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祖谟先生云:“事情总是创始者难。”(《论段氏说文解字注》)敦煌变文校勘释义先行者作的正是创始工作,因此创始者先行者校释中存在千虑一失是很自然的,对先行者所作的一些条目,几经推敲玩味,发现不无可商之处,于此略申管见,以期抛砖引玉,求精求是。《捉季布传文》“既交朱解来寻捉,有计隈衣出得身。”(五九页) 王重民先生校(重见简称“王校”。他仿此):“校记”[七八]云:“丁卷‘隈衣’作‘隈伊’,戊、辛两卷作‘隈依’。冯云:‘伊、依皆较衣好,隈应是偎之误’”。(七七页)作偎依?偎依成词,然词义于变文文义未安,故冯说仍未允洽。今谓隈衣、隈伊、偎依并系抄  相似文献   

2.
敦煌献自发现到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人们对其中变的研究可谓用力甚勤,在词语释义、字校勘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由于献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人们在考释、发掘词义时,仍然有一些词语未被准确地解释,在校勘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大型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等在编纂中,本应该收录变中出现的词语而未收,也使一些词条的例证晚于唐五代。本选取敦煌变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考释和校勘。  相似文献   

3.
4.
敦煌变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唱艺术是中国的优秀文化,在现知的我国最早的说唱艺术形式中的敦煌变文,对说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与后世的词话、弹词、鼓词等关系密切。敦煌变文是清光绪年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变文亦叫“变”,是“转变”的底本。“转变”是唐代的说唱艺术,“转”是说唱,“变”是奇异或是变写文体,“转变”即讲唱奇异的故事。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即是转变的底本,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艺术的重要资料,它对我国说唱艺术的影响极大。 散文与韵文交织、说与唱兼有是敦煌变文的主要特征。我国曲艺的起源一般认为始于唐代,虽然说先秦的…  相似文献   

5.
对敦煌牒中一批难词辨析确义,校正误字。这些词语与《汉语大词典》对比,它们有补充新义,纠正误释、提前时代等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在变文的整理、校勘、汇辑以及对变文这一文学类别的讨论和认识上,研究界争议颇多。本文试对以上所提方面作以梳理,以待后来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1997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了黄征教授和笔合作撰着的《敦煌变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受到学术界积极的评价。这部书是1992年向出版社交稿的。这些年来,笔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时发现该书有一些需要校正的地方。现条列於下,敬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8.
敦煌变文韵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隋代陆法言等人编写的韵书《切韵》一经问世,便风靡一时,为当时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文人的创作制定了押韵的规范,以至于发展为后来的《廣韵》。这部《廣韵》是由最高统治者勅令组人重修,并颁为文人诗文押韵必依的“官韵”;它在中古时期汉语音韵及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切韵》(《廣韵》)的价值多少年来的学者专家们早已有了充分的肯定。但是我们知道,中古汉语音韵及汉语  相似文献   

9.
清末在敦煌石室发现的变文,是唐五代间的民间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或传抄者,大多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下里巴人”;它的语言,也大抵是当时的口语,其中俗字、别字、俗语词之多,保存口语材料之丰富,实为它书所未有。它对于推究古今语音演变之轨迹,考虑宋元白话之沿溯,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变文湮埋一千多年,未经后代校刻窜乱,保存了唐五代写本的原貌,可借以考见当时写本的风格、特点,推寻一代语言之特例。这些,用蔡元培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得出当时通俗文词的标本”。但遗憾  相似文献   

10.
敦煌写本围棋经校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录文(前缺) 1.乎之计,有若□打,使有劣形,纵使无功,于理不损。前锋待(日東),宜可侵凌;势若已输,自牢边境。贪则多败,怯则多功,喻两将相谋,有便而取。古人云:不以实心为善,还须巧诈5.为能,或意在东南,或诈行西北。似晋君之伐虢,更有所窥;若诸葛之行兵,多能好诈。先行不易,后悔实难,棋有万徒,事须详审,勿使败军反怒,入围重兴。如斯之徒,非乎一也。者诱征而浪出,或因征而反亡,或倚死  相似文献   

11.
有关研究敦煌变词汇的章已有六七十篇。但敦煌变中的词汇就像无尽的宝库,总是有挟发的地方。本选择其中数例词语,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2.
敦煌变文是唐代文学的新兴文体,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民间文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为文学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变文直接继承我国诗辞歌赋的优良文学传统,积极借鉴讲唱佛经教义的宗教文学的表现手法,多方吸取民间说唱和绘画、音乐等艺术特点,兼有文学和艺术两方面的特征,为后代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敦煌变文对凉州宝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凉州宝卷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2006年,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本文就敦煌变文与凉州宝卷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料、词汇、语音和语法四个方面对整个 2 0世纪的敦煌变文语言研究作了简单地总结和评述 ,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固有的赋和诗歌骈文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敦煌变文,以韵文、散文交错的形式,以讲唱为特征,阐述佛经故事、历史典故与民间传说,力图融通儒释道,认同世俗政治,积极彰显孝道,其中所蕴涵的文化融通与政治认同价值,亦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5.
公元1920年4月,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在王氏所称之“通俗诗、”“通俗小说”中,有所谓“季布歌”、“孝子董永传”、“目连救母”、”李陵降虏”及”唐太宗入冥小说”、“伍员入吴小说”等多种.人们后来才知道,这些所谓“通俗诗、”通俗小说”,多数乃是我国失传已久的“变文”.王氏的科学论文,也就正式揭开了敦煌变文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语补。“医王、大医王” ,佛经里常见 ,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有云 :“大医王应病与药 ,菩萨随宜演化。”《大智度论》卷二十三又说 :“佛如医王 ,法如良药 ,僧如瞻病人 ,戒如服药禁忌。”(2 3)□ :原字残去半边 ,仅剩右半部“易” ,究竟为何字 ,难以确定。(2 4 )该行残损  相似文献   

17.
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三四五四的敦煌写本《六韬》残卷,因其为敦煌遗书中仅见的一种较完整的兵书而引人瞩目。特别是历来辨伪学者指《六韬》以伪,此写本的发现与研究当更显出它的价值。该卷本首尾残缺,恰存二百行;卷端上截断裂,故阙九半行;行字不齐,约五千余字。残卷无印章题记,书法颇不佳,前后观之,出一人手;惟第六十五至七十计六行,书势纵逸,雄健中略显肥厚,颇类唐人笔意,当为另一人所书。残卷与宋元丰后《六韬》传本迥异,故一九三七年,王重民先生题为《原本<六韬>》,实则仅《六韬》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初在敦煌发现了四万多卷献,是中国学研究的宝贵资料,在研究界引起了众多学的讨论,使不少原来云缠雾绕的问题得以一窥其斑。比如,宗教方面关于隋代三阶教的研究,矢吹庆辉氏从敦煌献中发现了有关三阶教的资料,经过一番研究以后,发表了《三  相似文献   

19.
变文与后世曲艺之蹑踪宋代说话人在中国曲艺史或者是中国文学史的民间文学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怎么发生的?从发生学观点看,过去一直非常模糊。不少学者皆认为宋代说话是中国曲艺之“开山祖”。在文学史领域,过去也往往是讲到宋代“说话”便嘎然而止,无法再往上追溯。直到敦煌变文发现后,中国曲艺史的断层始弥合,古今脉络方才接通。敦煌讲唱文学的历史地位,比宋代说话人还重要,它成为汉以来的辞赋、说唱,魏晋南北朝俳谐文到宋元话本小说、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桥梁,也是后世阵容壮观的说唱文学的前导。或者可以说,它是源远流  相似文献   

20.
莫高窟屏风画是敦煌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兴起于盛唐,经过中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归义军时期发展成熟。盛唐后期,变文由中原地区传入敦煌,到了归义军时期已经十分盛行。屏风画的发展过程中,与敦煌变文逐步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关系,尤其表现在创作题材方面。莫高窟屏风画由于所处石窟中的位置、采光等因素,是不太适合直接配合变文讲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