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风俗通义》看汉代的礼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风俗通义》作者应劭的生平事迹和他所处的时代应劭,字仲远(一作仲援或作仲瑗)。东汉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县境内)人,约生于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以前,卒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以前,年约六十岁。应劭是汝南新兴的士族之一,应劭的高祖应顺,为河南尹、将作大匠,曾祖应疊为江夏太守,  相似文献   

2.
《风俗通义》的民俗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汉东 《民俗研究》2000,(2):164-171
《风俗通义》,亦称《风俗通》。作者应劭,字仲瑗,汉末南顿(今河南项城)人,历任萧令、营陵令、泰山太守等职,博览多闻,著述丰富。《风俗通义》是应劭研究民间风俗的专门撰述,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专  相似文献   

3.
有关汉代独轮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仙洲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中,曾研究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上所说的"木牛"、"流马"。书中引用了很多材料,证明"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并用机械原理说明"木牛"、"流马"不会自动行走。为什么把独轮车叫木牛、流马呢?我们从后汉晚期应劭著的《风俗通义》中,可以得到一些线索。应劭称:"……乘牛马者,剉斩饮饲达曙。今乘此(鹿车)虽为劳极,然入传舍偃卧无忧,……无牛马而能行者,独一人所致耳。"(《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风俗通》),可见鹿车(辘车)使用便利,远途运输,无夜起铡草喂料之苦,不用牛马而能行走,一个人就可以推运。所以俗间称这种车为不吃草的牛(木牛),能流转的马(流马)。这正如过去我们把摩托车叫作"电驴子"(或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文物》1974,(1)
(一) 关于楚汉分界鸿沟所在地的商榷《文物》1973年第1期《汉王城、楚王城初步调查》一文中,认为今荣阳县东北广武山上东西广武城之间的小水,就是楚汉分界的鸿沟的说法,是有待于商榷的。《汉书·高帝纪》:"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应劭曰:  相似文献   

5.
马保春《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河东郡“闻喜”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今曲沃也。秦改为左邑。武帝于此闻南越破,改曰闻喜。”其中“今曲沃也”之“今”当是“故”或“古”之误。这是因为:首先,应劭为东汉末年人,而历代地理志书及相关文献表明,自秦代至北魏太和十一年,河东地区无“曲沃”的地名,应劭何以言“今曲沃也”。史籍所载曲沃事,最早见诸西周时期的晋成侯(唐叔虞之曾孙)迁都一事,《诗经·唐谱》云:“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父改为晋侯……至曾孙成侯,南徙居曲沃,近平阳焉”。春秋以来,曲沃又成为晋昭侯别…  相似文献   

6.
《文物》1965,(12)
砖的出现,是随着制陶手工业而来的。我国各地出土的最早的陶砖,有方形砖,曲形砖和空心砖。它们都是战国时期的遗物。早期陶砖的用法是包镶墙壁、台阶或铺地面,所以古人称之为甓(也作令辟或瓴甓)。"砖"字出现较晚(砖、砖更晚),《太平御览》卷一八九引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有"甃,聚砖修井也"的记载。西晋时期的砖文  相似文献   

7.
面对东汉末风俗日益败坏的局面,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对风俗和政治的关系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一,应劭首次提出以"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为宗旨的风俗观念,极大提升了人们对风俗在政治生活中重要地位的认知。其二,应劭更注重对下层民众风俗和时俗的认知,使得风俗概念更加具体化,更加切近现实政治,也更易为人们所理解。其三,应劭提出风俗存在两种形式——"本俗"与"正俗",进一步丰富了两汉风俗观念的政治文化内涵,也为其"辩风正俗"提供了阐释与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释行马     
"行马",是古代一种木制警戒设施,置于建筑物门前拦阻人马。其源出自《周礼·天官·掌舍》之"梐枑",行马之名已见于汉。《说文解字》木部:"枑,行马也,从木互声。"应劭《汉官仪》及《续汉书·礼仪志》注引伏侯《古今注》等亦见记载。据  相似文献   

9.
1.《文帝纪》:“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汉书》,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页118。下同。) 按:“铜虎符”主“发兵”,不主“遣使者”。古曰:“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国家当发兵,乃遣使者至郡合符。《严助传》:“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页2776)《王莽传》:“是岁,赤眉力子都、樊崇等以饥馑相聚,起于琅邪,转抄掠,众皆万数。遣使者发郡国兵击之,不能克。”(页4154)均是其义,《史记·孝文本纪·集解》引应劭此说,标作:  相似文献   

10.
《汉书·武帝纪》载:元封元年冬十月“还,同黄帝于桥山”。注引应劭曰:“在上郡,周阳县有黄帝冢。”(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89页) “周阳县”,误。应为阳周县。《汉书·地理志》载:“上郡,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资治通鉴》卷二十“汉纪武帝元封元年”:“上乃还,祭黄帝冢桥山。”注引应劭曰:“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可知武帝所祠黄帝冢在上郡阳周县桥山。应注本为“阳周县”,不误。而点校本误为  相似文献   

11.
班固的《汉书》“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汉魏六朝时期,《汉书》注释之作迭出,而这些著作后来都散佚了。《汉书》注家众多的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汉书》撰成伊始,便称难读,《后汉书》卷八十四《班昭传》说:“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孙登传》说:“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所以它行世不及百年,到了灵帝时代(公元168—189年)就有服虔、应劭等人替它作了音义。魏、晋、南北朝作《汉…  相似文献   

12.
<正>汉昭帝"耕于钩盾弄田",应劭曰:"时帝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钩盾,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也。"臣瓒曰:"《西京故事》弄田在未央宫中。"师古曰:"弄田谓宴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非为昭帝年幼创有此名。"(《汉书·昭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19页)后代学者在称赞汉昭帝九岁亲耕行为之余,指出耕于钩盾弄田与戏弄、儿戏有关。如:宋代王禹偁认为:"耕钩盾之弄田,但矜儿戏……"(王禹偁:《小畜集》卷一《古赋·籍田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6册,台北:台湾  相似文献   

13.
"敦煌"一名是何含义?东汉应劭曰:"敦,大也;煌,盛也".不少学者对这一解释持有异议,寻求另外的解读和释义,然而迄今仍莫衷一是.笔者则认同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解答:"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正是由于敦煌在开拓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因而才有了这样一个具有盛大含义的名字.翻检史册,敦煌在此方面的重大作用和贡献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4.
无极县甄氏望族刘宗诚历史渊源甄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东汉应劭《风俗演义》(又称《风俗通》),三国《魏书·官氏志》,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唐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宋代何承天《姓苑》,明代《皇明千家姓》,清代张澎《姓氏寻根》,现代胡尧《中国姓氏寻根》...  相似文献   

15.
正曲阜师范大学黄怀信教授新撰《鹖冠子校注》一书,近由中华书局列入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出版,1值得学界欢迎和关注。《鹖冠子》是一部重要的先秦道家类子书。《汉书·艺文志》云:"《鹖冠子》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姓氏》载:"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书。"2可见其确有较古传流。又刘勰《文心雕龙》盛称:"鹖冠绵绵,亟发深言",3,韩愈亦叹:"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4然柳宗  相似文献   

16.
一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地理学著作中,考索地名的缘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汉书·地理志》曾经对60多个地名作溯源性解释,涉及到以山水为名等地名命名规则7种。东汉末应劭的《汉书集解》、《地理风俗记》、《十三州记》、《汉官仪》等,共对一百六七十个地名释源近200处,涉及到以方位为名等地名命名规则14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共为1000多处地名释源,涉及到地名命名规则约24种。此后,明郭子章的《郡县释名》(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民国吕式斌的《今县释名》(北平恒和商行1931年本)和清李兆洛的《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  相似文献   

17.
应劭《汉书 .地理志》武陵郡零阳县条下注曰 :“零水所出 ,东南入湘”;在酉阳县条下注曰 :“酉水所出 ,东入湘”。这两条记载均有误。关于零水 ,最早且最为详细的记载见于《水经 .澧水注》。该书载“澧水又东合零溪 ,水源南出零阳之山 ,历溪北注澧水”,指出零水乃是北注澧水。《水经注疏》云 :“(零溪 )去湘甚远 ,且中隔沅、资二水 ,当以此《注》北注澧为是”,充分肯定了《水经注》记载的正确性。《大清一统志》卷373《澧洲直隶州 .山川》载零溪“在慈利县东一里 ,源出县南冯家源 ,北流入澧水”;清同治《续修慈利县志》卷 3《山川》也载零溪…  相似文献   

18.
正《献身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出版家》[作者简介]宋应离,男,河南省漯河市人,教授。曾任《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并长期担任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河南大学学报简史》、《中国期刊发展史》(与人合著)、《名刊名编名人》、《呕心沥血铸精品——现当代名编辑叙录》、《中国当代出版史料》(与人合著)、《亲历新中国出版六十年》(与人合著)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荣获1989年"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中国高等高教学会与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奖",2011年被评为"新中国60年100个有影响力的期刊人"。  相似文献   

19.
任子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子制新探张兆凯一、任子制颁布时代的考析任子制的记载,见于《汉书》卷一一《哀帝纪》绥和二年(前7年)六月诏:“除任子令及诽谤诋欺法。”(应劭注曰:“任子令者,《汉仪注》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不以德选,故除之。”师古曰:“任者,...  相似文献   

20.
纸的别名     
纸是“文房四宝”之一,同时又是书写和印刷书籍的主要材料.由于文人学士钟爱纸,所以历代给纸起了许多雅致的代称:1.赫蹄《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传》:“(籍)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颜师古注:邓展曰:“赫音‘兄弟鬩墙’之‘鬩’(xi隙).”应劭曰:“赫蹄,薄小纸也.”可见,“赫蹄”是西汉末年流行的一种小幅薄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