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石塔简述我国目前已知北凉时期的石塔共有十四座,发现于属北凉时期的河西走廊及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所以学术界称其为“北凉石塔”。①在这些石塔中,有明确纪年或残存部分纪年的共七座:敦煌吉德(玄始十五年,426年)石塔。酒泉马德惠承阳(承光)二H年(426年)石塔。酒泉高善穆承玄元年(428年)石塔。酒泉田弘承玄二年(429年)石塔。酒泉白双缘禾(延和)三年(434年)石塔。敦煌索阿后缘禾(延和)四年(435年)石塔。酒泉程段儿太缘(太延)二年(436年)石塔。另外七座为无纪年或纪年残损者:武威石塔酒泉残塔段敦煌沙山石塔…  相似文献   

2.
五凉政权之一的北凉沮渠氏最为崇佛,其时佛教亦 最盛,代表了佛教东传的一个关键阶段。其石塔的风格具体地反映了 佛教这一外来宗教和中国传统宗教融合,逐渐中国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姜熺静  徐勇 《敦煌学辑刊》2008,1(1):175-180
一 在冰凉地区发现5世纪前半叶所建的奉献塔,其中有十余座被称为北凉石塔.这些塔外形上具有共同的特征,大都发现于以敦煌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4.
敦煌市博物馆藏三件北凉石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市博物馆现藏3件北凉石塔。其中两件虽然曾在一些文章中被提到,但由于全面资料未正式发表,因此人们在引用时多有失误;另一件还从未披露过。现一并介绍如下。一沙山塔解放前出土于敦煌市城南戈壁边一座传为元代的土塔内,曾被驻扎敦煌的马步芳部队拿走,后由当地农民措资赎回,重新砌在土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学者古正美先生对于印度、中亚以及中国佛教史上的转轮王思想很有研究.她在敦煌研究院1987年召开的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上提交的论文是《再谈宿白的凉州模式》,在该院1990年召开的敦煌学国际学术会上提交的论文是《法王塔雀离浮图及北凉石塔》.在这两篇论文中,古先生都是以转轮圣王思想解释北凉佛教与北凉石塔,论点新颖,给人以启迪.但对有关北凉石塔的一些问题,我有不同看法,仅此提出,请教于古先生并诸方家.不妥之处,望予指正.  相似文献   

6.
彭建兵 《敦煌学辑刊》2009,4(4):140-146
本文主要从石塔供养人及其发愿目的、石塔修造者、佛教结社、石塔存放处所等方面来考察敦煌杂密信仰的民间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北凉时期,杂密信仰在敦煌民间十分流行。  相似文献   

7.
一索阿俊塔美国克林富兰艺术博物馆,于1990年从美国J·H韦德基金会购得一件北凉石塔,藏品号为CMA90·84,曾在1991年的《克林富兰艺术博物馆简讯》中作了报道,1994年该馆对这件石塔又作了简要介绍,全面资料未公布。笔者承蒙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艺术史系阿部贤次先生提供照片复印件,后又承蒙克林富兰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副馆长J·K威尔逊先生提供石塔全面照片和介绍文章,现据二位先生提供的照片和资料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博物馆当年展出的一座北魏石造像塔,是参观颇感兴趣的一件佛教艺术品。造像塔原出土于陇东高原的庄浪县,后调至省博物馆。庄浪是陇东平凉地区的一个中等县,因境内有庄山水浪而得名,为陇东像石佛教艺术(包括石刻与造像塔等)保存较多的一个县。现展出于省博的此造像塔无纪年铭,但从造像型式、题材及佛与菩萨的风格来看,应是北魏孝帝改制之后的作品。其主要依据是造像皆为“秀骨清相”、“褒衣博带”式。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9,(7)
正5世纪初写本白麻纸25×47cm预展时间:7月12-13日拍卖时间:7月14日下午3时展拍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街9号湖南大厦10层B厅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多次发现“缘禾”年号,最早的在缘禾三年,最晚的属缘禾十年。与这些文书同墓出土的有“真兴”、“义和”年号,分别为十六国时期夏赫连勃勃、北凉沮渠蒙逊的纪年,可以断定缘禾纪年与此约略相近。综纳关于“缘禾”年号的讨论,其干支正好与北魏“延和”年号相符,一度管辖高昌地区(今吐鲁番)的北凉曾奉行北魏正朔,“缘禾”,是“延和”的不同写法。本文拟对高昌地区奉行缘禾纪年的时间及有关史实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相山石塔原名普庵定光石塔,因其座落在崇仁县相山镇苔卅村东郊,所以乡里人称其为“苔州塔”。1987年12月28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新公布第一、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按标准化、规范化定名,因该塔座落在相山镇正名为“根山石塔”;时代定“明”。早在1982年抚州地区文物普查工作中,该塔使被列为重点项目;1983年3月,崇仁县参与过该县文物普查的同志根据普查资料编出了《崇仁县文物志》油印送审稿,其中对该塔有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明代普庵定光古塔座落在凤岗公社凤岗大队苔州村东头原通宜黄的古道旁…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5,(1)
<正>西周楚公编钟,据现有资料看,仅发现楚公逆、楚公两位楚国国君铸造的编钟。楚公逆钟在宋代就有发现,著录于《钟鼎款识》,原书虽称为镈,但学者们已指出其为一件甬钟[1]。另一次重要发现为1993年山西北赵晋侯墓地晋穆侯墓(M64)出土的一套楚公逆编钟[2]。楚公钟目前仅见5件,其中3件收藏于日本泉屋  相似文献   

13.
马蹄寺石窟群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由千佛洞、马蹄南寺、北寺、上、中、下观音洞、金塔寺七个部分组成。石窟开凿在张掖市以南62公里绵延的祁连山北麓。除保存有自十六国北凉——清各朝代精美的壁画和塑像外,在马蹄南寺、北寺,尤其是在窟区北段的陡壁上浮雕着形状各异、大小错落有致的精美佛塔87座。从塔的形制、结构和艺术风格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4.
敦煌俗文学作品中所见因缘源出佛经,但又异于佛经中最初之因缘。作为讲唱类作品,敦煌因缘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佛教戏剧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出现的音声符号、舞台提示及分角配词已经在外观上显示出佛教戏剧早期剧本的原始面相,在故事内容叙述方面,敦煌因缘戏剧性地处理情节,艺术性地设置关目,则将佛教故事从简单的叙事逐步推进到复杂的表演阶段。敦煌写卷中此类用于表演的早期脚本的出现,从文本外观和具体内容上进一步印证了后世戏剧与唐五代说唱伎艺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也印证了敦煌因缘与佛教戏剧之间存在因承关系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论子龙大鼎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子龙大鼎,通耳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在商代的青铜圆鼎中是最大的。鼎不仅形体庞伟,而且铸作精细,保存良好,确系可与后母戊大方鼎比美的重器。这件大鼎仅有出土情况的记录,传说于一二次世界大战间流到日本,为一企业家据有,后转属收藏中国青铜器的千石唯司,很少有学者  相似文献   

16.
<正> 1907年斯坦因在甘肃省敦煌附近T·ⅩⅢ·a号长城烽燧遗址获粟特文古信札8封,引起中外学者广泛关注,其中的《二号信札》经过学者们多方努力终于解读成功。集诸家大成者为匈牙利学者哈尔玛塔(J·Harmatta),《二号信札》之汉译全文目前已有两种。关于信札断代问题国内外学者发表了一系列论  相似文献   

17.
宝鸡北首岭遗址是继半坡遗址之后发掘的又一处大型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对原始社会许多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一张忠培先生在1987年第1期《考古学报》《齐家文化研究》(上)一文中指出:“考古文化分期,是探讨考古文化渊流、关系及社会制度诸问题的前题”,“是人们对考古文化演变过程中的质变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春秋战国的玻璃器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器(也叫琉璃器),在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的广大区域内都有出土。本文就这一时期玻璃器的分布地区和出土情况、器形和纹饰、年代和演变,以及我国玻璃器的起源等问题,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藏品排架及有关问题探析傅玉芳,张建民博物馆藏品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中心环节,而藏品的科学排架,又是藏品库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藏品只有经过科学的排架,才便于提取和归还原位,才便于核对和清点,才有利于藏品的安全和保卫。为此,...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殷墟甲骨出土一百周年。为纪念龟卜的礼制在中国历史上有悠长的光辉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甚有探索它神秘性之渊源的必要。一远古的龟甲和玉龟现在所知出土文物中最古的龟甲,要算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的龟甲,原物现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细心观察,龟的“千里路”非常清晰,两翼似经过专人(龟人)攻治,有一钻孔,好像当时曾进行占卜手续。遗物年代属仰韶期,距今约7500~8000年(经~(14)C测定,树轮校正)。龟的腹甲上面刻(?)、日二文,涂朱。另有(?)一文则镌于背甲上。墓主人为一壮年人,失去头颅,随葬品有一叉形骨器和八个龟甲,内贮石子,又两枝七孔鸟骨制的雌雄双笛,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