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     
《山茶》2010,(3):164-164
这本“《孙子》的斗争哲学”.是为李零阅读经典四部书(《论语》、《老子》、《孙子》.《周易》)的第三本。李零在自序中说:”《孙子》很短.只有约6000字.但叙述简练,道理深刻.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李梅  王慧 《古籍研究》2003,(3):26-38
何琳仪先生所《战国古字典》,系统全面地对战国字的形、音、义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是研究战国字的一部重要专。然书中所收望山简字形系采自摹本,与现通行的《望山楚简》一书编号不同,给读阅读带来不便。今将二编号对照列表如下,以资读参看。  相似文献   

3.
出土文献对校读传世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阅读《银雀山汉墓竹简》,发现了可以校读传世古书《文子》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4.
不时有朋友问我:以最便捷的阅读了解五千年来的中国史,读哪种通史好?就我的阅读经验而言,排除掉《史记》、《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那样的文言大部头,读过的新式中国通史中,范文澜、蔡美彪先生主编的有10册,白寿彝先生主编的有22册,翦伯赞先生的《中国史纲》是两册,均为1949年后的版本,或多或少都有“以论带史”的特色;相形之下,吕思勉、钱穆、黄现瑶先生的通史类著作,比较简约精要且鲜有政治烙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勤奋好学,对中国历史和传统化特别偏爱,从幼年发蒙识字到晚年生命垂危,始终如此。在他最喜欢阅读的中国古典学名中,有一部是《三国演义》;在他最喜欢读的史书中,有一部是《三国志》。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史记》、《汉书》过程中,颇感其记述及注释有可疑之处。今摘取其中七例,以娱同好。分别题为:《史记》关於蒙恬北逐匈奴年代质疑、《史记·秦始皇本纪》“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毒”句句读试析、“刚武侯”诸家注辨疑、吕后之兄吕泽为周吕侯而非建成侯说、《汉书·郦商传》“六月余”句辨疑、越骑校尉所领非越人辨析、《汉书·酷吏·田广明传》颜注之一误。  相似文献   

7.
章立凡 《炎黄春秋》2008,(12):69-71
为史学前辈吴晗先生的代表作《朱元璋传》重版作序,我深感冒昧,更有一种难以名述的悲凉。回顾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就与小学时代读吴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以及《地理小丛书》有关。当时我对这三套丛书是每出必买,搜集得很齐全。上中学后,又读了《朱元璋传》、《读史割记》等专著,对其考证方法及夹叙夹议的文体印象深刻。“文革”结束后我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专业,与这段早年的阅读史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1999年9月我有幸读到《黑河简史》一书。这是我从事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近20年来读到的第一本地方简史。读这本书我是对照《黑龙江史志》1999年1—4期,刊登的张向凌同志《建议学点黑龙江历史》和范老的《中国通史简编》而阅读的。读之深有启发,大有教益。《黑河简史》资料翔实、细腻不繁琐;观点明确,逻辑性好;体例符合史体,纵分时期,横排史实;语言简明,文风质朴,文中多以事系人,典型人、典。  相似文献   

9.
史密斯 《文史月刊》2009,(6):F0002-F0002
作品《精疲力竭》是史密斯1948年拍摄的专题《乡村医生》中的一幅打头照片。《乡村医生》当初在美国《生活》杂志发表时是由28幅作品组成的,打头照片就是这幅。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张看上去让人心酸的照片。照片上左边是范用,右边是金玲。金玲,就像大树下的一棵小草.很少有人知道她是谁。她只上过中学.但由于文字功底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做过《人民文学》的编辑。  相似文献   

11.
马建平 《世界》2006,(12):19-21
1981年元月2日,中国《人民日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报》均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位女子与邓小平握手的照片,并发表了新闻。她的名字叫陈香梅,从此家喻户晓。人们难以忘记的,还有她传奇的爱情故事。1944年,中央通讯社的第一位女记者陈香梅与比她大33岁的飞虎将军陈纳德相识、相恋并于1947结婚,后到美国定居。2006年9月,在“第二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作为吉林省经济顾问的陈香梅女士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当82岁的陈香梅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的魅力。浅绿色丝缎上衣,黑底绣花丝缎长裤,浓妆,精神矍烁,嗓音洪亮,虽连日奔波却全无倦容。  相似文献   

12.
论朱熹读《诗》方法论及其理学桎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诗经》研究之所以成就斐然,在于他在吸取了从先秦孟子至两宋诸儒的读《诗》方法精华的基础上,联系自己读《诗》的切身体验和甘苦,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文学读《诗》的方法论。其读《诗》法对后代影响不显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从文学出发的读《诗》方法,最终仍挣脱不了理学的桎梏,导致后人轻朱熹的方法而重其结论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文史回翔记缪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蓉 《巴蜀史志》2006,(4):57-58
缪钺(1904-1995),字彦威,原籍江苏溧阳,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史家,其诗词、书法亦堪称大家。1904年12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十月三十日)缪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迁安县,后随家寓居保定。缪钺家学渊源深厚,七、八岁时,就从外祖父邹蘅衫读《论语》、《孟子》。稍长,缪父即引导缪钺学习训诂、校勘学,江苏高邮王念孙、王引父子在这方面造诣最精。后来缪钺回忆道:“我读经书如《诗经》、《左传》时,常检读《经义述闻》。王氏运用以声音通训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吕再玉 《神州》2013,(16):122-122
学习《跳水》一课,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读了《穷人》,有的学生问:“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和她的丈夫能养活她们吗她的好心能办成好事吗”读了《太阳》,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有的学生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学了《小猴子下山》,学生争论:“小猴子选择大的好的东西,到底对不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质疑和争论,可谓色彩斑斓。“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缎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进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次启(1899-1989),字铭勋,仁怀市二合镇大坝寺杨家岩人,兄妹4人,居长。5岁时在李耿光先生处发蒙入学,两年间读完《四书》,又随族人罗象贤先生读《诗经》。1910年后又读了《尚书》、《易经》、《幼学琼林》,对“小九九”也领悟得特别快。1912年又随曹先生读《左传》、《古文》、《四书集注》、《对偶》、《唐诗》,并学做八股文。在此期间,其祖父大和公常给他讲述洪杨革命故事。“茅台同志会”的首领汪斗南曾在他家摆谈四川保路同志会的一些活动,并宣传反对清朝政府、拥护孙文、黄兴闹革命的思想,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其父罗光鳖也参加了“茅台同志会”,该会拟与贵州自治学社联系,开展反清斗争,可惜汪斗南被刽子手霍绍孔杀害,罗光鳌逃到乡间躲避,才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16.
正南京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少儿图文读物《美绘美读儿童经典》丛书第2辑(共8本)正在各大书店热销。分别是:《海底两万里》、《苦儿流浪记》、《巨人传》、《汤姆叔叔的小屋》、《汤姆·索亚历险记》、《童年》、《环游地球八十天》、《小王子》。《美绘美读儿童经典》收录了多部在世界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并脍炙人口的儿童经典名著,书中故事构思巧妙,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流畅,文字优美。经过重新编译,更加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加注拼音有利于提高少儿的独立阅读能力;插图精美,形象生动,与文字相映生辉,童趣盎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幼儿启蒙读物是《三字经》,或者准确地说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弟子规》,简称为“三百千千弟子规”——读起来很押韵,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18.
夏敏 《民俗研究》2004,(2):185-187
早先阅读林耀华先生的《金翼》,我被他那游笔式的学术写作方式震慑住了,一种纯正地道的人类学思考居然可以用如此自由新异的手法去写。后来又读林先生高足庄孔韶先生的《银翅》,感到庄先生干脆彻底地继承了林先生的衣钵,而且进一步强化和推进了这样的笔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许峰 《文史月刊》2010,(10):14-16
民国后期,贵州传出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子当上了县长。《申报》对她做了特别报道,《中央日报周刊》还把她的照片搬上了封面。翻检中国历史,女子当皇帝者有之,如唐之武则天;握兵权者有之,如明末起兵勤王的"白杆兵"统帅秦良玉;当状元者亦有之,如天平天国时期应癸丑女试的傅善祥。但独掌一方当县长者,则要等到1948年许芳媛主政息烽。正因为前无古人,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黎军 《文史春秋》2005,(12):1-1
光阴驱隙,《文史春秋》很快出到了年末这一期,它意味着案头又积厚我一年的文史情结。大凡能识字阅读的人,一生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阅读文史的,文史可能也是与读者最有缘分的一种文学载体了。人生识字糊涂始, 涉世认知读文史,每个人都被文史潜移默化着。因为文史里涵载着丰富的世情史事文化,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生活的印证,认知的积累和经验的鉴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