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信访史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信访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社会史和政治体制改革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信访史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总体而言,研究依然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分歧也随之出现。由于在信访史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如信访史的基本概念至今尚不明确、信访史的历史分期亦存在分歧等,从而阻碍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往,我国学者在研究西方历史哲学时,遵照沃尔什的划分,将历史哲学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两大块。前者有黑格尔、斯宾格勒、汤因比等学者,后者在国人中知名度大的便是克罗齐与柯林武德。这其中不乏他们相应的代表作‘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和《历史的观念》都有中译本的缘故。对西方历史哲学有所了解的人,几乎都同时知道克罗齐的论断“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和柯林武德的论断“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我看来,克罗齐与柯林武德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历史哲学领域内并驾齐驱的两位大师,相信在许多人眼中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张海鹏先生认为,中国近代有两个基本问题,民主革命和近代化问题。《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分土地,涉及民生革命的核心问题,而《资政新篇》又提出中国全面近代化的基本设想,虽然都没有实行,但提出的问题和基本方向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因此太平天国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历史学家从两个方面进行严肃的历史思考。一方面,深入开展我国历史上自然环境变迁和灾害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从世界文明的角度去研究.了解20世纪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人文成果,加深对环境伦理和自然哲学的认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就是探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问题不能脱离一定的杜会生产关系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为中介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合乎生态规律,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全面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全人类解放的基本标准之一。在加强环境伦理的研究中,我们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与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现实相结合,特别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台,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客观性\"是历史学科独立的基础,但是历史的客观性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有所不同。由于历史活动中必须要有人的参与,历史研究是关于人类的活动历史研究。这样就无法完全的排除主观性的的存在。但是历史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鉴别运用,在历史叙述中保持客观公正,对史学思潮辩证对待,提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史学家在进行历史研究中应该持有的学术的良知和史学技艺。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文明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历史是什么,历史学家卡尔继续着历史是什么的千年话题,他进行了大量的具体的历史研究,通过研究历史的核心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回答了历史是什么这一史学理论的著名难题。本文试对他的研究过程剖析,以便揭示他研究历史的方法,从而能更深入地研究历史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水经·渭水注》中的“三谷水”、 “六谷水”和“五溪水”的标点、黑水源水“三泉”的标点、成纪水 伏流、磻溪水瀑布、“桃花水出船槃”的标点及其相关问题、所 谓的“余水”、霸水故渠及其作用等若干涉及历史水文地理的 问题,对于旧说多有是正,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 看法。 相似文献
8.
焦润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13(2):1-12
本文对朝鲜、韩国学者提出的某些历史疆域归属理论进行探讨。认为“以原始先民活动范围判定疆域归属”论、“以统治阶级族属判定国家归属”论、“以现代居民的祖先族属判定国家历史疆域归属”论等历史疆域归属理论,从国际法的角度看,都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符合史实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 ,学校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校史编研也应运而生。经过 2 0多年的努力 ,校史编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已经成为当代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步入 2 1世纪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校史编研也面临着提高编研水平、调整研究方向和与国际上先进高等学校院校研究接轨等多重任务 ,今后校史编研工作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史研究中的文献史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史研究需要搜集、整理、考证和利用文献史料。搜集史料要求“全”,整理史料要求“实”,考证史料要求“真”,利用史料要求“准”,这些直接关系到所出研究成果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质量。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类型多种,既包括有关的文件和档案、文集和文稿、报纸和新闻稿、定期刊物、纪实和回忆、资料汇编,又涉及地方史志、史学史料、国外资料、批判研究资料。就此文献史料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考察和具体分析,可加深对其真实性、政治性和现实性的认识。建国后,学术界十分重视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工作:搜集相当广泛,整理比较系统,考证多有创新,利用成效显著。倘能对此丰富实践继续给予理论上的总结,无论对于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学的学科建设,乃至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对中西历史进行比较研究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学术工作,学者们对其可行性和方法论尚未给出清楚系统的说明。比较史学是否可以成为像比较文学和比较法学这样为学界所公认的成熟学科还有待学者们的研究实践来证明。以中西法制史上刑罚的宽免为例,历史研究的对观或对照方法在某些个案研究中会有拓宽视野和思路的作用;而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流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的质疑性分析,我们发现,另一种可行的同时又是宏观的历史比较研究可以是超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社会科学研究。至少,这样一种宏观的思维将会帮助我们突破一些陈旧和可能错误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5.
16.
发生学方法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学方法兴起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随后被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采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使这一方法走向科学,从而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发生学方法。它是对现实及其发生前提和发生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它是历史研究的唯一方法。这对我们加深理解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理论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边疆的界定问题 ,在 2 0世纪 90年代以前 ,我们往往只提陆疆 ,在这以后有所改变 ,增加了海疆的概念。我们在观察边疆地区的时候一定要历史地看 ,中国疆域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延续性和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边疆的重要战略地位不仅体现在边疆地区是国防的前线、改革开放的前沿 ,还体现在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对国史研究中争论较大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中,有很多问题一直争论较大,有的问题也很敏感。但既然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就应该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力争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自李大钊开始传播唯物史观,此后经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的努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结合,显示出自己建构研究中国历史体系的规模和力量,因而20世纪把中国史学推向了新阶段。建国后17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虽然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成绩仍是主要的,主要表现在:以唯物史观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得到坚持,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领域以及大规模整理历史文献等方面都有重要成果;1958年以后教条化严重泛滥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挺身而出进行抵制,一批熟悉历史考证的学者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使史学达到新的境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过批判和反思极“左”路线危害,解放思想,史学出现了开拓进取、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