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9年至1961年,是我国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1959年秋,毛泽东主席到山东、安勘、河南等地视察,看到久早不雨,庄稼枯萎不收,不禁长叹:“天灾人祸啊!”回到北京,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全国人民都在定量,我也应该定量。是不是肉不吃了?你们愿意不愿意和我一起带这个头?”大家回答:“愿意!”于是主席宣布:“那好。我们就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相似文献   

2.
短短数年,徐志兴凭着街头小店创立了“猴不吃”麻花的品牌,使它与“狗不理、猫不闻、耳朵眼”等老品牌并驾齐驱。徐志兴敢为天下先,买下了列车冠名权,使“猴不吃”麻花的美名享誉全国。天津市委党校把徐志兴的创业史命名为“猴不吃”现象,号召党校学员和天津国企领导人学习徐志兴的创业精神。究竟靠什么魔力,徐志兴快速营造出这一品牌?究竟凭借什么胆略徐志兴敢向百年老店挑战?读完这篇辛酸拼搏史,你会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08,(3):37-37
活跃在老北京人口头上的北京土语,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趣味盎然。 以吃而论,文学作品比喻贪吃者常用“饕餮”一词,到了老北京人嘴里,却说“带爪儿的不吃土鳖,带腿儿的不吃板凳”。  相似文献   

4.
幽默漫画     
《南京史志》2013,(11):63-63
你妈吃的是葡萄干…… 听说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吃葡萄,生出来的小孩眼睛就特别大,于是晚上回到家质问老妈:“为什么怀我时不吃葡萄啊,看我现在眼睛那么小!”妈妈还没说话,老爹悠悠地飘来一句:“谁说没吃?只不过你妈吃的是葡萄干…  相似文献   

5.
伯夷、叔齐何许人也?您不是听过京韵大鼓吗,当年“鼓界大王”刘宝全唱的《百山图》,唱词中有这么一句“伯夷、叔齐不吃周家饭,弟兄们饿死在那首阳山”,说的就是伯夷、叔齐的事情。伯夷、叔齐是亲手足,兄弟二人系孤竹君之子。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曾在军前拦住武王马头,力谏武王不要伐纣,武王不听,灭商立周,伯夷、叔齐二人跑到首阳山“不食周粟”,把首阳山的野草都吃光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那是商、周时的事了。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认为西藏人不吃鱼。因为鱼是神,所以不吃鱼;因为信佛教,所以不吃鱼;因为有再生来世观念——灵魂不灭和转嫁,所以不吃鱼;因为忌杀生,不能吃鱼。还有一些不吃鱼的理由和说法,如鱼是小动物,吃了它死后你要变成鱼,鱼变成人来吃你! “我喜欢吃鱼,就是将来变成鱼,让鱼来吃我,我也不怕!”这是地道的西藏庄稼人罗桑说的,他本来是个不吃鱼的干将,为吃鱼还跟人家打过架。  相似文献   

7.
乙:“很多藏族都不吃鱼,可你为什么要吃?” 甲:“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所谓‘藏族不吃鱼’的说法是很不准确的,在藏族中不吃鱼者可能占多数,但吃鱼者也不乏我一人,可以说大有人在。” 乙:“你说藏族中吃鱼的大有人在,是不是指像你这样曾在内地上过学,毕业后一直在大机关里工作的人?因为你们与外界接触频繁,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其  相似文献   

8.
咱们的古人,似乎喜欢在梨子上做点道德文章,汉代有“孔融让梨”一说,提倡在物质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已为他人所熟知。近日灯下阅读,又见元代许衡有“梨无主而心有主”一说,其含意更进一层。《元史·许衡传忖已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许衡未做官时,有年夏天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道旁刚好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吃,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解释说:“乱世之时,这梨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这个许衡,史称自幼好学,后得程朱书,…  相似文献   

9.
马军 《湖南文史》2011,(9):69-69
“驴肉火烧”是冀中大地的特色小吃,历史悠久,已成了河北的名片和街头的一道风景。到了这里不吃上几个“驴肉火烧”,就好像去杭州不游西湖,到西安不览大雁塔一样。  相似文献   

10.
“驴肉火烧”是冀中大地的特色小吃,历史悠久,已成了河北的名片和街头的一道风景。到了这里不吃上几个“驴肉火烧”,就好像去杭州不游西湖,到西安不览大雁塔一样。  相似文献   

11.
张国华 《文史月刊》2008,(12):69-70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所谓“人是铁舨是钢,一顿不吃饿,导慌”是也。我今年62岁,从我记事起,至今已有50余年,50多年来,我亲历、亲睹、亲闻了“吃”的变化。一、从吃饭数量上看饥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由于之前连年的战争,粮食消耗过大,往往寅吃卯粮。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华遗产》2010,(9):8-8
“九寨沟的老百姓信奉苯教,不杀生也不吃鱼,他们认为河里的鱼都是神仙。九寨沟这才有了不曾遭受污染的水,有了千万年来留存下来的人间仙境。”  相似文献   

13.
为你一哭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4,(21):111-111
农民大哥是被他妹妹“押”来相亲的。一切问题。他的回答都在三五个字以内。“您今年多大了?”“59。”“到我们这儿来相亲肯定是单身啦,那您是什么情况?离异、丧偶还是一直没结婚?”“丧偶”“哦,这位大哥比较害羞哈,不要紧,别紧张。您丧偶几年啦?”“5年。”  相似文献   

14.
应春节之景,这期的内容为“发酵食品”。“发酵?”,不少人听到这两个字先是一愣,然后便一脸茫然。于是我说:“炒菜搁酱油吗?”“搁。”“拌面用大酱吗?…‘用。…‘喝粥就酱菜吗?“‘当然。”好了,“酱油、大酱、腌菜就都是发酵食品。…‘哦,这个呀……”听话的人眉头一松,神情立时盎然起来。  相似文献   

15.
《华夏人文地理》2014,(2):182-182
植物能看到什么?植物能嗅到什么?植物能听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小孩也许会问。大人呢?“网上去查”。“百度都有”——好奇心没有了。当然对于“无用”的问题也不会去探究,也就不会给出答案了。  相似文献   

16.
丢钱包记     
中午,单位的前台姑娘打来电话问:“你钱包丢了吗?”我第一反应:“啊?没有啊!”“那会不会是骗子?”姑娘简单介绍,有一个人打电话到单位前台,说他捡到了我的钱包.里面有我的身份证、银行卡引名片。  相似文献   

17.
小李要移民到美国,领导问他:“你对你的工资不满意吗?” 小李说:“满意。” “对你的住房不满意?” “满意。” “那是上网环境不满意?” “也满意。” “对医疗,孩子上学不满意?” “都满意!”  相似文献   

18.
泡妞叫“转马达”,打架叫“开片”,这些连如今的广州人也听不懂的广州话是什么时候“发明”的?鸽子的羽毛颜色有黑有蓝,为什么没有人叫黑鸽、蓝鸽呢?广州的莲香楼酒家为何不叫“荷香楼”?为什么称苦瓜为“凉瓜”、“猪肝”为“猪润”? 土话——市井生活的缩影,隐藏着幽默,双关,暗示,说起来另有一种味道。  相似文献   

19.
史耀增  张敬梓  沈宇 《旅游》2008,(5):70-75
人常说:“不吃踅面,不看线(戏),不算到过合阳县”。合阳是陕西渭北高原、黄河岸边神奇而古老的县城。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线腔木偶戏、跳戏、上锣鼓、面花等民间艺术,无不闪耀着灿若星河的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20.
魏挺 《收藏家》2009,(5):97-98
网络时代的特点是信息的飞速传播。故宫博物院玉器专家张寿山在“横店发现国宝级文物”这一信息似乎在顷刻问传遍了大江南北。笔者是随行人员之一,即时也收到了很多电话和信息,诸如“是真的吗?”“可能吗?”“奇迹又发生在横店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