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 《南京史志》2011,(18):41-42
【案例】丁丁:男,3岁,身体发育正常,小班幼儿。父母均为初中文化,爸爸经营一个小企业,很少有时间陪他,妈妈在家专门照顾他。丁丁的爷爷奶奶特别疼爱这个孙子,事事依着他,常常担心丁丁被别的孩子欺负,所以很少让丁丁和其他小朋友玩,凡事都帮丁丁做。入园一周了,丁丁还是哭闹不止,在幼儿园不吃、不喝、不睡。  相似文献   

2.
北京某区近期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让人担忧,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心酸和悲凉的调查结果,家长尤其是母亲给予了孩子最多最大的爱,但是孩子给予家长尤其是母亲的却是强烈的反感。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单积金 《南京史志》2022,(24):81-83
<正>常常听到这些话“儿子不愿意见到我,一回家就钻进自己的屋,还不让我进”“女儿太磨蹭,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做什么都得催,我都快疯了”“孩子那么聪明,就是学习不好,我到底该怎么办”等,这些教育难题都让父母特别着急、特别焦虑。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成为科学育儿的智慧父母呢?一、智慧父母懂得用爱哺育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吗?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有条件吗?答案却是不确定的。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对孩子做到真正的滋养。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宽容     
爸爸对我的教育可谓是不同寻常。别的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在学校中的表现等等,不让孩子有玩的时间。而我呢?则在紧张的学习中既学得轻松又玩得痛快!这当然要归功于爸爸的教育。谁也看不出不太爱说话的爸爸对教育还蛮有一套的嘛! 让孩子喜欢教育。爸爸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喜欢教育本身,让我们认为受教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爸爸每天早餐都和我们在一起,下午放学后,也和我们在一起,听我们讲一些学校里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孩子贪玩,你怎么办?引导孩子玩出名堂来,这是家长和老师的能耐。年仅14岁的方怀敏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他不仅玩出了“读弧圆规”这一国家专利,而且还玩出了近80项的小制作、小发明;学习成绩也一直是全班前10名。方怀敏的父母回忆道:“这孩子坐摇篮时,就爱玩、好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他对有颜色的东西感兴趣,就找一些彩色纸让他撕着玩,还在他摇篮上方悬挂一个彩色纸团。风吹得彩纸团晃来晃去,他的眼珠就跟着转来转去,不哭也不闹。我们就经常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逗他,训练他的手、眼和脑。”小敏的父亲是一位司机,他出车回  相似文献   

6.
妈妈们必须明白,单凭爸爸妈妈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帮助孩子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小孩子即使只有三五岁,也要有自己的世界,在自己创造的简单社会关系中成长。孩子与小伙伴们之间的相处也至关重要。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要“靠边站”。要让孩子在和小伙伴们相处时,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让孩子服从父母的想法,遵循父母的标准。有些事情大人永远无法教给孩子。陈明的孩子晨晨今年四岁,是个天生怕羞的小孩,父母以外的生人很难亲近,陈明也很担心晨晨过于依赖父母,不肯认识新朋友。一天在社区公园,他们认识了六岁的孩子明杰和他的妈妈,…  相似文献   

7.
爱,无处不在     
一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爱护花草的意识,一天,我特意带孩子来到公园。见花圃里一枝被人折断的花枝,便现场教育起孩子来:“花也是有感觉、有感情的,你伤了它,它也会疼的。”我又指着枝上的一滴露珠说:“你看,花在流泪呢。”“爸爸,你踩着小草了!”孩子突然提醒我。这时,我才发现,为了教育孩子爱花,自己竟在无意中踩进了草坪。“你踩着小草了!”这句简单的提醒,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爱是一颗无处不在的心,不要因为对落花的惋惜,而听不到小草的呻吟。二一次,坐公交车,一位白白胖胖的姑娘主动给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让了座。妇女坐下后,她怀里的…  相似文献   

8.
唐植群 《神州》2012,(22):342-342
孤儿是可怜的,有爸爸有妈妈的“孤儿”更可怜,为什么?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课文《小男孩》是当代作家魏志远所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完整地记述了只有9岁的主人公“小男孩”被妈妈当作出气筒,在妈妈的逼迫下去已和妈妈离婚的爸爸那里要生活费,即使亲生儿子找上门来,爸爸也不认他,爸爸抛弃了儿子,不给他生活费。小男孩无法面对妈妈,竟不敢回家,只得在外露宿,成了有爸有妈的“孤儿”。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由于父母离异而变得无依无靠、寂寞孤独的近似孤儿的形象,反映了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伤害和生活上带来的困苦。  相似文献   

9.
爸爸的手     
冬天又要来临了,我爸爸的手……我真的为他好担心好担心。爸爸下岗以后,一直在我家附近的一个道口给过路的人修理自行车。那是寒假的一个星期天早晨,我打开书包准备写作业,想起老师向我们介绍的一种练习册我还没买,妈妈又不在家,我只好去找爸爸。上了马路,转一道弯,前面就是爸爸的自行车摊了。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我从来没有在爸爸的车摊边向爸爸要过钱,不想去;不去,今天就买不成练习册。我看着爸爸正在为一个我这么大的学生模样的孩子补车胎,他将车胎取出,打足了气后将胎一部分一部分地按在身边的一盆清水里,我知道他这是  相似文献   

10.
咨询老师叫家长写出孩子的10个优点,的家长竟然一个也写不出来。平时对子的“关心”集中在学习上,一不满意,对孩非打即骂……这是江苏省妇联儿童教育专日前在进行家庭教育咨询时发现的问题。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女士一脸焦急地问如何让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她说自己初二的女儿太贪玩,不思学习,真担心她将考不上大学,无法立足社会。接着就数落了几条女儿的缺点,诸如顽皮、自尊意识太弱、星等。家庭教育专家叫她想想女儿的优点,纸上写下来。可这位女士还没想就脱口而出“她没有优点!”另一位母亲的儿子正上三级,她说孩子对学习没兴趣,一提学习…  相似文献   

11.
最近女儿同我说:“爸爸,丹卫的爸爸胡子这么长,像个野人!”我说:“丹卫爸爸是个书法家,字写得很棒的!”没想到女儿马上说:“我爸爸是个音乐家,我妈妈是个画家,比他们还厉害呢!”你看,我们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伟大”,我们应该更加关心孩子,让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偶像。  相似文献   

12.
手机     
正妈妈天生就爱担心,不仅担心爸爸,还爱担心我这个快13岁的女儿。第一次带手机上学的那天,身上还揣了三十多块钱,因为那天答应了和周琪、姜文文、赵玲她们一起去逛街。放学后,我和她们先在教室里写完作业,然后再去街上足足逛了半个小时,忽然手机响了,接通电话后才知道,妈妈和爸爸在家等我吃饭,我说还想再逛会儿,妈妈却非要我现  相似文献   

13.
《南京史志》2009,(5):24-25
让爱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播洒母亲节,作为纪念母亲的一个特殊节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让孩子树立起“天天都是母亲节”的观念,让爱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播洒。一是帮助孩子树立感恩心理。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些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更不懂得善解人意。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艰辛付出,平时让孩子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4.
儿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是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的年龄。说他不懂,他话说出来,却让你敬佩有加。比如,他二姨的两个孩子都比他大,却既不听话,学习也不行,二姨一来,除了诉苦,还是诉苦。他背着我们给二姨出上主意了:“是你的孩子,你总不能一个都不管吧?要不,你在他们两个当中挑一个好一点的,多用点心,好好培养,另外一个受他影响说不定也会变好的。”说他懂,他有时话说出来,又让人啼笑皆非。有一天,他看完电视后,问他妈说:“合肥可有妓院?舒城没有吧?”他妈就骂他:“小孩子胡说些什么?跟你学习有关吗?”他一板一眼道:“我在想,爸爸到现在都买…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看书,孩子一进家门,就大声喊道:“我明天秋游,给我钱买东西去。”我故作没听见,连头也没抬。“快给我钱啊!天黑了,东西就买不到了。”孩子一连说了几次,见我还不理睬,就跑到我身边,说:“爸爸,给我点钱吧。”孩子的语气缓和了许多。“我听见你说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叫‘爸爸’。”“爸爸,给我点钱吧。”孩子摇着我的手笑了。“说的还不对!”我也笑着对他说。“怎么不对?这次不是  相似文献   

16.
每当想起儿子的这句话时,我的内心便会涌起一阵阵说不出的感慨。在我儿子4岁半的时候,我决定让他学钢琴,因为怕他坚持不下来,在此之前我还特地给他上了钢琴试学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老师说“孩子适合学钢琴”,由于孩子表现出色,我很开心地把钢琴买了回来,同时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把钢琴学好、学下去。自从钢琴进了家门,我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和兴奋交织的境  相似文献   

17.
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是极有名的。民间有“三岁看老”的俗谚,这话是否适合孔融?那得看你怎么理解这个“让梨”的故事了。如果你觉得让梨体现了这孩子的孝悌谦让,那显然不适合,因为长大后孔融发表了许多怪诞、反人伦的议论。譬如他说,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就像东西放在容器里,一旦倒出,就和容器没关系了,所以并不用怎么感恩;至于父亲,更不值得一提,他之所以生我,不过是“情欲发耳”一别说在那个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即使今天,这话也极其刺耳。  相似文献   

18.
“不得不承认,我跟芸芸众生一样,一点都不特别。”台湾新晋杰出青年廖信忠说。他过了30岁,还没立起来又趴了下去。虽然他是受“拯救水深火热的大陆同胞”的教育长大,但让他“水深火热”的却是个上海女人。他“为爱走天涯”,屈居在上海青年旅馆里。  相似文献   

19.
三、四岁的孩子对待零食,真所谓老鼠爱大米,多多益善。我家茂茂也不例外,几乎每日都会围绕零食哭哭闹闹,说好给他一块饼干,他还要两块;说好给他一颗糖,他还要两颗,反正层层加码,不懂节制。家长朋友都有体会,这小小零食是孩子的快乐圆心,是孩子的甜蜜世界,时时与孩子相伴,因此,我有时也不忍心太蛮横地剥夺他这种小小的“乐趣”,看着了泪汪汪的眼睛,我左右为难。一日,我突然想到,我为什么不能通过零食从另一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于是,经过与茂茂“平等对话、民主协议”,并请奶奶作“公证”,还特别声明——零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不…  相似文献   

20.
张奉连 《南京史志》2009,(12):19-20
一脸的愁苦、一身的疲惫,这是李祥的妈妈贾惠玲给我的第一印象。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我一天到晚担心孩子,孩子一天到晚想我。我不能专心工作,他不能安心学习。张老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