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军有8个军,约10万人。7月12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关于时局的主张》,14日国民党发表《北伐出师宣言》,两党一致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三支军阀部队:一是直系吴佩孚,二是奉系张作霖,三是由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在帝国主义指使下,这三支反革命力量联合起来了。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  相似文献   

2.
王超 《文史精华》2013,(5):63-63
张作霖是个标准的大老粗,口头禅"妈拉个巴子"向不离口,但他却并非蛮不讲理。有一次张作霖和他的智囊杨宇霆为一件事争论起来,张生气了,随口秃噜一句"妈拉个巴子"。杨噌地一下站起,说:"你骂谁!"张知口误,马上作揖赔罪,说:"这是咱的口头话,一  相似文献   

3.
一次,张作霖逛街正自得其乐,突然听到一声吆喝,吓得他打了个哆嗦,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卖豆腐脑的,挑着担子正从小巷里走出来。张大帅大怒:"给我抓起来!"卖豆腐脑的莫名其妙地被一直拉进大帅府。"我要枪毙他!"张作霖说着,把小贩一直拖到操场上。只听"砰"的一声枪响,小贩即瘫软在地。不一会儿,只见小贩蠕动着身子,爬了起来。奇怪,身体丝毫无伤。这时,张作霖得意地说":刚才你吓我一跳,现在我吓你一死。"  相似文献   

4.
在史书和民间戏说中,人们通常认为袁世凯老奸巨猾、饱经世故,张作霖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在与袁世凯交往期间,张作霖也总是见谁跟谁说:"我是一个武人,不懂政治。"其实,张作霖是善于搞政治权术的。正如他对奉系军阀中号称"小诸葛"的杨宇霆所说的那样:"军队的事情,我不如你,但是要说玩政治,你们都玩不过我。"从1912年到1916年,为了自己的出路,张作霖随机应变、见风使舵,最终从陆军第二十四镇统制(相当于师长)升任为奉天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  相似文献   

5.
前后左右     
正我们的班级是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级,我为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坐在我周围的四位同学,他们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活泼,有的文静……同窗六年,我们相处得非常友好。坐在我前面那位虎头虎脑的男孩叫黄德培,身体可结实啦,胖乎乎的圆脸,粗壮有力的双手。他学过武术,还参加了多次比赛呢!每年"六一"节,他总要为同学们露一手,那矫健潇洒的动作真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6.
正1926年8月,张作霖与冯玉祥激战,结果冯玉祥败走南口,直鲁联军司令张宗昌率军占据北京。张宗昌为人残暴,人称"五毒大将军",其部队更是军纪涣散,一时间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为了树立威望,张宗昌竟动用军警枪杀记者。奉军对待舆论,有其特殊方法,即只杀人不封报馆。他们解释说,杀人是执行军法,人杀了,报馆的继任者  相似文献   

7.
张晓文 《黑龙江史志》2013,(13):280-281
<正>在中国遭受外国列强铁蹄践踏的年代里,在广袤千里的华北大平原上,一个只有3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里出了这样一位少年,他历经磨难,胸怀大志,遍访名师,炼就一身绝世武功。他嫉恶如仇,惩恶扬善,济民扶危,忧国忧民,他就是武林中人称"铁罗汉"的著名武术名家——张长发,字详斋。虽然此人已去世40多年,但他感人的事迹,至今还在广大群众中传颂。苦涩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受张作霖之命组建海军 张作霖是辽宁海城人,出身于草莽;沈鸿烈是湖北天门人,出身于书香世家,18岁中秀才,后留学日本就读海军学校第二期。两人遥隔数千里的距离,如何联系在一起了呢?  相似文献   

9.
正在目前已经出版的书籍中,关于张作霖在日俄战争中的表现,几乎无一例外、大同小异地延续了1980年常城主编的《张作霖》一书的说法:善于投机取巧、见风使舵的张作霖,在日俄战争期间,对清廷的"中立"政策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态度,对日俄侵略者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手段,在日俄之间做"墙头草""走钢丝"。但近来,我们在翻阅有关原始档案资料时,却发现在日俄战争期间,张作霖其实有着不同于人们以往认识的实际表现。  相似文献   

10.
大帅的演讲     
1924年8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的前夕,奉系首领“东北王”张作霖要作一次战前训话来鼓舞士气。大帅府的秘书们彻夜赶写讲话稿,谁知张作霖一看十多页的稿子,恐怕有几万字,就发了火:“你们这帮耍笔杆儿的,准叫墨汁灌糊涂了。文绉绉的长玩意儿,多耽误事。说的人费劲,听的人难受,简直是活坑人,重写!”  相似文献   

11.
王春华 《文史天地》2006,(11):46-49
杨宇霆、常荫槐是张作霖的老部下。张作霖被炸死后,二人不把少帅张学良放在眼中,并阻挠奉天易帜。是否杀掉杨、常,张学良占卦问天,于是有了这篇传奇。  相似文献   

12.
大帅的演讲     
孟繁忠 《湖南文史》2012,(12):37-37
1924年8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的前夕,奉系首领“东北王”张作霖要作一次战前训话来鼓舞士气。大帅府的秘书们彻夜赶写讲话稿,谁知张作霖一看十多页的稿子,恐怕有几万字,就发了火:“你们这帮耍笔杆儿的,准叫墨汁灌糊涂了。文绉绉的长玩意儿,多耽误事。说的人费劲,听的人难受,简直是活坑人,重写!”  相似文献   

13.
贵州独山人廖彭,曾任奉天省新民府知府等职,救过土匪张作霖;张作霖后来成了东北王,反过来又照顾了不得,志的廖彭。出生南北两地的这两个人,竟有这样一段因缘,读之亦有趣味。大军阀张作霖,出身绿林,当过“胡子”,因而在他扶摇直上当上“督军”、“大元帅”时,一些军阀、显贵都戏称他为“胡帅”。张作霖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战乱年代里,从一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变为了土匪,从为地主豪商保源的土匪武装头目,改头换面而成为清军的营官。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他以投机镇压革命党而初露锋芒,被清王朝封为“关外练兵大臣”,窃取了奉天军…  相似文献   

14.
正在影视作品与人们的习惯认识中,"少帅"就是专指张学良。许多人以为称张学良为"少帅"是敬称,这是误解。称张学良为"少帅",自然是因为他的父亲张作霖有"大帅"之称。其实,北洋军阀时代,最高的军衔是上将,并无元帅。如张学良1926年6月2日给张作霖的电报称"盛京上将军钧鉴"。为尊敬对方,军阀之间以  相似文献   

15.
张景惠,字叙五。1871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豆腐匠出身,清末民初沦为土匪,先在八角台一带啸聚。1902年旧历年三十,张作霖的匪股因与辽南另一匪股火拼失利,率残匪来到张景惠所盘踞的八角台镇。张景惠久慕张作霖之名,两人相见,大有恨晚之概。于是两张歃血为盟,张景惠拜张作霖为兄,并情愿将他的匪绺子也划归张作霖,听从张作霖指挥。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题字 1929年,张学良将军毅然易帜后,社会各界对张学良备加赞誉,报刊上醒目地登出了孙中山对张学良的一幅题字:“天下为公”。 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那么,这一题字是何时写的? 原来在1921年的直奉战争之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段祺瑞以执政的名义约请孙中山共商治国大计。孙中山在宋庆龄等人的陪同下,抱病北上,乘轮船抵达天津时,正随父张作霖驻守天津的张学良,率领天津各界人士前往迎接。 孙中山为了感谢张家父子,决定往晤张作霖。随行人员唯恐张作霖设置鸿门宴,于是让汪精卫、邵元冲、孙科和李烈钧四人陪同。进入…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文人墨客张作霖能礼贤下士喜欢接纳并 。 ,善于利用一些文人墨客如黑山县的举人李龙石 ,雨农刘春烺和杜泮林等全是当地具有声望的( )、 ,文人墨客又是绅士一类的人物因为这些人有文 , 。化常对地方官府的施政挑毛病挟官告吏张作霖, , 。很明白个中奥妙对这些人常是曲意逢迎而且还拜 , ,认杜泮林为义父自以干儿子之礼恭而敬之张作霖 , 。所以如此意在博得这些人的吹捧以维护他自己的 , ,名利地位 。在奉系中袁金铠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文人张作 ,…  相似文献   

18.
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很可能是最后一代评书主角了。他们置身的时代,信息相对闭塞,史事记录不详,尤其是张作霖早年经历,确凿可信的资料不多见。有谜团,才易于造假,易于神化。而谜团与神化,正是评书不可或缺的元素。传说四下流布,闲人添枝加叶,最终,在单田芳等人的阔嘴之下,从“土匪”到大帅,张作霖成为大东北莽莽荒原出产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9.
朱岩 《湖南文史》2013,(7):67-68
1893年腊月初八,天亮时分,辽南高坎通海城的那条大路上大雪纷飞,黄家甸村的老范头起早拾粪沿着大路走了过来,忽然,他发现前边壕沟里像是有什么东西。近前一看,雪没盖严的地方露出来的是一床破棉被,用手拽了一下,竞露出两只人脚来。他壮着胆子掀开被,见里面裹着的是个年轻人,约摸十八九岁,脸色蜡黄,双眼紧闭。老范头用手试试他的鼻息,知道他还有口气。再一端详此人很面熟,这不是村中大财主孙小鬼家的小马倌张作霖吗?于是他把张作霖放到自己后背上,背回了家。  相似文献   

20.
1939年,马歇尔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后,他的军校同学、海军总司令麦肯锡前来祝贺。两人聊得正开心,麦肯锡突然煞有介事地说:"你知道,我的海军被公认为全世界最优秀的部队,我希望你们陆军也一样。"马歇尔当然不甘示弱,立即回应说:"我的部队同样是最优秀。只要为了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