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武昌起义爆发后,安徽革命党人立即由秘密发动转为公开夺取政权。1911年11月5日,寿州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获得胜利,8日安徽宣布独立,9日庐州、芜湖同时光复,接着各县也先后光复。仅20天时间,除亳县外全省均脱离清王朝的统治,革命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纵观安徽辛亥革命,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江苏辛亥光复后的政权剖析吴(一)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革命形势蓬勃发展。1911年11月3日和4日,上海、杭州在革命党人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获得成功。苏州和上海近在飓尺,原任清朝巡抚的程德全,在革命党人、立宪派以及沪苏绅商学各界的策动、支持...  相似文献   

3.
民初会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是一支活跃的力量。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曾以各种方式在会党中开展工作,发动会党起来参加革命。会党也乐意接受他们的领导,奋起参加反清的武装斗争,对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学术界对会党的源流、会党的组织形式与特点、会党的性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与会党的关系,会党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作用诸问题,都有过论述,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却很少有人论及民国成立以后的会党。本文拟就民初会党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向大家请教。  相似文献   

4.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昌首义,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摧毁了腐朽的清统治机构,占领了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当时起义的共进会和文学社的革命党人以及所联系的群众,不过两三千人,这两三千人的革命意志,与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是一致的.因此武昌一声炮响,即结束了清王朝260余年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封建的帝王统治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阳夏战争中,虽然革命军失利,但因它的影响,使广大的人民大为觉醒,为全国范围的革命起义提供了巨大的发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的华侨报刊(续完)任贵祥二没有硝烟的战场如果说革命党人在国内发动各次反清武装起义,动枪动炮,是有硝烟的战场,那么华侨在海外创办革命报刊,大造革命舆论,口诛笔伐,猛烈抨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批驳保皇派对革命的攻击,这是...  相似文献   

6.
1911年是中国旧历辛亥年。这一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称辛亥革命。 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占领了武昌城,次日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清帝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很快,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在两个月内,鄂、湘、陕、晋、滇、赣、黔、苏、桂、皖、闽、 粤、鲁、川等省先后宣布独立,清王朝土崩瓦解。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选举刚从海外回到上海的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之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7.
武昌起义的炮声首先在岳麓山下、湘江之畔激起回响,1911年10月22日,革命军队占领长沙,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出任军政府正副都督,州县闻风啊应,全省次第光复。然而,正当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刻,风云突变,光复前夜一度  相似文献   

8.
《文史月刊》2011,(7):59-60
学堂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这在世界各地都差不多。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如果有所学校,是革命党人为了发动起义建的,所教的玩意,  相似文献   

9.
1911年爆发了埋葬清王朝和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这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次革命中,皖人率先传播革命思想,率先发起革命起义,率先组织革命武装,率先发动讨袁,无数革命党人抛头洒血,前仆后继,为革命胜利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忠实代表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权,并向革命军发动了全面进攻。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举起了反袁的旗帜,第二次革命拉开序幕。这时,有一支农民起义军也参加进来,把矛头直指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连克数省的州、县,声威大振。成为牵制和打击北洋军阀的同盟军,受到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的大力赞扬和支持。这支农民军,就是白朗领导的起义队伍。  相似文献   

11.
孙霄 《岭南文史》2011,(3):15-20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一生中,为推翻封建帝制,实现共和之理想,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先后领导了十次反清起义。其中,1895年策划的乙未广州起义由于组织工作不严密而流产了。但孙中山认为“此为中国革命军举义之始”。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流亡海外,他们一面鼓吹中国革命,一面等待时机发动和策划新的起义。  相似文献   

12.
清末巡警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造就了庞大的巡警队伍,给清政府增加了一支准军事力量,这支力量在对付革命浪潮中发挥过强化作用。在学潮中,统治者利用他们镇压青年学生的请愿示威,平息了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革命派每次发动反清起义后,他们又充当清政府的鹰犬,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加强警戒,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得力工具。但在革命中,他们纷纷解散,有的还倒戈转向革命。历史证明,清政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培植了自己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13.
<正>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成功地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史称辛亥革命。山西是响应辛亥革命的第四个省份,10月29日太原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其实也得益于清道队队长杨沛霖的“开门献城”,成为民国初期太原城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4.
正1911年10月10日傍晚,古老的武昌城头,骤然响起了反清起义的枪声。武昌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首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统治,创立了以民主、共和为旗帜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清王朝在华中地区政治、军事统治的土崩瓦解,鼓舞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斗志,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清风暴,为各省组建革命政权提供了榜样。广东是革命党人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武昌起义爆发后,广州革命党人向全省发出建立自治共  相似文献   

15.
护国时期的唐继尧与孙中山、梁启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生在1915到1916年的护国运动是继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行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称之为“第三次革命”。护国运动摧毁了袁世凯的“洪宪”帝制,维护了共和民国,其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应予肯定。反袁护国战争的爆发,孙中山及其领导的中华革命党的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固然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梁启超、蔡锷等人的积极策划密不可分,但是首先发动护国起义、宣布脱离袁世凯反动政府的,却是以云南都督唐继尧为代表的西南地方实力派,如果没有唐继尧的参与和支持,护国战争是很难迅速发动起来的,因此,唐继尧对护国战争可谓举足轻重,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北伐军从广东出发,讨伐卖国的北洋政府,一路旗开得胜,迅速占领武汉、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汪精卫于同年7月15日先后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在这革命危急关头,中共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作出了“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背叛革命”的正确决策,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转折。  相似文献   

17.
士锲 《江淮文史》2001,(4):24-34
“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窃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图谋“帝制自为”,残害革命党人,蔑视议会,独断专行,致使辛亥革命的成果只剩下一块“共和”招牌。1913年7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发动反对专制独裁、维护共和政体的革命战争,因它是辛亥革命的一次补课,故史称“二次革命”。在这次革命中,涌现出名的“讨袁四督”,安徽都督柏蔚即是其中的一位中坚人物。本对柏蔚领导安徽“二次革命”的曲折生动的经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大背景下,李四光作为一位新式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号召下亦曾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参与辛亥革命。这充分体现了时代与个人的互动关系。在时代的号召下,他接触革命党人,接触革命思想,实现思想转变,走上革命救国道路,而革命党人的思想也对李四光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辛亥革命后,面对辛亥革命的失败,他积极参与实业建设,力图实业救国,走上了科学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迫于内外交困,重新起用两年前被罢官的袁世凯。袁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后,率北洋军反攻,占领汉口、汉阳即按兵不动,造成南北对峙局面。一方面,利用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逼清帝退位;另一方面,利用其掌握的北洋重兵向革命派施加压力,迫使革命党人交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革命阵营内部开始分化,帝国主义列强也在施加压力,南北议和谈判在上海举行。1911年12月25日,坚决反对妥协的孙中山先生从海外回到上海,并在29日当选临时大总统。这样,就打乱了袁世凯的篡权计划,袁恼羞成怒,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式,一面撤销唐绍…  相似文献   

20.
书与人     
《革命逸史》1912年1月1日,冯自由参加孙中山就职典礼,并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1936年开始编写《革命逸史》。冯自由长期追随孙中山,可以说是革命党的"正统",但他对光复会、华兴会和其他革命党人的事迹都能如实记载,公正评价。他曾说袁世凯、黎元洪都不是革命党人,辛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