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崇贵 《神州》2020,(4):43-43
玉雕创作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孕育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创作的造型语言、审美特征以及文化意蕴,都需要大众给予更多的保护和关注。身为玉雕创作艺术的从业者,笔者从玉雕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障碍着笔,通过分析玉雕创作艺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而对玉雕创作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笔者言传身教,从自身以及自己的创作团队做起,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保持其技艺的专业性。笔者在对玉雕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坚守,在面对玉雕艺术这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理念,用全方位的眼光看待问题,真正使玉雕创作艺术做到了可持续性发展。在这面对市场的重压下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玉雕艺术风格更加显得尤为可贵。赵崇贵是福建福州人,从事玉雕事业已经二十多年,父亲是个古董商人,赵崇贵从小对这些雕刻工艺品耳濡目染,特别是对木头石头雕刻十分着迷。正因这种痴狂,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结缘了玉雕,并且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因其雕工绝妙,刀法干净利落,而在玉雕界被誉为“霸刀”。这种坚持也成就了赵崇贵精彩的玉雕人生!  相似文献   

2.
宋海涛 《神州》2020,(4):65-65
玉雕艺术创作,其审美核心来源于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探索玉雕创作里的意境美,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传统审美,也有助于创作出更好的玉雕作品。  相似文献   

3.
执莲童子是宋代的玉雕中流行的一种造型,为一类风俗题材玉雕,可称"莲孩玉"。本文探讨了宋代这类玉雕的起源和定名。  相似文献   

4.
刘月朗 《文物天地》2011,(12):30-32
扬州玉雕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几千年历史变革中,随着扬州城的兴衰起伏,扬州玉雕也经历了几度枯荣.历代玉雕艺师创新求变,勤谨实践,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逐步形成了体现、代表扬州传统玉雕特色的"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历史上曾与北方玉雕形...  相似文献   

5.
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六号墓出土一件玉鹰虎饰,与同墓的玉雕风格迥异,却与龙山-石家河化玉雕风格一致。从玉雕工艺及化交流方面考证此件玉鹰虎饰为史前遗玉。  相似文献   

6.
引言 肖生玉是我国玉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作体裁门类,更是我国玉雕艺术及其历史文明与民族文化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4,(7)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型玉雕人兽像,有学者提出属红山文化作品,并称之为"红山文化玉祖神"。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牛河梁遗址群中没有与这件玉雕人兽像同类题材的玉器及其他器物,就连玉雕人兽像上的一些主题纹饰,也不见于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群中。通过对这件玉雕人兽像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不属红山文化玉器,而应是距今4000~3400年间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苏晓非 《神州》2020,(5):49-49
随着当代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中国玉雕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征,发展到当代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所折射出来的美学思想,赋予了当代玉雕艺术全新的精神内涵,彰显出当代玉雕艺术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组宋元时期的玉雕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世文物当中,有着大量衣着各异、形态不一的玉雕童子。由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这类作品极其相似,考古发掘材料中又未见有玉雕童子出土。古文献中也很难见到有关琢制玉雕童子的记载,因而,鉴定工作亦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古老的扬州玉雕,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由汉唐至明清,一直是全国玉器的著名产地,到了清代,扬州玉雕诸品皆备,艺术水准精进,进入全盛时期,形成了繁而不乱、厚中见薄、秀丽典雅、玲珑精细、北雄南秀兼融的艺术风格。 立足于扬州玉雕这块沃土之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镇平县具有悠久的玉雕历史和兴盛的玉雕产业,在国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该县依据这些优势.借被确立为河南省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东风,以建成全国玉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和全国知名的玉文化名城为目标。全力打造“中华玉都”。为此,就应当把握玉雕产业与玉文化资源相融合和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把文化作为玉雕产业的核心和灵魂,促进文化与产业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全面提升玉文化产业的档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季寿山 《收藏家》2000,(10):59-60
西汉玉器在我国玉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堪称是一个辉煌发展时期,其作品在造型设计、花纹布局以及雕琢技法诸方面,在继承战国玉雕的基础上,又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将中国古代玉雕工艺推至又一高峰。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西汉墓1998年出上的龙凤纹形玉佩,就是其中一件精美的玉雕艺术品。一、形玉佩(见图)龙凤纹形玉佩高6.2厘米,宽5.5厘米,厚0.4厘米。为白玉质地,两面琢雕呈  相似文献   

13.
孙佳兴 《神州》2020,(1):24-24
岫岩玉雕的历史悠久,尤其是他的素活工艺,以精湛而闻名,是岫岩玉石和巧匠的完美结合。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这使得素活玉雕成为岫岩县文化的一大特色,给岫岩县产业带来了文化支撑,也推动了整个县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复杂的制作工艺,对玉石原料选择也比较挑剔,创作出一个好的岫岩玉雕作品具有费时费力、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并且销售的价格也明显高于其他的玉雕产品,所以目前岫岩玉雕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困境。但是要想更好的发展素活玉雕传统雕刻技艺,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制定发展措施才能得到更改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正森 《东方收藏》2023,(9):130-132
在中国传统工艺中,藏西擦擦和现代玉雕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藏西擦擦是西藏地区的传统雕刻艺术,历史悠久,技术独特;现代玉雕则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玉雕艺术,注重创新和表现力。传统的藏西擦擦以其精细的刻刀工艺和神秘的寓意而闻名,艺术家们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刀具,将各种动植物和人物形象刻划在各种材质的雕刻品上,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展现出其独特之美。文章通过探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深化人们对藏西擦擦与现代玉雕的认识,从而展现艺术的无限创作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曹平 《收藏家》2007,(2):91-94
商代出土和传世品中的动物型玉雕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形象朴拙生动。动物型玉雕多见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两种:一是商代玉器制作在夏代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而动物型玉雕在整个玉器工艺中占重要地位;二是玉匠能仔细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并和自己的艺术创造相结合。玉匠能娴熟地把握住各种动物的形体与习性特征,准确地雕琢出淳美动人的艺术佳作,以满足奴隶主豪华奢侈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苏州玉雕艺术在全国三大玉雕——北京、广州和苏州系统中,一向被认为居于第一位的。一是从历史起源讲,苏州玉雕早于京、广。二是从风格上讲,苏州玉雕具有典雅纤细的特长,较之京雕专长古雅,广雕渗有海外艺术成分,更显得有民族特长。据《淮南子》的记载,大禹治水到会稽后,华夏文化中的一支别派——吴文化的发掘物中,已有细如发丝、鸟迹、虫鱼图案的玉斧、玉锛。迄至周朝,《周礼·考工记》中有《玉人》节,详载玉工所作之品。玉器成为代表统治权力的法物和礼器,如硅、璧、琮、璜等物。 介绍中国工艺最著名的是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亦提到:“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说明苏州的玉雕,在明朝是以精巧冠全国的。  相似文献   

17.
和田玉自古闻名于世,传说虞舜时昆仑山的西王母就曾向中原王朝“献白环玉块”。关于和田的采玉和贡玉,史载不绝,但是关于和田的玉雕业,正史无载,难知就里。 我国的玉雕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真正的工艺玉雕,始于殷商。和田的玉雕业始于何时,不得而知。《列子》中说:“穆王征西戎,西戎献昆吾之剑,赤刀切玉如切泥。”昆吾刀据说即金刚石,其摩氏硬度为10度,切软玉(摩氏硬度6至6.5度)当然不在话下,有人说昆吾是山名或诸侯名,与哈密有关,现难确考。总之,《列子》内容多为寓言,还不能算信史。清代文豪纪昀曾说:“世谓古玉皆昆吾刀刻,不尽然也。  相似文献   

18.
龙逞英姿惊巨浪,凤展美眸系苍穹——记燕莎“双龙出海,一帆风顺”大龙船○陆鑫仙山垂目,玉舫出行。在燕莎五层珠宝部有一艘玉雕“双龙出海,一帆风顺”大龙船。到过燕莎的无数宾客每每走到这船的旁边,都要停下脚步,认真地观赏它。无不为这船精湛的工艺所折服。玉雕艺...  相似文献   

19.
晶玉镌坊     
《收藏家》2006,(2)
晶玉镌坊:秉承“继承开拓,晶玉求精”的企业精神,致力于精品水晶及玉的工艺美术品设计和开发,并已成功的创作出大量的艺术珍品而多次获得权威机构的殊荣。晶玉镌坊荟萃顾咏骏、薛春梅等多位国宝级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大师,将为创造更多不朽的传世珍宝而不懈努力。此作品选用岫岩产优质透闪石原料,黄玉皮红玉黄,体大玉润,是难得的优质原料。作品随料施艺,在保留原有外形及部分皮壳的状态下,雕琢了一幅“大千佛国图”,展现了佛国的大千世界。主题突出,构图层次分明,虚实呼应,俏色自然,突显T扬州玉雕山子之风格,是一件当代玉雕山子之精品。晶玉…  相似文献   

20.
力强 《世界》2004,(11):19-21
1957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安振洲就走进了新中国第一家玉器厂——北京玉器厂学艺,他的师傅是被称为玉雕四怪之一的花鸟玉雕大师刘德瀛(另外三怪是王树森、何荣、潘秉恒)和玉雕大师高翔。虽然那时的学徒工已经不像旧社会那样,只是打杂做家务为师傅带孩子,根本学不到技艺,但是老话“师傅领进门,学艺靠个人”,要想做到师傅那样必须刻苦地学习,不断地磨练,当然也得要聪明有悟性。特别是在玉器行业,更需要勤动脑动手。玉不琢不成器,在琢玉的过程中,人也在不断地成长。安振洲就是在持之以恒的刻苦学习中,逐渐地从学徒工成为了师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