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警惕比附史学,认真研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戚其章《安徽史学》办得不错,是一份很有特色的刊物。两年前,我在一篇题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短文里已经谈过,不再重复(见《安徽史学》1994年第1期)。刚才听了各位同行先进的发言,颇受启发,也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
治史四要素     
治史四要素戴逸《安徽史学》办得很好。我记得“文化大革命”以前,《安徽史学》就有了,起初刊名为《安徽史学通讯》。当时全国省一级的史学刊物还是极少的,所以安徽办历史刊物是有传统的。我那个时候经常看《安徽史学》,因为那个时候刊物比较少,除了《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3.
增广阅历,充满信心贾熟村我跟《安徽史学》关系是比较多的,也可以说是有点缘份吧。刚才陆方先生说,他的成长过程跟《安徽史学》有很大关系,我跟陆方同志有点类似。我的文章也有不少是在《安徽史学》发表的,到现在发了多少,我自己也弄不清楚。外边的人都很惊奇。说《...  相似文献   

4.
《安徽史学》复刊10周年回顾原《安徽史学》副主编杨雨润我最近听说,《安徽史学》已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后来,我又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上看到一篇文章,它介绍了核心期刊的测定标准与方法,我这才明白所谓核心期刊走指在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5.
三点体会     
三点体会王汝丰非常感谢《安徽史学》编辑部邀我参加座谈会。但今天座谈的题目是关于历史学治学方面的问题。又感到惶愧不安,因为在座的我的老师和各位学长,治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我自己虽然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而治学方面成绩甚微,更少心得,惭愧不已。实在很难...  相似文献   

6.
创刊词     
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安徽史学》創刊了。《安徽史学》的前身是《安徽历史学报》和《安徽史学通訊》。这两个刊物自1957年10月创刊以来,对推动本省历史科学的研究,曾起过一定作用。现在为了集中力量进一步办好刊物,使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設服务,特将《学报》和《通訊》合併改刊为《安徽史学》。本刊是一个面向全国发行的地方性历史刊物。在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它将对本省的历史开展研究和討论,反映本省史学界和国内有关安徽历史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本省历史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为本省青年史学工作者和对史学有兴趣的同  相似文献   

7.
我们根据安徽省、府、州、县志记载,将我省历史上近千年来的自然災害资料,作了系统的整理,并已分别发表过以下三篇: 一、《安徽地区历代旱災情况》(《史学工作通讯》1957年第二期。《安徽史学通讯》前身); 二、《安徽地区地震历史记载初步整理》(《安徽史学通讯》总第10期,本刊的前身); 三、《安徽地区蝗災历史记载初步整理》(同上)。现在再将我省风、雹、雪、霜災害的资料整理出来,提供气象台、站以及有关建设事业部门参考。本文所取资料,是公元982年至1949年的将近千年的历史记载,但由于资料来源只限于本省旧的志书,所以内容很不完备,特别是早期卽10世纪至15世纪初这一段时期的资料更少,请有关方面在研究此项问题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正初冬时节,我借陈其泰教授来山东大学讲学的机会,有幸对他进行了一次早已期盼的采访。陈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史学史教学和研究多年,撰著有《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清代公羊学》、《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等著作多部,又主编有《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在学界很有影响。这次,他是应山东大  相似文献   

9.
知旧创新     
知旧创新张振很抱歉。《安徽史学》我很长时间没有看过,这等于使自己失去了从这个有影响的核心期刊中学习的机会。实在太可惜了。谢谢你们送给我今年这四期,我一定要好好阅读。算是补补课吧。以后希望能按期读下去。现在我们的刊物很多,新书也多,即使都想看恐怕也看不...  相似文献   

10.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山东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戚其章《安徽史学》是我喜爱阅读的学术刊物之一。作为它的一位老读者,对其所刊载的文章不能说每篇必读,也是每期必读的。《安徽史学》是一份文风谨严且颇具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它仍然坚持繁荣...  相似文献   

11.
当我手捧着大16开装帧朴素美观的《史学月刊》时,就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阅读薄薄的《新史学通讯》时的情景。那时全国历史学刊物寥若晨星,仅有《新史学通讯》和天津《历史教学》,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才有《历史研究》的创办。到后来也只有《安徽史学通讯》、《光明日报·史学》专栏等。而《文史哲》、《新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则纲先生,安徽枞阳县人。生于1892年,逝世于1977年,是我省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他毕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和历史的教学、研究工作,著有《史学通论》、《史学论丛》、《始祖的诞生与图腾》,《革命大事年表》和《安徽历史述要》等书,不论在历史科学理论和安徽地方历史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史学遗产和史学研究——读《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书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前,白寿彝同志曾撰写《谈史学遗产》(载《学步集》页129—154)一文。今年,他又在《史学史研究》季刊上,连续发表四篇《谈史学遗产答客问》。我认为,作者关于史学遗产的许多见解,对推进我们的史学研究工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历史遗产和史学遗产“我们的史学工作者注意一般的历史遗产比较多,注意史学遗产还很不够”。这种情况,今天还是存在的。在这里,作者提出了“历史遗产”和“史学遗产”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在《李鸿章全集》第二次编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欧远方各位远道而来的先生们参加此项工作的同志们:很高兴今天来参加这个会,首先要感谢戴逸先生来主持这项大工程,和在座的各位近代史专家相比,我对李鸿章没有多少研究,只是随便谈点感想。一年前听到《李鸿章全集》要在我...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今天到这里来学习,我很高兴。在这里,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想就如何学习史学史的问题讲几句话。首先,想谈谈历史、史学、史学史的关系。历史指客观存在的历史,我们一般所说的历史,多是指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历史发展到了一定时期,就逐渐有了史学。史学的产生,意味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要求了解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了,尽管这种要求是很原始的,很初步的,但这标志着人类对于自己的历史形成的一种自觉的反省。史学史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又一个阶段。这是在经过若干长时间后,在  相似文献   

16.
周祥森 《史学月刊》2002,(6):128-128
4月14-18日,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主办了“史学期刊发展研讨会”。应邀前来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社理论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报刊复印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史学史研究》,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吉林大学《史学集刊》,山东大学《史哲》,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江汉论坛》,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史学》,厦门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期刊,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河南大学历史化学院等单位的20多位代表,《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林》等刊物的代表因故未能出席会议,但对举办这样一次会议都表示支持和赞同。这是建国以来史学期刊界第一次举行这样的联谊会。  相似文献   

17.
治学要老老实实、踏踏实实陆方我与《安徽史学》关系密切,它对我帮助很大,给我发表了许多文章,同时编辑部还一期不拉地把它寄给我,提供我学习。近年来《安徽史学》评为全国中文核心刊物,说明它的质量为读者及有关部门认可,我愿大家努力工作,越办越好!谈到“治学”...  相似文献   

18.
《史学月刊》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喜欢并经常阅读的刊物之一。它不仅给我以知识,还扩大了我的治学视野。《史学月刊》的前身是《新史学通讯》,是我国著名学者创办的。当时史学刊物很少,在河南省有《新史学通讯》,在天津有《历史教学》。新史学从那时进入我的记忆。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才有今日的收获,《史学月刊》成为我国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安徽人,且又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我为《安徽史学》的复刊感到特别的高兴。当然,我亦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支持这个刊物。下面,我想讲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安徽史学》复刊启事提出的“四性”,依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谈史学评论》的短文(见1985年5月27日《光明日报》),就史学的社会目的和史学自身的发展等问题,讲了我对史学评论之重要性的一些看法。现在,乘《安徽史学》组织史学评论专题讨论之便,我想就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关系,讲几点肤浅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