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视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成都武侯祠中诸葛亮殿前的一副对联,在全国影响甚大。这幅著名对联是清朝末年在四川为官的滇人赵藩所撰,时间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冬十一月。他总结了诸葛亮治蜀、南征云南孟获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正与反、宽与严、和与战诸对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概括了用文治  相似文献   

2.
方未艾  方朔 《文史月刊》2011,(11):32-36
张学良将军被囚禁多年之后,曾经对探望他的人讲过:他想好了给自己的一副对联:“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每当我追忆起张学良,就不禁想起他的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3.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着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以发人深省的内涵和端庄稳健的美感形式,使中外游客耳熟能详,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可是,联文的撰写人赵藩却逐渐地被忽略、淡忘。  相似文献   

4.
《南京史志》2014,(2):87-87,91
纪晓岚是清乾隆年间的大才子,他聪颖睿智,出口成章,风趣幽默,连皇上也十分喜欢。乾隆素知纪晓岚体态肥胖多汗,怕热,夏天总喜欢脱衣纳凉,因此就想戏弄他一下。这日,纪晓岚正赤着上身与人聊天,乾隆忽然走进,纪晓岚猝不及防,衣不蔽体,情急之下,钻入案底。乾隆心知纪晓岚藏于桌下,便假意要走,纪晓岚不知就里只顾问下人:“老头子走了?”一句话被皇上抓个正着。  相似文献   

5.
关于“老公”一词的起源有一个故事。说唐朝时,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在考中功名后,便喜新厌旧有了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妻子看到。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相似文献   

6.
张炜 《湖南文史》2009,(5):42-43
关于“老公”一词的起源有一个故事。说唐朝时,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在考中功名后,便喜新厌旧有了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妻子看到。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相似文献   

7.
于右任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饮誉海内外的书坛巨匠和大诗家。其书法集、诗集、词集有十余册。他任职国民党中央后,多次回到故里陕西三原县。有一次回乡后,他带了两名随从信步游至一小寺庙,偶然间见僧房中堂挂有一副自己当年写的对联:凤来禾下鸟自去;马到芦边草不生。于右任看到后不由一惊,立即让随从取出10元大洋,向和尚说:“我想用10块大洋,买下贵寺这副对联。”那和尚听了,连连摇手:“不卖不卖。”“为什么?”于右任不解。和尚说:“这是赫赫有名的靖国军于司令早先写的!甭说10块,就是100元也不卖!”无…  相似文献   

8.
礼教吃人     
《文史天地》2002,(4):43-43
许南金对纪晓岚讲了一个见鬼的故事。一次他在路途中休息打盹,恍惚间见到一位妇人对他报了姓名,然后向他诉不平:她在这儿遇上强盗,被他们用暴力奸污,她拼命反抗,于是被杀。官府虽然把罪犯追捕归案,处了死刑,却又因她的身体已受玷污,竟不给她旌表。  相似文献   

9.
通吃     
李日 《湖南文史》2010,(7):51-51
清朝有个名叫王寅的县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人民对他非常溃恨。于是有人在大年夜写了副对联贴到县衙的大门上,深刻揭露了王寅的贪婪嘴脸: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对联的基本定义是:对联是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样式。对联起源问题是对联研究中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对联的起源有两个源头:一是具有巫术性质的中国古代习俗——桃符、门神风俗;二是汉语言特有的对偶艺术的演变发展。当这两条线索不断向前发展.最后交会融合时,便产生了春联,现代意义上的对联则是由春联演化而来的。所以,对联的产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化过程和文学过程。文化方面,它从传说中的神荼、郁垒昆仲兄弟捉鬼的故事演变成桃符作为除夕的一种吉样物,再进一步演变成在桃板上画神…  相似文献   

11.
“绝价”考     
四川广元市皇泽寺吕祖阁出土五代后蜀时期广政二十二年石碑《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则天圣后新殿并买置常住庄田集用家具一物已上等具列如后:一今特使钱壹佰伍贯伍拾省除并别支绢贰匹绝价于则天坝白沙里百姓高师全张景。”  相似文献   

12.
姜维的招魂曲李春姜维,字伯约,三国大将,甘肃甘谷县人。原属魏诸葛亮出祁山伐魏,在天水智收姜维归蜀,时年27岁,他既勇且谋,多立战功,深受诸葛亮器重,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据传说,姜维归蜀后,魏人将其母作为人质,并令其母劝降姜维。他母亲便致信于他,说寄一...  相似文献   

13.
新疆发现前督军省长杨增新给他的公署大堂写过一副对联,很有名。这副对联一直挂到后来盛世才执政的初期。有关新疆的现代史料都提到过。现在根据2001年《云南日报》、《周末》版刊登《西北之行话督军》的记载,现将这副对联的原照抄如下:“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边庭有桃园胜境,狃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  相似文献   

14.
对赤井南明堂藏二敦煌写卷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赤井南明堂藏二敦煌写卷的鉴定陈国灿一九九零年八月我有缘在日本奈良得见赤井南明堂藏二敦煌写卷,并承赤井高禧先生赠予部分影片,以作鉴定研究。二卷前均有缺,卷尾完整,纸色尚新,其中一卷存107行,每行约14字,卷尾3行为:蜀志诸葛亮传元康八年岁在戊午春奉...  相似文献   

15.
来信照登     
李登俊 《文史天地》2001,(A02):12-12
志强先生:倾见该刊今年第六期运春《朱元璋与贵州之谜》一文:“清朝有个举人李端菜在赞扬贵州才子赵以炯的对联中,没领会张三丰的偈言内容,而用其意写了‘沐熙朝末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先将姓名宣阙下;喜吾黔今钟间气,忆神仙留传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相似文献   

16.
人而狐者     
牧惠 《文史天地》2002,(7):50-51
蒲松龄在《聊斋》里写过不少禽兽成精之后比人还要善良的故事,纪晓岚也写有。  相似文献   

17.
《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晓岚居住在哪里?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一个问题。当然阅微草堂在虎坊桥东,今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即晋阳饭庄所在地,这是毫无疑问的,有牌匾等遗物为证。但纪晓岚也曾居住在虎坊桥西侧的湖广会馆原址,常被人轻易否定。如果研究《阅微草堂笔记》,可以发现纪晓岚本人已经谈到他曾居住在虎坊桥西面后来建为湖广会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剧作大师曹禺,在“文革”时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身心遭受了严重摧残。“文革”结束后,虽然恢复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职务,但这对他是另外一种摧毁。他的女儿万方回忆说:“我爸爸八十岁的时候,常常念叨‘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我亲眼看到爸爸的晚年被一种痛苦持续不断地困扰,他想重新获得写《雷雨》时候的力量,但是他已经被异化了,他已经不是他,已经回不到原来那个曹禺了。他不知道怎么写好了,老觉得,这么写对吗?这么写行吗?他的脑子已经不自由了……一直到死,他都没有真正恢复到他写《雷雨》时候的那个自由自在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成都轶事     
一、武侯祠名联 金秋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我陪远方来的久违挚友游成都武侯祠,她们欣然读起悬挂在武侯诸葛亮殿内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落款为“光绪28年冬11月上旬之吉,权四川盐茶使者剑川赵潘敬撰。”友人随着便问我对联的背景历史来。遗憾!平时我不太留意,虽曾读过相关报道和史料,  相似文献   

20.
何汉柏 《湖南文史》2012,(10):69-69
吴佩孚是北洋巨头之一,但起步太晚,故辈分不高。 1898年,吴佩孚在天津投军,成为一名护兵。当兵之前,吴佩孚是“北漂”一族,混在京城街头,靠算命和写对联为生。本来他在老家山东蓬莱已经考中秀才,但因莽撞砸了本县电报局局长家的堂会——他嫌人家请来的戏班男女同台唱戏有伤风化,被革了功名,成了县衙的通缉犯,不得已跑到帝都北京来闯荡。因生活无着,不久他便赶赴天津,投奔了一位名叫郭绪栋的山东胶州同乡。郭绪栋是驻军的师爷,即营部的文秘,虽不是什么官儿,但能荐人当兵。这一年,吴佩孚24岁,已是老大不小的年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