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后兴起的尊王攘夷运动是一场反对幕府的政治运动。它既是倒幕维新的政治、思想准备,成为推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环节,又对明治维新及此后的日本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日本发展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重要历史因素。因此,深入探讨尊王攘夷运动是明治维新史和日本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史学的许多名著,如《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撰著时间都历经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有的史家撰史甚至用了毕生精力,如谈迁、章学诚。到近代尽管书写、印刷条件较古人优胜了,但史家呕心沥血、经历许多寒暑始得成书者,仍不乏其例。《日本国志》是近代史学的一部名著,曾对近代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的创稿,是始于1879年。当时黄遵宪作为驻日公使参赞到达日本,亲睹日本明治维新“百度草创,计日程功”的巨大变化,深受启发,决心撰写日本明治维新史以作自己国家的千秋史鉴。他克服了语言不通,资料缺乏,无人襄助等巨大困难,至1882年春奉命调任驻美国旧金  相似文献   

3.
周颂伦 《世界历史》2012,(3):127-134
我国第一部日本史研究系列丛书,杨栋梁教授主编的10卷本《日本现代化历程研究丛书》(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出版),份量甸沉,敦厚笃实,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日本亦有多位学者向笔者问及此书,关注殊甚。记忆中,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日本史研究再度起步之始,《世界历史》编辑部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了一本题为《明治维新的再探讨》文集,如今撰文者中数位前辈已仙逝,仍在研究第一线辛勤耕耘的为数寥寥。屈  相似文献   

4.
《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著(张振鹍、沈予负责,近代史研究所内外部分学者参加合作),59.7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0出版。《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一书,运用大量中外文资料,系统地叙述了日本侵华70余年的历史过程,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本研究日本侵华史的学术专著。此书共分3编17章:第一编(5章)“奠定侵华基础”,自1874年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至日本干涉中国辛亥革命;第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撰写了两部有关明治维新史的专著。一部是《日本书目志》,丁酉年(1897年)冬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出版。另一部是近年在故宮博物院发现的《日本变政考》,戊戌年进呈光绪帝御览。在这两部著作里,作者希望皇帝“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上清帝第五书》),用按语的形式提供各种变法维新的建议。对于《日本变政考》,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它是“一本最为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赖贤传 《客家研究辑刊》2001,18(1):47-49,58
“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草完明治维新史,咏到中华以外天。”这是近代诗人黄遵宪离开日本时,在日本书写《日本国志》和吟咏扶桑风物情怀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寺尾五郎在《草莽维新史》(东京德间书店,1980年2月初版)一书中,对明治维新史的研究作了一些新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寺尾首先对草莽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判断草莽的两件标准;一是不登仕途者,即不当官或当官后在野者;二是立志变革社会的活动家。这就包括了各阶级阶层的人士。 寺尾第一次把德川幕府中期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如田中丘隈和安藤昌益、赖山阳等人都莫做“草莽的先驱们”。也是第一次把幕未大阪的大盐平八郎市民起义(1837年)也列入草莽的斗争之中。寺尾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志》以志书体裁叙述日本史事,成书于一八八七年,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史(特别是明治维新史)的一部值得重视的历史著作,对后来的戊戌维新也曾发生过深刻的影响。作者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一八七六年中举,先后随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和坡。甲午中日战后,黄遵宪投身于“变法”活动;晚年闲居故乡,开办学堂,以讲学终年。他的著作除《日本国志》外,另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诸书传世。  相似文献   

9.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简称《明治宪法》)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法律、文化等诸社会领域内,新旧观念的交汇点。深入分析和研究《明治宪法》,对认识日本的近代化转变,无疑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宇 《世界历史》2012,(4):126-136
《系列日本近现代史》丛书是日本岩波书店近年出版的一套新书。丛书共10册,分别是:第1册《幕末·维新》、第2册《民权与宪法》、第3册《日清·日俄战争》、第4册《大正民主》、第5册《从满洲事变到日中战争》、第6册《亚洲·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和明治政权的性质问题是日本近代史研究中聚讼纷纭的一个焦点。而明治维新,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究应如何断限?日本学者的意见也异常分歧。本文以1853年日本被迫“开国”为其起点,以1894年“日英新约“的签定和甲午战争的爆发为终点,着重谈谈明治维新和明治政权的性质问题。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先考察维新时期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 维新时期存在三种经济成分 德川时代幕藩体制的基础是封建领主制。推翻德川幕府,继之以“废藩置县”和“地税改革”,日本的封建领主制被摧毁,此后乃存在着三种经  相似文献   

12.
日本著名教育家平冢益德指出:教育是日本“立国之本”,这是从明治维新以来就确定了的根本国策。一百余年来,日本进行了三次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自明治维新开始,废除了幕藩体制时期封建教育制度和法规,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和学校制度,为日本的近代  相似文献   

13.
第二篇:日本地方史志的研究 第一章《地方史与民众史》 ——从自我历史角度的探讨 原是地方史与民众史讨论会的记录,由齐藤博主持,色川大吉及芳贺登以自我经历(角度)发表意见。 本章是日本部分的主题论文,共五章186页,此章占79页,几占一半,据齐藤博的意见:日本战后,史学发展可分四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记》是一部汉文编年日本通史,1845年初刊,是江户时代后期汉学家、史学家赖山阳晚年的主要著作,其议论皆系山阳亲笔,叙事则与门人分担。作为《日本外史》的姊妹篇,《日本政记》体裁严谨,记事简约,夹叙夹议,论古格今,直笔批判,有很强的经世意义,既是赖山阳史论的集大成之作,也可视为日本近世史论的最高峰。其儒家的政治论和诸如"养民造士"、"富国强兵"等主张引领了当时日本的时代潮流,对幕末的尊王攘夷与倒幕维新,以及近代天皇制国家的诸多设施,都有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日本人民在明治维新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国内外史学界持有不同的估计和看法。应当指出,明治维新前夕,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达到高潮,并成为推翻幕府的主要动力。本文试图就具体史实来论述它是怎样导致幕藩体制陷于崩溃的。外国入侵与人民运动的总趋势十九世纪中叶,正当日本内部发生幕藩体制严重危机时,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又闯了进来。1854年,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不得不取消锁国,重新开放下田、函馆二港。当美国取得实惠以后,英、俄、荷、法又接踵而至,强索特权。1858年,日本被迫同它们签订了所谓“五国通商条约”。根据这些条约,日本被迫又开放横滨、新泻、长崎和神  相似文献   

16.
论高杉晋作倒幕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实践田野高杉晋作,日本幕末维新时期的一位具有真知灼见的革新家,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作为倒幕维新志士的领袖之一、奇兵队的创建者,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一高杉晋作,1839年9月12日出...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是带有日本民族和历史特点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而且对近代世界历史尤其是亚洲历史发生了重大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明治维新的见解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我认为,要正确认识明治维新,必须搞清楚三个问题:一、社会历史背景;二、曲折的倒幕过程;三、明治政府的改革。下面分别就这三个问题概述其要点,以供读者思索。  相似文献   

18.
有关日本群岛的居民状况,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中国的史料中。现存文献有著于1世纪的《前汉史》(即《汉书》)《地理志》里,有描写日本民族的一小部分,及成书于3世纪末的《魏国史》(即《魏志》《东方蛮荒民族一倭民族》一章里,有关于日本民族的详细描写。在其后的历代史书中,还可以找到其他一些有关文献。 在日本出土的文物中,从铭文上看,时代最早的是在弥生时代遗址发现的从中国流传到日本国的青铜镜。而在古坟时代的日本器皿上,开始出现成段铭文。但这样的例证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被称作“历史之国” ,史书的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在传统学术中 ,史学的地位仅次于经学。 1 9世纪近代科学的历史学在欧洲建立 ,中国从清末洋务运动时起开始接受它的影响 ,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后通过雇用的外国教师致力这一学科的学习。通观 2 0世纪百年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 ,似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限划分为两个阶段。下面分而述之。一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建立和成长2 0世纪初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除了王先谦 ( 1 84 2— 1 91 7)在众多学者协助下 ,将以前的注释集为《汉书补注》( 1 90 0年序 )百卷、《后汉书集解》( 1 91 5年序 )百二十…  相似文献   

20.
杜文玉先生新著《五代十国制度研究》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全书44万字,除序言和后记外共有十一章,分别是第一章贡举制度,第二章选官制度,第三章考课制度,第四章职官制度,第五章殿阁制度,第六章起居制度,第七章史馆制度,第八章俸禄制度,第九章军事制度,第十章立法成就与司法制度的变化,第十一章助礼钱与诸司礼钱。内容涵盖政治、司法、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是一部深入研究五代十国制度史,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合性制度史专著。以下就谈几点粗读《五代十国制度研究》之后的杂感。首先,《五代十国制度研究》的出版,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