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2年,南京航空烈士公墓最初的建造是为了祭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空军烈士,位于紫金山北麓占地50亩,当时的公墓建筑包括牌坊、碑亭、祭堂及左右庑各三间,原先还有一座纪念塔。在祭堂左右和后面辟有坟场,分左中右三区,坟场间有弹石路相连。碑亭中竖立纪念碑一座,正面镌刻航空署署长黄秉衡书写的碑文,背面刻捐款者名单。首批葬入的30余烈士,有"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国民党空军中校黄毓全、少校吴明辉、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肖特等。其中,罗伯特·肖特墓是衣  相似文献   

2.
1993年8月26日,南京某晚报刊登了一篇长文,题目叫《张灵甫死因之谜》。文章最后说:“(张灵甫的)追悼会在(安徽)滁县召开。灵堂上悬挂着蒋介石下书的横幅:‘碧血千秋’四个大字,蒋介石的代表施中诚、邱伟(系“维”之误)达及张灵甫之妻王玉玲在会上发言。会后,张灵甫的灵枢埋在玄武湖内。”其实,张灵甫究竞埋在何处,至今并无定论。笔者虽研究玄武湖多年,也未掌握张灵甫埋在玄武湖内的证据。但是,玄武湖公园里确实曾有过一块俗称为“张灵甫碑”的碑塔。这就是建在翠洲的所谓的“陆军整编第六十四师剿匪阵亡将士纪念塔”。1947…  相似文献   

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是存留至今的西夏文碑刻的珍贵遗物。此碑现存甘肃省武威县文化馆(见图)。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不知何时被封闭在一座碑亭内。清嘉庆九年(1804年),才由甘肃省著名学者张澍打开,使人们得以重睹,后几见著录。西夏碑碑身高2.5、宽0.90米,两面撰文。一面刻西夏文,以西夏文篆字题名,意为"勅感应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字,计二十八行,每行六十五字,第一行意为"大白上国境凉州感应塔之碑文"。另一  相似文献   

4.
蜀道古城剑阁县城东的鹤鸣山麓,矗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碑亭,《大唐中兴颂》摩崖碑就座落在这座碑亭的石崖上(图)。碑文229个字,高3.12米,宽3.84米。四周绿树掩映,有廊檐和栅栏保护。此碑最早刻于唐代宗大庆六年(772年),由唐代文学家元结撰文,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始刻于湖南永  相似文献   

5.
张伟 《文史月刊》2003,(10):38-39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有一座华盛顿纪念塔。此塔是为纪念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而建。在纪念塔内墙上,镶嵌着188块来自世界各地的石碑,其中有一块是由中国清朝宁波地方政府所赠,碑文系出自晚清著名思想家徐继畲的著作《瀛寰志略》。  相似文献   

6.
三尔 《旅游》1994,(11)
进入十三陵陵门不远,迎面有一座重檐四出式碑亭。亭内坚碑,高三丈有余,是宣德十年(公元435年)所立,正面长达三千余字的圣德碑文是明仁宗撰写的。碑的背面刻有清帝乾隆“哀明陵三十韵”诗,两侧还刻有清乾隆,嘉庆时修复明陵费用等内容、碑下以龟为跌(底座)。不少游人对此感到不解;为什么石碑多用龟为座呢?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房山区西北20公里戒坛山前有三组石头城,常乐寺建在南城,寺院北部原有石塔一座,名曰“自来塔”。自来塔已于百年前被当地人拆除,但塔的位置尚十分明显。笔者据明代成化十六年、成化十七年石碑考证,认为此塔十分重要。它是一座阿育王塔,建塔年代在辽或辽以前,塔为11层。笔者根据碑文记载和对石塔多年的研究,对石塔进行了复原,可以作为常乐寺重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处黑龙江省虎林县的中俄边境重镇虎头镇,如今依然矗立着一座乳白色的高大纪念塔,塔上刻有“光荣属于苏维埃斯大林元帅远东第一方面军!摧毁防区,驱逐日寇,解放虎头纪念。1945年8月”的碑文。这座纪念塔,是为了纪念苏联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军与固守在虎头地下要塞日军第15国境守备队所进行的抗日战争最后一场、也是整个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场殊死战斗中壮烈牺牲的1000余名苏联官兵而建立的。 让我们还是从被日军称为“北满永久要塞”的虎头地下军事要塞的构筑谈起吧!  相似文献   

9.
西夏碑,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碑刻.被世人誉为“稀世珍宝”。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原被封闭在武威清应寺一座砖砌的碑亭内,清嘉庆九年(1810年),由甘肃著名学者张澍发现,世人得以重睹。1927年。武威大地震,清应寺受损严重。后来,碑被搬迁并竖立在文庙文昌宫西廊房石刻展厅保存展出。竖碑时,为了确保碑身稳固,碑座被埋于地表下。1981年。因碑身有所倾斜。又对碑座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仍将碑座置于地表以下。只有一少部分露出地面。  相似文献   

10.
南阳新出土的东汉张景造土牛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九五八年春天,河南省南阳市群众在整修街道时,于南城门里路东挖出一通东汉时代的石碑。碑文所记,主要是有关"男子张景"的事迹。碑文隶书,且刻有"延熹二年"字样,按"延熹"为东汉桓帝刘志的年号。该碑被发现后,即移至市文化馆保存,1959年迁至南阳市西南臥龙岗南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存臥龙岗汉碑亭内。碑身四周皆残,顶部碑穿尚隐约可见,穿内有晕弦痕迹。现存通高1.25、宽0.54、厚0.12米。碑文字体宽扁,点、画、波、尾显明;笔划从容秀雅,端正而不板滞,与现存乙瑛碑(汉永兴元年)、史晨碑(汉建宁二年)书体相近,为成熟的汉代隶书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张景碑     
张景碑又称“张景造土牛碑”。现存卧龙岗汉碑亭内。东汉延熹二年(159年)所立。此碑身四周皆残,顶部碑穿隐约可见,穿内有晕弦痕迹。碑文为隶书。现存通高1.25、宽0.54、厚0.12米。残存12行,满行23字,计229字,可识者225字。无撰书人姓名。碑文的文体属于汉代公文体裁。文中“告宛”“告追皷贼曹掾”,凡三言“告”等,按“告”字在汉代公文中,多为上级官吏对所属下级官吏的指示用语。碑文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南阳郡太守丞“(告宛)”  相似文献   

12.
寻找纪念塔     
贵阳人对于"纪念塔"这一地名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到了我们这几代人,大都只是耳闻其名、身临其地却未见其塔。那么"纪念塔"之名究竟是如何得来?这还得从上世纪那场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中,为守土抗战做出重大贡献与牺牲的贵州籍师团——"国民革命军102师"说起。纪念塔建于1941年5月27日,原位于新华路、环城南路、市南路及青云路的交叉口,是为了纪念"国民革命军102师"在抗战中舍身成仁、以血卫国的抗日将士而修建。  相似文献   

13.
李孟初碑,全称《汉宛令益州刺史南郡襄阳李孟初神祠之碑》,立于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清道光年间由于白河水涨,此碑被冲出,咸丰十年金梁移于南阳府署,其后时隐时现,文字磨损较多,有些字迹难以辨认,现存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汉碑亭内。碑为长方形,现存碑高1.94、宽0.7、厚0.16米,圭首,无额,碑身上中部三行字下有穿,下部磨损处有清咸丰十年金梁跋语。碑文隶书,15行,行约30字,由于碑残缺甚,尚能  相似文献   

14.
<正>2000年6月22日,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正定旧真定府衙南百米处路西一建筑工地,一尊重约107吨的巨型青石赑屃碑座并18块大小不均的巨碑残块重见天日。有关巨碑名称、碑之主人、刻碑年代、碑文内容、毁埋原因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  相似文献   

15.
简阳市简城镇北门桥北有一座碑亭.经考证,确认为唐代德宗皇帝为褒奖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服南诏,摧吐蕃”之功而赐予之碑,即韦南康纪功碑.此碑亭为罕见的融唐、清两代历史、书法、镌刻及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16.
《香山潘氏新建祠堂记》碑,1980年四月在江苏省吴县藏书公社社光大队下场潘家祠堂遗址上发现。该碑文系祝允明撰,文征明书并篆额,著名刻工章简甫镌刻,现藏吴县寂鉴寺文物保管所。此碑身高167、宽81厘米,圆首。花岗石碑座高57厘米,较碑稍宽,顶部为盝顶式。碑、座有榫卯相合。碑额上篆书"香山潘氏新建祠堂记"九字。碑文楷书共24行,计1034字。碑文主要记述潘氏祠堂建成的情况;潘氏家  相似文献   

17.
朱明寺大德塔碑,近年出土于苏州虎丘塔塔基填土层.出土时碑石已残,缺失下段(见拓片).残碑长0.41、宽0.45、厚0.14米.现存碑文共17行,88字,但除“朱明寺大德塔”、“大历四年(769)”、“宝历元年(825)”等字外,绝大都分碑文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经考证,该碑是目前苏州历史上最早的碑刻实物,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与碑刻实物价值.朱明寺大德塔碑的出土,填补了苏州历史上唐塔的空白,并为我们研究唐代苏州朱明寺大德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有一座华盛顿纪念塔。此塔是为纪念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而建。在纪念塔内墙上,镶嵌着188块来自世界各地的石碑,其中有一块是由中国清朝宁波地方政府所赠,碑文系出自晚清著名思想家徐继畬的著作《瀛寰志略》。中国“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徐继畬(1795—1873),山西五台人,字健男,号松龛。自幼出身书香门第,19岁中举,1826年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使、广西浔州知府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他在福建任延津绍道道台,管辖着闽江上游的山区。因沿海前线吃紧,他奉命兼署汀漳龙道,将道衙设…  相似文献   

19.
黄展岳 《考古》2012,(5):59-64
肥致碑,1991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今改市)南蔡庄一座东汉墓内。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写的发掘简报见《文物》1992年第9期。简报发表后,备受海峡两岸学者的关注。20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章不下20多篇。文章内容相对集中在碑文的释读、肥致碑的性质、碑文记述与墓内被葬者的问题、碑文反映的东汉社会风气和碑文的书法艺术等五个方面。后面两个问题,研究者的看法基本一致,兹不赘述。前三个问题,看法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雨花台区志》记载:碑亭失考墓,在铁心桥镇高家库村,该墓现存龟趺等文物,视其风格、体制,似为明代之墓。乾隆下江南时,在此处建两层石结构碑亭,四角有龙头,亭内有碑及龟趺。南北各一。后南碑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北碑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墓冢尚存。且未经科学清理。1981年被雨花台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