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与成都     
张娟 《成都文物》2006,(3):62-64
唐朝末年,以黄巢、王仙芝为首的唐末农民大起义,使已是垂暮的唐朝名存实亡。但是随后起义失败,大小起义军和地方豪强趁机抢占地盘。经连年混战,几经沉浮,北方的朱温于公元907年灭掉唐朝,建立梁,史称后梁。此后,唐、晋、汉、周等朝廷相继建立,为了与前代相区别,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廷并称五代。与此同时,南方则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南唐、吴越、吴,楚、闽、南平、南汉、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公元907年—974年)。  相似文献   

2.
沈淦 《文史天地》2013,(7):46-50
他生活于唐末五代,在黄巢义军所建立的大齐政权、残唐政权及后梁、后唐政权中都身居高位。一个享受着高官厚禄而又置身于政治漩涡中心的人,在那个几乎破坏了一切生活法则,到处充斥着暴力、阴谋与杀戮的乱世之中,竟能以高龄善终于家中,简直堪称奇迹了。他就是张全义,从他那富于传奇的一生中,人们或许能够窥见当时社会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正>黄巢出身私盐贩子之家,父辈贩私盐,本是犯法的买卖,干这样的买卖,做大了,多半需要武装。所以,自古以来,私盐贩子跟土匪盗贼,差不太多,都属于第三社会的边缘人。到了黄巢这一辈上,大约是积攒了些钱财,有本钱改弦易辙了,所以,黄巢从学,读经学诗,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可惜,均名落孙山。唐朝末年的科举,已经跟其他制度一样,开始腐朽,连韦庄、罗隐这样的才子,都屡试不第,何况黄巢。下层人上升的通道堵塞,唯一的办法是投军。此时唐朝军阀割据势态已  相似文献   

4.
杜甫草堂     
《文物》1977,(2)
成都市西南郊浣花溪畔,一片葱翠茂密的园林中,掩映着一座静穆的祠宇,这就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杜甫草堂。杜甫,字子美,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下层官僚的家庭里。他二十岁以后曾经漫游过吴、越、齐、赵,之后就在长安定居了十年。唐肃宗乾元二  相似文献   

5.
7—9世纪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了西藏历史第一个政权—吐蕃政权。"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由盛转衰,促使吐蕃不断进攻河西走廊,前后攻陷了肃州、甘州、凉州等地。沙州百姓和将士经过11年的艰苦抵抗终于以城降蕃,从此吐蕃统治敦煌。本文主要研究敦煌在吐蕃控制时期与唐朝中央政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末期,大贵族杨坚夺走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581-618)。公元589年,隋朝又消灭了南朝的陈,从而结束了二百六十余年南北割据的混乱局面。隋朝的统一,是继秦汉之后再度建立的大一统国家。在此期间,社会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为繁盛的唐朝奠定了基础。统一后的隋朝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九年时间,但其统一中国的功绩却彪炳史册。隋朝末年,政权被李渊、李世民父子推翻,建立了唐朝。  相似文献   

7.
渤海政权建立之初,恰是武周时期,唐朝对东北治理力度弱化,大祚荣啸聚靺鞨以及灭国的高句丽等族众,在东牟山建立新政权,并致力于向南发展。但唐朝于开元五年在辽西重设营州和增立平卢军使,迫使大武艺以降的渤海由原来的南向发展转变为向北进攻拂涅、铁利诸部,后又与黑水靺鞨发生战争。但由于黑水靺鞨与唐朝联合,使得渤海国北进受阻,渤海不得不依靠突厥力量分别在西向和南向两个方向与唐朝作战,不过很快突厥衰落,渤海主动与唐朝交好,恢复和平局面。大钦茂即位后则延续大武艺时期的北进战略,这次向北征服了拂涅、越喜、铁利靺鞨部落。此外,大钦茂还将都城由显州迁至上京,都城迁移标志渤海北进战略正式确立。此后渤海国的疆域拓展则主要集中于北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是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国家,为唐朝的地方政权。公元六九八年,从高王大祚荣建国开始,到九二六年末王大諲譔降辽止的二百二十多年间,渤海国和唐朝的关系极为密切。渤海武王大武艺时虽曾一度和唐朝发生冲突,但总的来说,始终保持君臣朝贡关系,而且,存在极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9.
吐蕃占领教煌时期,汉地佛教通过敦煌等地向吐蕃本部传播,对吐蕃佛教产生重要影响.吐蕃曾在敦煌等地举行释放唐朝战俘、两国通好、礼佛祈愿等活动;敦煌蕃汉官员与唐朝中央政权也曾发生过一些联系与接触;吐蕃在河陇推行的各项制度大量模仿唐制,唐朝文化礼俗在敦煌地区仍然被官方和民间一定程度上加以保留和吸收;落蕃唐人及其后裔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对唐朝中央政权的向心力.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了公元848年敦煌世族张议潮率众起义,驱逐吐蕃,建立归义军政权,遣使归唐的壮举.  相似文献   

10.
安史之乱后,大批党项部落被迁至陕北地区。中晚唐时期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与回鹘和唐朝关系的恶化为党项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过程中,助剿黄巢农民起义成为加速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11.
1977年4月,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邀请有关专家清理、鉴定院藏古代写经和敦煌石室流散出来的唐人卷子等残片时,在一件唐人写经残片的背面,发现有唐人记载黄巢起义的墨迹。发生在唐代末年的黄巢起义,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有深远影响的农民革命运动。起义前后坚持达十一年之久,起义军转战到十几个省,于公元881年(唐广明元年)攻克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并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大齐",显示了农民革命的巨大力量。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更主要的是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农民革命的仇视,对农民革命文物进行摧毁,这一次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到今天却没有留下多少实物资料,因而,这件记载黄巢起义的最早的唐人墨迹,就成为这次农民起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了。  相似文献   

12.
人事站     
自封的状元晚唐的陆扆赶考进士时,正当黄巢起义,他跟随唐僖宗逃到成都。黄巢战败后,他又跟随流亡朝廷回长安。行至兴元时,又传来朱温在长安附近发动叛乱的消息。这下急坏了陆扆,他原想凭着保驾的功劳顺势捞个进士,而此时人心恐慌,开科取士无望,便向  相似文献   

13.
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渤海政权,是我国唐朝及五代十国时期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唐代东北地区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为了管理东北地区,唐朝设立了都督府进行管理。668年,高句丽王国的灭亡,既打破了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平衡,也未包括靺鞨在内的一些部族联合及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机会,靺鞨人在696年营州大乱的机会脱颖而出,东奔靺鞨故地,在东牟山一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698年,粟末首领大作荣建立靺鞨国。713年,唐玄宗册封大作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藏》2009,(4):92-92
陆离与陆庆夫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一期撰文,从敦煌佛教对吐蕃的影响及吐蕃在敦煌释放唐朝战俘并与唐朝交好的举措;敦煌地区的蕃汉官员与唐朝中央政权的联系;吐蕃统治下敦煌官方和民间对唐朝典制礼俗的保存与吸收:张仪潮起义与唐朝中央政权的关系四个方面研究了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5.
有唐一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兴盛时期,长期的政治统一、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使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亚洲乃至当时世界之强国。其国都长安更是繁荣富庶,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呈现出国际大都会的风貌。唐朝京师长安的政治中心,即唐帝国的政治中枢,长时期又在长安的大明宫。  相似文献   

16.
所谓农民起义者,到头来莫不是改朝换代的工具。黄巢即便不杀儒生三千,他的政权也是难以持久的。何以?其人天性使然也。  相似文献   

17.
雷昌伟 《史学集刊》2016,(1):112-120
萨非王朝起源于萨非苏菲教团,但在王朝建立后却立即奉正统什叶派为国教。国王一方面以土库曼部落军事力量"基齐勒巴什"作为统治支柱,同时在政治上以波斯官僚贵族、奴隶贵族"古拉姆"制衡他们,在宗教上以乌里玛制衡其苏菲形式的大众什叶派倾向;乌里玛一方面支持国王的集权化、官僚化和确立正统什叶派统治地位的努力,为国家提供稳定的合法性来源,同时又跟国王争夺谁是隐遁伊玛目的唯一代表的特权;基齐勒巴什一方面为国王开疆扩土,鼎定天下,王朝建立后却成为叛乱和不稳定之源,从根本上反对一个集权国家的建立。国王、部落和乌里玛之间的相互利用、斗争以及力量平衡塑造着萨非王朝以来伊朗政权结构和政治治理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唐朝的羁縻统治是影响契丹部落社会发展的直接因素,结果导致大贺氏王权地位的衰微和王族部落的变异,即由部落贵族演变为官僚地主家庭;王族部落(弹汗州部落)从八部之首演变为唐朝的侨置羁縻州,并形成"幽州契丹"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9.
苏丹马赫迪运动成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丹马赫迪运动成败原因分析包茂宏1820年,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开始征服苏丹。1881年,苏丹的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自立为"马赫迪",发动起义。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侵略矛头随之指向苏丹。1885年,马赫迪起义军建立了马赫迪国家。英国不甘心失败,...  相似文献   

20.
唐代长安城,向来以其规模宏大而成为都市史研究的阐注重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最盛。唐朝政权的新贵在长安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甲第。长安甲第大多数靠近宫城,外观高大、宽广,庭园内部奢华。甲第反映了一种城市观念的兴起,有了甲第,城市就复得像一座雄伟壮观的城市了。长安是当时东亚,乃至中亚、南亚、西亚人物精英的荟萃之都,也是各国物质文化的集中之地。甲第宏伟,使得许多物质文化的精品汇聚其中。甲第的山池、庭园,成为文人聚会场所.诗人在长安城里可以找到兰亭那样的景致,产生一组组优美的诗歌等文学作品。甲第的营造,也带动了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