歌载舞。王国维认为,鲁国礼、天子视学养老、天子大祀等,皆舞大武①。有学者研究说,周天子在视察学宫和宴会诸侯时,也舞大武②。总之,大武舞是当时非常重要的礼仪性舞蹈。大武舞表演时有干、戚两种道具。西周时期的文物中明确可以肯定作为大武道具者只有“…  相似文献   

18.
两周金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朕、余、我、虞、辝(台)".就出现频率看,前三词为高频词,后二词出现频率很低;就句法功能看,"朕、我、虞、台"以充当定语为主,"余"以充当主语为主;出现时间上,"朕"主要见于西周中期和晚期,"余、我"主要见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虞、台"只见于东周时期.  相似文献   

19.
乡官在东周秦汉社会是官系统中的最底层吏员,甚至不属于朝廷的正式命官,职卑禄薄或根本无禄。但乡官却是广大农村的最高长官,担负着直接治民的重大职责,在监督考核制度相对疏陋之时,行政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乡官又往往与聚族而居的宗族组织紧密粘合,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威望和权势.在乡里社会一言九鼎。因此,乡官的选任及其行政直接关系到地方的治乱和王朝的安危,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CBD区域里多高楼,这里矗立着曾经的京城第一高楼——209米高的京广大厦,刷新这一纪录的是高达249.9米的北京银泰中心。而该中心落成的当年,也就是2005年6月16日,国贸三期工程动工了,330米的高度两年完工,又一次突破了CBD的天际线。瞄准天空的赛跑可并没有结束,今年,这里又发布了一份土地招标文件,建筑的规划高度是400米。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