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庶吉士制为明代所首创,它既是历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延伸,也是明代翰林院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庶吉士的选拔教习是皇朝“储才馆阁”,培养高级文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岑沫 《文史春秋》2009,(4):19-35
明建文帝朱允坟(1377-?),生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二月初五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孙,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继承了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登基次年改元建文元年,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逊国,在位4年,史称“建文帝”。明朝无谥号,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追谥“恭惠闵皇帝”,故又称“明惠帝”。  相似文献   

3.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七月,朱元璋据应天(今南京),称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置僚佐。”同时,“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至正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在平定陈友谅后,即吴王位。“命江西行省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宝钱,大小五等钱式。”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  相似文献   

4.
明代史官与起居注之间的关系,是个值得考察的问题。明早在立国之前已设立了起居注,“甲辰年三月丁卯置起居注,以宋濂、魏观为之,日侍左右,记言动”,并负有规谏君主的职责:“要在训忠纳诲,改主于无过之地,而后为尽职”。由于此时明代尚未设史官,起居注还承担编纂史籍的任务,如乙巳年六月,太祖曾命起居注滕毅、杨训文“集古无道之君,若夏桀、商纣、秦始皇、隋炀帝所行之事以进。”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吴元年五月己亥置翰林院时才结束。翰林院中的修撰、编修、检讨时称史官,以记事纂史为任。自此,起居注才专司记注起居、规谏君主的任务,②初,…  相似文献   

5.
李坚 《安徽钱币》2006,(4):44-44,32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正月,朱元璋始称吴元年。吴二年正月己亥,朱元璋称帝,定天下之号日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建国初期,曾大量铸造洪武通宝铜币,由于铜钱不便运转,商贾又有元代用钞的习惯,而白银当时尚未能成为普遍使用的贷币。于是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设宝钞提举司。八年,命中书省诏造大明通行宝钞(简称大明宝钞)。  相似文献   

6.
<正>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曾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等职,去世后朝廷追赐太子少保,溢号“文简”,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黄佐(1490—1566),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希斋,一号太霞子,晚号泰泉先生,曾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广西学政、南京国子监祭酒、少詹事等职,去世后朝廷追赐谥号“文裕”。黄佐生活在明代风云变幻、国运多故的时期。正德朝的败政、嘉靖朝的乱政,  相似文献   

7.
杨升庵故里活动考张德全杨升庵(1488-1559年),名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正德六年(151年)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年),因“议大礼”事件得罪明世宗嘉靖皇帝,被终身充军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市)...  相似文献   

8.
一、“白云碑记”碑安福县博物馆近期征集到“白云碑记”青石碑一方。该碑刻于明成化八年(公元1473年)王辰春月。碑由明通议大夫、南京国子监祭酒、进大常寺卿兼翰林院待读学士、掌詹事府事、国史副总裁、知经筵官致仕台北吴节、与俭撰文;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前翰林院学士浮山李绍、克述篆额;资善大夫、云南布政使、前都给事中湖溪路壁、斐资书丹。现将碑记文录下:安成称安国,自白云禅寺始。案本寺实录载:唐天宝元年,祖师大空观须创基于城南仁风桥,其徒曰:明霞、编瑞实相成之。天宝十四年钦除D山长老大辩来此住持,请额敕踢匾日…  相似文献   

9.
多卷本《中国通史·明史卷》题记本卷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老时期明代的历史。明代,起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亡于崇祯帝十七年(公元1644)。它是继秦、汉、隋、唐、宋、元之后又一个统一的皇朝。明代有许多新的东西是以前所没有的,这表明了它在历史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赵超 《文博》2009,(2):52-56
汉景帝阳陵帝陵封土南面现存两方分别树立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和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皇帝派遣大臣.祀汉景帝后所立载有御制祝文的碑刻。通过对碑刻内容和相关人物的考证,结合明代对古帝王的祭祀制度,分析西汉王朝和文景之治特别是汉景帝在明代帝王心中的形象与地位,以此折射出明代对待古帝王的态度和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时对这两方碑刻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奇特的明代帝陵──显陵的建筑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显陵的由来与兴建1.宗藩继统,支系变正统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代最昏庸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病死于豹房。武宗一生荒淫,膝下无子,临终之前,也未留下遗诏,只是让太监转告,请他母亲慈寿皇太后与内阁辅臣商议皇位的继承人。经内阁首辅杨延和与太后协商,决定“遵奉祖(朱元璋)训兄终弟及”,宣诏“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朱)厚嗣皇帝位。”(明·谈迁《国榷》卷51)以武宗遗诏的形式将这一决定颁发下去。这纸遗诏,只强调了“兄终弟及”的祖训,并未考虑到朱厚照与朱厚只是叔伯兄弟,也未强调朱厚要过继…  相似文献   

12.
明代御史     
明代御史官七品,级别与外任知县同,但由于被朱元璋用来充当朝廷耳目和鹰犬,“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吴晗《朱元璋传》),责任较前代为重。中叶后,御史一职炙手可热,人人垂涎。明末沈德符在《野获编》中说,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时,诸吉士仆人“则计日以眄言路(科道),惟恐为史官之隶人。此辈就中,又以乌府(又称乌台,即都察院)为第一。闻  相似文献   

13.
刘敞(1019-1068年).字原父.北京临江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曾拜翰林院侍读学士.集贤院学士。他自小博览群书。“读书心语理解”.尤爱治史,“治之乃精”,负有盛名。欧阳修每于书有疑.则“折简来问”,膺服其博①。世称为“公是先生”。刘敞仕宦20载,广泛搜集先秦彝鼎.考释铭文,发现历史上现实中灼夏商周“三代制度与先儒所说不同②”测以金石证经补史.掀起一股“寺石”之风,轰动朝野.影响及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台湾学者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中说,金石学“为世所重.盖敞(刘敞)之力…  相似文献   

14.
小议明代后妃外戚干政不烈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中 《史学月刊》2001,(6):145-147
鉴于汉唐宦官和后妃外戚交相干政之祸,为了子孙的江山永固,明太祖绞尽脑汁制定了许多“铁”的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国朝献征录》卷一一七,《王振始末》),“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明史·后妃传》),但有明一代,宦官为患之烈较之汉唐,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后妃及外戚势力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本文拟从明代有关制度(亦即源头)入手加以论述。通过检索有关史料,笔者以为其原因在于:一是太祖朱元璋立祖训,历代贤后倡扬女教并以身作则,大臣则有据祖训严防后妃外戚干政的…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皇陵共有六处,即:祖陵、皇陵、孝陵、十三陵、显陵、景帝陵。其所葬者包括生前未称帝死后追认的。 祖陵,在江苏泗洪县。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后,立即追尊高祖、曾祖、祖父为皇帝。并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命皇太子朱标率大臣赴祖籍泗州(今江苏省泗洪)城北杨家墩建造陵墓,将三代帝、后的衣冠葬于此,即明祖陵。 皇陵,在安徽凤阳。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园,在神道口之南有一高大的石碑,碑额篆刻“大明皇陵之碑”,其碑文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 孝陵,位于南京钟山之阳,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规模宏大。 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县。是自明代第三帝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的教育思想与明初的教育发展万明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在有明之初即“谓天下可以马上得,不可以马上治,于是大兴文教,宠四方。”①他总结历朝封建统治的经验教训,建立起明代教育体制的整体架构。其教育思想,推动了明初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特色。一早...  相似文献   

17.
略论明代翰林院与内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极端君权专制的产物,是历史上翰林侍从潜在的行政职能被高度延伸和膨胀而最终形成的。明代翰林院与内阁的关系,一方面,内阁是在翰林院的母体中孕育的。另一方面,翰林院成为明代官僚进入内阁的进身阶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成为一种官僚制度。本文试就这二方面的内容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徵明(1470—1559年),明代画家,"吴门四家"之一,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翰林院待诏。一生致力于绘画和书法创作,擅画山水、人物和花鸟、竹果。山水文秀清雅,所作青绿山水则用笔细劲秀润,设色古雅厚重。常作意笔兰、竹、也作菊、水仙,花鸟、兰竹画秀逸灵活,格调清丽雅致,画兰最为著名,秀丽婉润,有"文兰"之誉。书法俊迈奔放、  相似文献   

19.
一、明代南京城墙的修筑明初京都南京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具体运用的结果。早在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冬十二月即在城北修筑龙湾虎口城,以抵御北方来敌。真正大规模的营建是从至正二十六年秋八月改筑应天城开始的,以后便连年不断,“洪武二年九月始建新城”“、“(洪武四年)冬十月修京师城垣”、“(六年)六月修筑京师”、“洪武十七年三月丁卯修筑京城仪凤门”“,直至洪武十九年(1386年)“冬十二月造通济、聚宝、三山、洪武等门,新筑后湖城”“才算告成。这样,一座长达33.676公里的城墙从此盘绕于钟…  相似文献   

20.
明藩王婚配制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明二百余年,自朱元璋十六子宁王朱权“水乐元年三月初二日移国江西南昌府”始,江西境内先后封建宁、淮、益三藩、宁王传祚五世至朱宸濠“正德十四年反逆伏诛”国除,淮王传嗣九世,益王则传国八世,与明室共荣枯.“贤愚杂出”.生息蕃衍王子王孙及郡主县主无算,现据江西历年出土的明三藩王室墓志,对明藩王婚配制度略作勾稽隅证,或举一反三,有裨于明藩王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