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肯尼迪在美国面临巨额国际收支逆差的背景下入主白宫。严重的逆差导致美国的黄金大量外流,引起西方世界对美元信用的置疑。因此,调节逆差成为肯尼迪政府的重要使命。肯尼迪政府调节逆差的政策主要体现在肯尼迪提交给国会的两份特别咨文中,即1961年2月6日的“黄金和国际收支逆差特别咨文”和1963年7月18日的“国际收支特别咨文”。以两份咨文为蓝本,有关部门展开了系列的开源节流行动。美国的逆差调节行动使美国政府内部和北约盟国间的斗争起伏跌宕,充分暴露出权力政治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陈长伟 《百年潮》2006,(8):48-53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副总统林登·约翰逊仓促宣誓继任。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位总统。但是,肯尼迪时期美国政府在中国问题上却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出于种种因  相似文献   

3.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同意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提出的保持外蒙古现状的条件,但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并没有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启动了与蒙古建交的行动,正式承认其为独立主权国家,并在联合国关于蒙古入联问题上投了弃权票。由于担心蒙古不能入联引发连锁反应对美国不利,肯尼迪政府在外交上对台湾当局施压,迫使其没有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蒙古于1961年正式成为联合国成员。然而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柏林危机和台湾当局的极力反对,肯尼迪政府未能在任内完成与蒙古建交事宜。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对蒙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对亚洲内陆国家外交政策的实质,即为美国的冷战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美国肯尼迪政府推行了一项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援助政策争取进步联盟政策。促使肯尼迪政府推行争取进步联盟政策的原因众多: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援助政策;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但美国推行争取进步联盟政策的最根本原因是出于美国国家自身利益。本文将从以上方面来总结和分析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推行的争取进步联盟政策的推行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广义上讲,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时期美国的大战略,都源自对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威胁的恐惧。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都延续了杜鲁门遏制战略的基本目标,但是由于对威胁的具体性质和范围的评估有所区别,同时在利用那些资源、如何实施遏制的问题上持有不同见解,从而使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政府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国家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6.
种族集团与肯尼迪政府的民权政策何章银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60年代以来,种族问题已成为美国头号社会问题。对此,肯尼迪政府是积极干预还是消极回避,长期以来美国学术界争论不休,褒贬不一。7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史学界对于肯尼迪政府的民权政策大加吹捧,认为它为...  相似文献   

7.
美国历史上两位总统林肯与肯尼迪的生活道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林肯在1860年就任总统,而肯尼迪则在1960年当选。两位』总统不幸遇刺身亡的时间恰好都是星期五,并且两位总统夫人当时都在出事现场。林肯的继任者是约翰逊,肯尼迪的继承者也叫约翰逊,当然是另外一个人。前一位约翰逊于1808年出生,一个世纪之后,也就是1908年,后一位约翰逊也诞生了。他们同是南方人、民主党和参议员。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谋杀林肯的凶手生于1829年,而谋杀肯尼迪的凶手正好晚100年生。两名凶手都在开庭前被杀死。令人费解的是,林肯的秘书肯尼迪在那个不祥…  相似文献   

8.
60年代初,世界形势开始进入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鉴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肯尼迪对美国全球战略作了部分调整,提出了所谓的“和平战略”。其中,肯尼迪政府特别针对西欧的形势变化,提出了对西欧的“宏伟计划”。本文试图对该计划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实现该计划的主要措施、该计划的破产及其原因作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边疆”是1960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肯尼迪提出的纲领性口号。这一口号在肯尼迪当选总统后,成为其内外政策的象征。由于本文考察的对象是肯尼迪政府的对内政策,所以称其为国内“新边疆”。  相似文献   

10.
陈长伟 《百年潮》2006,(10):58-61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仓促继任。不久,肯尼迪时代遗臣希尔斯曼发表了重要的对华政策演说,华盛顿对台政策的新航标若隐若现。然而,就在台湾国民党当局内部还没来得及去仔细体会希尔斯曼演说的含义的时候,却不得不先应对来自日本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11.
近来由于美国总统党内提名选战方酣,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又成为话题人物。对于肯尼迪,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1962年宣布美国将进行人类登月计划时说的话:“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之内到月球去……不是因为这些事很容易.而是因为它们很难。”  相似文献   

12.
族长归去     
有人戏言,对肯尼迪家族成员而言,政治就像毒品,一旦沾上就无法摆脱。爱德华·肯尼迪1932年2月22日出生那日,恰逢美国国父华盛顿200周年诞辰;30岁,他第一次当选参议员,填补其兄约翰·肯尼迪任总统后的空席;随后47年他连任8  相似文献   

13.
《神州》2006,(9)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历史性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也因此名留史册。其实在那之前10多年,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曾多次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些尝试终因肯尼迪遇刺身亡而失败,但它们却为尼克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上台后,一改此前美国的"放蒋出笼"政策,反对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要求.肯尼迪政府阻拦蒋介石"反攻大陆"是因应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需要,国际局势的发展已使美国政府认识到,新中国政权是稳固的,无法以外力推翻.在策划"限蒋出笼"政策的过程中,肯尼迪政府就如何应付蒋介石的对策问题曾进行过激烈的辩论,从最初的模糊政策到最后向蒋介石摊牌,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长伟 《百年潮》2006,(10):58-61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仓促继任.不久,肯尼迪时代遗臣希尔斯曼发表了重要的对华政策演说,华盛顿对台政策的新航标若隐若现.然而,就在台湾国民党当局内部还没来得及去仔细体会希尔斯曼演说的含义的时候,却不得不先应对来自日本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16.
牛大勇 《百年潮》2001,(1):13-19,79
老问题困扰着新总统半个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脉络表明,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从敌对、遏制走向缓和、关系正常化,再到进一步建立战略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是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虽然由于冷战大格局的限制和肯尼迪本人猝然遇刺,美国政府在这个时期没有  相似文献   

17.
和平队是肯尼迪对第三世界国家"新边疆"外交的重要标志,它是肯尼迪冷战思维的产物,同时也是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冷战的重要工具,它用一种非武力、看是无盈利的方式,加强了美国对外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吸引力,其在改变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形象和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美国价值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牛大勇 《百年潮》2001,(5):46-56
到底谁被谁牵着走?美国和台湾当局的关系中时而有一种奇怪现象,典型地表现在肯尼迪执政头一年同蒋介石打交道的记录中:美国几乎总是放弃较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而迁就台湾当局。为什么会有这等怪事?从前文所述美国政府内部讨论的各种意见中可以略知答案。实际上,影响肯尼迪政府对台政策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冷战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中国站在与美国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台湾就成为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一环。肯尼迪曾告诉蒋介石:“长远看来,自由世界通过增强民主制度并使之更适应世界人民的愿  相似文献   

19.
和平队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时期,它是作为一个对外志愿援助机构的面目出现的.之所以在美国出现这样一个援外志愿者组织,除了肯尼迪政府对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的现实考虑,更主要是美国具有和平队所提倡的历史文化传统,如美国社会广泛存在的志愿者精神、美国历史上形成的边疆传统和拓荒者精神以及往届政府的政策实践等.  相似文献   

20.
外刊摘要     
《环球人物》2013,(23):16
美国《时代》周刊8月26日封面文章为什么纪念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他凭借这次演讲改变了美国历史,成为美国的新国父。当马丁·路德·金准备发表演讲时,他手里已经有一篇几经修改的讲稿。当时,台下有25万听众,肯尼迪总统也在白宫观看电视转播。然而,马丁·路德·金决定即兴发挥,他抛开演讲稿,动情地向众人描述了他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