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安金槐先生(1921~2001年)离开我们、离开他钟爱的并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考古事业已二十年了……时值安先生诞辰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在此缅怀安金槐先生,意义非凡。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安先生对党、对国家无限忠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考古生涯中,先生的治学为人、道德文章,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后继者,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此,本刊特组稿,深切缅怀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安金槐先生,同时,激励后来人在新的"百年"团结奋进,使河南文物考古事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王贵民、杨志清二位先生编著的《春秋会要》,这对于广大从事春秋时期历史研究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喜讯。我在捧读二位先生大作的同时,感到有必要说几句评介的话。"会要"体史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断代史籍著作,肇始于唐宋,实为一代典章制度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窦忠如 《纵横》2012,(9):53-57
对一代建筑巨匠梁思成先生的家学渊源与煌煌著述稍有了解之人,不能不对其言必有据,且善于分析比较的治学方法深表感佩。而直接师从梁思成先生长达十年之久的罗哲文,在这方面得到了恩师的言传身教,如通过考证传世书画解析古代建筑形制和历史等,就是其至今还不广为人知,且更不为人所重视的一种治学方法与才能。  相似文献   

4.
李铎先生,1930年生,1949年从军,湖南株洲醴陵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文职将军。笔伴戎马行李铎先生,自幼"秉遵父命,操笔习书"。1949年应征入伍后,55年来,李铎先生笔伴戎马行,他除了在部队学好军事、文化外,书法始终没有丢。他自学有成,并且成为一代大家。1959年,因为他文化好,写字画画优秀,军事博  相似文献   

5.
罗恭 《江汉考古》2023,(6):139-140
<正>2023年是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教育家李学勤先生(1933—2019)90岁诞辰。12月9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在京举办了“纪念李学勤先生90诞辰学术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港台地区的李学勤先生学生及学界同人共13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李学勤先生家属徐维莹、李缙云、江英也出席了座谈会。与会学者围绕总结和阐释李学勤先生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展开了深入讨论,深切缅怀这位道德文章皆为楷模的一代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6.
马大成 《古今谈》2008,(2):8-12
梁漱溟先生誉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马一浮先生,是浙江省文史馆第一任馆长。他的家史扑朔迷离。滕复先生写的,2007年8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代儒宗——马一浮》根据马一浮自述中“明以上世系不可考”一句,就对马氏的家史不作考证,这对了解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现今在介绍马一浮先生文章中,其家史一段都没马一浮先生自述清楚。更有甚者,1995年12月,由高文德先生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竟将“一代儒宗”马一浮收入该辞典中,定马一浮为回族,这更是毫无根据也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7.
刘水云 《文献》2005,(1):133-144
谢伯阳先生倾个人之力,历时近二十载编纂成帙的《全明散曲》①,洋洋数百万言,将有明一代之散曲囊括其中.此书乃谢先生继其《全清散曲》后的又一重大学术成果,其筚路蓝缕、廓拓区宇之  相似文献   

8.
陈祖武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清代学术史研究,这部爬梳和总结有清一代学术发展历程的《清代学术源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无疑将成为此一领域的标志性成果。该书上溯明代,下迄民国,于一代学术观澜索源。  相似文献   

9.
杨镰先生主编《全元诗》是有元一代诗歌总集,该书的出版,嘉惠学林,功莫大焉。然因元诗数量庞大,数据芜杂,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本文据相关文献载录,又补诗作近63首,这些诗多为乐府诗。其中,补《全元诗》已收诗人13人诗作28首,未收诗人9人诗作36首。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24日,一代华侨巨子郑午楼先生逝于泰国曼谷。虽知郑先生年事已高,近年养疴医院,久卧病榻,但噩耗传来,仍感突然,心中哀恸,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笔者在整理发掘内江历史文化资料中发现。大千先生之能成就一代大师与养育他的这片热土,不无关系,本文仅从大千先生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方面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朱云诗  杨玉芬 《神州》2011,(8):130-130
2008年10月8日,纪念一代“曲圣”曹洞扶先生诞辰110周年“曲艺演唱会”,在邓州市教育宾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眠地下半个世纪的谢六逸先生,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除史学界之外,知道这位大师的事迹和伟业的人甚少。谢六选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主要骨干,早在1926年谢六逸先生应聘出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他同时倡导新闻学教育,在复旦大学创办了中国的第一个新闻学系,十年间,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谢六选先生一生译著、创作极丰,为中国新文学事业和新闻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谢大渔先生是集教育家、作家、学者于一身的一代文化名人。1945年8月8日,未来得及见到抗战胜利的谢六选先生因贫病疾终于贵阳,落葬在贵阳西北郊…  相似文献   

14.
一代艺术大师——李铁夫先生(1869-1952年)离开我们有整整50年了,今年是先生诞辰133周年纪念日。回忆起半个多世纪以前往事,总是挥之不去,如烟缭绕,历历在目。 特别是在四川我陪同先生游览峨嵋山的情景,最是终生难忘。 那时候,我工作生活在重  相似文献   

15.
我们爱戴的老师于省吾先生逝世了,作为从学二十多年的受业弟子,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悲痛。于省吾先生生前,一再强调:学问是无限的,而个人生命是有限的,只有一代代人不断地努力,才能完成这无限的事业。先生经常勉励我们要有青出于蓝的雄心壮志。先生的谆谆教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  相似文献   

16.
1979年9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学召开了隆重的为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会议。马寅初先生因身体不适,不能到校,特委托他的夫人王仲贞、女儿马仰惠和孙子马思一代表他参加会议。教育部副部  相似文献   

17.
赵俪生先生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位大师,今年是他的八十华诞。他投身革命已有六十多年,从事史学研究也有半个多世纪了。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史学巨匠到今天硕果仅存的已经没有几人了,先生仍笔耕不缀地劳作着。先生是1957年被划为“右派”的著名学者之一,而他的学说在今天看起来却是合于马克思的历史观、特别需要加以再认识和重新评价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财富之一。他的遭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非常典型而且有代表性的,先生是我的恩师,曾为我的论文集作序,题为《春波与我》。作为先生晚年的学生,我仅从个人角度由感性到理性地谈一点对先生的认识,以便读者,特别是比我年青一代的学者们进一步了解先生,故循先生笔法作本文是为纪念。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名作《纪念刘和珍君》,使一代又一代青年知道了“为中国而死”的刘和珍。1926年3月18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刘和珍——一个年仅22岁,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惨死在段祺瑞政府的枪弹之下。  相似文献   

19.
画到平凡是大雅———记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徐宁文/本刊特约撰稿人葛全明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从童年的梦里编织出来的。那么徐宁先生就是从多梦的童年时代拿起了画笔,从此画了半个多世纪,不觉中黑发少年已变成了首白发稀的老翁。少年时的画家梦已成为实践艺术的一代名家。这...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乡土中国》一书中曾指出,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几点:一是每个家户所耕种的面积狭小,即所谓的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是需要水利的地方,家户之间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是为了安全,人多了聚居在一起容易保卫;四是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得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累起来,成为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