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燕虹 《文史春秋》2006,(11):14-15
上世纪30年代初,走红女影星徐来,于抗战前嫁给国民政府军委会中将参议唐生明。1940年,她随同被秘密派往南京打入汪伪政权卧底并收集情报的丈夫常住在南京和上海。期间,爱国心诚且富有正义感的她,凭仗美貌与才智,巧妙地周旋于汪伪权要及其家人之间,为抗日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疯狂地侵占了我国北平、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由北平流亡学生革命青年诗人赵启海作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的抗战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武汉唱响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战歌很快从城市流传到祖国各地,从抗日前线深入到敌后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抗战到底的斗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赵启海1914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93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他立志做一名自然科学家,渴望科学救国;但当时日本占领我东北三省后垂涎华北,国难当头,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北平学生爆发了“一…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都说:“我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漫画,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在《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乃至全中国家喻户晓,成为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秦秋谷 《古今谈》2002,(2):9-15
我认识戚铮音同志比较早,是在抗战前1935年的夏秋间,上海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刻。是由我的同学魏羽介绍我认识的。她思想进步,比我大7岁,我叫她戚大姐。她端庄的面容,瘦长的个子,目光炯炯有神,说话出口成章,使我十分钦佩。  相似文献   

5.
胡耀华 《江淮文史》2009,(6):146-147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我到南京去求学。当时各校春季都不招生,后来经金陵大学的一位同乡介绍,到私立南京安徽中学高中部插班。  相似文献   

6.
抗战八年木刻展及其他———《艺海风云》回忆录之二〔续〕□王琦我从上海回到南京不久,便接到美国《生活》杂志的女记者贾安娜从纽约发来的电报,希望寄100幅木刻作品去纽约展出。同时,她又代表纽约市博物馆向我收购几幅我的木刻作品,并要我去和南京美国大使馆文化...  相似文献   

7.
上海沦陷后的1939年的夏天,杨刚来到香港。杨刚原名杨缤,1928年的中共秘密党员,北平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北方“左联”的发起人和组织者,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她在上海“左联”工作过,被称为“敢于冲破国民党文化禁区,显示出一种解放精神的革命现实主义女作家”。抗战爆发后,她奔赴武汉、南京、上海,从事抗战救亡的宣传工作。也正是这个时候,她接到了燕京大学同学、在香港《大公报》负责“文艺副刊”的萧乾的电报,说他将去英国,要她即刻来香港接替他负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杨刚送走萧乾后,很快…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在抗战爆发前夕写有一篇《火车头的经历》(1936),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以“火车头”的拟人口吻自豪地介绍“京沪路上来回跑:从南京到上海,又从上海到南京。这条路上的一切景物,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宝盖山的山洞,几个城市的各式各样的塔……”“  相似文献   

9.
口述时间:2012年11月 口述内容:1937年在上海爆发八一三战役时,我正在义乌老家,湖南部队十四师来我的家乡招兵,我投笔从戎,报名参军,被安排在苏州临平医院卫生队的担架队中,负责在嘉定黄渡附近接运伤病员。由于当时年龄小,又是新兵,我只参与对伤痛员补助工作,帮助他们吃饭、搀扶他们走路。淞沪大撤退放弃上海向南京后退时。  相似文献   

10.
1946年3月,春寒料峭。驻苏州的江苏高等法院却是热烈紧张,开始审奸工作。当时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京国民党军统局移解来的汪伪大汉奸陈公博、陈璧君、褚民谊、缪斌等头号人物。 这些民族败类,8年来认贼作父,残害人民,日寇投降后,他们成了阶下囚。经侦查起诉,苏高院即将公开审理。这起特大新闻,引起沪宁苏锡各报的注意,当时在南京的美国合众通讯社记者也到苏州采访。时笔者任《大锡报》新闻编辑,当然作采访重点。 苏高院地点在城内道前街,房屋宽大,门口还有  相似文献   

11.
马彦祥  马思猛 《纵横》2008,(2):13-17
一1942年下学期,我在江安"剧专",一面养病,一面教书。12月时,接到鲁觉吾(1935年我在南京教书时期认识的一个国民党作家,当时他是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会的委员)由重庆寄来的一封信,说张治中(当时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长兼"三  相似文献   

12.
杨苡 《名人传记》2022,(12):55-59
母亲来南京陪罗沛霖去上海,是在母亲他们回天津前在南京小住那段时间。1947年4月,母亲和杨敏如、罗沛霖他们一家到了南京。前面说过,复员返乡不是件容易事。回南京,中央大学是比较早的一拨,我哥他们编译馆迟了好久,我姐一家和我母亲不是跟单位而是自己走的,那时抗战胜利已快两年了。他们的行程是地下党孙有余安排的,在重庆时母亲对罗沛霖的事很支持,把钱都交给了地下党做活动经费。  相似文献   

13.
抗战之初,日军攻占南京,实施了长达月余、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而军统首脑戴笠则在南京沦陷前半个月,随同蒋介石西撤武汉,后又撤往陪都重庆。戴笠指示军统(当时名为军统处)南京区区长钱新民及部下30余人留在南京,坚持地下抗日斗争,并调尚振声到南京任副区长。在此后几年里,钱及下属出入生死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由于军统一向热衷于反共反人民,敌后斗争和对日情报活动严重缺乏群众基础,以致于连连受挫,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翻阅过往与抗日有关的史料时,在《中华画报》上看到了一则颇有趣的抗战新闻. 1932年4月1日愚人节当天,《中华画报》上刊登了一则新闻,并附有照片,文章大意是说日本人步步紧逼,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所以学界有鉴于此,集资捐款11万元,向美国购买了一架战斗机命名“抗日”号.这飞机已经由上海飞到南京,近日将到北平候用.  相似文献   

15.
秘密入党     
秦秋谷 《古今谈》2001,(2):26-28
1937年“八&;#183;一三”日寇侵略上海,抗战全面爆发。10月5日,我参加了由著名社会活动家、进步女作家胡兰畦领导的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浙沪抗日前线,帮助国民党罗卓英部抗日。我们在部队里做宣传工作,深入到前沿阵地,唱抗战歌,演抗战戏,慰问前线军民;我们也做民运工作,  相似文献   

16.
女记者彭子冈(1917—1988年),原名彭雪珍,中学时代即显露文采,成为当时的文学新秀之一。抗战爆发后,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公报》任记者,是一位文字中极具见血肉性格的新闻斗土,有新闻界“四大名旦”之一之称。解放后她任《旅行家》杂志主编。1957年反右潮起,彭子冈蒙受沉冤,搁笔21年。本文记叙了她在反右运动前后的经历,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份知识分子的遭遇。文章节选自彭子冈的儿子徐城北先生撰写的《女记者子冈》一文。  相似文献   

17.
吴西柳 《世纪》2022,(1):52-55
<正>我父亲吴朗西(1904-1992),1934年任美术生活和漫画生活的编辑,1935年创立文化生活出版社。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生活出版社主任委员,新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编辑室副主任等职。因此,我童年时代有缘与一些作家和画家及其子女有所交往。抗战期间,我家从上海迁至我父亲的老家重庆。胜利那年秋天,我满10岁,在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重庆大学附属小学上六年级。第二年即1946年,中央大学要迁回南京,  相似文献   

18.
崇庆余 《民国档案》2013,(2):115-120
1933年春,身为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的王昆仑,在南京秘密创办"读书会",为推动抗日救亡斗争培养领导力量,并于当年春夏之交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秋开始,王昆仑积极推动南京社会各界抗日救亡组织的成立。1935年11月王昆仑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更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在台前幕后相继谋划和推动了南京一系列的抗日救亡活动,对全面抗战爆发前南京抗日救亡活动的蓬勃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对全面抗战爆发前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往事漫忆     
正我二姐文树新于1934年4月,与杨晦先生一道到上海去了。当年7月,我父亲(文宗淑,时任中国驻日使馆外交官)回国来,把母亲和其余的6个子女带到东京去受教育。1935年4月19日,我二姐在医院里生下一个女儿,小名叫绵绵。然而她本人不出一个月就染伤寒而去世。周作人的准儿媳是她在孔德学校读书时的同窗好友,她闻讯赶去照看我二姐,结果也传染上了,搭  相似文献   

20.
常熟,地处苏南水网地区,在20世纪之前交通多赖舟楫。直至1927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江苏省政府建设厅规划建设省、县两级公路。其中连结苏州、常熟的为苏常公路(又称苏虞公路),连结无锡、上海的为锡沪公路。这两条公路均于1935年8月15日正式通车。岂料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后,这两条公路反成为日军横行无忌的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