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唐代的古冰雪丝绸之路2.1渤海国史略渤海国是盛唐时期黑龙江地区以靺鞨族为主建立起来的封建地方政权。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余年前。史书上将渤海国誉称为"海东盛国"。自公元698年(唐武则天圣历元年)渤海王大祚荣建立震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受唐廷册封大祚荣立渤海国号;公元755年,渤海国迁都  相似文献   

2.
正渤海上京城(以下简称上京城)是唐代渤海国中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东北距宁安市35千米,西南距镜泊湖13.4千米。自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公元755年迁都于此,至公元926年渤海国灭亡,前后历十三王170多年。渤海国灭亡后,契丹于其旧地设东丹国,上京城改名天福城被东丹国沿用。公元928年,东丹国南迁,城毁。上京城遗址所在地域是牡丹江中游的一处  相似文献   

3.
论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是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国家,为唐朝的地方政权。公元六九八年,从高王大祚荣建国开始,到九二六年末王大諲譔降辽止的二百二十多年间,渤海国和唐朝的关系极为密切。渤海武王大武艺时虽曾一度和唐朝发生冲突,但总的来说,始终保持君臣朝贡关系,而且,存在极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4.
李相楠 《黑龙江史志》2013,(19):290-291
渤海国始建于公元698年,到公元926年被契丹灭亡,先后存世229年。渤海国墓葬是渤海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探讨渤海国历史文化,墓葬是重要的资料。本文着重整理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北亚各国学者对渤海国墓葬类型的分布、分类和葬俗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力求对后世学者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东南边陲的宁安县渤海镇境内的“上京龙泉府”,曾为创造“海东文化”的渤海国都城。据史料记载,渤海国是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隶属唐朝的地方政权。公元六九八年建立“震国”,七一三年接受唐朝册封,专称渤海。于公元九二六年被契丹灭亡,历时二二九年。渤海国建立之后,与日本之间除了互为答聘外,余者多为文化方面的交流。从公元七二七年始至渤海灭亡止,遣使横渡日本海前往日本有史记载共三十四次,日本的使节也曾数十次来  相似文献   

6.
渤海国是在我国唐朝时其居于北方的少数民族粟末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政权,而在公元713年时受到唐朝的册封,成为唐朝重要的组成部分。渤海国存在有二百多年,在这期间与唐朝、高丽和日本等在经济文化上进行相互交流和吸收,从而使渤海国形成了具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又吸收了汉族及其他文化的具有独具特色的渤海文化。一度使当时的渤海国无论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上都达到了空间的水平。但在公元926年契丹灭了渤海国后,渤海文化则随着渤海国的灭亡而消散,同时大部分典籍书册也荡然无存。这为我们对渤海文化的研究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兴隆寺题记     
<正>兴隆寺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少年来,关于兴隆寺的沿革、兴隆寺的建造年代、命名年代一直是专家学者研讨的课题,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偶得兴隆寺"题记",就此揭开了兴隆寺的神秘面纱,今付诸纸上,以正视听。一、唐朝渤海国时期应称护国寺佛教,早在渤海国建国之前就传入靺鞨地区。公元698年,大祚荣建立了地方民族自治政权——渤海国。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大祚荣受唐睿宗册封,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国正式隶  相似文献   

8.
银川市古城墙始建于唐仪凤三年(公元六七八年),城名怀远新城。宋开宝年间废怀远县为镇,天僖四年(公元一零二零年)西平王李德明改称兴州,定为都城,明道二年(公元下零三三年)升为兴庆府,扩建城池,周回一十八里,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是我国唐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个政权的建立者是粟末靺鞨的首领大祚荣。他于公元698年在今吉林省敦化县一带建立震国。十五年后(公元713年,即唐玄宗开元元年),唐册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于是不再使用靺鞨旧称,而专称渤海。同时,唐以其地为帝国的忽汗州,令大祚荣兼任该州都督。此后,渤海统治者大氏,代代接受唐皇帝的册封,并努力学习唐制和盛唐文化,“遂为海东盛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相似文献   

10.
唐代黑水靺鞨是靺鞨七部之一,分布在“南至渤海德里府,北至小海,东至大海,西至室韦,南北约二千里,东西约一千里”的广大地区,即现在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及黑龙江中下游一带。公元7世纪初,黑水靺鞨与唐王朝建立了联系,多次派人到唐朝朝贡,成为唐朝的藩属。726年,唐于黑水部设置黑水府,加强了对黑水靺鞨的管理。渤海强大后,靺鞨的其他部均先后并入渤海,唯有黑水靺鞨一直独立于渤海之外,但是渤海却割断了黑水靺鞨通向中原的道路。公元10世纪初,渤海国势日渐衰落,无暇他顾,黑水靺鞨南下,恢复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五代时,黑水靺鞨“始称女真’。928年,粟末靺鞨建立的靺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的,试图通过对渤海乐古往今来的探索,揭示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发展规律,可能会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渤海乐是满族先祖在千年前的靺鞨人建立的臣属大唐的渤海地方政权时期的音乐。它的音乐种类包括宫廷音乐、宗教(包括萨满教)音乐、戏曲说唱和民间歌舞音乐以及器乐曲,等音乐之总称。它囊括着音乐艺术一切形态。 渤海是满族先世靺鞨人建立的臣属大唐的地方政权。建于唐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至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末王大湮譔投降大辽止,传十五世,共  相似文献   

12.
在渤海存在的二百二十年历史中,从高王大祚荣至末王大諲譔,共经历了十五世。古籍中对这十五王的历史,记载的很简单,因此后人所知不多,要想进行深入的探讨颇有困难。现在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渤海王陵的发掘上,以便使渤海的世系较完整地奉献于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3.
<正>黑龙江省内一些地名都深深地熔铸了远自唐代近至现代的历史印记。它们或以曾经辉煌过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地名,或以曾经建立的驿站为名,或源自异域称谓,或与当时火红年代相关。宁安县渤海镇,渤海镇为唐代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所在地。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渤海国三世王大钦茂迁都于此地,称上京龙泉府,又称忽汗城。肇州县,金初,金太祖阿骨打于出河店(今肇源县茂兴镇南的"昂喇勒"古城)以"兵胜辽,肇基王绩于此,遂建为州",因名"肇州"。设治时,以"该处有  相似文献   

14.
龙头山墓地龙海墓区的重大发现促使渤海王陵的探讨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根据最新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分别研讨了作为渤海王陵或可以作为王陵所在探讨的墓地、可以作为王陵或王陵级别探讨的墓葬,从分期角度进一步研讨了六顶山墓地、龙头山墓地龙海墓区、河南屯墓地及三陵坟墓地的性质、年代,同时还从渤海王陵选址与构筑等陵寝体系形成的层面研讨了其与唐代帝王陵寝制度的一致性,从而把渤海王陵问题的研讨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由古通古斯的靺鞨部落建立的渤海国(公元698~926年)囊括了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中国东北及朝鲜的大部分领土.  相似文献   

16.
“普州太后”故乡质疑薛登近阅四川《文摘周报》5月15日第五版载《四川安岳——朝鲜半岛金氏先祖母的故乡》(据5月6日《四川日报》傅成金、杨勇文)。大意是说,公元48年、一位名叫许黄玉的中国女子,越洋飘流到朝鲜半岛南端金氏驾洛国,做了首露王之妃。后来遵其...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后半叶起,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日本的学者对渤海国(公元698~926年)的历史与文化的兴趣日趋浓厚.这完全是因为渤海国的疆域曾经囊括当代的俄罗斯滨海边区、中国和朝鲜的东北部的大部分领土,而日本则与渤海国曾经有过频繁的经贸往来和外交联系.  相似文献   

18.
公元7世纪末渤海国崛起,在其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渤海国社会发展深受中原盛唐封建文化的影响,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局面,为古代东北地区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例,论述了中原对渤海国建筑砖瓦纹饰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武玉环 《史学集刊》2000,(4):F002-F002
渤海国与日本首次通聘,始于渤海武王仁安八年(公元728年)秋季九月,高斋德当时为渤海国的首领。他奉命与正使高仁、随员德周、舍那娄等二十四人首次前往日本。泛海途中,因遭大风,一行人漂泊到虾夷境,高仁等被当地土虾夷所害,只余高斋德等八人到达日本。  相似文献   

20.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在渤海五京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渤海立国的229年里,两度为都,时间累计约160年。上京龙泉府约建于公元737年至755年之间,因城临忽汗海,又名忽汗城。文王大钦茂在755年前后从中京显德府迁来上京,30余年后,又迁都至东京龙泉府,成王大华屿在794年前后再迁回上京,以后就把都城设在这里,直至渤海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