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21年8月,彭德怀率湖南新军第六团的一个连开往南县驻防时,因处死恶霸欧盛钦,被湖南督军赵恒惕通缉,幸被老班长郭得云收留,才躲过一劫。1922年郭得云因病去世时,将年仅14岁的儿子郭炳生托予彭德怀照管。彭德怀先是将郭炳生带在身边,后又送其去读书。1926年郭炳生学成归来时,彭德怀将其留在身边当勤务兵。在彭德怀的提携下,郭炳生历任  相似文献   

2.
散木 《文史精华》2004,(5):9-14
1945年中共“七大”前后,在延安同时召开的一次为期43天的“华北座谈会”,总结华北敌后抗战的工作。但因康生打横炮及彭德怀自身的缺点和失误,这个座谈会却发展成为对彭德怀的批判及对其历史问题的“清算”。虽然彭德怀作了自我批评,但会议造成的后果一直延续到1959年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全面否定。详情请看《彭德怀与华北座谈会》一文。  相似文献   

3.
孟红 《文史博览》2013,(3):26-26
传说陈赓一怕廖仲恺,二怕彭德怀。真怕假怕不知道,可彭德怀的脾气一上来的确令人生畏。有一桌饭,差点吃得彭德怀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4.
张小灵 《文史天地》2010,(10):26-30
陈赓与彭德怀,同是湖南湘潭人,同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不同的是他们的性格:陈赓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彭德怀则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而陈赓与彭德怀这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陈赓“骗”彭德怀,“骗”出的是亲密战友之间的无私关心和真挚情怀。彭德怀被“骗”,“骗”出的是革命家的磊落品质和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5.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在痛苦和屈辱中度过6年之后,毛泽东让彭德怀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参与三线建设。《彭德怀在西南"三线"》一文,讲述了彭总在三线建设中的日日夜夜和那些激动人心的往事,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6.
1958年震惊世界的金门炮战,穿越 55 年历史风云,于今依然影响深远。作为当年战事的实际指挥者彭德怀元帅,在各方面都无疑举足轻重。然而,在现有历史文献乃至《彭德怀传》中,对其记述却是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彭德怀与金门炮战》一文,通过详实资料,追寻史实真相,颇具见地,敬请一阅。  相似文献   

7.
柯云  丽阳 《文史精华》2010,(7):17-21
彭德怀元帅的故乡在湖南湘潭。戎马倥偬的彭德怀元帅在建国后仅有两次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第一次是1958年12月,即"三面红旗""大跃进"的第一年末。第二次是1961年冬,正是三年困难时期。这两次回故乡,彭总都反复强调实事求是。心怀天下、情系人民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详情请惠阅《彭德怀回故乡纪实》一文。  相似文献   

8.
因患癌症,在病榻上苦苦挣扎的浦安修,惦记着《彭德怀传》的出版。她深情地怀念与彭德怀同在太行前线抗日的岁月,看到彭德怀在吴家花雷园留下仅有的几张照片,往事历历在目……《浦安修最后的牵挂》真实地记录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辞世前的一幕。  相似文献   

9.
正开国中将廖汉生,是红二方面军走出来的将领,长期在贺龙指挥下作战。解放战争初期,贺龙的部队交由彭德怀指挥,廖汉生又成了彭德怀麾下的一员战将。廖汉生忠于人民、忠于革命、襟怀坦荡、性格直爽,在人品、性格上与彭德怀颇有相似之处。两人相遇相知,结下了浓浓将帅之情。初到"彭大将军"麾下廖汉生第一次见到彭德怀,是在1937年8月。当时,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廖汉生所在的红二军团六师与陕北红二十八军一部合编为三五八旅七一六团,  相似文献   

10.
董保存 《百年潮》2002,(5):57-59
彭钢同志是彭德怀元帅的侄女,她的父亲彭荣华烈士是彭德怀的二弟.彭德怀从朝鲜回国后,彭钢一直跟随着伯父生活.她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纪律检查部部长,现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最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彭德怀自传>,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为此,该社副社长董保存专门走访了彭钢同志,请她谈了关于这本书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2020,(6)
正1965年9月23日,毛主席邀请彭德怀到中南海颐年堂谈话,准备让他出来工作。六年前,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彭德怀感到会议前期对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总结不够、问题没有摆够,如果这样何以纠正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问题?于是彭德怀在1959年7月14日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陈述自己的看法。毛主席看了这封信后,批道:"印发各同志参考。"其后,毛主席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后,中央召开了八届  相似文献   

12.
陈文书 《百年潮》2010,(7):77-80
1974年的冬天,段君毅当时还是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在那混乱、残酷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冒着极大的风险,精心组织我们保护彭德怀的骨灰盒,使彭德怀同志的骨灰盒能够完好、安全地在四川成都整整保存4年,直到1978年冬,中共中央给彭德怀举行隆重的平反昭雪和追悼大会时,及时将骨灰盒送到北京,保证大会的按时召开。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孔磊 《文史春秋》2002,(2):29-31
看到这个题目,读也许会感到很奇怪: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元帅为民请命而上书,结果触怒了毛泽东,遭致残酷无情的批判和打击。在围攻彭德怀的这幕历史丑剧中,林彪扮演的乃是一个急先锋和凶恶打手的角色,他怎么会为彭德怀“洗冤”呢?说起来,这段历史要追溯到红军长征时的会理会议。  相似文献   

14.
范荣康  袁晞 《百年潮》2002,(8):38-43
3<"得不偿失"论可以休矣> (1959年9月1日) 1959年夏天,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江西庐山召开,发生了彭德怀给毛泽东上"万言书",毛泽东批判彭德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事情.接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全会通过了题为<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会议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彭德怀和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被定为"反党集团",所谓"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相似文献   

15.
李直 《文史月刊》2008,(12):7-7
饥饿的感觉几乎从童年开始就伴随着彭德怀。童年饥饿 在《彭德怀自述》里有这么一段故事:正月初一,富人家喜炮连天,可他家却没有一粒米下锅,彭德怀只好领着二弟去当叫花子,沿门乞讨。走到一个地主家门时,地主高兴地问他们:“你们是招财童子吗?”彭德怀答:“不是,我们是来讨米的。”地主一听,脸唰地一下沉了下来,二弟连忙说:“是的,我们是招财童子,恭喜老爷发财。”地主一听又笑了,立即给了他二弟一碗米饭。  相似文献   

16.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元帅在“晚上不得天亮,白天不得天黑”之中,受尽了残酷迫害和折磨,悲愤地和他无比热爱的祖国人民永别了!斯人虽云逝,高风劲节存。有些人说,彭德怀是那场历史悲剧的主角,或许是吧。然而,“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剧作家曹禺语)又何况彭德怀从来就不是一个弱  相似文献   

17.
《炎黄春秋》2003年9期上刊登《谈谈为尊者讳》一文说:“《彭德怀自述》中多有彭德怀对各个时期是非得失的检讨,唯独对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只字未提。”好像是说在这次会上彭德怀“整”了刘伯承、萧克、李达、栗裕等人。笔者当时在林彪那里担任秘书,也是林彪那里的唯一秘书,清  相似文献   

18.
正1898年10月24日,在湖南省湘潭县乌石村彭家围子,家境贫困的彭民言家喜得一子,取名彭德怀。他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颂为"横刀立马、临危受命,知难而进、勇为前驱"的开国元勋彭大将军。彭德怀这一代有兄弟三人,老大彭德怀,也就是我的大外公;老二彭金华,即我的亲外公;老三彭荣华,是我  相似文献   

19.
正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段时间里,彭德怀家里常有记者和作家来,都是要他谈情况,准备给他写书的。可是,彭德怀总是一句话:"我有什么好谈的?你们另出个题目吧。"不管人家怎么说,他就是不说自己的事,慢慢地,就很少有这方面的人来了。但是,跟彭德怀熟悉的一个摄影家还是经常来。这个摄影家一来,就缠住彭德怀,要给他照相。彭  相似文献   

20.
方未艾 《文史月刊》2007,(11):24-28
"你就叫我彭德怀好了"1949年兰州刚解放时,我先后在甘肃省中苏友协和省文联工作。9月,举行欢迎人民解放军大会,我第一次见到了彭德怀总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